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洁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84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其入院血糖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高血糖组)48例和对照组(正常血糖组)36例,两组经积极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疾病转归分析其关联性.结果 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观察组中血糖控制良好者较未控制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血糖经有效控制后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不良影响.
作者:汪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剖析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按照随机性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为优质护理组.对比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两组数据发现,接受优质护理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情况下的患者(P<0.05).并且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生理机能、身心健康、社会活动等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的差异表明此项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肺功能,还能帮助提高生活质量.这项研究有效造福于广大患者,值得广泛的推广实施.
作者:潘虹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6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分为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的恢复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恢复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恢复率为86.67%,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88.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7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研究组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盆腔炎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提高患者身体的康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施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并进行手术的胆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1.1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胆结石手术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方式的施行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小莲;郭义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 30例GIST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腹胀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肿瘤发生部位为胃23例,小肠6例,1例位于肠系膜.30例中梭形细胞型29例,混合细胞型1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83.30%,DOGl(+)阳性率94.40%,CD34(+)阳性率70.00%,vimentin阳性率100.00%,SMA(+)阳性率6.70%,desmin及S-100均(-).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缺乏临床特异性,极易误诊,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
作者:祁真玉;曹娟;王骏;王干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T影像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0例,并将其按照诊断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相对应的两组(CT组与MRI组)进行检测诊断.由医护人员就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后,MRI组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总准确率为80.00%,CT组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总准确率为100.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且两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RI影像相比,采用CT影像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进行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使医师在明确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临床应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周颖洁;吴勤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病房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观察组9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运用查阅文献,选择佳护理证据,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按照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对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瑞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喀什市人民医院的56例维吾尔族NAFL患者,对其肝功、血糖、血脂进行检测,并与本院同期接受体检的56例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结果 肝功能:NAFL组较健康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增高(P<0.05),血脂、血糖:NAFL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NAFL患者存在肝功能受损、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对其肝功、血糖、血脂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治.
作者:努尔比亚·吾甫尔;纪文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存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入住的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并且依照常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治疗.观察组的患者要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并且依照临床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入ICU重症病房的时间以及所使用的时间进行分析,同时也对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病房的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发生尿道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ICU入住的时间,以及让患者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得到更为优质的治疗.结论 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持着较为满意的态度,对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也基本认同.
作者:常桂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析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异位搏动以及心律失常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发生频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在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极好的临床表现.
作者:黄茂晟;任蕾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60例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气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0%,低于对照组的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用于气管切开手术后康复患者中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菊姿;程楼英;齐引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1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实验组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在总有效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要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呼吸顺畅,提高生活质量,便于患者治疗,在临床护理上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周冬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双源CT冠脉成像对比剂团注追踪监测次数的相关因素,从而调整延迟扫描时间,以减少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7月经双源CT冠脉成像患者300例.均以5.0 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碘海醇(含碘350 g/L)65 ml,再继续以相同流速注射30 ml生理盐水,采用团注追踪程序自动触发技术(bolus tracking),触发阈值均为100 HU,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统计所有患者在对比剂达到阈值时的追踪监测次数,分析其年龄(AGE)、身高(Ht)、体重(Wt)、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平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与监测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影响的自身因素中,HC、WHR、SBP、DBP、PP与监测次数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0.05);HR与监测次数呈负相关(r=-0.314,P<0.05),AGE、Ht、Wt、BMI、WC与监测次数呈正相关(r=0.156、0.317、0.275、0.155、0.146),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冠脉成像中,在定量定速注射对比剂时,对比剂追踪监测次数受多种自身因素影响,其中身高、体重及平均心率是影响监测次数的主要因素,而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腰围的影响较弱.
作者:李刚;王轶彬;宗根林;张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一体化护理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生存质量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的55例设为对照组,行一体化护理的61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临近社区126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则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 对照组患者干预之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27.18±4.98)分,明显的低于实验组患者的(36.89±5.78)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作者:张颜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改良式健康教育运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4月~2016年8月选取所在科室7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硬币随机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Ⅱ组和Ⅰ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5例.Ⅱ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Ⅰ组开展改良式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相对于Ⅱ组的患者满意度,Ⅰ组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Ⅱ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Ⅰ组的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Ⅱ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Ⅰ组的较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给予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开展改良式健康教育,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也不断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云霞;彭金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联合组在传统组基础上加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优势卵泡直径、成熟卵泡数.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妊娠率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跟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优势卵泡直径跟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成熟卵泡数多于传统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应用及价值高,可有效提高妊娠率,增加成熟卵泡数,且不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曾夷;李艳梅;赖国清;罗家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PDCA(Plan、Do、Check、Adjust)、PDSA(Plan、Do、Study、Act)统称为戴明循环,被广泛运用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过程.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单一的方法难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文章就基于戴明循环构建PDC&SA护理质量管理常态与两者独立运用的利弊展开探讨,并总结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作者:崔晔;江智霞;廖庆萍;郑喜兰;吴琼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本次主要对甲状腺女性手术患者实施抚触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实施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参照组(30例),而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的患者则为研究组(5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抑郁、焦虑情况: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况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有可比性,P<0.05;②术后疼痛情况: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抚触护理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女性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可观,其不仅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还能使患者术后疼痛有效减轻,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肖伶;韩立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明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