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剑;刘慧;张红霞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19例尺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1~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疗效评定优1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74%.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可达到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利于肢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与恢复,是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红锁;黄克;李林;古松;韦程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某科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处理的共10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期风险须重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气道分有选择适合的麻醉诱导方法及药物,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作者:杜晓宣;徐粤新;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 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斌;刘刚;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34例患者有30例(88.24%)痊愈出院,4例死亡(11.76%).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2例;并发症及死亡以多脏器衰竭为主.结论 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妥善选择手术时机,能够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叶浩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从而比较其各组间的疗效、病理变化、脑组织内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干预治疗选择芬戈莫德和泼尼松.d0定为免疫抗原注射日,从抗原免疫后d1开始按分组的药物和剂量予以每天喂食1次,直到处死.在EAE组发病高峰期即d 18时处死所有大鼠终止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炎性病灶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BAX的表达检测.结果 ①各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②各干预组与EAE组相比,炎性病灶数明显减少、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与泼尼松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对EAE具有防治作用,可上调CNS内BAX的表达.
作者:刘春苗;谭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接受腰硬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在腰硬麻醉后常规给予立即插尿管留置导尿;观察组(30例)腰硬麻醉后来插尿管,而是通过专责助产士在产程进展中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排尿,产后通过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液培养评估产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情况,观察两组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有19例(63.33%)能够成功自行排尿,发生产后尿潴留3例,尿道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尿潴留14例,尿道感染6例.结论 无痛分娩过程中无需常规持续留置导尿,积极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意坚;龚桂芳;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 (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 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 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作者:刘伟;王菊光;杨扬;孙晓华;谢利军;李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2008年10月~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3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放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项目包括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低流速(cm/s)、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祥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低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其中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低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低流速(cm/s)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而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样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放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应用于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估,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传刚;吴凤林;李颖嘉;孙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西湖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西湖区麻疹个案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西湖区共报告481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14/10万,2005年和2008年分别高达21.48/10万和37.10/10万.每年的3~6月份为发病高峰,高发地区分布在三墩镇、蒋村文新街道;小于1周岁、20~30岁、3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0%、26.4%和20.2%;8月龄~1周岁常住儿童无麻疹免疫史的占58.62%,流动儿童无免疫史的占61.54%.结论 西湖区麻疹年发病起伏较大,每年呈周期性分布,城乡结合部、1周岁以下、20岁以上人群高发,需加强儿童常规及时按种及成人强化接种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作者:张丛笑;钱晨颖;郑琳;宋凯;张寒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年4~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手足口病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胸部X线片等)进行总结和比较,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重型组135例(66.5%),危重型组68例(3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为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不典型皮疹、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 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是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芹;庞保东;田庆玲;张双;冯雪;王志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状况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60名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酒依赖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酒依赖患者组SSRS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P<0.0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r=0.764,P<0.01).结论 酒依赖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比正常人群低,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中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效果,改善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西洋参多糖对钴-60γ射线照射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只6~8周龄、18~22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西洋参多糖剂量组(50mg/kg BW、100 mg/kg BW和200mg/kg BW).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干d 45,一次性接受全身照射(γ射线总剂量为4 Gy).3d后,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和碳粒廓清实验,测定血清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西洋参多糖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在100 mg/kg BW和200 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MDA水平,在50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血清SOD活性,小鼠血清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洋参多糖能增强钴-60γ射线照射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来实现.
作者:于永超;张佳丽;林兵;张召锋;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使用3种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7.7~2008.8在我国6个省共11所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比较观察性研究.在每所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IUD,采用健康状况问卷测量妇女使用IUD前、使用后3个月和10~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文使用其中7个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1例元宫铜300对象、309例TCu80A对象和321例活性165对象进入分析.3组对象放置IUD后健康状况总分和除一般健康状况外的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时得分增加,仅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两次随访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对象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相似,仅TCu380a使用者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在10~12个月随访时的改变值略高于其他两组对象.结论 IUD的使用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且三种IUD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相似.
作者:梁红;李丽;陈兴宝;吴尚纯;袁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位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和乌斯他丁组(U),U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乌斯他丁1万u/kg,溶于0.9% 氯化钠注射疫100ml,30min内输完;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分别于切皮前(H1)、切皮后2 h(H2)、4 h(H4)、术后24h(D1)、术后48 h(D2)采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肌酐;相同时点采集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结果 ①组内比较,BUN、SCr在D1、D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BUN在D1、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Cr在D1、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NAG在各时点均增高,C组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对改善肾脏组织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希;马耘;杜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全球卫生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其定义显示出其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特点;该学科研究范畴包括健康决定因素与卫生公平、全球卫生治理格局、卫生合作模式等热点问题.了解全球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我国医学与卫生界,特别是教育和研究机构应对全球卫生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医学与卫生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蒋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未免疫原因及未免疫儿童的麻疹免疫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 对各县区报告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8.14%,未免疫儿童占1.86%; AEFI发生率为5.59/10万.结论 政府参与是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作者: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