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艳;向丽;姜梁
目的 探讨G市管网末梢水有机提取物对雄性大鼠生殖器官及睾丸功能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G市管网末梢水,应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SD雄性大鼠进行经口灌胃染毒,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均采用微量酶标法,琥珀酸脱氢酶(SD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 (1)各染毒组大鼠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染毒组AKP的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活性亦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仅有高剂量组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的活性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染毒组SDH的活性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0r P< 0.05).结论 G市管网末梢水有机污染物亚慢性接触通过影响睾丸功能相关酶活性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毒性效应.
作者:王士然;杨光红;张爱华;胡春银;张龙;徐玉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寻找微囊藻毒素LR与宿主细胞(AGS)作用后的差异蛋白.方法 利用双向电泳分离微囊藻毒素LR与胃黏膜AGS细胞相互作用前后的蛋白,应用ImageMaster 2Dv3.1软件对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对目的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应用Mascot软件进行蛋白搜库.结果 共监测到4个差异蛋白斑点,经质谱分析鉴定证明为两种蛋白,分别为热休克蛋白60与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结论 微囊藻毒素LR与宿主细胞(AGS)作用后,宿主细胞热休克蛋白60与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两种蛋白表达异常,其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为进一步探讨蓝藻微囊藻毒素与宿主细胞作用后续致病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周磊;吴庆刚;薛强;何恩奇;钮伟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市孕妇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研究对象的孕前保健知识水平,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研究知识获取途径、知识掌握水平和教育经历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选取四川省8个城市的1 057位孕妇,其优生知识问卷的正确率为69.27%.其中风险预防知识正确率为90.62%,疾病预防知识正确率为61.06%,生育史知识正确率为55.50%,叶酸增补知识正确率为46.89%.结论 孕妇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中,风险预防知识维度掌握情况较好,在某些方面认识不足(如叶酸增补和生育史方面);选择培训讲座、宣传手册或咨询医生途径获取知识的人群,其优生知识水平较高;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群与初中及以下低学历人群相比,前者更容易选择这3种途径获取知识.
作者:吕行;吴艳乔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校5 609名教职工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2008及2011年某高校同一教职工人群的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31.68%)、血脂异常(27.53%)、脂肪肝(25.28%)、糖尿病(9.13%)、冠心病(6.0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3年间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血脂异常的患病率3年间有明显的下降(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2008年的高血压人群3年后罹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几率明显大于非高血压的人群.结论 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应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病和危害.
作者:徐勤;郭建丽;刘瑛;王秀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方法,评价检测耐多药结核病的能力.方法 对结核病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使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与金标准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获得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 检测408例结核病人临床分离培养样本,药敏试验检出278例异烟肼敏感标本,130例异烟肼耐药标本;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出异烟肼敏感和耐药标本281例、127例,灵敏度为87.69%,特异性为95.32%,一致率为92.89%.结论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速度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的快速检测,适于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筛查.
作者:马晓光;李辉;石洁;邢进;闫国蕊;李庆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孕妇体重增长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孕期体重增长常模,应用于孕期保健临床指导.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10个区、县(市)于201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孕妇3 203例,自制调查问卷对孕妇整个孕期分4~7次不等进行体重等指标测量,同时追踪其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孕期体重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平均每周体重增加0.48 kg;孕期BMI与孕周呈直线关系(t=34.40,P< 0.01).结论 按孕前不同BMI分组,建立3种情况的孕期体重增长常模.
作者:黄彦红;李静;杨柳;姚晓光;李荔荔;李妍;邵杰;董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122例AMI患者检测BNP及cTnI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病后24 h BNP水平在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结果为(1713.62±687.03)ng/L,明显高于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P<0.01). (2) cTnI水平试验组结果为(10.41±6.8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和cTnI具有良好的正相关.(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及cTnI的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BNP和cTnI可作为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性指标.
作者:陈冬莲;曾凡鹏;杜志林;罗卫平;梁妙芝;杨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从抗氧化角度研究发酵豆乳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豆乳对照组、发酵豆乳低、中、高剂量对照组.各对照组分别灌胃10 ml/(kg·d)豆乳和5 ml/(kg·d)、10 mL/(kg·d)、20 ml/(kg·d)发酵豆乳,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干预1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5% DSS溶液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期间,记录大鼠的活动状况、粪便、体重变化等,实验结束,观察大鼠结肠大体损伤程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并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对照组血清MPO活性显著降低,结肠和血清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力与T-AOC能力显著增加,大鼠结肠大体形态明显改善,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 发酵豆乳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刘宁;曹文婷;李新平;郝亚楠;邱服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择期行骨科手术的7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SLIPA喉罩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相关时间参数、麻醉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移开喉罩/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置入喉罩/插管操作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移开喉罩/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置入喉罩/插管即刻(T1)、置入喉罩/插管后3 min (T2)、移开喉罩/拔管即刻(T4)、移开喉罩/拔管3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稳定(P<0.05);实验组患者移开喉罩/拔管后的低血氧症、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痛、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
作者:杨安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溃疡性结肠炎常常和肠道动力障碍同时存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由肠神经系统分泌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不仅能抗肠上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减轻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肠道炎症,还能拮抗肠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改善肠道动力障碍.
作者:黄晓丽;甘华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入院后d2及出院时、对照组人群于纳入本研究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同时收集24 h尿液检查白蛋白尿.结果 两组间UA、白蛋白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及出院时病例组患者血清UA及尿白蛋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病例组患者血清UA及尿白蛋白量已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白蛋白尿阳性患者41例,白蛋白尿阴性患者59例;人院时阳性组患者血清UA水平(396.2±31.4) μmol/L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血清UA水平(332.8±30.5) μmol/L(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阴性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尿的增加UA水平随之增高,两者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8 (P< 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与血清UA及白蛋白尿之间存在相关性,白蛋白尿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更明显.
作者:陈志刚;孙海燕;岳兵;姚红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年接受HIV-1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株亚型特征.方法 对2011年2 29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HIV-1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收集病毒载量大于1 000 cps/ml的患者样本,进行PCR和pol基因测序,登录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确定耐药突变情况,采用DNAStar软件建立系统进化树,确定耐药株亚型,将所得结果与2010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292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320例(13.96%)病毒载量结果大于1 000 cps/ml,其中233例(10.17%)样本核酸扩增阳性,111例(4.84%)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比2010年高出1.36个百分点,其中3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29例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79例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耐药,另外有3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耐药患者中,CRF01 AE重组亚型66例(59.46%),CRF07_BC重组亚型23例(20.72%),CRF08_BC重组亚型9例(8.11%),B亚型9例(8.11%),C亚型3例(2.70%),CRF02_AG重组亚型1例(0.90%).结论 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水平仍然较低,但相对2010年有所增高,应加强抗病毒治疗患者用药督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尽可能防止耐药株的出现.另一方面,耐药患者中出现了CRF02_AG重组毒株,预示该亚型毒株已进入四川省,应防止该毒株的流行.
作者:袁丹;叶黎;苏玲;杨洪;罗映娟;黄俊;魏东兵;周更生;梁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滨城区18~69岁居民血压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为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4个乡镇/办事处的12个村/居委会,对1 300位18~69岁居民进行血压测量.结果 (1)滨城区2011年18~69岁居民平均血压水平为120/78 mm Hg,其中男性平均血压水平为124/81 mm Hg,女性为115/76mmHg; (2)高血压患病率为22.1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7.24%,女性为17.13%; (3)正常高值血压比率为36.56%,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比率为45.53%,女性为28.78%.结论 滨城区2011年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该在居民中广泛开展以预防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作者:于俊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初断乳雄性SD大鼠铅损伤动物模型,用于研究铅对动物主要器官组织系统的损害.方法 选取45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分层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和4‰浓度乙酸铅水剂量组,以自由饮用方式进行染毒28 d,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指标及肝、脑、股骨铅含量检测.结果 与饮用蒸馏水组相比,随着乙酸铅浓度的增加,雄性SD大鼠各项生理指标都反映出铅损伤迹象,肝、脑及股骨中的铅含量都呈升高趋势,饮用1‰和4‰乙酸铅水两个剂量组大鼠肝脏和股骨中铅含量有显著性升高(F=37.555,P<0.01;F=36.67,P< 0.01),饮用4‰乙酸铅水剂量组大鼠脑中铅含量也有显著性升高(F=26.363,P< 0.01)结论 初断乳雄性SD大鼠饮用含乙酸铅蒸馏水建立动物铅损伤模型是一种简便、可靠、易于控制的方法,可用于对大鼠铅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科亮;徐先顺;车茜;谢惠萍;刘丽达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利用小鼠同种异型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体外扩增CD4+CD25+调节性T(CD4+CD25+Treg)细胞的方法.方法 将小鼠同种异型im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率和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的变化评定该方法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的能力;利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FOXP3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其细胞功能活性.结果 共培养d7细胞增殖率(5.26±0.286)倍;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33.77±3.69)%,较新鲜分离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与新鲜分离CD4+CD25+Treg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证实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新鲜分离的CD4+CD25+Treg细胞更强(P<0.05).结论 小鼠同种异型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能有效诱导扩增CD4+CD25+Treg细胞并保持其免疫细胞功能活性.
作者:罗珊;李尚为;靳松;李小红;姬巧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卵白蛋白致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中IgE、IL-4和IFN-r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OVA为致敏原建立大鼠AR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测定其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IL-4和IFN-r含量.结果 乳酸杆菌组大鼠鼻痒、喷嚏、清涕、EOS浸润明显减轻,血清IgE、IL-4、IFN-r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 乳酸杆菌能缓解AR大鼠鼻部症状,改变促进变态反应的Th2细胞偏倚,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作者:胡晓艳;向丽;姜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解保定市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课题组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 按整群抽样方法对保定市生活小区及养老机构60岁及以上年龄老年人,采用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由生活满意指数A得分分4个等级,2.86%对生活不满意,26.37%较不满意,57.76%对生活比较满意,13.01%很满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方式、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 养老方式、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是影响保定市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张晓艳;秦新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试剂盒,对l 12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10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1 126例受检病例中支原体阳性512例,总阳性率为45.47% (512/1 126);其中解脲脲支原体阳性419例,占阳性病例的81.84% (419/512);人型支原体阳性15例,占2.93% (15/512);解脲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阳性78例,占15.23% (78/51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解脲脲支原体阳性者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而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观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解脲脲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耐药率明显高于单纯解脲脲支原体感染者,其中大观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五种药物的耐药率在70%以上.结论 临床上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要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情况对临床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正国;贺庆伟;杨玉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08-2009年贵州省4起甲肝暴发疫情的病原及其基因型别,建立省内甲肝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血清中甲肝病毒IgM抗体(HAV-IgM)和戊肝病毒IgM抗体(HEV-IgM),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甲肝病毒IgM抗体阳性血清中的病毒核酸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60份血清标本HEV-IgM均阴性,HAV-IgM阳性标本54份.HAV-IgM阳性血清标本中28份HAV RNA阳性,其中15份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均为ⅠA亚型.结论 贵州省2008~2009年4起甲肝暴发疫情中的15株甲肝病毒均属同一基因型,且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近.同一时期不同县(市)存在不同流行株,同一县(市)不同时期存在不同流行株.
作者:蒋维佳;庄丽;李世军;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泸州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石蜡组织及液基细胞技术所获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基因分型检查.结果 652例宫颈样本中,HPV检出阳性率为52.45% (342/652),其中高危感染占80.99% (277/342),低危占30.12% (103/342),混合占11.11% (38/342).常见前5种高危型依次为:HPV16、52、39、58和33,常见前3种低危型依次为HPV 11、6和43.20 ~29和40~50年龄段HPV的总感染率较高.高危型感染在各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低危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29岁,显著高于其余各年龄段(P<0.01).结论 泸州地区HPV有较高的高、低危型感染率,且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年龄段分布特点,为本地区性传播疾病及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疫苗使用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世宁;阮思蓓;邓正华;郭庆喜;柴莉;张元;孙兴旺;唐明希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