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宇;崔瑾
目的 探索基于问题学习法(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 从2010级研究生中随机选择5个班级(每班30人)作为实验组,应用PBL教学模式;同时随机选择另外5个班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LBL).课程结束后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表,调查学生对医学教育环境的认知情况.同时采用另一份调查表获得实验组学生对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各因素得分,并对各因素与DREEM表总分和各子项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实验组DREEM表总分(135.39±17.57)明显高于对照组(128.11±1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P< 0.001).实验组学生对学习、环境以及社交的自我知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中,小组学习、教师授课、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组织情况依次影响教育环境总分.结论 PBL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卢智泉;闫佳;孙文慧;张迪;姜腾轩;李岩;翟淑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64例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评分、随访期的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的复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评分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等优势,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徐晓峰;狄镇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2000年以来156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好发于男性,多位于胃窦部,肉眼分型以Ⅱa型为主,病灶大小多介于1.0~2.0 cm,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多伴有癌前病变.结论 临床上对胃癌预后的判断,着重于癌灶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病理指标的研究;应重视癌前状态的观察和随访,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天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构建熔解曲线分析法同时检测临床常见3种革兰阴性病原菌.方法 选取临床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检测菌种.对目标菌种设计种特异性引物.构建熔解曲线法,并进行特异性验证.检测不同拷贝浓度稀释液进行敏感性分析.检测临床分离目标菌各20株,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 (1)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目标菌种均有特异性熔解曲线,Tm值依次为88.37℃; 86.32℃; 80.86℃; (2)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目标菌可检测到的拷贝浓度稀释液依次为:1.34×103拷贝/ml,3.67×103拷贝/ml,3.01×103拷贝/ml; (3)稳定性评价的结果显示,3种目标菌其平均Tm值依次为88.54±0.662; 86.38±0.727;80.12±0.607.结论 所构建的熔解曲线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作者:陈弟;胡大春;邵剑春;刘德华;周玲;秦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患者在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前后对各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调查及比较,探讨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意义.方法 将2011年2月普外科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510名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与2010年同科室510份随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士服务态度等5个内容的结果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5个项目满意度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对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丽娜;王丹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迁西县孕产妇系统保健与围产儿死亡情况.方法 对2008~2011年迁西县妇幼卫生信息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常住(户籍本地及暂住一年以上非户籍)及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 (1)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围产儿死亡原因在各年度顺位顺序各不相同,但是整体分析出生缺陷、胎儿因素及母亲因素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4)4年间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具有负相关(r=-1.121,P<0.05).结论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系统保健,是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部队官兵社会支持获得情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部队官兵253人进行测试.结果 对该部队官兵社会支持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部队官兵的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军人常模,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军龄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EPQ人格维度中,N维度与支持利用度,P维度与客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该部队官兵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来帮助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对士兵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楠;赵岳章;李星慧;王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性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90例单胎头位、ASA Ⅰ~Ⅱ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可行走性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卧床休患,C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 A、B组镇痛后30 min时VAS评分均较C组显著降低(P均<0.05);宫口开大6~7 cm时A组追加药物1例、B组2例;A、B组于镇痛30 min出现运动神经阻滞1级各1例.A组与B、C组比较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少、器械助产率低、顺产率高(P均< 0.05),B组与A、C组比较第一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高(P均<0.05),C组与A、B组比较产时出血量多且与无宫缩时比较血压、心率均有所增高(P均< 0.05).A、B、C组新生儿Apgar 1、5 min评分比较,P均> 0.05.B、C组出现尿潴留各1例,C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3组均未出现低血压、心率减慢、头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性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产程缩短、胎儿娩出快、产后出血少,无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
作者:暴桂萍;杨慧勇;郑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锦州市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1313名45~88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T值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65岁之后女性T值明显低于男性.骨量减少发生率在65~70岁达到峰值;骨质疏松(OP)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OP发生率为23.97%,女性OP发生率高于男性.OP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者,身体疼痛部显著多于非骨质疏松者.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男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饮浓茶、锻炼、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酒、吸烟、胃肠道疾病、BMI、补充钙剂;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初潮年龄、胃肠道疾病、绝经年限、哺乳史、补充钙剂、糖尿病、OP遗传史.结论 中老年OP发生率较高,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引导中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科学合理的补钙非常必要.
作者:刘堃;张惠;郭蕾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医院定期对离退休老年教师进行血压、心电图监测,彩超检查了解高校老年教师的心脏血管损害程度,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高校老年教师进行体检,测定血压、心电图描记,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参照评价标准,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结果表明,高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占老年人群38%,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电图异常占老年人群26%,主要表现在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结论 加强对高校老年教师的血压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了解高校老年教师心脏和血管的损害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叶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疗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态度和能力现状,为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防治工作态度和防治技能水平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调查82家医疗机构443名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于92%,治疗和母婴阻断知识正确应答率在78%以下;参与防治的整体积极性较高,20.57%~34.11%的人选择回避治疗或护理HIV病人/感染者,对同性性行为HIV感染者有反感情绪的平均比例为62%; 78.29%~92%的人参加过艾滋病相关培训,51.67%~60%的人具备病人依从性教育、干预服务和咨询、关怀支持能力.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抗病毒治疗和职业防护培训,加大反歧视教育,提升医疗机构的防治态度和能力,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
作者:何勤英;冯虹;韩德琳;李治军;朱彩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食用碘盐情况,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开展碘盐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收集居民户盐样;采用GB/T130257-1999中的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以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合格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2006~2010年每年监测7个街道和1个开发区管委会,累计监测数达到48街道(开发区),2006~2010年雨花台区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分别由2006年的99.65%和97.92%上升至2010年的100.00%和98.33%,上升了0.35%和0.43%.结论 全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今后应继续加强碘盐管理,食用碘盐知识的宣传.
作者:杨诚;江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的不明原因胃肠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为科学预防可能的流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0年12月出现胃肠炎症状的10例患者的排泄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幌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5种肠道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 10份粪便标本中,7例检测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经测序分析为GⅡ.4亚型,未检测到其他病毒,确定为该病毒感染所致.结论 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的威胁,导致该医院患者胃肠炎的病原是诺如病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GⅡ.4亚型为主要感染亚型,应加强相应的抗病毒健康教育宣传,尤其是可能导致传播的预防工作.
作者:付建光;祁贤;吴斌;洪镭;张洪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病人在肠外营养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观察对照组及奥曲肽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液引流量、腹部平片、腹部B超变化指标.结果 奥曲肽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胃肠引流量减少,影像学检查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奥曲肽后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缓解术后肠梗阻症状,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程利民;孙志德;李森龙;邬淑雁;刘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离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明确具有换血治疗指证的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患儿换血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等变化.结果 换血前TBIL、IBIL、DBIL分别为(443.19±83.28)μmoL、(407.14±72.23)μmol/L、(36.05±22.11) μmol/L,换血后为(197.73±52.35) μmol/L、(175.28±42.31) μmol/L、(22.31±12.17)μmol/L,抉血前后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BIL、IBIL、DBIL换出率分别为56.39%、54.44%、38.74%;换血后患儿WBC、PLT、Hb、K+、Ca2+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换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梁永辉;汪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某市急性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提出警示.方法 从历年疫情资料、传染病流行规律、人群免疫水平等方面对该市急性传染病发病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结果 近年该市丙类传染病流行呈逐渐上升趋势,一些新发的传染病也随着社会的交往和交通、人口流动的加速而出现,少数已消灭或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的传染病也有明显上升.各种信患数据明确指向不论对于呼吸道、消化道及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都应居安思危.强化饮水卫生,完善免疫规划,做好各种疾病监测是我市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化解各种传染病风险和危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论 传染病防控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急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首先是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主动监测,加强宣传,全社会参与,科学管理,依法行政,方可收到预期效果,达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梁永奎;杨金芝;陆朝国;舒莎;高岚;蒋巧英;邓冰;齐进;尘瑶;田芳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监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ARS系统不依赖历史资料方法C1、C2和C3对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顺义区常见传染病中除病毒性肝炎和结核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特征外,其余7种传染病发病均有季节性流行特征.其中细菌性痢疾、麻疹、风疹、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在1年中的发病只有一个流行高峰,猩红热和水痘在1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为5月中旬~10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1周.麻疹发病高峰为1月中旬~8月中旬,持续时约为31周.风疹发病高峰为3月上旬~7月中旬,持续时间约为18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3月中旬~10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30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为3月下旬~9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5周.猩红热流行第一个高峰自4月中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10周;第二个高峰自9月下旬~12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9周.水痘流行第一个高峰始自5月上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7周;第二个高峰自10月中旬~第二年2月上旬,持续时问约为15周.结论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拟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文增;冀国强;史继新;张松建;李长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9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5~2009年流动人口1076例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区报告麻疹病例1076例,年均发病率20.7/10万,其中流动人口聚集地发病624例,占全部病例的58.0%;小于5岁人口发病271例,占25.2%; 20~29岁人口发病306例,占28.4%.发病高峰为4~5月.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7.8%,无免疫史35.3%,免疫史不详36.9%.结论 <5岁儿童和20~29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提高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对集体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马天薇;富继业;史如晶;刘洪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在某科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对照组,观察患儿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3~5 d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和78.2%,雾化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护理中,未发现任何特殊副反应和不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满意,吸入疗法的护理很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吴丽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居民体育锻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采用EPIDATA3.1和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成都市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为40.9%;年龄、在职与否、婚姻状况、高血压患病情况是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市成年居民体育锻炼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促进中青年人群、在职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对老年人、慢病患者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作者:赵娜;李宁秀;高博;陈娜;刘丹萍;任晓晖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