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朱萍萍
目的 分析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居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的社会经济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罗平县布依族聚集乡抽取≥18岁的737名常住布依族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罗平县布依族居民的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8.55%和46.68%;其中,男性分别为9.19%和37.88%;女性分别为7.94%和55.02%.布依族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中心性肥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布依族村民患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可能性越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者的布依族村民患肥胖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布依族村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差异,应加强对低文化水平和高收入家庭村民肥胖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作者:何蓉;蔡乐;崔文龙;董峻;舒占坤;叶亚怀;冯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近年来,国内外对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我国精神疾病在调查中应用的诊断标准、调查工具、患病率、人口学因素、共病现象、致残等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李向青;卢颖;任利华;杜敏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血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常规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152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19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9.1%.其中革兰阳性菌为58.7%,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株;革兰阴性菌为41.3%,大肠埃希菌占首位,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精神病住院患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姜锋;姜凯;王志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某综合性医院2008-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医院网络直报202例梅毒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连续5年梅毒发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分别为18、20、25、64和75例),发病年龄1~87岁,20~40岁是高发年龄段,60岁以上老年人占18.32%.2008-2012年梅毒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梅毒性别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梅毒分型以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分别占39.11%和32.67%.职业分布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农民(农民工)占34.16%,家务及待业占19.80%,不详占17.33%.结论 近5年梅毒发病数量逐年上升,应加强对城市农民(农民工)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梅毒的发病率.
作者:高晓凤;张万壮;伊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丽水市近年来戊型肝炎的发病趋势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调取丽水市2006-2012年戊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结果 2006-2012年丽水市报告戊肝病例748例,年均发病率为4.16/10万,戊肝发病集中于2-5月份;莲都区戊肝发病率高,庆元县低,各乡镇间发病率存在差异(P<0.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戊肝年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rs=0.883,P=0.002);职业构成以农民居多(71.39%).结论 丽水市近年来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市民尤其是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和饮水的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付仁仙;郑甜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丹酚酸B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A~F6组.即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溶剂组(C)、丹酚酸B治疗低剂量[5 mg/ (kg·d)]组(D)、中剂量[10 mg/ (kg·d)]组(E)、高剂量[15 mg/ (kg·d)]组(F),每组10只.实验结束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HE和VG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同时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 peroxiase,GSH-px)及肝脏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结果 与A组相比,B、C、D、E、F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的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SOD、GSH-px的含量变化与血清中相适应,肝组织内Hyp的含量也明显增加.给予丹酚酸B治疗后,D、E、F组均可以使小鼠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同时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GSH-px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肝脏Hyp的含量也降低,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减轻.结论 丹酚酸B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增加SOD,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有关.
作者:郭鄂平;杨树国;张珍;朱明磊;王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白介素-18 (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Pringle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ALT、AST、SOD、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IL-18含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血清中ALT、AST、MDA、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乌司他丁组肝组织中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MDA含量和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干预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对白介素-18的过度表达.
作者:崔龙海;偰光华;李浩;李哲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某附属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全程持续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2 70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2轮干预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2轮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逐渐规范;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h者达52.91%,明显高于干预前组的12.22%;预防用药使用率由87.21%降致65.83%;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由41.05%降致1.66%;合理用药率由15.06%上升致52.91%.结论 采取宣传教育、技术和行政干预等相结合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及措施改进.
作者:江山;李飞;刘海湘;李恒;刘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抽样统计功能,抽取儿童作为信息系统调查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抽取36个幼儿园、36个行政村、18个农贸市场的儿童作为现场调查对象,调查疫苗基础、加强和及时免疫接种率.结果 基础免疫接种率中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风疹疫苗(Mv)、乙肝疫苗(HepB)、乙脑疫苗(JE)、A群流脑疫苗(MenA)、A+C群流脑疫苗(MenAC)和甲肝疫苗(HepA)均为95%以上,白破疫苗(DT)低于90%;加强免疫接种率中PV达90%以上,DPT和JE达95%以上,MenAC低于90%;及时免疫接种率中,HepB1达90%以上,PV、MV、和麻腮风疫苗(MMR)低于90%.结论 全市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流动人口接种率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免疫接种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修仕信;王旭雯;蒋静凤;徐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种植体龈下菌群的构成情况,分析不同种植体龈下菌群构成的差异,从而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与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进行义齿种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ood Index,GBI)及种植体周围袋深度(Peri-implant Probing pokect Depth,PPD)等指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健康种植体(一组)及炎症种植体(二组)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菌群的检出及构成情况.结果 本次共检查的66颗种植体中,有益菌血链球菌一组检出率高于二组、小韦荣菌在两组间无差异;而致病菌具核梭杆菌、中间型普氏菌和变黑普雷沃菌检出率二组高于一组,牙龈卟啉菌在两组间的检查率无差异.一组和二组各类菌群菌落形成单位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菌群分布不同,一组患者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如血链球菌及其与链球菌的比例较高,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具核梭杆菌、变黑普雷沃菌所占比例较低,而二组则呈相反的分布状况.结论 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种植体周围菌群平衡破坏有一定的关系,龈下菌群革兰阳性兼性厌氧链球菌比例的降低及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比例的升高是导致菌群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王湘涛;钟科;孙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HIV/AIDS患者随访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随访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省HIV/AIDS患者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随访率为82.4%.是否接受过医务人员上门教育的P=0.000,OR值为4.750.是否愿意定期接受随访的P=0.000.OR值为3.161.是否接受过医务人员上门教育与是否愿意定期接受随访为HIV/AIDS患者随访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随访率需要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宣传教育并注意随访方式的选择.
作者:封华;孙亮;高飞飞;郭金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技术在产科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产科危重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对患者常规、对症救治的基础上,根据急性肺损伤的抢救原则对患者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4h、12h、24 h、48 h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PaO2/FiO2、临床症状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患者各项指标随治疗时间进展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逐渐降低,由治疗前较高水平(139.1±11.2次/分)恢复到较为正常的水平(85.1±10.4次/分),各时点间的心率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65,P<0.05);呼吸频率也从治疗前44.1±4.1次/分逐渐降低至18.2±2.2次/分,各时点间呼吸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194,P<0.05):PaO2/FiO2由治疗前210.4±22.4 mm Hg的水平逐渐升高至408.7±48.3 mmHg,各时点间PaO2/FiO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687,P<0.05).在86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中,83例(96.5%)经过治疗后治愈,并成功脱机;3例在治疗48 h候效果不显著转为其他有创通气方式,并经治疗成功脱机,中转率为3.5%,经治疗患者及中转其他治疗的患者随访无病例发生死亡也无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产科危重症并发急性肺损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及时开展无创性正压通气救治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树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安顺市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安顺市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全市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8种共112 266例,死亡599例,年均发病率为451.73/10万,年均死亡率2.41/10万.其中,2008-2012年和2003-2007年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56.58/10万和447.14/10万,同比上升9.44/10万.发病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年均发病居前5位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结论 安顺市2008-2012年平均发病率高于2003-2007年平均发病率(P<0.001),传染病发病以农民、学生为主要人群,提示安顺市传染病形式依然严峻,应加强农村和学校等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董钧铭;彭江;杨敏;赵春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胃肠转流术(GBP)对糖尿病大鼠的疗效及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60只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n=47)将其随机分出14只为模型组(n=14),其他成模大鼠行胃肠转流手术,存活的19只作为GBP组,分别在术前、术后7d、14d、30 d测定三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浆GLP-1及IGF-1水平.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 (1)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瘦症状,空腹血糖水平升高(P<0.05); (2)与模型组比较,GBP组大鼠术后体重增加(P<0.05),空腹血糖水平下降(P<0.05),GLP-1水平升高(P<0.05),IGF-1水平下降(P<0.05).结论 GBP可能是糖尿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引起了血浆GLP-1、IGF-1水平的变化,GLP-1、IGF-1可能参与了其作用机制.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随着山东省卫生事业的繁荣,公立医院劳资关系和谐化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公立医院的劳动关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数据,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山东省公立医院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化的四项建议: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强化公立医院工会职能发挥、推进公立医院和谐文化建设、增加职工保险保障投入.
作者:朱宏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研究宜昌市职业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患病趋势,对本市职业人群MS患病规律进行分析,为本市MS卫生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对宜昌市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6 450人(其中男性3 284人,女性3 166人,年龄20 ~ 70岁)进行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项目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宜昌市职业人群MS总患病率为10.0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79%,女性患病率为7.23%.患病特点:男性40岁起患病率显著升高,且至60岁以后患病率稳定在15% ~ 20%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60岁以上患病率超过男性,达到18.48%.结论 宜昌市职业人群中40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女性为MS患病高风险人群,该群体应作为定期监测、预防和干预的重点.宜昌市职业人群患MS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空腹高血糖、低HDL-C血症.
作者:罗春华;李国静;刘敏;李雪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红河州麻疹发病情况,了解红河州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2013年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类.2010-2013年采取分层和整群抽样(PPS)方法,对红河州17 705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结果 2002-2013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11/十万,2005年发病率高,2010年发病率低、2012年后发病有所回升.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2.12%,几何平均滴度为1∶1 154.67;麻疹抗体保护(≥1∶800)率为83.00%;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有无接种史,均与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年龄组发病率与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之间存在有相关性.结论 红河州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近年处于较高水平,但保护率相对于阳性率较低,且地区间、不同年龄人群间差异明显;麻疹分年龄组发病率与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之间存在有负相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越低,发病率越高.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作者:马磊;张榕松;何卫;徐朝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强化护理模式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基本护理.强化护理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跟骨Gissane角及B(o)hler角的恢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经术后一年随访,对照组有2例患者同时合并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骨坏死及骨不连,1例合并有骨感染及骨不连,1例合并有骨感染及骨坏死;而治疗组只有1例出现跟骨高度丢失,两组差异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1,P>0.05).强化护理组Maryland平均分数为90.40±4.92,对照组为84.92±10.20,两组患者患足的平均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强化护理组的优良率(100%)也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17,P<0.05).结论 强化护理模式对促进术后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控制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三种不同娩核方式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327例(327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通过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完成娩核过程,观察记录娩核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d1角膜内皮水肿程度及术后视力,统计学处理差异.结果 娩核时间: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平均时间45 s、水压娩核法平均时间34s和前房内劈核法平均时间65 s,三组的平均娩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虹膜损伤和后囊膜破裂;水压娩核法则主要表现为前房出血.统计学分析,角膜水肿0~1级者:A组与B组、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视力:只有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视力: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压娩核法术中并发症少,术后d1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低,更适用于Ⅳ级以下的核娩出;前房内劈核法对Ⅳ级以上核的处理优势是明显的.
作者:廖文江;闫亚红;刘贤升;欧阳君;柯美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主动筛查方式下云南省偏远农村地区肺结核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6个村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症状筛查、胸部X线摄片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结果 6个村共筛查9 305人,检出活动性肺结核101例,其中新发现95例,已知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 085.44/10万,远高于同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发病率的全省平均水平(55.6/10万)和高县的水平(镇雄县180.34/10万).7例结核合并尘肺的患者均检自一个拥有煤矿区的村子,占该村发现患者数的32%.92.5%的筛查对象和60.40%的肺结核患者无咳嗽咳痰≥2周肺结核可疑症状.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有无肺结核可疑症状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村肺结核疫情严峻,开展主动筛查能极大提高患者发现的力度.男性、少数民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是肺结核患病的高危人群.矿区应作为肺结核筛查的重点地区.仅靠症状筛查不能发现无肺结核可疑症状的隐匿患者.
作者:王芸;许琳;邱玉冰;侯景龙;陈留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