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护士应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何淑君

关键词:外科护士, 急性创伤性休克,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护士在应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需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外科护士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在手术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外科护士应做好身体护理、吸氧护理、止痛与控制出血护理以及病情监测护理,这些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明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候分型,了解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思路、应用方药等,突显出中医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上的独特优势。

    作者:肖靖;周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治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禁食、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牵拉、镇痛泵、人工气腹等因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可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目前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西医以外治法研究较多,包括针刺、穴位注射、灸法、穴位按压与按摩、外敷、灌肠、理疗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

    作者:杜奇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带状疱疹疼痛的中医护理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于带状疱疹疼痛的影响,为以后带状疱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8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柏龙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其中有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获得痊愈;4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在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病情好转。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血管内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颌面部外伤56例的口腔护理

    目的对口腔颔面外伤患者护理进行相关总结与分析。方法围绕疼痛护理、心理照顾、饮食规划、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等方面,对56例口腔颔面外伤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分析患者对经过整体对应后的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探究患者护理前后情况。以此,探寻口腔颔面外伤具体护理方式。结果经过整体对应护理后的56例口腔颔面患者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要想有利于颌面部外伤患者的预后,我们一定要强化颔面外伤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

    作者:李少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hs-CRP、TG、TC、LDL-C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均呈异常表达,定期测定hs-CRP和血脂浓度,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2型糖尿病。

    作者:郑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饮食疗法对血透患者血钾控制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饮食疗法对血透患者血钾控制护理的效果。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0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透的患者是由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这段期间内的长期门诊透析患者,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的血透护理,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加以采用饮食疗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钾水平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为(4.67±0.87)mEq/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为(6.12±1.52)mEq/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1%,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80.4%,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血透患者采用饮食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其血钾水平,从而预防高血钾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阑尾炎临床发病特点及研究进展

    阑尾炎(Appendicitis)属于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针对于阑尾炎只要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佳的治疗时期,阑尾炎则会造成患者的严重伤害,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本文就阑尾炎的发病特点与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新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术后腹胀程度和伤口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05;在术后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22.5%,<0.05。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不良反应,减少腹胀和腹痛等不适感,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贾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应用治疗方法区别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30例,其中观察A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B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性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A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观察B组患者60%,差异具有显著性,<0.05;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和PH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和P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和PaCO2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和PH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观察B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结论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的路径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随机选取我院6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于细节管理前后展开问卷调查,对比60例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后,临床满意度达94.65%,相比细节管模式实施前81.77%的临床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且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错误意识评分相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时期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开展中,着力推行细节管理工作,可有效强化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及科室消毒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顾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组(观察组)和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心功能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VEDD、LVESD以及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蒙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脾导滞法治疗便秘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便秘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便秘标本兼治,效果可靠,疗效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声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护理路径在腰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考察不同术后护理方式对微创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相应方案进行术后管理。对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结果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对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下肢静脉血栓和肢体麻木患者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腰椎间盘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孙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头颅CT扫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40例头颅CT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眶耳线为基线对患者作头颅CT平扫,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0例头颅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对患者作头颅CT平扫,对比两种扫描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林顺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护理。方法2009年1月~2015年5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83例,对患儿及家属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注意冲洗液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83例术后无死亡,一次性取净结石78例二次取净结石5例,所有患儿无输血,患儿及家属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结论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护理对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十分重要。

    作者:周海慧;严晓丽;超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晚间护理干预在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降低其复发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在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降低其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间护理干预能够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张绪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钬激光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钬激光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探讨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分别对1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56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116例输尿管结石一期碎石成功,结石较小者,碎石后不留置双J管;结石较大者,碎石后留置双J管,4~6w后拔除。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0min,无输尿管穿孔发生。51例肾结石一期碎石成功,术后留置硅胶肾造瘘管,5~7d拔除,留置双J管于1~2月内拔除,手术时间60~170min,平均10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40~140ml,平均65ml。结论钬激光具有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为泌尿系结石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作者:卿东华;张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药剂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实验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想方设法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律海峡;董若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引发焦虑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我院进行恶性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患者均出现了焦虑情绪,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前后焦虑评分进行调查,并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引发患者焦虑的具体原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引发患者焦虑的原因中对放疗副作用和疼痛恐惧感比例大,其次为对放疗治疗的未知恐惧感。结论诱发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必须在临床护理时引入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