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1例唐山市离休老干部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分析

张红岩;任彩丽;吴颖利;杨凤;齐彦华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 血糖, 血脂, 体重指数
摘要:[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的代谢状况和特点.[方法] 对参加体检且资料齐全的881例离休老干部按性别、年龄分组,并进行各组血糖(GLU)、血脂(TG和TCHO)和平均体重指数(BMI)的比较及各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体重指数构成比的比较.[结果] 女性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HO)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1;GLU90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TCHO 9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GLU检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离休老干部代谢水平趋于下降.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市10所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调查在调查前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 调查的304名儿科护士中,有215名(70.7%)在12个月内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为68.8%,身体暴力为16.1%.暴力的类型多样,且多发于诊治护理病人时(53.1%)或患者病情恶化时(2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学历和职称的护士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犯.[结论]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机会.

    作者:陈祖辉;林锦绒;孙上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CBM的某医院科室合著网络分析与实证

    [目的] 探讨医院专科化趋势下,跨科室协作的可能性,为构建临床科室协作平台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科室合著网络为切入点,应用社会网络技术,对医院科室合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合著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化趋势日益增强;放射科对临床科室辅助作用显著;心脏内、外科和神经内、外科合著关系十分密切;以老年科为中一心形成多个内科科室集群.[结论] 应因势利导,进行管理与组织创新,促进心脏诊疗/神经以及老年病诊疗协作平台构建.

    作者:王帅;苏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防治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乙脑监测信患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0.19/10万、0.22/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灌云县、东海县;报告病例均≤10岁,均居住在农村.[结论] 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强化防蚊、灭蚊措施以及做好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作者:江宏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35分、年龄≥65岁的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奋乃静组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总疗效和对情感障碍、意志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奋乃静.阿立哌唑在行为毒性、神经系和植物神经系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奋乃静.阿立哌唑副反应轻且相对安全、依从性高.[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强、依从性高,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阿怀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附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2009年9月共收治的17例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重建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末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SSHM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0%.17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上移等现象.[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尹志良;瞿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针麻醉方法对大白鼠外伤疼痛IL-2、sIL-2R、IFN-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麻醉方法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IL-2、sIL-2R、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造模,不电针.模型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不电针,电针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基础上采用电针麻醉.观察IL-2、siL-2R、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 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2、slL-2R、IFN-γ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2、sIL-2R、IFN-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电针麻醉可以下调IL-2、sIL-2R、IFN-γ的表达,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创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啸玲;周忠群;周志刚;汤恢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麻醉苏醒期腹腔镜胆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的全面护理措施,并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LC治愈32例,苏醒时间40~50 min,平均35.50 min.经术后综合护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正常后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8 d.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腹痛、黄染和发热等并发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了解掌握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处理方法,术后严密的对麻醉苏醒期实行整体护理更利于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梁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EG在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上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 TEG)检查在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之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68例急性脑梗患者分别在使用阿斯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并进行对比,对出现阿期匹林抵抗患者,改服氯吡格雷,分别在口服前和口服后1周进行TEG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出现阿期匹林抵抗的急性脑梗患者在口服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改善.[结论] TEG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毅鸣;管阳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等离子体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对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治疗,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凸出症21例进行对比.全部病例获得6~24个月(平均11.7个月)随访.按Macnab治愈标准进行术后评价两组优良率,并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等离子组在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组术后优良率为92.8%,传统手术组优良率85.7%,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椎间盘汽化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操作简单、疗效较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海市松江区治愈麻风病人畸残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治愈麻风病人畸残情况,为制定麻风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病人基本人口学信息,临床检查手、足、眼等畸残及功能障碍情况.首先采用大值、小值、中位数等指标描述年龄、发病年龄等,其次描述手部、足部、眼部等畸残及功能障碍情况,并采用χ<'2>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其身体左右侧位分布有无差异.[结果] 调查48例,畸残率为64.58%,不同性别间发病年龄及畸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发年龄=1.524,P=0.217;χ<'2><畸残率>=2.231,P=0.135);尺神经感觉功能障碍12人,运动功能障碍23人;正中神经感觉功能障碍5人,运动功能障碍8人;桡神经运动功能障碍1人;胫神经感觉功能障碍13人,腓总神经运动功能障碍15人;6人面神经功能障碍.功能障碍身体左右两侧分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麻风病人畸残率较高,手部畸残率较其他部位高,手部和足部受害主要表现为瘫痪,未发现病菌对身体左右侧位有选择性,政府和防治部门需要加强对麻风病预防和病人的治疗救助.

    作者:王海银;查燕芬;钱文平;黄中敏;郭晓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作者:杨富强;郭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9年江西省设区市CDC实验室设备调查

    [目的] 掌握2009年江西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设备装备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和CDC的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登录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汇总2009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CDC实验室设备的品目和数量,与江西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2008-2010年)>设备装备标准比较分析.[结果] 11个设区市CDC实验室平均拥有设备品目数为49项,品目平均达标率为69.14%,平均拥有设备数量为147台(件).[结论] 江西省设区市CDC实验室拥有设备品目和数量仍有较大缺口,不同品目的仪器设备配备不够合理.

    作者:邹明霞;于子颖;邹兰花;周宇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西城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风疹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发病高峰从青少年向青年转移,<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40.00%下降到2008年的6.90%,15~29岁组风疹病例鼓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40.00%增加到89.66%.[结论] 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的风疹抗体筛检工作,建立综合免疫策略,对大年龄组进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办法.

    作者:王庆;孙木;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对使用安全套的态度调查

    [目的] 调查民族大学学生对安全套使用的认知状况、接受程度和对安全套教育的态度.[方法] 对690名中南民族大学学生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9%大学生知道如阿正确使用安全套,59.3%知道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性交时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3.7%要远高于汉族的7%;53.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学校安置安全套售卖机;高达47.4%大学生没有受过性教育.[结论] 大学生对安全套的认知还有一定的欠缺;少数民族学生对安全套的使用意识较弱;需要更多的加强安全套教育.

    作者:王意;陈思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目的] 为从事朊病毒相关操作的实验室做好有关的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朊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性、传播途径、危害性、预防和实验活动的特点等方面提出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要求.[结果] 朊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有利于建立朊病毒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从而有助于保护朊病毒实验人员.[结论] 朊病毒的实验室风险评估是朊病毒实验室活动的前提,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娟;王颖;崔雨;甘星;李朝品;韩俊;董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Ⅰ、Ⅱ、Ⅲ型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引导下复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Ⅱ、Ⅲ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22例胫骨平台骨折(Ⅰ~Ⅲ型)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复位,骨缺损处予以植骨,并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65岁,平均38.7岁.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11例.合并半月板游离缘破裂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结果] 本组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4.2个月,平均3.3个月.随访期内无术后复位丢失,无创伤性骨关节炎.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对于低能量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关节镜监枧下复位联合锁定加压铜板固定具有复位精确,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畸形愈合,为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蔡海康;张银网;解品亮;汤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IV阳性者告知后高危行为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艾滋病(AIDS)后,各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感染HIV的既往病例250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近3个月,86(34.40%)例静脉吸毒者(IDUs)中,28人(32.56%)分别存在注射毒品等各种不安全吸毒行为;超过半数(62.71%)阳性者性行为活跃,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多种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与获知感染HIV前相比,不少阳性者安全套使用频率下降,而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洗针水或棉球的危险行为无任何下降趋势.[结论] 不少HIV阳性者在获知感染AIDS后,仍然继续各种高危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的二代传播.

    作者:高黎黎;李宏彬;吴辉;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功能、D-二聚体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D-二聚体(D-dimer)对脑梗死忠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50例发病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内皮功能[NO,ET-1]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ET-1、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NO含量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NO生成减少,ET-1生成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而脑梗死早期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白春洋;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的9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l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失败行气管插管6例,对照组治疗失败行气管插管21例.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恢复,并减少气管插管率.

    作者:周玉国;宁燕;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及耐药结果.[方法] 对154例VAP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66.67%),主要为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第一位致病菌(23.33%),且耐药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预防.

    作者:朱江;刘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