学术投稿

血浆亚油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蔡晓琴;冯佩;胡健伟;彭浩;牛晓虎;沈恒山;张永红;佟伟军;许锬

关键词:血浆亚油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亚油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以昆山市中医院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根据性别;年龄±2岁;收缩压±2mm Hg选择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血浆亚油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等分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血浆亚油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的血浆亚油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以血浆亚油酸水平<228.77 μg/ml为参比组,在调整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发现,亚油酸水平在228.77 ~ 283.59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139 (95%CI:0.012~ 1.639),亚油酸水平在283.59~352.90 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85(95%CI:0.007~ 0.973),亚油酸水平在≥352.90 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21 (95%CI:0.001~0.407),且随着血浆亚油酸水平的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趋势性检验P值为0.009).结论 高浓度的血浆亚油酸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谢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谢情况,并探讨脂肪肝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例高血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等指标,并行肝脏的腹部超声检查,从而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64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1463例).结果 647例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糖调节异常的有218例,占33.38%,糖尿病有280例,占4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脂病史、肌酐、腰围、甘油三酯、HDL-C、2h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单纯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GTT2h血糖、高血脂病史、腰围、甘油三酯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10,5.81,1.03,1.16,P<0.05),HDL-C是其保护因素(OR值是0.51,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糖、脂质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相应患者我们应高度关注,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作者:王小洁;万沁;彭清;白雪;陈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0-2012年罗定市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罗定市托幼机构消毒状况,为提高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全市托幼机构空气、物体表面、幼教(保育)人员手面、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消毒效果.结果 2010-2012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共检测样本1 334份,合格1 044份,合格率为77.6%,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9.65%、83.23%、70.4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3.53,P<0.05).城区采样共558份,合格率为84.59%;镇级采样786份,合格率为72.7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7.00,P<0.05).结论 罗定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还有待加强,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督监测力度,提高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罗文明;张硕;李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豚鼠感染鼠疫菌后的病理观察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141株鼠疫菌对实验豚鼠鼠蹊部皮下接种后引起的病理特征变化,并进行其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采用141株鼠疫菌分25个(低剂量组)、100个(中剂量组)、5000个(高剂量组)三个剂量组接种成体实验豚鼠鼠蹊部皮下,接种后,有病死的立即取材、未病死的14d分别处死实验豚鼠取材.取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心脏等实质性脏器固定灭菌做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对所取的脏器材料做鼠疫细菌学培养和鼠疫噬菌体裂解实验,以确定各脏器是否含菌,豚鼠是否是特异性死亡.结果 接种不同剂量141株强毒鼠疫菌的实验豚鼠的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心脏均分离出鼠疫菌;其组织巨检均有显著的病理变化,镜检除心脏外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且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脂肪变性及组织坏死表现.结论 141株鼠疫菌的不同剂量组均引起实验豚鼠急性炎症反应,豚鼠肝、脾、肺、肾、心等实质性脏器的病理变化显著,并随接种剂量增大而出血及组织坏死逐渐严重.

    作者:党占翠;杨永海;于守鸿;郑谊;于志敏;张爱萍;王梅;赵海龙;魏荣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8-2013年泰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泰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泰州市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3 568例个案.2008-2013年全市7个市(区)每年均有AEFI报告;48h内报告率为100%,48 h内调查率为100%.AEFI的男、女性别比为1.60∶1,≤1岁占65.89%.根据2008-2013年泰州市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疫苗接种数据估算,AEFI发生率为50.79/10万剂,异常反应发生率为4.75/10万剂.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AEFI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d.在所有AEFI中,治愈和好转占99.97%.结论 全市AEFI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

    作者:王超;朱中奎;彭维斌;徐文斌;唐万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现状评估

    目的 了解掌握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能力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三江源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2年间布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及核心职责履行情况.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系统:(1)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共有17个县(市)级CDC,专业人员总数257人,兼职布病防控的地方病科人员43人,检验人员27人.有17.7%的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县,有专项经费支持. (2)执行能力:各CDC均设有负责布病防控工作的地方病科和检验科,有41%实验室具备布病血清学检测能力.布病防控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0.0%,高级职称占12.9%. (3)核心职能的履行:2010-2012年间仅有17.7%的县级CDC开展布病监测或干预项目.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系统:均未设置布病防控专职或兼职人员,检验科均未开展布病实验室检测项目.结论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病防控资源匮乏,人员经费与防控任务严重失衡,布病防控能力亟待提高.

    作者:杨宁海;李超;熊浩民;杨旭欣;马俊英;薛红梅;秦豫民;马丽;田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NPR1基因G1023C多态性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钠尿肽受体基因1 (NPR1) G1023C多态性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DCM组患者152例和正常对照组150例,采用PCR和DNA测序法检测NPR1基因G1023C位点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计算优势比(OR);测定并比较DCM组不同基因型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CM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DCM组GC+CC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高4.4%,GC+CC对GG的优势比为1.345,95%置信区间(95%CI)为0.747~ 2.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突变型等位基因C频率比对照组高2.84%,C对G的优势比为1.385,95%CI为0.802 ~2.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CM组GC+CC基因型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NPR1基因1023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C与DCM的易感性无关;突变型等位基因C与DCM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显著相关,提示突变型等位基因C可能与DCM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郭新华;王敬章;赵朝贤;刘宇宁;李建秀;杨永忠;杨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脱蛋白对异种骨中骨形成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脱蛋白对异种骨中骨形成蛋白的影响.方法 取猪骨制成骨块脱脂后,用双氧水和胰蛋白酶脱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双氧水脱蛋白后,骨中的骨形成蛋白表达较低,而胰蛋白酶脱蛋白后骨形成蛋白表达与新鲜骨类似.结论 使用酶法脱蛋白既能有效的去除骨中具有抗原性的胶原蛋白成分,又能保留骨中的骨诱导活性物质.

    作者:田家亮;孙立;李建扬;王远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宁夏农村土壤重金属镉和铅含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价宁夏农村土壤重金属镉、铅污染状况,为镉铅污染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宁夏行政区域划分,5个地级市每市随机选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每个县(区)随机选择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8个行政村作为采样点,采集5~ 20 cm深表层土壤200份,对土壤镉铅含量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村土壤镉、铅的污染程度.结果 宁夏农村土壤镉、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87 mg/kg和20.76 mg/kg;宁夏农村土壤中镉超标率为3.0%,铅含量未超标;宁夏土壤镉、铅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625和0.069,综合污染指数1.08.结论 重金属镉、铅污染评价分级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土壤质量整体尚好,但部分地区镉污染值得关注.

    作者:刘凤莲;于丽萍;吴惠忠;许秉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9-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近五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1 412例,发病率是192.54/10万,且逐年上升(x2趋势=648.194,P<0.001);重症1 019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43%,重症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12月).城郊、两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3.01%.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五年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2348例,普通病例以CoxA16和EV71感染为主,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 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加强病原学、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钟;洪镭;许阳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2年成都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结果 监测6大类(凉拌菜、熟肉制品、熟制米面制品、蛋糕、珍珠奶茶类饮料和皮蛋)食品共212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株,总阳性率7.5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6大类食品中熟制米面制品污染严重,阳性率20.59%,其次是凉拌菜(10.53%)、熟肉制品(8.57%)及蛋糕(5.56%).珍珠奶茶类饮料和皮蛋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成都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应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苏春丽;沈亮;杨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江源地区布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血清检测结果,描述该地区人群血清抗体在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的九县一镇范围内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聚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检测6310人份,RBPT阳性141人份,SAT阳性25人份,CFT阳性28份,SAT阴性、CFT阳性的有15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14,P<0.05),在141例感染者中,年龄小的10岁,大的74岁,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92,P>0.05)男女感染比例为1∶1.2,经检验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P>0.05);藏族占82.27%,蒙族占13.48%,汉族占2.84%,回族占0.71%,撒拉族占0.71%.结论 布病流行强度有增强趋势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开展人畜防治合作,综合评价流行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胡桂英;马丽;徐立青;田广;杨旭欣;秦豫民;魏荣杰;赵延梅;杨宁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8-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淀区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率分别为0.04/10万、0、0.04/10万、0.15/10万和0.15/10万,在全区约一半的街道均有病例的发生,呈散发态势,但某村出现了家庭聚集病例,发病的街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在春季发病,3-5月发病9例,占75% (9/1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年龄组发病10例,占总病例数83.3%(10/12).发病人群以农民、民工、无固定职业为主,文化层次较低.结论 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以散发为主,但近几年呈现升高趋势,应加强灭鼠防鼠相关工作.

    作者:华伟玉;赵振;刘锋;韦懿芸;何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小学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大学附属小学一起MP呼吸道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和采取的防控措施,为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起暴发特征,用日本富士SERODIA-MYCO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双份血清检测MP抗体.结果 疫情自1月2日-1月27日,历时26 d,有68例MP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8.3%.双份血清抗体检测阳性68份,6~8岁罹患率高,共有52人发病,占发病总人数的76.4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或经口、鼻分泌物与痰飞沫而传播,建议加强学生个人卫生和防护意识的健康教育,规范呼吸道感染和不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旦疾病有聚集现象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使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作者:姜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泸县地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泸县地区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为该地区HPV感染的预防和宫颈癌筛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液基细胞技术所获宫颈细胞及手术切除宫颈石蜡组织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统计HPV各基因型的感染及分布情况.结果 275例宫颈病变样本中,HPV检出阳性率为53.09% (146/275),其中高危感染占84.25% (123/146),低危感染占30.14% (44/146),单一感染占88.36%(129/146),混合型占11.64% (17/146).高危型中常见前6种亚型依次为:HPV16、39、58、52、18和66,低危型中常见前4种亚型依次为:HPV11、6、54和44.总感染率中表现出两个年龄分布高峰,20 ~ 29岁和50~70岁年龄段.高危型感染在各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低危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 ~29岁,显著高于其余各年龄段(P<0.01).结论 泸县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有较高的高、低危型HPV感染率,具有较强的区域和年龄段分布特点.本研究可为该地区HPV感染的预防和宫颈癌筛查防治及疫苗使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唐红;刘雪梅;刘勇;刘志秀;阮思蓓;张元;罗霞;唐明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8-2012年江西省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江西省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B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的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0、Mage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10株Yamagata系B型毒株HA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7.5%~100.0%,14株Victoria系B型毒株HA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7.0%~ 99.9%.我省2008年分离的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与疫苗株间有5~7个变异,2009-2011年分离的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与疫苗株间有5~7个变异,2012年分离的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与疫苗株间有1~4个变异,其中多只有1个变异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 2008-2012年江西省B型流感HA1基因未发生明显变异,WHO推荐的B型流感疫苗株对我省流行的B型流感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健雄;周珺;施勇;龚甜;肖芳;刘师文;徐刚;张艳妮;刘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广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的状况,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市场分析法,从需方、供方、第三方监管三个方面,分析广州市职业卫生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广州市有毒有害企业近5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80余万人;虽全市备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8家,但2013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足2000家,评价不足200家.结论 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强,缺乏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

    作者:张海宏;刘移民;周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3-2012年南通市麻风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在低流行状态下如何有效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方法 根据2003-2012年南通市麻风病的发现率,对新发现病例的性别、确诊时年龄、病期、发现方式、型比、传染来源和畸残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原高流行地区,平均发现年龄为57.15岁,MB型比为70%,平均延迟期为22.75月,传染途径不明的占95%,皮肤科就诊发现的占65%.结论 南通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必须加大原麻风高流行区的麻风防治力度,保持麻防工作的持续性,充分发挥麻风防治三级网络作用,加强麻风防治技术培训,加大群众麻风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家属健康检查的工作力度,使发现方式由“被动发现”向“主动发现”逐渐转变,从而尽早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减少传播,降低畸残率.

    作者:马云;沈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人间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做好本地区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CDC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布病的人群、地区、年龄、时间的分布特征.结果 (1) 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布病发病率6.7/万,5年间发病呈波浪形;年龄发病特征集中在20 ~ 50岁,其中40岁发病人数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下降;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26∶1),职业分布特征以牧民及饲养人员多占74.51%,其次兽医占11.24%,屠宰皮毛加工占8..88%,其他占5.41%(x2=460.5,P<0.005). (2) 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东线团场发病率明显高于西线团场及170团(x2=50.53,P<0.005),(3)发病多集中5-6月份.结论 新疆兵团第九师各团场40岁左右的男性牧民是布病的高发人群;20~ 50岁的牧民及饲养人员是预防控制布病的重点人群.

    作者:胡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趋化因子与炎症、前列腺癌的关系的研究

    趋化因子是一系列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不仅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前列腺癌作为全球范围类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日渐升高,威胁着广大男性的身体健康.新的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对肿瘤的发生、生长、粘附、转移相关联,相关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已有实验证实,运用趋化因子受体抗体等手段可以明显减少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而以趋化因子为主的炎症与肿瘤的相关研究将为以后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靶点.在本综述中,我们通过复习文献资料着重讨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杨璐;李恒平;刘振华;曾浩;韩平;李响;魏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983-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1983-2012年新疆建设兵团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统计各年食物中毒资料分析.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455起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4479人,死亡57人,食物中毒发生率0.017人/10万,病死率1.27%.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数的26%,第三季度发生是全年的高峰,占食物中毒起数49.2%,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卤肉制品、自制豆制品、野磨菇、粮食等占食物中毒的50%以上.结论 应加强宣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罗建忠;王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