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硼替佐米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WWP1、Smurf1、Smurf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增殖的关系

汪治宇;刘荣凤;丁妍;王娟

关键词:硼替佐米, 前列腺癌PC3细胞, WWP1, smurfs, 增殖
摘要: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WWP1、5murf1、Smurf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增殖关系,为泛素连接酶E3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给予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处理(0.1、1、10、50μmol/L),采用Brdu ELISA法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在处理24 h、48 h以及72 h后,硼替佐米均可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在50 μmol/L的浓度下抑制作用明显,但除了0.1μmol/L的的硼替佐米外,其余浓度均可呈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 (2)处理72 h后,硼替佐米可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且50 μmol/L的浓度下效果明显.结论 硼替佐米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和mRNA水平,同时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要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儿科总收治病毒相关性喘息婴幼儿患儿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0-400 mg/kg.d,1次/d,连用3d,比较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68例(66.67%),流感病毒20例(19.61%),副流感病毒11例(10.78%),其他病毒3例(2.94%);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6±0.48)d、(6.24±0.71)d、(7.04±1.13)d、(3.27±0.76)d、(8.8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3.98±0.59)d、(8.87±1.02)d、(9.78±2.27)d、(7.25±1.38)d、 (12.21±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患儿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情转归.

    作者:黄淑文;韩乃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对比丹皮酚软膏和氢化可的松软膏的抗过敏止痒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对照组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氢化可的松软膏,均外用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以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观察丹皮酚软膏对舔体反应的影响;以组胺使豚鼠皮肤瘙痒,观察丹皮酚软膏对豚鼠致痒阈的影响.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观察丹皮酚软膏的止痒作用.结果 对比丹皮酚软膏和氢化可的松软膏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软膏显著抑制4-氨基吡啶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显著提高豚鼠对组胺的致痒阈;显著抑制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结论 丹度酚软膏对多种动物模型有止痒作用,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好.

    作者:陈嬝嬝;曹煜;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32例患者病情指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从临床上探讨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情特征和疾病的原因.方法 在2009年3月~2010年5月中向送诊人员询问32例病患的病史,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观察和分析患者病情的特征.统计构成意识障碍的原因.结果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其次为中毒类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肺性脑病和糖尿病引起的意识障碍.结论 引起急诊内科意识障碍的因素很多,因此比较复杂,但是主要是由常见病引起,在临床上对其指征要引起注意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引导其家属对其查体和观察,争取有针对的及时治疗.

    作者:冯志成;钟天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西宁市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

    目的 了解西宁市市民对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区3县的不同职业人群共4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宁市市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3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9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85%.结论 西宁市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依然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术后用药前、用药后1周、1月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续,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的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血清hsC-RP浓度下降较对照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NF-α浓度下降幅度比较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的浓度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氯吡格雷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作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黄陆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尿酸和脂蛋白-α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冠心病患者SUA和Lp(a)水平的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熊晓肪;李屏;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蝶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行腰大池外持续引流的护理.方法 对55例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积极配合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严密观察病情,维特有效的密闭引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术后5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均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其效果满意,有1例发生颅内感染,终治愈.结论 腰大池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发生不容忽视,应给于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宋萍;王鹿婷;蔡春妮;吴秋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观察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7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与缩宫素组,每组36例,比较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及宫缩幅度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明显少于缩宫素组,宫缩幅度明显大于缩宫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出血时间,加强宫缩幅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孕晚期子宫瘢痕彩超评估对再次剖宫产的意义

    目的 探讨孕晚期子宫瘢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评估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意义.方法 2011年8~11月某院行剖宫产的孕妇228例,无剖宫产史孕妇120例,瘢痕子宫108例,应用彩超监测观察组孕晚期子宫瘢痕表现,格子宫瘢痕愈合分成2组,观察各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瘢痕愈合良好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愈合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足月子宫瘢痕彩超评估为瘢痕子宫患者行再次剖宫产选择佳手术时机,并在术前预防性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产后出血,这对预测先兆子宫破裂,积极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彦;茹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吸毒致假性动脉瘤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运用臭林巴斯AU2700型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9名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和69名健康人血样进行生化检验,检测项目包括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各氨酰转移酶(GT)、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RIC)、葡萄糖(GLU) 15项.结果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血中总蛋白(66.51±6.92) g/L、白蛋白(36.19±5.42) g/L、球蛋白(30.36±5.78)g/L、白球比1.23±0.31、总胆红素(12.99±8.00) μmol/L、直接胆红素(6.04±4.10) μmol/L、间接胆红素(6.95±5.62) μmol/L、谷丙转氨酶(25.16±27.18) U/L、谷草转氨酶(34.21±24.05) U/L、碱性磷酸酶(83.88±35.89) U/L、谷氨酰转酞酶( 36.63±35.00) IU/L、肌酐(119.74±180.29)μmol/L、尿素氮(6.56±7.38) mmol/L、尿酸(289.64±161.00) μmol/L、葡萄糖(5.78±3.37) mmol/L;健康人血中总蛋白(77.46±4.33)g/L、白蛋白(44.50±1.86) g/L、球蛋白(33.05±3.85)g/L、白球比例1.37±0.16、总胆红(10.83±4.20) μmol/L、直接胆红(4.70±1.85) μmol/L、间接胆红(6.12±2.66) μmol/L、谷丙转氨酶(22.44±15.78) U/L、各草转氨酶(26.55±8.86) U/L、碱性磷酸酶(71.96±20.83)U/L、谷氨酰转酞酶(33.22±32.28) IU/L、肌酐(64.15±15.54) Umol/L、尿素氮(5.55±1.54) mmol/L、尿酸(313.11±78.42) μmol/L、葡萄糖(5.34±0.77) mmol/L.病例组血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低于对照组,直接胆红、谷草转氧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异常者也较正常组多.总胆红、间接胆红、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尿酸和葡萄糖病例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肝脏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下降,肾脏肌酐清除功能下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肝肾功能指标变化.

    作者:杨玉金;颜兴伟;龚俊平;闵建华;李国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开封市农村居民阑尾疾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农村居民阑尾疾病发病规律和特征,探索年龄、性别因素与其季节性发病的相关性,摸清阑尾疾病发病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逐年追踪开封市2008~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的住院就诊情况,对其中患阑尾疾病住院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阑尾疾病大都好发于5、6月,其他月份比较平稳.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好发月份没有明显区别,好发于5、6月.结论 开封地区阑尾疾病发病率呈季节性是自然地理、社会地理以及医学地理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其中气候气象、自然地理环境、饮食因素等对阑尾疾病的季节性高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惠;卢大雷;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肺癌临终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

    目的 分析肺癌临终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需求、被满足状况及效果,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例肺癌临终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92%的家属了解健康教育的含义,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迫切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共同应对疾病的能力;59%的家属具体信息需求被满足;78%的家属认为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及时、主动,家属对健康教育开展现状的评价较低.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肺癌临终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满足其需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俊霞;杜新艳;董建素;李朝霞;尹真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方式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两种不同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6名患者118颗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进行桩核冠保留修复,A组(68颗)修复前利用残根冠延长术对残根进行处理,6周后进行常规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B组(50颗)修复前利用牙根移位术对残根进行处理,3个月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对患者1年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牙根处理术短期疗效均较好,3个月内未发现失败病例.6个月后牙齿修复效果在两组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失败率在牙冠延长术组及牙根移位术组的比率分别为2.56%及2%,至1年时,失败率增加为5.1%及6%.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处理方式本身对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均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良好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素贞;云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初步观察并讨论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对128例弱视儿童(186眼),经戴镜、遮盖治疗、虚拟视觉弱视治疗系统及精细目力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3年,观察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128例患者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好,治愈率为85.29%,显著高于斜视性弱视(33.33%)和屈光参差性弱视(34.92%).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90.90%,明显高于中度弱视(45.83%)和重度弱视(15.38%).中心注视的疗效明显优于旁中心注视的患者.结论 练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有密切关系,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谢明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35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某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 (35/35),对照组为71.4% (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和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7% (2/35),对照组为22.7% (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且无不良反应,值碍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生;杨辅直;苏格炘;闵宇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螵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eratitis,CP)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基础.方法 纳入60例入住某院消化内科的CP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81例无胰腺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CP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与C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BMI、高甘油三酯血症、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与CP患者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均是C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感染是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p感染患者需谨慎其发生CP的风险,对该类人群Hp感染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廷民;范颖英;张兰芳;李秀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7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某院于2010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茵栀黄治疗,实验组40例行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肝(Scr)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化指标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延缓肝肾功能恶化,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药物性瘀胆型肝炎起到有效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作者:谢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方法 对84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及疾病阶段分期,早期PD患者38例(早期PD组),晚期PD患者46例(晚期PD组),其中年轻早期PD患者23例(年轻早期PD组),老年早期患者15例(老年早期PD组),年轻晚期PD患者26例(年轻晚期PD组),老年晚期PD患者20例(老年晚期PD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Fuld物体记忆评价(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试验(BD)、数字广度测验(DS)及P300测试.结果 MMSE、MoCA、RVR、BD、DS、FOM对照疾病的阶段进展呈现下降趋势,P300PL呈现上升趋势,早期PD组、晚期PD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晚期PD组与年轻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早期PD组、老年晚期PD组与老年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痴呆帕金森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障碍状态有所下降,并且疾病晚期患者认知障碍状态比较疾病早期患者有所下降.

    作者:耿全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1 850例,发病率为1.95/10万,显著高于2009年(x2=1 043.07,P<0.01);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北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2%;男性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为1.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6,P<0.01);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主;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关键.

    作者:尤爱国;康锴;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昆明市2009~2011年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的经验与模式.方法 2009年~2011年3月对昆明市红云、昆机、童工3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98名进行健康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入组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管理前入组者高血压知晓率为89.68%,治疗率为76.07%,控制率为27.22%;管理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93.55%、79.08%,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不同的社区分层后,重工社区及昆机社区管理前后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社区管理后的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01).按照不同的性别分层后,男性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与管理前相比提高较显著(P<0.05),男性和女性参与管理后的知晓率及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1).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参与随访管理的入组者血压控制率均提高较大,不论随访时间长短,血压控制率均高于管理前(P<0.001).结论 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从而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邵英;石青萍;肖义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