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魏旭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 感染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中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这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5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中有48例脑卒中患者。在对实验组中的5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对照组中的48例脑卒中患者则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通过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从而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感染的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及护理治疗的有效率,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50例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48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中50例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数高于对照组中的48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中50例脑卒中患者护理治疗无效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中的48例脑卒中患者。结论我院本次实验研究的脑卒中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内科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以进行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100例)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其后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胆肠吻合术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包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筛选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30例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虽然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较大结石疗效不如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但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对输尿管结石等小解释疗效较好,且医源性创伤更低,患者术后输血率低,康复速度更快。

    作者:杨祥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综合干预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2例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依从的原因。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5.65%,对照组的依从率76.0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患两组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的原因为,患者缺乏对病症的基本认识、不合理的用药,两组患者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通过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张彩凤;田君君;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女科秘诀大全》痛证研究

    目的:探究清代御医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中关于痛症资料,为国医治疗痛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回顾性阅读分析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从中总结痛症相关资料。结果妇科痛症主要包括:月经病痛证、带下病痛证、妊娠病痛证、产后病痛证、妇科癥瘕痛证、其他痛证6个方面,《女科秘诀大全》对上述不同类型痛症均有针对性治疗措施。结论痛症预防十分重要,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体质等因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从而产生痛症。在治疗的同时注意预防才能有效防止痛症复发。

    作者:王莉君;袁久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胰酶肠溶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0.05);患者的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8.4±3.1)分下降至(3.4±1.1)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脂肪肝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时选择胰酶肠溶胶囊,其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政;刘春光;熊吉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及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谭菊梅;黄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分析我院122例扁平疣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上,观察组在用药后皮疹开始萎缩,33例患者治愈,整体显效率为91.80%,对照组22例患者治愈,整体显效率为65.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4.7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方面,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0.05),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在治疗扁平疣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具有用药安全性,可作为治疗扁平疣的常规药物。

    作者:吴文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总结

    目的:总结分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8例高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成员均为64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一般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指数、情感指数、情感得分以及生活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对比单纯性子宫腺肌症子宫动脉栓塞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性和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症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临床症状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本县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后并能完整随访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症患者185例按照单纯性子宫腺肌症组、合并子宫肌瘤组评估分析手术前后盆腔不适、痛经和月经过多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在术后1~7年内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症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性子宫腺肌症。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被证明为子宫腺肌症的一种合适的冶疗方法。

    作者:竺红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海高原地区人乳头状病毒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关系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宫颈病变感染HPV状况,探讨青海地区不同HPV类型的致癌性,予以早期预防,人为干预。方法调取门诊1年内就诊患者3000例,予以行宫颈HPV-DNA分型检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向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阳性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结果其中HPV亚型感染由高-低的前5种为:HPV-16,HPV-58,HPV-18,HPV-52,HPV-45, HPV感染在宫颈炎症,宫颈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宫颈癌中各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894例。结论青海高原地区女性感染HPV阳性占29.8%,其中高危型仍以16,58,18为主,较其他省份较高,应加强宣教,早期预防宫颈癌变。

    作者:魏顺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妇产科的工作效率,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孕妇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因胎盘早剥就诊的30例患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就诊期间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验结果,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相关结论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胎盘早剥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次外伤与孕期性生活也是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之一。除1例安胎后出院等待足月分娩外,阴道分娩13例(33.33%);剖宫产分娩16例(53.33%),无孕产妇死亡发生,3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胎盘早剥带来的不良后果。

    作者:呼秀梅;金顺玉;蔡敏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谈唐氏筛查

    我国大约每20min就有一位唐氏儿出生。唐氏儿由于智力严重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且携带多系统并发症,终生无法治愈,因此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唐氏筛查是一种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体重、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进行筛查的佳时间是怀孕的第15~20w。一般抽血后1w内孕妇即可拿到筛查结果,如过结果为高危,则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和胎儿染色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尽管有许多多准妈妈对唐氏筛查提出质疑,尽管唐筛结果不能十分准确地判断宝宝是否愚型,但毕竟这是判断胎宝宝是否愚型的经济、简便,对胎儿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如果查出的结果可疑,可以进一步作羊膜穿刺检查。

    作者:陈敏;秦瑰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HDN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高效价孕妇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予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设为研究A组(32例),将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的设为研究B组(46例),将予以常规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0例),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变化及三组新生儿溶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Rh、ABO血型抗体效价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B组降低幅度比研究A组大(<0.05);研究A、B组Hb、TBIL、IBIL水平对均比对照组低(<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孕期降低血型抗体效价,且早期干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而针对高价效的孕妇则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文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治疗方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鼻部疼痛程度、对医护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5例鼻出血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估他们治疗过程中的鼻部疼痛程度,了解他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较接受以常规鼻腔填塞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保守组患者而言,接受鼻内镜下止血治疗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较轻,同时对医护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长时间鼻腔填塞的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较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轻其痛苦,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方蓉;陈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倒置LISS早期微创技术治疗老年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分析并总结伤后早期(小于72h)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伤后72h内行微创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的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观察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等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7.4±2.1)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3~9个月骨折愈合,平均(4.3±1.1)个月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39例中,优21例,良13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2%。结论对于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早期内固定治疗具有固定牢固,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希峰;王巧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分析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系统性疾病,它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发病机制不明。多见于经常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老年人,常见受累器官为胰腺、胆管,其次为胆囊、唾液腺、泪腺、腹膜后、肾、肺和前列腺、淋巴结等,受累器官或组织似肿瘤样增生,临床上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囊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涎腺炎、米库利次病、腹膜后纤维化、前列腺炎、小管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炎、淋巴结病和炎性假瘤等,针对受累器官不同男女好发比例也有所不同。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组织学进行综合评估。糖皮质激素是该病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

    作者:魏蓉娜;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监控检测的标准诊断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筛查和确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出现了很多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相关的文献和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对其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

    作者:蒋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谦;袁叶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介入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3月~2014年03月北京天坛普华医院行脑血管造影介入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造影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①服用他汀组:术前长期口服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术后继续服用。②未服用他汀组:术前术后从未服用他汀类药;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48 h均检查肾功能指标(Scr、Ccr、BUN)。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BUN和Scr均高于术前(<0.05),非药物组术后24 h及48 h后BUN和Scr增加值明显高于药物组(<0.05),Ccr下降值明显高于药物组(<0.05),与非药物组比较,服用他汀组CIN发生率明显降低(0.8%vs 2.21%<0.05)。结论长期口服常规计量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造英2剂肾病的发生率,老年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作者:张艳良;池莲;徐咏梅;杨玲;杨秀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骨肉瘤化疗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骨肉瘤化疗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4例骨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15%、69.2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肾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脏毒性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骨肉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较佳,能有效起到一定的预防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喻田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