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石棉与4种主要代用纤维在有机酸溶解特性与体外细胞毒性的机理研究

曾娅莉;甘四洋;董发勤;王利民;邓建军

关键词:环境矿物学, 温石棉, 纳米SiO2, 细胞毒性, 溶解特性
摘要:目的 观察温石棉及4种主要代用纤维的有机酸溶解特性和V79细胞毒性,推测温石棉及代用纤维的致病机理.方法 培养中国仓鼠肺细胞(V7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瑞姬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选择有机酸模拟人体弱酸性环境,溶解纤维粉尘24h,检测粉尘在有机酸溶解特性(pH值、电导率和溶蚀量).结果 温石棉及4种代用纤维对V79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在不同有机酸中各粉尘组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量均不同,其变化趋势与其体外细胞毒性大小相关.结论 温石棉及其代用品的不同有机酸溶解特性可能是其致细胞毒性的机理之一.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减少结核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化疗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采用非条件Logi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 肝损害发生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后3个月肝损害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60岁的、有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药物肝损害的29例患者中,重度肝损害4例,占13.79%,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60岁,两种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核患者药物化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黄蓉;高放;李春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女性性传播疾病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在女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和正常女性中的感染率、分布特点以及BV与ST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女性STD患者300例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女性3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BV检测,比较两组的BV感染率,分析STD与BV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BV的感染率分别为37.00%、15.33%,除生殖器疱疹外,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均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 STD与BV具有密切的相关性,STD增加了BV的感染率,建议将BV检查列为S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张皎;李培;袁定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癫痫患者的孕产期治疗

    癫痫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癫痫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其中女性癫痫患者的孕产期治疗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癫痫妊娠登记的推广,给孕产期的癫痫治疗带来了新的认识.

    作者:耿介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鼻窦炎钩突CT冠状位影像的解剖变异分析

    目的 研究鼻窦CT冠状位片钩突影像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174侧)经鼻窦CT检查患者,分为慢性鼻窦炎组(,n=42,84侧)和非鼻窦炎组(n=47,94侧),选择冠状位片观测钩突头端附着类型、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钩突上端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87例(174侧)分为分叉型54侧(31.03%)、纸样板型42侧(24.14%)、颅底型31侧(17.82%)和中鼻甲型52侧(29.89%).不同钩突上端附着类型其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08,P<0.01).其中纸样板型和中鼻甲型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分叉型和颅底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组钩突高度、角度筛和漏斗宽度分别为(12.27±2.74) mm、(116.52±17.49)°和(6.68±3.03) mm,与非鼻窦炎组(8.85±2.80) mm、(139.06±11.93)°和(3.28±1.37)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钩突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密切,鼻窦CT冠状位片钩突CT扫描可明确钩突解剖变异及其毗邻关系.

    作者:聂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35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某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 (35/35),对照组为71.4% (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和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7% (2/35),对照组为22.7% (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且无不良反应,值碍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生;杨辅直;苏格炘;闵宇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昆明市2009~2011年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的经验与模式.方法 2009年~2011年3月对昆明市红云、昆机、童工3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98名进行健康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入组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管理前入组者高血压知晓率为89.68%,治疗率为76.07%,控制率为27.22%;管理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93.55%、79.08%,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不同的社区分层后,重工社区及昆机社区管理前后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社区管理后的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01).按照不同的性别分层后,男性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与管理前相比提高较显著(P<0.05),男性和女性参与管理后的知晓率及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1).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参与随访管理的入组者血压控制率均提高较大,不论随访时间长短,血压控制率均高于管理前(P<0.001).结论 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从而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邵英;石青萍;肖义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胚胎干细胞在心肌样环境中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情况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促进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 收集小鼠3.5 d胚龄的囊胚,将其培养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4~5 d后取内细胞团接种在饲养层上分离培养出ESCs.取3~5代ESCs,先将ESCs悬浮培养形成2~3 d的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再与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共培养诱导向心肌细胞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肌钙蛋白T(TnT)、a-肌动蛋白(a-Actin)的表达.结果 诱导d3起可见自发性、有节律跳动的拟胚体出现,12 d时共培养组约有93%的拟胚体出现节律性收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a-actin,心肌细胞直接接触诱导组其分化比率达56.5%,分化的细胞形态较单一.结论 心肌细胞与胚胎于细胞直接接触能促进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李卫东;吕湛;罗勇;陈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对功能结局的改善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共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早期康复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接受包括下床站立活动的康复治疗;标准康复组在发病72 h至7d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共14 d.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恢复至独立行走50m所需的天数,次要指标包括发病后30 d和90d时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康复组共纳入41名患者,标准康复组55名患者.和标准康复组相比,超早期康复组恢复至独立行走50m的时间要明显缩短[(8.71±14.162)d vs (16.64±20.338)d,t=-2.138,P=0.035)].90d时超早期康复组患者获得良好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比例(以Bathel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表示,75.6% vs 56.4%,x2=3.891,P=0.049)更大.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能改善功能结局.

    作者:王丽平;樊东升;李小刚;张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因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对照组38例用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消肿、止痛、软化血管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白药气雾荆治疗静脉炎效果良好,且优于临床上常用的50%硫酸铁湿敷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海燕;郑辉宇;史立民;赵丽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口腔种植术中临床效果的评价

    目的 对口腔种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进行口腔种植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对口腔种植手术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

    作者:郑慧宁;刘帅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方式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两种不同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6名患者118颗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进行桩核冠保留修复,A组(68颗)修复前利用残根冠延长术对残根进行处理,6周后进行常规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B组(50颗)修复前利用牙根移位术对残根进行处理,3个月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对患者1年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牙根处理术短期疗效均较好,3个月内未发现失败病例.6个月后牙齿修复效果在两组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失败率在牙冠延长术组及牙根移位术组的比率分别为2.56%及2%,至1年时,失败率增加为5.1%及6%.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处理方式本身对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均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良好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素贞;云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与戈舍瑞林用于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及对VEGF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戈舍瑞林对于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34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戈舍瑞林组32例,术后皮下注射戈舍瑞林;对照组29例,术后不用药.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情况,测定治疗前、术后6月、术后1年患者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血清VEGF下降更为明显,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M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戈舍瑞林均对防止复发有较好疗效,且能明显降低血清VEGF表达水平.

    作者:陈华;金松;卢斋;陈曼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重环境下微波辐射对大鼠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的协同作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在6G环境下进行200mW/cm2的微波照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羟脯氨酸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观察林蛙油和角鲨烯的干预效果.结果 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协同作用,可导致大鼠血清骨钙素含量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林蛙油干预对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造成的骨钙素舍量降低及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协同作用可增强大鼠的溶骨作用而抑制成骨作用;林蛙油的干预效应优于角鲨烯.

    作者:潘肃;杨宇丹;高忠礼;李英普;吕士杰;潘文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北京市海淀区自备井水质卫生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自备水源井的供水情况、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质,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25眼自备水源井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验;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采集水样225件,合格151件,总合格率为67.1%.检测水质的25项指标中,有11项指标出现过超标情况,按超标严重程度前4位的依次为硝酸盐(以N计)、总大肠菌数、砷、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16.0%、6.7%、5.3%及4.4%.自备井的建井时间、井深是水质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海淀区自备水源井水质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应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作者:赵堃;肖智毅;盛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流行病学组推荐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1193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94.46%患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痴呆、冠心病、糖尿病.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53.16%存在负性情绪,主要为丧偶、患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独.目前担心的事件:生病、惧死、孤独占52.63%.结论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为顺应我国老龄化迅猛进展的现状,应提倡全社会关注,关爱此类老人群体,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功能,加强慢性病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文;吕冬梅;赵卫国;王美芹;刘彦玲;张雪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种类.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11种变应原皮肤点剌试验.二盐酸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 2000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测试以屋尘螨高(58.6%),其次为粉尘螨(56.3%)和热带螨(50.1%),而且城区和郊区变应原种类的分布不一样,郊区豚草和艾蒿明显高于城市(均P< 0.05).结论 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是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其次是动物毛皮和植物,并且居住环境对变应原阳性反应的强弱仍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贺桂凤;刘建国;钟清玲;张智霖;王琨;丁小美;周娅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消化道出血之同的关系.方法 将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分为单纯溃疡组以及溃疡合并出血组,通过快速尿素酶实验以及组织学检查两组消化性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结果 溃疡合并出血组90例病人中,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有30人,阴性率为33.3%;而单纯溃疡组90例病人中,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仅为18人,阴性率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要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但是并发出血的可能性更高,对这类病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刘超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清宫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产妇的清宫时机.方法 为了解决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失血量过多的问题,本研究对不同时机行清宫术的孕妇进行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 本文1 210例接受药物流产的孕妇中完全流产者1 015例,占83.88%(1015/1 210),流产失败195例,占16.12%( 195/1 210);流产失败195例产妇均行清宫术,其中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即行清宫术,留院8d后仍然未能排出孕囊并于当天即行清宫术60例(1组);药物流产后d8复诊时行清宫术85例(Ⅱ组);药物流产后d 15复诊时行清宫术50例(Ⅲ组).Ⅰ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明显低于Ⅱ组,而Ⅱ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则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5.68,P均<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 0.05).Ⅰ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Ⅱ组,而Ⅱ组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4.11、6.94、4.57,P均<0.05).各组间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不全流产率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药物流产后根据出血量判断其中药物流产失败者,并应尽早行清宫手术,可以有效解除造成流血量过多和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并大大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帮助孕妇迅速康复.

    作者:梁冬莲;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8月,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血栓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TNF-α、IL-6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子对照组的69.2%(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NF-α、IL-6和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莉;万安琪;王美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石河子市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组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12~18个月接种过流腮疫苗的1~8岁儿童共769名,用酶联免疫法原(ELLSA)定性测定流腮IgG抗体.结果 1岁~组的抗体阳性率低(31.15%),2岁~组抗体阳性率高(67.19%),2岁~组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22,P< 0.005),男女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P>0.05),常住儿童抗体阳性率高于暂住人口(x2=3.92,P<0.05).结论 石河子市儿童接种1剂次腮腺炎疫苗后,腮腺炎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采取2剂次的接种方案.

    作者:李飒;陈艳;郭淑霞;张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