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省艾滋病夫妻间传播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少楠;傅继华;吕翠霞;张晓菲;赵玉遂

关键词:艾滋病, 夫妻间传播,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夫妻间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山东省1992~2009年12月31日常住山东省内HIV夫妻间传播的感染者为对象,并选取101个单阳家庭作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夫妻间传播有90例,其先感染者一方与101例单阳夫妻感染途径比较:x2=3.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x2=17.62,P<0.01),分居情况(x2=5.75,P<0.05)是夫妻间传播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OR=1.672),同居(OR=2.877)是影响夫妻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HIV感染者相关知识的教育,杜绝无保护性行为是防治HIV夫妻间传播的有效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艾滋病夫妻间传播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夫妻间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山东省1992~2009年12月31日常住山东省内HIV夫妻间传播的感染者为对象,并选取101个单阳家庭作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夫妻间传播有90例,其先感染者一方与101例单阳夫妻感染途径比较:x2=3.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x2=17.62,P<0.01),分居情况(x2=5.75,P<0.05)是夫妻间传播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OR=1.672),同居(OR=2.877)是影响夫妻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HIV感染者相关知识的教育,杜绝无保护性行为是防治HIV夫妻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少楠;傅继华;吕翠霞;张晓菲;赵玉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深圳乳制品和环境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其可能的污染途径.方法 对抽取的195份乳制品及41份环境样品进行阪崎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参照GB/T4789.40-2008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共8份乳制品和12份环境样品经荧光PCR检测,为阪崎肠杆菌阳性;其中1份婴幼儿进口配方奶粉、2份新鲜挤出牛奶和4份环境样品分离出菌株.结论 深圳市售进口婴幼儿配方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隐患.医院婴儿养育环境中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生奶及奶场环境阪崎肠杆菌污染风险很高.

    作者:朱凤;李维克;俞慕华;袁月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埋线结合降压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太冲穴、肝俞穴、血压点穴同时进行埋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月)后动态血压情况、血压昼夜节律、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晚平均收缩压、夜晚平均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晚平均舒张压、夜晚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10%,但组间比较,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③两组证候疗效经Ridit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降低血压疗效相当,但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更能有效减轻或去除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各项临床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界;李明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南京市2010年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吸烟,控烟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 165名医务工作人员,男性442人,女性723人.现吸烟率为16.9%,男性现吸烟率43.0%,≥50岁年龄组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生接诊时,有48.4%的医生会经常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与自身是否吸烟(OR=1.89~8.81)和参加控烟知识培训次数(OR=1.20~1.89)相关.结论 控烟措施应该首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并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作者:陈旭鹏;王志勇;杨华凤;洪忻;徐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天津市区2008~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天津市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2010年居住在天津市市内6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65 990例,出生缺陷儿1 062例,发生率为160.93/万.男、女性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2.34/万和146.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2,P<0.01);与20~29岁相比,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时,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9.61/万和482.76/万(x2=18.849,P<0.00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显著增加(x2=404.491,P<O.001; x2=381.164,P<0.001);死胎死产、7d内死亡以及7~42d内死亡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505.98/万,是活产儿的25.91倍(x2=3 663.76,P<0.01).男性胎婴儿、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发生在高龄产妇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李宝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兰州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2005~2007年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比例法对215株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结核分支杆菌总耐药率为47.51%,耐多药率4.75%,低于2001~2004年统计结果,原发性耐药占耐药菌株总数的55%,获得性耐药率为46.59%.结论 兰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有所下降,但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结核病防治宣教及结核病短程化疗(DOTS)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都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金颖;田卫花;同重湘;万康林;文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Carisolv处理牙本质后对树脂充填后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Carisolv处理牙本质后对树脂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根管高体牙30颗,将牙合面制备成约3×3×3mm的窝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实验组分别选用Carisolv、350 g/L磷酸处理窝洞,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然后使用Prime&Bond NT粘结剂及复合树脂(ChrismaA2)直接进行树脂充填修复.经500次冷热循环后行印度墨水染色1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长度.结果 Carisolv组树脂充填后微渗漏较酸蚀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isolv组微渗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isolv处理牙本质后对树脂充填后微渗漏有一定影响.

    作者:林文平;彭伟;杜礼安;陈洪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耐阿奇霉素的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 通过分组比对,总结耐阿奇霉素的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近3年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21例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10例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11例,分别采用静脉滴注疗法7~10 d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莫西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治愈率分别为80%和72.7%,所有病例用药结束后治疗有效,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时间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未影响药物治疗.结论 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依从性高,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理想一线药物.

    作者:滕瑛珏;黄朝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OS活力和NO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对染铅大鼠拮抗铅以及海马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体重为(85.23±8.1)g的断乳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2只.各组SD大鼠自由饮用铅水(1.3 g/L硝酸铅溶液),同时实验组大鼠用牛磺酸、维生素C混合溶液灌胃,而对照组大鼠用去离子水灌胃,每周5次,共8周.测定大鼠血铅值、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实验组血铅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1)和(P< 0.05); Morris水迷宫测试实验组d4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作用于铅暴露大鼠有排铅效果,能提高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并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伟;范广勤;冯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部整合管理对人体内植入物感染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参加手术人员实施手部整合管理后,对人体植入物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元月起对手术医护人员实施以手术间内实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揉搓、无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及戴双层手套等为主要措施的规范化手部整合管理.结果 通过对参加手术人员手部进行整合管理方法后,手术人员的手部清洁消毒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得到提高,人体植入物感染术后发生率明显降低(x2=11.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的手部整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消毒隔离质量,减少外源性接触感染,对降低人体植入物手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月琼;许琍文;熊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对生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共检测9项生化学指标.结果 采血后标本放置2h,Glu、TBIL、A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TP和AS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Glu、TBIL、ALT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TP、Alb、Cr和AST与采血后1h结果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同一个血液样本在放置一定时间后,血液检测结果都会有差异.因此,血液样本在采集后应当及时送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金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人不同病程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伴随着高血压病程的逐渐增加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对2010年9~12月在唐山工人医院住院的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Hg)进行记忆功能评定,全部资料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7例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发生率为95.5%,在图片再认、回忆路线(即刻)、面部再认、定向、日期及总标准分6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发生率很高,病程越长,记忆障碍发生率及程度越高.

    作者:王立敏;陈长香;李晶影;赵文;王建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青海省2001~2010年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鼠疫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分析2001 ~2010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资料.结果 人间鼠疫除2002、2007、2008、2010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累计发生人间鼠疫13起,发病37例,死亡16例,死亡率43.24%.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海南、海西、海北4个州,流行季节高峰期在8~10月.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23例(62.16%).结论 青海省近10年人间鼠疫局部地区暴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戴瑞霞;魏柏青;王祖郧;祁美英;熊浩明;李存香;张珊瑚;金泳;何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疆3地州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新疆伊犁,喀什,哈密3个地区的艾滋病感染者进行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其满意度情况,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社会关怀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上述高、中、低3个艾滋病流行地区的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3个地区艾滋病各项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约为60%~90%,其中,较低的项目为艾滋病患者对政府的救助及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程度.3个地区的政府救助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满意度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只有是否接受疾病防治人员的宣传教育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随访对满意度有影响.结论 应坚强与艾滋病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倡导全社会对其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李玉革;曹明芹;刘金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在某院进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及49例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实验组)的相关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暂时性甲低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率、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中分别为2%、4%、2%,在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9%、14%、11%,两组数据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33%,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邱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目的 了解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简易应对方武问卷(SCSQ)以及自编工作压力源问卷对342名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工作倦怠3个维度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多个因素有显著相关关系(P< 0.05和0.01).②管理问题和职业风险的压力对情感耗竭以及职业风险对人格解体的预测作用均极其显著(P<0.01);消极应对对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 0.01和0.05),而积极应对对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P<0.01).③Amos路径分析表明,职业风险的压力和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人际排斥的压力直接影响成就感降低,而积极应对反向作用于成就感降低;消极应对在压力源和工作倦怠中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结论 应当重视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指导他们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民;李莉;张晓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雨花台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雨花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以秋冬季发病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9~11月份,9月份高,发病以学生为主,10岁~组发病率高.结论 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重点措施是以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重点人群防控为主导,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也是一有效方法.

    作者:张红梅;臧文静;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阵发性房颤心电触发因素及其部位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PAF)的心电触发因素并了解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1 189例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房颤(AF)及PAF.分析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和房颤的起源部位.结果 阵发性房颤的心电触发因素以房性早搏多见,占46.87%.短阵房速触发阵发性房颤房早的起源部位以左房上多见.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显示房性早搏,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可作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参考,且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邹月娥;欧阳清彦;涂爱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深圳市2009年外来劳务工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外来劳务工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抗体水平,为全市的腮腺炎防控制定策略.方法 2009年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群1 00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样本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腮腺炎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腮腺炎IgG抗体.结果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腮腺炎抗体(IgG)阳性率为94.9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来自不同地区的劳务工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群的腮腺炎抗体(IgG)阳性率较高,形成较好的腮腺炎免疫屏障.

    作者:李思果;程锦泉;马汉武;张世英;单芙香;牟瑾;林强;何雅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时医疗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加入医疗干预措施后对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某院产科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接产的孕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分娩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用产时医疗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所生婴儿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所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所生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所生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产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同时减少娩出胎儿的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产科接产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瑞;冉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