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农乐关

关键词:小儿,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患儿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3 132份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196株,分离率为6.26%,对青霉素耐药菌40株,耐药率为20.41%,对头孢噻肟、万古霉素仍保持很好的敏感性.结论 加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诊疗及降低选择性耐药菌株增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原体肺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某院1998年9月~2011年9月8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7例患儿中<1岁10例,占11.49%;1~3岁21例,占24.13%;3~6岁41例,占47.13%;>6岁15例,占17.24%;诊断情况为40例伴有喘鸣音,占46.%;36例患儿伴有呼吸音减低,41.38%;同时发生肺外并发症40例,占46.%;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进行MP-IgM检测,显示为阳性.X线平片检查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68例在2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余19例患儿经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12例治疗有效.另有7例患儿治疗所有症状未见缓解,加用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组患儿中治愈68例,好转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31%.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受季节、年龄的限制,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应通过实验室检验、临床体征结合X线进行综合分析,当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仲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阳地区2010年夏秋季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不同季节、性别、年龄的病毒性腹泻相关病毒的流行现况,为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家哨点医院2010年6~11月间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426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A/B/C组、诺如病毒(Norovirus,NV)-G1/G2型、札如病毒(Sapovirus,SV)、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 V)、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us,PBV)-Ⅰ/Ⅱ型及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并按季节、性别及年龄进行病原构成的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地区腹泻的病原按位次以NV-G2(62.68%)、HRV-A(38.97%,婴幼儿为主)及HastV(32.39%,成人为主),夏季病例标本中NV-G2、HastV、PBV-Ⅰ及Ad V的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秋季病例标本中HRV-B及HRV-C的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并且Hast V及PBV-Ⅱ的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男性及婴幼儿病例标本中NV-G2的检出率相对较高(P< 0.05);未发现HRV-B及HRV-C的流行.426例腹泻标本总的病毒检出率为95.07%,其中单一病原阳性率为37.55%,单一病原感染的腹泻以NV-G2及PBV-Ⅱ为主,混合感染的病原阳性率为56.58%.结论 NV-G2型、HRV-A组(婴幼儿)、HastV(成人)是本地区引起夏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以腹泻相关病毒混合感染为主.

    作者:阎岩;郭军;田克诚;蒋维佳;李世军;王月;王定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荆门地区职工健康体检的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方法 对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2 265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尿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对微白蛋白、蛋白质、血、葡萄糖、白细胞、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8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265例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为43.01%,男、女性异常率分别为41.32%和46.26%,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微白蛋白、蛋白质、葡萄糖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血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微白蛋白、蛋白质、血、白细胞及葡萄糖异常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0岁及以下年龄组微白蛋白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相邻年龄组(P<0.05).结论 荆门地区职工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预防和及时治疗泌尿系统及全身相关疾病.

    作者:文业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诊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临床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急诊收治的60例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根据基础心律Q-T间期是否延长分为Q-T间期正常组(36例)和Q-T间期延长组(24例),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并分析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Q-T间期正常组患者的平均Q-T间期为(0.37±0.03)s,发作方式以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和多见,直流电复律多可成功转复;Q-T间期延长组患者的平均Q-T间期为(0.52±0.03)s,发作方式以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大剂量补钾和镁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钾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可成功复律.两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好转、死亡和自动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临床干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心律失常多由不同形式的期前收缩诱发,且有不同的发作方式,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发作方式给予特定的临床干预措施.

    作者:宋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参芪花粉片对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期间脱习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芪花粉片对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期间脱习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由平原及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4 300m地区工作的中青年健康职工380名,采用每周在海拔4 300m室内工作5d,返回海拔2 800m的后方基地休养两天的固定公休模式,连续观察在高原暴露3年期间在海拔2800m休养期间高原脱习服症状的发生率及实施参芪花粉片干预的效果.结果 高原脱习服的总检出率为82.37% (313/380);其前10位症状的排序及检出率依次为:嗜睡(66.31%)、乏力(42.37%)、头昏(35.78%)、失眠(30.79%)、食欲降低(29.73%)、心烦(29.21%)、全身不适(28.95%)、情绪低落(27.89%)、心慌(27.10%)、胸闷(24.47%).高原脱习服人群中需要治疗者占全部脱习服检出者的34.18% (107/313).参芪花粉片对其的干预效果为,服药15 d症状完全消失者占92.52% (99/107),其中半年无复发不需继续服药(痊愈)者占78.79% (78/99)、偶有症状出现而自行服药缓解(显效)者占21.21% (21/99),症状无缓解或部分缓解但需经常服药(无效)者占7.48% (8/107).观察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下有较高的高原脱习服患病率,参芪花粉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与远期干预效果,是防治高原脱习服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娄晓敏;张雪峰;周其全;王胜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实习护士岗前职业防护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职业损害发生情况,评价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别对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接受了系统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10届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未接受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09届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70.3%)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 0.01).结论 实习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因此,为提高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防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开展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

    作者: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菌病的研究

    目的 建立血液标本布鲁菌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PUCm-T载体和PCR纯化产物连接,转染DH5a菌,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制作外标准品;在布鲁菌基因组IS711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严格优化反应物的组成和扩增条件,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的布鲁菌DNA荧光定量PCR方法低检出率为400拷贝/ml;批内误差为1.8%~6.5%,批间误差为2.6%~9.1%;在4.0×102~4.0×108拷贝/m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Ct =-1.391 1 Ln (x) +41.65,r=-0.995 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布鲁菌临床监测中发现,157份血液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临床检查结果(临床阳性、慢性期患者、症状可疑、阳性畜周围人群与重点职业人群(重点人群)的阳性率和阴性对照的符合率分别为90.3%、40%、6.7%、12.2%和100%.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鉴定布鲁菌种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在临床布鲁菌基因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红;王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州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实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个调查点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1226/10万、231/10万、548/10万;男性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菌阳患病率高于女性;总耐药率为37.1%、初始耐药率为30%,耐多药率为14.3%.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的疫情较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陈慧娟;杨婕;袁薇;宋群锋;陈玮;陈再平;陈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协同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增效减副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探讨孟鲁司特协同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增效减副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 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例,Ⅰ组患儿每次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2次/日;Ⅱ组口服孟鲁司特4~5 mg,每晚1次;Ⅲ组每次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2次/日,每次口服孟鲁司特4~5 mg,每晚1次,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改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与时间的差异.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6.67%、43.33%和76.67%,Ⅰ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73,P>0.017),Ⅰ组明显小于Ⅲ组(x2=5.7109,P<0.017),Ⅱ组明显小于Ⅲ组(x2=6.9444,P<0.017).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达到增效减副作用,推荐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

    作者:郭敬民;邱君;陈要;欧萍;连大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据社会支持量表测定浙江省93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状况,并与第一代农民工和15~30岁的城市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总分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和城市对照组,婚姻状况对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对婚姻分层分析后表明,已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低于城市对照组,未婚者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和城市对照组,离异或丧偶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需提高其社会支持状况,促进城市融入,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长治久安.

    作者:邢海燕;于伟;陈三妹;谈荣梅;赵伟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p75NTR、D2-40和P6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HER-2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75NTR、D2-40和P63肌上皮标记物在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鉴别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并检测其HER-2基因状态.方法 用EnVision法对68例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分别进行p75NTR、D2-40和P63免疫染色,用FISH技术检测28例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的HER-2基因状态.结果 p75NTR、D2-40、P63在乳腺纤维腺瘤与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28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上的浸润癌和导管内癌部分进行HER-2基因检测,二者HER-2基因状态的一致率为7.14% (2/28).结论 联合使用p75NTR、P63和D2-40是比较理想的乳腺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应用这些抗体保证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准确性.

    作者:钟惠玲;吴叶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粗壮女贞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提取物对10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其抑菌环直径、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实验菌株对粗壮女贞提取物呈不同程度的敏感,MIC和MBC分别为:产气荚膜梭菌0.20 mg/ml和0.20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3.13 mg/ml和3.13 mg/ml,副溶血性弧菌6.25 mg/ml和6.25 mg/ml,白色念珠菌MIC为1.56 mg/ml,其他细菌MIC均大于25 mg/ml.结论 粗壮女贞提取物对上述10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叶倩;左浩江;廖虹瑜;曹韵;曹霞;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即GDM组、36例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妊娠妇女即NGT组血清中IL-1水平,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GDM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IL-1水平均明显高于NG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IL-1与HOMA-I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P<0.01.结论 IL-1与GDM具有相关性,可能均参与GDM的发生与发展,IL-1作为炎性因子可能会促进G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丽;刘金慧;张永梅;王翠峰;宋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昭通市2001~2010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昭通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传染病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共103 933例,死亡4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4.90/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2.70/10万~264.22/10万之间,呈下降趋势.10年来主要流行病种发生变化,血液及性传播疾病逐年在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疟疾,占发病总数的91.89%.结论 要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梅毒、艾滋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曾义虎;张永瑞;黄锋;颜艺娜;蒋德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江西省201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省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评价该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执行情况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对流调点1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胸部X线、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及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学状况调查.结果 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05.9/10万、49.4/10万和111/10万;新发现患者占活动性患者数的85.37%;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63.91%.结论 江西省近年传染性肺结核控制成效明显,但结核病新发患者仍在不断产生,结防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邱林西;舒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清新县龙颈镇3个自然村进行了肾结石和膳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共调查185人,肾结石患者33人,患病率为17.84%.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糖分、草酸盐等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多,其患病率增高.结论 甜食、饮料、肥肉、老火汤以及家族史是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冠林;胡坤;邓晓婷;黄莹偲;储大可;高永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武陵山区小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员血脂异常分析

    目的 了解鹤峰县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员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共5 043名干部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血脂异常2 563人(50.82%),年龄分布在22~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银洲;向娅妮;沈杰;张腊英;林坤平;骆渊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局部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局部治疗手段对OSAHS患儿的疗效.方法 对175例儿童OSAHS患者进行局部治疗,治疗前后行PSG检查,并对呼吸紊乱相关指标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保守治疗后患儿家长描述症状改善;②治疗后体征明显改善,双下鼻甲、扁桃体、腺样体缩小;③治疗前后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治疗对OSAHS患儿疗效较好,能较好解除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造成的小儿鼻腔及鼻咽部阻塞,且所承担的风险、对患儿的损伤也较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先雁;张晓晴;周锦;曾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杀微生物剂在女性性工作者中推广的可行性及经济学伦理学的专业人员看法

    目的 调查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预防干预措施和防治信念,了解其对杀微生物剂推广的可行性及经济学伦理学方面的情况.方法 采用个人定性深入访谈的方式,对21名公共卫生人员按照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调查,转录出全部访谈内容并结合访谈提纲的框架总结归纳出分析的主题分类,采用MAXQDA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主题编码,分析归纳主要问题.结果 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较以前有所改善,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好,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她们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进行有序,宣传也很到位.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杀微生物剂一旦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肯定,那么女性性工作者是愿意接受的,并同时对它有着良性的需求,它相比安全套更方便,不影响性生活,这些都说明了杀微生物剂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女性性工作者作为这种药物的受试对象,必定会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存在担心,并且又由于女性性工作者的档次,文化素养之分导致她们对杀微生物剂的性状,效果等期望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杀微生物剂应在研制成熟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受试者的安全以及选择的多样化.同时,国家应对女性性工作者使用杀微生物剂的费用提供减免.后,要主张正确的性道德,宣传安全套和杀微生物剂使用双管齐下,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抵制可能出现的性行为去抑制现象.结论 杀微生物剂的使用必须要在临床试验成功后达到一个效果,安全性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用于大众,并且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应该加强对女性性工作者这一类高危人群进行正确的健康宣导和提供杀微生物剂的精准信息,为不久的将来杀微生物剂的研制成功及在人类预防艾滋病的道路中做出贡献给予有效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作者:钟珣;钟晓妮;贾元元;姚宁;阮玉华;姜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上海市某老年人日托所运行模式探析

    报告一家开设在社区内具有公益性的老年人日托所运行一年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并为“日托养老”的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尤佳恺;欧阳霖;陈林利;陈建平;汤军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