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理百合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

周静华;万顺康;张翠香

关键词:大理百合, 多糖,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摘要:[目的] 研究从大理百合中提取得到的多糖组分.[方法] 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紫外光谱分析精制百合多糖的组分,用薄层层析法分析百合多糖的单糖组成,并对百合多糖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Sephade G-200凝胶柱层析和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分析显示百合多糖中含有两种多糖组分,薄层层析显示百合多糖的单糖组成主要以葡萄糖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结论] 本研究百合多糖中存在两种多糖组分,并且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是否含有其他单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渍疡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洛赛克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胃复舂片及阿莫西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比例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和未根除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领明;李辉;贾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纵隔占位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增强CT及经皮肺穿技术在纵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36例后纵隔占位病变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仔细观察X线胸片和CT片,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之后经过强化CT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经皮肺穿针吸活捡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经皮肺穿针吸活检活检后未出现咯血、气胸、缺氧、窒息,肺炎,肿瘤沿针道皮下种植和气管种植等并发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为主,共计20例,占76.92%,间叶来源的共计6例,占23.78%.[结论] 后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王红阳;喻昌利;李球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的9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l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失败行气管插管6例,对照组治疗失败行气管插管21例.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恢复,并减少气管插管率.

    作者:周玉国;宁燕;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目的] 为从事朊病毒相关操作的实验室做好有关的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朊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性、传播途径、危害性、预防和实验活动的特点等方面提出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要求.[结果] 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有利于建立朊病毒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从而有助于保护朊病毒实验人员.[结论] 朊病毒的实验室风险评估是朊病毒实验室活动的前提,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娟;王颖;崔雨;甘星;李朝品;韩俊;董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35分、年龄≥65岁的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奋乃静组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总疗效和对情感障碍、意志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奋乃静.阿立哌唑在行为毒性、神经系和植物神经系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奋乃静.阿立哌唑副反应轻且相对安全、依从性高.[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强、依从性高,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阿怀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麻醉苏醒期腹腔镜胆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的全面护理措施,并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LC治愈32例,苏醒时间40~50 min,平均35.50 min.经术后综合护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正常后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8 d.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腹痛、黄染和发热等并发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了解掌握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处理方法,术后严密的对麻醉苏醒期实行整体护理更利于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梁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东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时空聚集性研究

    [目的] 描述手足口病在广东省的流行特征,寻找手足口病在广东省可能存在的时空聚集区,为广东省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相关卫生部门公布的2008~2010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广东省2009年人口统计数据,描述手足口病在广东省的三闻分布情况,并基于离散型泊松分布模型,同时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寻找手足口病在广东的高发时空聚集区.[结果] 2008年5月~2010年4月,广东省报告的总手足口病病例数为209 712例,两年手足口病总的发病率为21.97/10 000,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所有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所占的比例为90.56%;珠三角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手足口病每年的流行期从3月底4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底8月初.手足口病时空聚集区的时间起点均在4、5月份,珠海地区存在手足口病的长期流行趋势.[结论] 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较为严重,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时段是3月底和4月初.

    作者:朱琦;郝元涛;于石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重度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天2次;呋喃唑酮10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 000 mg,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甲硝唑40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 000 mg,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服用1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是由不同的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人肠道病毒EV71为常见.由于EV71能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就EV7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孙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学龄儿童微量元素摄入水平及其与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和体内抗氧化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82名1~6年级健康儿童382名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 儿童铁、硒和铜摄入量均在RNI或AI以上;锌的摄入量占RNI的60%~70%;硒、铜摄入充足的占85%以上,87%的儿童锌摄入不足或处于不足与充足之间,82.6%的儿童总铁摄入量达到了AI,但血红素铁仅占9.9%.儿童血清SOD、GSH-Px水平略低于而MDA水平略高于参考值,其不正常的比例分别占12.6%、12.0%和10.0%.锌摄入量对SOD活力和MDA有影响,硒摄入量对血清GSH-Px活力和MDA有影响,铜摄入量对血清SOD活力和MDA有影响,铁摄入量对血清SOD活力和MDA有影响.[结论] 根据体内的抗氧化状况,调整相应微量元素的摄取量,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抗氧化水平.

    作者:唐咏梅;刘毅;宁鸿珍;王茜;李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CMV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及LP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拟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溶血磷脂酸(LPA)等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探讨HCMV感染、hs-CRP及LPA在AC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43例ACS患者、20例S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23例,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HCMV-IgG、HCMV-Ig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各组的hs-CRP、比色法测定LPA的浓度.应用SPSS version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HCMV IgG、HCM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88.37%、85%、60.87%,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7.21%、25%、8.69%,ACS组与SA、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LPA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ACS组中HCMV IgM(+)与同组HCMV IgM(-)组比较hs-CRP、LP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水平与LPA正相关.[结论] 急性HCMV感染或HCMV潜伏感染的活化与ACS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MV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

    作者:韩卫红;李国良;王强;王燕;王淑霞;金玉怀;王红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牟县2000~2009年麻疹法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 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1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蜂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作者:韩务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临床科室护士职业疲劳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海南省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护士职业疲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疲劳评定量表-14对海南省3家三甲医院共744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疲劳量表-14总平均得分为(8.03±3.02)分,疲劳得分高于健康人群,不同科室间疲劳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临床护士职业疲劳的因素有工作单位、饮食不规律、健康状况、舒张压、每周值夜班两次及以上和工作年限.[结论] 影响临床护士职业疲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刘韦淞;田冶;王小丹;高允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IV阳性者告知后高危行为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艾滋病(AIDS)后,各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感染HIV的既往病例250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近3个月,86(34.40%)例静脉吸毒者(IDUs)中,28人(32.56%)分别存在注射毒品等各种不安全吸毒行为;超过半数(62.71%)阳性者性行为活跃,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多种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与获知感染HIV前相比,不少阳性者安全套使用频率下降,而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洗针水或棉球的危险行为无任何下降趋势.[结论] 不少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AIDS后,仍然继续各种高危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的二代传播.

    作者:高黎黎;李宏彬;吴辉;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及耐药结果.[方法] 对154例VAP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66.67%),主要为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第一位致病菌(23.33%),且耐药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预防.

    作者:朱江;刘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理百合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

    [目的] 研究从大理百合中提取得到的多糖组分.[方法] 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紫外光谱分析精制百合多糖的组分,用薄层层析法分析百合多糖的单糖组成,并对百合多糖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Sephade G-200凝胶柱层析和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分析显示百合多糖中含有两种多糖组分,薄层层析显示百合多糖的单糖组成主要以葡萄糖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结论] 本研究百合多糖中存在两种多糖组分,并且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是否含有其他单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静华;万顺康;张翠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药治疗武术散打运动所致急性关节扭伤疗效

    [目的] 评价针药治疗武术散打运动所致急性关节扭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9年1月~2010年6月,从本院选取80名由于散打运动所导致的急性关节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治疗.[结果] 总体有效率均在90%以上,但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扭伤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治疗所致急性关节扭伤功能治疗中疗效优于常规功能治疗.

    作者:孙超;居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门诊注射室护士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确诊艾滋病的患者568人次进行抽血.主要措施包括,认真执行操作规范,加强各项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以及锐器的管理,增强良好身心素质.[结果] 无一护理人员发生艾滋病毒感染事件.[结论] 加强规范管理流程及对艾滋病的认识,杜绝锐器伤的发生是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关键.

    作者:林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市10所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调查在调查前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 调查的304名儿科护士中,有215名(70.7%)在12个月内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为68.8%,身体暴力为16.1%.暴力的类型多样,且多发于诊治护理病人时(53.1%)或患者病情恶化时(2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学历和职称的护士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犯.[结论]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机会.

    作者:陈祖辉;林锦绒;孙上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改进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提高造模效率并验证该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方法(方法一)和改进方法(方法二)制作模型,用胸壁损伤大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及28 d存活率来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改进的模型优于传统方法,且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稳定,可应用于心肌缺血相关实验研究中.

    作者:王旺;吴晓华;黄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