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红梅;臧文静;王芳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流行特征, 发病率
摘要:目的 了解雨花台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雨花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以秋冬季发病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9~11月份,9月份高,发病以学生为主,10岁~组发病率高.结论 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重点措施是以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重点人群防控为主导,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也是一有效方法.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2009年外来劳务工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外来劳务工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抗体水平,为全市的腮腺炎防控制定策略.方法 2009年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群1 00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样本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腮腺炎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腮腺炎IgG抗体.结果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腮腺炎抗体(IgG)阳性率为94.9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来自不同地区的劳务工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人群的腮腺炎抗体(IgG)阳性率较高,形成较好的腮腺炎免疫屏障.

    作者:李思果;程锦泉;马汉武;张世英;单芙香;牟瑾;林强;何雅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兰州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2005~2007年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比例法对215株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结核分支杆菌总耐药率为47.51%,耐多药率4.75%,低于2001~2004年统计结果,原发性耐药占耐药菌株总数的55%,获得性耐药率为46.59%.结论 兰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有所下降,但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结核病防治宣教及结核病短程化疗(DOTS)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都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金颖;田卫花;同重湘;万康林;文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农药中毒流行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农药中毒病例的流行特征,摸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规律及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30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各个病例的各种资料.结果 306例患者中,有机磷中毒173例(56.5%)、拟除虫菊酯中毒49例(16.0%)、百草枯中毒81例(26.5%)、其他中毒3例(1.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OR=3.930)、中毒程度(OR=10.166)、毒物种类(OR=5.854)、氧气吸入(OR=0.211)、呼吸系统异常(OR=6.180)、发热(OR=7.182)、脉搏(OR=4.063)、肾功能(OR=4.670)、心电图检查(OR=2.272)等指标.结论 摸清了急性农药中毒的流行特征,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急性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策略.

    作者:杜育刚;李清雅;陈建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山东省艾滋病夫妻间传播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夫妻间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山东省1992~2009年12月31日常住山东省内HIV夫妻间传播的感染者为对象,并选取101个单阳家庭作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夫妻间传播有90例,其先感染者一方与101例单阳夫妻感染途径比较:x2=3.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x2=17.62,P<0.01),分居情况(x2=5.75,P<0.05)是夫妻间传播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OR=1.672),同居(OR=2.877)是影响夫妻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HIV感染者相关知识的教育,杜绝无保护性行为是防治HIV夫妻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少楠;傅继华;吕翠霞;张晓菲;赵玉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46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防治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科46次AOCP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及呼救特点.结果 无明显性别易感性;青壮年患者多见;以冬春季、热水器使用不当为高发因素;有44.68%呼救者反应时间>10 min; 65.96%呼救者未能意识到ACOP; 51.06%呼救者呼救前未进行适当处理.结论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人们对ACOP的认识,是防止ACOP发生和伤害的关键.

    作者:吴新英;商鲁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大学生体质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成都体育学院400名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体质健康状况.方法 纳入2008~2010年成都体育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包括男生234名和女生166名.测量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台阶试验等7项指标.结果 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情况良好,并且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体重水平优于全国水平.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6种因素,其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主要因素.结论 学校应提高体育氛围从而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自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终生体育的理念.

    作者:秦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高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高场磁共振检查并采用functool软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病灶大横径、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半定量血流参数,比较高场磁共振检出和B超联合钼靶检查检出乳腺癌的诊断率.结果 高场磁共振术前乳腺癌的检出率为65.09%,明显高于B超联合钼靶X线检查50.94%,并且化疗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之间,高场磁共振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高场磁共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化疗效果的评价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孟鑫;崔红升;隋雪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卡巴胆碱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卡巴胆碱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入组0h、用药后24h、48 h、72 h、d7或死亡前取血行血浆内毒素、血D-乳酸的测定.临床动态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排便、肠管积气、积液情况,以在上述各时点评定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结果 卡巴胆碱治疗组与莫沙必利治疗组相比,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肠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卡巴胆碱能有效改善MODS病人肠道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

    作者:程爱斌;陈辉;刁增利;王瑞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若干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 结合近代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辩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辩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作者:张振国;邱作成;刘柏宏;乐德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西宁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RAP患儿58例,对患儿分别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感染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HP感染率随RAP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性别无关,HP感染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天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642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组)和642例妊娠无乙肝病毒感染(aY-常妊娠组)的常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1)乙肝组TP,ALB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TB,DB,ALT,AST,GGT,TBA,GCT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ALP与正常妊娠组无差别. (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和正常妊娠母体的并发症分别为:IGT 10.8%,6.2%:GDM 10.3%,4.8%;PIH 5.3%,1.1%;产后出血11.5%,4.0%;蛋白尿17.9%,7.5%;尿WBC阳性25.5%.7-8%;尿RBC阳性21.8,6.9%;血清总胆红素升高5.8%,0.6%;肝酶升高21.8%,2.8%. (3)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和正常妊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早产9.7%,2.7%;黄疸32.1%,8.3%;肺炎5.6%,1.9%:小样儿3.6%,1.2%;窒息4.1%,1.2%.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妊娠母体和新生儿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临床应加强对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监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健康.

    作者:颜俊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γ-干扰素联合口服激素治疗IPF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的疗效.方法 将56例IPF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激素治疗组和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组,测定IP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变化及临床症状、肺CT、肺弥散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 0.05),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口服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 在口服激素基础上加用IFN-γ治疗IPF,恢复Th1/Th2比值平衡,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戈艳蕾;李丽华;王红阳;葛晓励;李繁丽;喻昌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单发胆囊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单发胆囊胆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单发胆囊结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起效时间、结石排出时间、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率观察组57.50%,对照组4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50%,对照组8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治疗时间、结石排出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 28.28±10.26)d、(7.42±3.22)d、(12.64±7.38)d、(45.56±14.74)d,对照组分别为(41.24±11.23)d、(13.67±4.30)d、(18.54±8.68)d、(62.35±15.72)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单发胆囊结石症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治疗时间、结石排出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袁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三亚市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三亚市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素基因及耐药性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19种不同的抗生素药敏纸片,采用K-B扩散法进行耐药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扩增法,以检测菌株的TDH和TRH基因.结果 经检测的30份菌株,28株携带有TDH基因,阳性率93%,所有菌株均没携带TRH基因.30份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氯霉素、头孢克洛、氨苄青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亚胺培南、萘啶酸未见有耐药株;青霉素G、苯唑西林、羧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头孢噻吩、链霉素部分耐药.结论 带有TDH毒力基因是三亚市近年来引起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所分离菌株对大多数常见抗生素敏感性高.研究结果为评价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吴南卫;李祥;邓瑶;莫丽娟;冯锦康;陈洁;朱兰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天津市区2008~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天津市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2010年居住在天津市市内6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65 990例,出生缺陷儿1 062例,发生率为160.93/万.男、女性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2.34/万和146.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2,P<0.01);与20~29岁相比,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时,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9.61/万和482.76/万(x2=18.849,P<0.00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显著增加(x2=404.491,P<O.001; x2=381.164,P<0.001);死胎死产、7d内死亡以及7~42d内死亡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505.98/万,是活产儿的25.91倍(x2=3 663.76,P<0.01).男性胎婴儿、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发生在高龄产妇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李宝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申剑波;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武进区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策略,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进区2001~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进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 723例,2005年发病率39.44/10万,达20年来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4~5月,其他季节时有麻疹暴发;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呈“双向移位”现象,<2岁儿童和≥20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68.13%;未免疫的占85.72% (1 477/1 723);麻疹抗体总阳性率93.11%,但0岁组只有62.00%.结论 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及补种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是防控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洪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营养知识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泰安市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知识需求状况.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市部分企事业单位86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所调查862人的膳食结构没有1人完全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无1人全部答对,尤其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知之甚少.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来源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7.28%)、报纸(46.12%)、杂志书籍(26.29%)、广播(23.16%)、专业人员(8.12%)、网站(6.12%).希望获得营养知识依次为营养与疾病(42.19%)、平衡膳食(32.15%)、营养不良(27.16%)、其他(18.13%).结论 泰安市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数居民有获取食物与营养知识的需求.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应加强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孙铮;刘风云;李田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IF4E和4EBP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eIF4E和4EBP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IF4E和4EBPS的表达.结果 eIF4E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22%,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4EBPS的阳性表达率约为95.60%,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约为31.1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BPS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IF4E与4EBPS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34,P<0.05).结论 eIF4E和4EBP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eIF4E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

    作者:胡爱侠;张云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在某院进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及49例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实验组)的相关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暂时性甲低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率、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中分别为2%、4%、2%,在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9%、14%、11%,两组数据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33%,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邱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