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智泉;闫佳;孙文慧;张迪;姜腾轩;李岩;翟淑娜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2000年以来156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好发于男性,多位于胃窦部,肉眼分型以Ⅱa型为主,病灶大小多介于1.0~2.0 cm,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多伴有癌前病变.结论 临床上对胃癌预后的判断,着重于癌灶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病理指标的研究;应重视癌前状态的观察和随访,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天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初步研究生物转化酶类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MT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院中老年胃癌患者血液DNA 130例作为实验组,体检科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液DNA13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GSTM1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STM1(-)/GSTM1(+)在实验组中的检出率为29.8%/70.2%,在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18.8%/81.2%,两组间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8,P=0.033< 0.05).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有关,GSTM1(-)可能是海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
作者:王文文;杨文明;张云霞;赵蜀崖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高血压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5月,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青海4个经济类型县(区)的2633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青海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0.81%,男性患病率22.25%,女性患病率19.63%(x2=2.726、P=0.099),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显著升高(x2=403.845、P=0.000),不同经济类型地区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99、P=0.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x2=181.38、P=0.000),有高脂血症者高血压患病率(28.16%)明显高于无高脂血症者高血压患病率(19.52%) (x2=11.058、P=0.001),有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34.85%)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20.60%) (x2=7.69、P=0.006).不同职业性体力活动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79、P=0.00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26.58%)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病率(19.10%) (x2=15.740、P=0.000),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25.42%)与无冠心病家族史的患病率(20.3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067);有脑卒中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35.20%)明显高于无脑卒中家族史的患病率(20.10%) (x2=16.482、P=0.000).结论 青海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控制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防治高血压.
作者:韦文会;周敏茹;沙琼玥;周素霞;许志华;张晟;郭淑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64例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评分、随访期的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的复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评分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等优势,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徐晓峰;狄镇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连续监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后各个阶段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改变,探究其在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ACI患者40例,运用甘油氧化酶比色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病后2d以内和其中19例d 7血清FFA的水平;选同期就诊本院体检中心的中老年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ACI 2 d内和d 7 FFA浓度分别为(455.8±161.0) μmol/L和(292.5±121.8) μmol/L,同对照组FFA浓度(122.8±15.2) μmol/L相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发病后2d内血清FFA浓度与d 7血清FFA浓度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病后血清FFA水平升高明显,随病情好转其水平下降.
作者:张正祥;徐祖才;徐忠祥;张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5-az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行免疫组化检测cTnI表达,以确定心肌样细胞的形态结构.方法 取传2代hUC-MSCs,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10、20、40、80μmo1/L的5-aza,培养4周之后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及生长情况.在诱导后的第二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TnI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转化效率.之后采用RT-PCR技术,在诱导后的第1、2、3、4周,对hUC-MSCs的ANP、BNP、a-skeletal actin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氮胞苷诱导7d之后,细胞形态出现变化.细胞多呈现紧密生长、平行排列,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梭形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40 μmol/L,8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4周时,40,80 μmol/L组诱导的细胞折光性降低、细胞活性减弱,并且出现死亡的细胞.诱导后2周,5、10,20,40,80μmol/L组hUC-MSCs可见表达阳性的cTnI.cTnI阳性染色细胞数率比较,10 μmol/L,20 μmol/L,40μmol/L,80 μmol/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5 μmol/L组(P<0.05).RT-PCR检测到ANP、BNP、a-skeletal actin基因表达增加;10 μmol/L组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与其他各组的基因量相比较在数值上均高于其他各组,且在大部分的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少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5-aza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cTnI表达,具有心肌细胞的特异的免疫组化表现.
作者:郑学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检测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栓出为69例,检出率为67.0%,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4例,率为33.0%;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时间有规律性,主要集中于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宋艳;王振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关系及不同亚型HPV病毒重叠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以14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并以96例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高危HPV病毒感染率、多重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高危HPV感染率.结果 HPV病毒感染率以鳞癌、腺癌居多;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率、双重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在宫颈癌中较高,CINⅢ期、CINⅡ期、CIN Ⅰ期依次降低,均高于宫颈炎中感染率.结论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断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所在.
作者:余锦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某院危重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该院危重病经抢救成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就诊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电解质酸碱紊乱、白细胞数、APACHEⅡ评分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温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APACHEⅡ评分高是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APACHEⅡ评分高是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急诊危重病患者的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其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陈炳星;陈本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治疗Ⅱ期乳腺癌的较佳方案.方法 选择Ⅱ期乳腺癌患者398例,其中保乳手术(局部切除或象限切除)120例,改良根治切除术140例,其中Auchincloss手术(改良Ⅰ式)46例,Patey手术(改良Ⅱ式)41例,Kodama 手术53例;Halsted根治切除术138例;治疗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各种手术术式与病人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保乳组、改良组和标准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3%、92.86%、93.94%,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局部复发率比较,保乳组6例(6.25%),改良组6例(6.12%),标准组5例(5.05%),3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改良根治切除术治疗,远期效果与Halsted根治切除术相同,提倡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推行人性化、理性化.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的不明原因胃肠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为科学预防可能的流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0年12月出现胃肠炎症状的10例患者的排泄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幌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5种肠道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 10份粪便标本中,7例检测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经测序分析为GⅡ.4亚型,未检测到其他病毒,确定为该病毒感染所致.结论 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的威胁,导致该医院患者胃肠炎的病原是诺如病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GⅡ.4亚型为主要感染亚型,应加强相应的抗病毒健康教育宣传,尤其是可能导致传播的预防工作.
作者:付建光;祁贤;吴斌;洪镭;张洪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四川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9年9月~2011年5月的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oV核酸,通过测序进行分型和进化分析,统计分析NoV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症状特点的关系.结果 485例粪便标本中,Nov阳性60例,其中GⅠ簇5例(占8.3%),GⅡ簇54例(占90.0%),混合感染1例(占1.7%);12~24月龄儿童易感染,未见性别和季节差异;呕吐与NoV感染存在中等强度的关联;24株GⅡ簇NoV中,GⅡ-4基因型占79.2% (19/24),GⅡ-3为16.7% (4/24),GⅡ-2型占4.1% (1/24);19株GⅡ-4中,有8株为2006a变异株,11株为2006b变异株;另外,4株NoV的重组分析显示并未发生重组现象.结论 2009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NoV是引起成都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4基因型(包括2006a和2006b变异株)为优势毒株,研究发现的一株GⅡ-2型NoV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应对成都地区儿童的NoV感染进行长期监测和病原分析.
作者:陈喜凯;廖虹瑜;叶倩;胡鹏威;曹霞;裴晓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不同服药方式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进行比较,为中国抗结核FDC的推广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以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7个项目省41个项目县(区、旗)为研究现场,采取观察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90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不同服药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66.8% (3279/4 907),农民占75.6% (3711/490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4.1% (4128/4907),平均年龄(48.49±19.08)岁,平均体重(55.93±8.74) kg.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21.5% (1055/4907),不同服药方式下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3,P=0.190),但隔日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x2=6.141,P=0.01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94.7% (2896/3059),隔日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较高(x2=11.791,P=0.001),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为95.1% (1758/18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2,P=0.142).结论 每日治疗方案在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隔日治疗方案相当,但由于其可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依从性,因此更适宜在中国抗结核FDC推广中使用.
作者:王倪;周林;池俊英;耿红;康森;杨枢敏;张联英;王梅引;樊辰霞;石峰;陈明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在发达国家细菌性脑膜炎(BM)仅占急性脑膜炎的4%~6%,但延误诊治有引起死亡或严重神经后遗症的风险.鉴别儿童BM与病毒性脑膜炎(VM),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和/或住院.已发表鉴别儿童BM和VM的临床决策规则中,只有BM评分(BMS)经来自同一中心的内部验证和多中心的外部验证,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易于使用的特点.BMS由5个易于获得、客观的参数组成:脑脊液(CSF)革兰染色阳性、CSF蛋白质>0.8g/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109/L、惊厥、CSF ANC>1000 ×106/L.革兰染色阳性评2分,其余每个参数阳性评1分.BMS可以准确鉴别BM极低风险(BMS=0)和高风险(BMS≥2),预测BM敏感性为98.3%~100%、特异性为52%~73%.极低风险患儿可不用抗菌药物门诊管理.
作者:高建生;于依湘;张则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1主要流行亚型Env基因V3环氨基酸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Env区,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应用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深圳市HIV-1主要基因亚型为01-AE亚型179例(54.41%),07-BC亚型86例(26.14%).共发现8种V3环顶端四肽类型,其中主要类型为GPGQ和GPGR; 07-BC、08-BC和C亚型顶端四肽全部为GPGQ,01-AE和B亚型顶端四肽具有多种形态且两亚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GPGQ和GPGR在01-AE和C亚型的分布情况与全国相符,在B亚型中分布与全国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1-AE、B亚型V3区基因离教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B亚型V3区11和25位单独和同时被带正电荷氨基酸替代达19例和3例,而01_AE亚型有7例11位单独被正电荷取代,07-BC、08-BC、C亚型仅有1例11位单独被正电荷氨基酸取代.结论 2009年深圳市HIV-1毒株主要呈巨噬细胞嗜性,只有极少部分毒株转变为T细胞嗜性;B亚型相对其他亚型V3区具更大变异性.
作者:刘佳;王晓辉;鲍毅;陈琳;杨峥嵘;王国庆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医院定期对离退休老年教师进行血压、心电图监测,彩超检查了解高校老年教师的心脏血管损害程度,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高校老年教师进行体检,测定血压、心电图描记,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参照评价标准,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结果表明,高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占老年人群38%,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电图异常占老年人群26%,主要表现在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结论 加强对高校老年教师的血压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了解高校老年教师心脏和血管的损害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叶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确定成都市男同社区组织(MSM CBO)艾滋病防治的能力现状,为成都市CBO能力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以深入访谈为主.结果 8个CBO中,只有2个已注册;共有专职工作人员17人;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国际合作项目和CDC;只有3个CBO有办公场所;4个CBO开展了全部类别的艾滋病防治活动;仅有1个CBO的活动覆盖人数超过万人;承接项目多的组织承接了30个项目,少的组织仅承接了2个项目;4个组织有对外开放的网站或博客,1个组织有网络电台,2个组织依托于QQ群开展工作;6个组织与CDC合作密切,2个组织与CDC合作较少;CBO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合法身份与政策支持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支持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等;结论 成都市现有CBO网络初步形成,个别CBO发展较成熟;但现有CBO总体覆盖面不够,发展不平衡,整体能力不足;CDC主要负责人工作观念和态度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现有CBO,尤其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组织的工作观念也有待转变;现有CBO普遍面临人力资源与资金资源短缺的挑战.
作者:明平勇;文凤梅;苏维;张建新;马丽源;陶倩;王帅;左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偏钒酸钠对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损害作用及表现特征.方法 偏钒酸钠染毒30 d后,采用转棒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①高剂量组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时间下降明显,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不明显.总体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高剂量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②水迷宫实验各组大鼠上岸所需时间没有差异;错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剂量组多,低剂量组其次.结论 偏钒酸钠能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高浓度长期接触可损害运动协调能力,表明偏钒酸钠能损害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
作者:封承勇;周鼎伦;兰亚佳;王治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大学生早期记忆的情绪特点,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早期记忆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早期记忆中积极情绪(33.8%)与消极情绪(35.2%)的人数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大部分被试早期记忆的情绪非常明显或比较明显(72.6%);早期记忆情绪积极者与情绪消极者相比,在16PF各因子上:稳定性高、忧虑性低、紧张性低、适应与焦虑型低、心理健康因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不显著.结论 早期记忆情绪可能受回忆时情绪影响;早期回忆提取的事件对当事人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分析人格的线索;被试在早期重大事件中体验积极情绪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完善发展.
作者:蔡素平;林婷;叶钊锋;程云菲;赵军亮;赵静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部队官兵社会支持获得情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部队官兵253人进行测试.结果 对该部队官兵社会支持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部队官兵的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军人常模,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军龄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EPQ人格维度中,N维度与支持利用度,P维度与客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该部队官兵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来帮助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对士兵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楠;赵岳章;李星慧;王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