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斌;张静;张键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GDF-15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7月~2010年7月某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检测患者血清GDF-15水平并分析其与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为(679.51±22.46) pg/ml,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中双支病变组为(1 159.64±29.67) pg/ml,3支病变组为(1 394.51±33.62) pg/ml,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的(954.02±35.18) pg/ml (P值均<0.05);狭窄程度≥40分组血清GDF-15水平为(1 336.54±32.94) pgml,显著高于<20分组(1 018.46±41.32) pg/ml及20~39分组(1 104.78±40.77) pg/ml (P值均<0.05).血清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系数为0.248 (P< 0.05),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275 (P< 0.0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可以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提高诊断效率和预测价值.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天津市蓟县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5.97%,学生感染率为5.28%.山区和半山区感染率高于平原地区;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从1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首次从天津地区莱姆病患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天津蓟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为莱姆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宋春英;刘华;陈继永;于凤泰;赵志武;贾艳合;刘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尿酸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检测60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 13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 171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 153例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 144例]和300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尿酸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 0.05); QMI组和NQMI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而QMI组和NQMI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检测对于诊断CHD,判断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及早改善其在血中的浓度,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陈鹤;胡永寸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汕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汕头市报告麻疹2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10万.1~6岁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5~40岁成人;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09%;潮南区、潮阳区、龙湖区发病数居全市前3位,累计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26.44%、25.13%、17.01%;对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8%、51.5%和34.7%.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敏;徐八一;蔡亚军;王普生;黄建晖;蔡咏娜;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26名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 大部分肝癌患者家属对肝癌介入治疗有一定的认知;非常需要健康教育的家属占79.34%,以年轻化、学历高、经济情况良好的家属需求强烈.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肝癌患者对肝癌的认识和家庭照料水平,有利于家属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卫东;陆进;徐平;范晨;王维涛;童耀英;崔志明;王春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对肩周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2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辅助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2例),太极拳辅助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肩部活动度,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太极拳辅助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肩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极拳能够改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肩部功能,对肩周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段意梅;陆国田;王建超;夏昆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某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其中并发高脂血症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并发高脂血症的的42例患者对照组.观察患者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时间、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血尿酸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与年龄、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有关.结论 年龄、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是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文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后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对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患者患者31例,分别抽取CIK细胞回输治疗后外周血作细胞免疫指标检测,正常人14例作对照,并比较CIK细胞回输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比值下调,CD16+CD56+细胞减少,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CIK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CIK细胞回输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近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作为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张利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基础.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因口服百草枯中毒就诊于某院急诊科的117例患者,入院时检测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并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免疫抑制剂和抗氧化等治疗.采用Kaplan-Meirer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来判断年龄、口服剂量、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血液灌流次数、治疗前血中百草枯浓度等6项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7例患者随访1月后有54人死亡,死亡率46.15%;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除口服百草枯剂量、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以及血液灌流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发现服毒剂量和血浆百草枯浓度两项指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口服剂量及血浆百草枯浓度是决定百草枯中毒患者是否能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4项指标不能改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婷立;石运莹;张丽;邹远高;付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130例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由经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心理支持及术后随访等,并通过SF-36生存质量调查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治疗调查.结果 对SF-36生存质量调查中的8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红;岳秋菊;刘叔敏;王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流感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流感患者及5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瑞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并分类,分别测定并计算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58例患者年龄及异型淋巴细胞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流感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2±2.8)%,对照组为(1.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间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组3组不同年龄患者其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感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较健康人群明显增高,而由于其检测方法简单,可作为流感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
作者:王伟;周湘红;周萌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某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4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及耐药性变迁趋势.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片(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 997株,其中2008年431株(14.38%),2009年600株(20.02%),2010年1 294株(43.18%),2011年672株(22.42%);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耐药性逐年上升,并且已经处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在4年之间有升有降,但是整体分析耐药性处于上升状态,头孢他啶耐药性有下降趋势.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入院后应早期进行细菌培养确定感染病原体,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前尽可能选用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宜.
作者:汪家坤;惠复新;吴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干预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2例.针对实施不同干预方法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比较方面,干预后的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SCL-90各因子比较中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忧郁因子、恐怖因子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是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菊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抗α-胞衬蛋白(Fodrin)抗体在干燥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7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32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α-Fodrin IgA、IgG抗体.结果 pSS中的抗α-fodrin IgA和IgG抗体阳性率高于sSS (P<0.05);pSS和sSS患者中抗α-Fodrin IgA、IgG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LE和RA患者(P<0.05).抗α-Fodrin Ig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的灵敏度为55.8%,特异性为97.5%;而抗α-Fodrin IgG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的灵敏度为44.2%,特异性为99.0%.结论 抗α-Fodrin抗体特异性很好,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于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阴性的患者,常规筛查抗α-Fodrin抗体,有利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文兰;胡同平;王永福;尹芳蕊;赵剑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的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5.6%,手术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3.6%,两组疗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组的愈合平均为(44.3±15.7)d;手术内固定组愈合时间平均为(60.7±22.1)d,两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 0.01);经过治疗后随访,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手术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P<0.01).结论 手法复位组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优于手术内固定.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固定式节育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客观评价其含量水平,为加强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1-2008)的要求对天津市2009~2010年固定式节育器残留量进行抽样和检测,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 16886.7-2001)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9~2010年共监测样品108份,合格率为91.67%.2009年、2010年的合格率分别为100%、83.46%.不同季度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第一季度高,且与其他3个季度的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P< 0.01).结论 天津市固定式节育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整体合格率较高,但各个季度合格率有所不同,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其卫生消毒质量,保护广大消费者健康.
作者:李作永;张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辅以全麻在小儿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在某院进行手术的小儿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密切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术中、术后苏醒时的血压、心率以及手术后清醒所需时间、注药间隔时间、静脉麻醉用药总量、术中肌肉松弛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儿切皮、术中、苏醒时的血压、心率均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清醒所需时间、静脉麻醉用药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注药间隔时间、术中肌肉松弛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辅以全麻用于小儿手术患儿更平稳、全麻用药量更小、苏醒时间更短、肌肉松弛更好.
作者:宗国兰;张伟;石新华;李欣然;李慧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平行试验设计,将72例突聋的患者分成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包括激素、能量制剂和金纳多)的基础上,治疗组(40例)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2例)仅常规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测试患者的听力.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32.31±14.35) db和(21.38±13.91) db(t=5.46,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 (31/40)和56.25% (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 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突聋疗效显著.
作者:汤凌浩;崔万明;王晓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将某院妇产科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3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比较两组观察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患者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空腹血糖、血脂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与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监测孕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对判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战峰;沈寒蕾;赵艳琼;谭晓丹;邓宏明;黄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宜兴市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现况及态度.方法 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面包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同一时期对驾驶人员进行有关安全带佩戴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共观察12 473辆车辆和司机以及4 182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19.9%;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3.5%.问卷调查了1 073名驾乘人员,选择经常佩戴的51.7%,有时佩戴的25.4%,不佩戴22.9%;不佩戴的原因多的是感到束缚、感到不舒服.认为有效的措施是重金处罚、交通事故报道佩戴安全带者幸免于难.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8.26,P<0.001).结论 目前该市驾乘人员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管理.
作者:朱骏;杨亚明;杨婕;沈冲;包青松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