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目的 研究医护合作模式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医护合作模式和护士主导模式进行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结果 干预组在ICU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等临床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合作模式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季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天津市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方法 利用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武清区共有预防接种门诊29家,工作人员144名,每万人配置1.60人,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主(59.03%);大专学历占43.75%,高中/中专学历39.58%;护理专业51.39%,临床专业34.72%;两个不同级别门诊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专业和工作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清区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足以应对未来免疫规划发展要求.今后应提升人员素质,调整人才结构,以提升预防接种队伍水平.
作者:周立山;李玲;李继南;吴凤颖;李俊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羌黄祛痹颗粒中异欧前胡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以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 nm.结果 异欧前胡素在1.19~9.5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95),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7.00%,重复性RSD%为0.70%.结论 采用超声处理HPLC法测定羌黄祛痹颗粒中异欧前胡素方法可行.
作者:陈美玲;刘琴;吴翠;张娟;姚青;徐桂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目前,物理疗法(电灼、冷冻、电挖、激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各有不足,如何提高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手术时的空气污染,追求更完美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课题. 利用微波MTC疗法(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方法,近10年来有陆续报道.本院采用微波治疗120例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付燕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肝病合并特殊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78例重症肝病合并特殊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不满意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症肝病合并特殊感染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护理工作以预防感染与传染为工作重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社区2014年6月~2016年4月挂号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挂号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行以家属参与教育模式,对照组行以常规教育方法,分析比较两组自护行为能力及血糖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及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教育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显著提高患者自护行为能力,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于来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讨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用PFN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关节置换组48例,内固定组62例.TER 28例、半髋置换20例;髓外固定22例、PFN内固定40例;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EN内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P<0.05),PFN内固定组下地时间明显少于髓外固定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PFN内固定组住院时间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内固定术髓内有可靠的支撑装置,能够承担患者的较大重力,较之髓外固定术能够使患者更早下地,降低患者无法下地活动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患者不耐受大手术建议实施近端髓内钉.
作者:王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试验组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234例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扩张型心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居住地类别分为两组:农业人口组(n=190),非农业人口组(n=44).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分析,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的总患病率为0.1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率8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2.4:1,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心肌炎与不良生活习惯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大小及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农村高于城镇,接近2倍.患者危险因素中,50岁以上男性多发,城镇男性发病高,农村女性发病高,病毒性心肌炎与不良生活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城镇病毒性心肌炎比例高,农村不良生活习惯比例高.扩张型心肌病症状越重,EF值越低,心功能越差,而农村患者较城镇患者症状重,心功能差.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存在城乡差异.
作者:贾建军;庞永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手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虚拟实验室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杨光;魏巍;苗小艳;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相对于对照组的80.00%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 对SAP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唐成菊;任官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蔡松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肿瘤病变中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超声探及但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瘤.在超声引导下将乳腺定位导丝置入乳腺肿瘤病灶内部,术中依据导丝定位位置切除肿瘤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58例患者中,55例为乳腺良性病变,3例为乳腺恶性肿瘤.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的方法,对于触诊阴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向川南;宋朝芳;冯敏;安宏元;姚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破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120例剖宫产产妇,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于胎儿娩出后分别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观察组)和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对照组)防治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1.7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建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14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49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实施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PHN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A、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比B组要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相较于A、B两组更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A组多于B组,但少于C组;C组患者在术后3、6、9个月的Harris得分高于A组和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82.0%、9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小东;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癫痫低龄患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岁以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kg·d,后每周酌量增加0.5~1 mg/kg·d,直至目标剂量或佳剂量;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本次研究中,完全控制30例,基本控制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未出现症状加重病例,控制率为83.33%,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癫痫低龄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低龄患儿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优选药物.
作者:杨义玲;郭渠莲;陈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探讨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皮内实验结果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皮肤实验正常率为14.00%,实验组为36.00%.对照组患者血中IgG含量为(1361.8±42.4)mg%,实验组为(1009.9±50.3)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A含量为(224.6±60.7)mg%,实验组为(180.6±20.5)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M含量为(171.8±22.4)mg%,实验组为(139.9±22.3)mg%.经分析,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PSS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具良好的应用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伦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颈胸段后凸形变者20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P<0.05,各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漏诊率占本组病例总数44.23%.结论 颈胸段后凸和颈段生理弧度异常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的缓解程度与时限的关系,综合评估疗效.
作者:赵雪田;史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高危患者及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180例和瓣膜性房颤患者(排除曾做过心脏手术)2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接受抗凝的170例(85%),接受华法林抗凝的30例(15%),无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而接受华法林抗凝的患者有近一半未定期监测INR值.对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原因分析显示,医生未建议抗凝治疗占主要原因69例(40.59%),其次患者担心出血风险38例(22.35%),患者害怕反复检测33例(19.41%),患者对疾病风险重视程度不够25例(14.71%),由于经济原因5例(2.94%).结论 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医生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并应加强基层医生对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及普及抗凝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防跌倒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教育,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跌倒评估及相关跌倒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结果 B组跌倒率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于80岁为主要跌倒群体;跌倒高发时段是21:00-8:00;跌倒多发地为床边,主要跌倒因素为患者肢体平衡状态,体力不支.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跌倒率.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