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宏英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选择同期2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胱抑素C、尿酸的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果①病例组血清胱抑素C值[1.00(0.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92(0.17)μmol/L],病例组尿酸值[300(85.2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86(94.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斑块形成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95%CI:1.029-1.075)。结论①血清胱抑素C、尿酸水平升高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②血清胱抑素C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反映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作者:费琳;王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小儿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我院确诊的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儿74例,将7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Hp(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中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邓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黄体酮胶囊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6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根据诊治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组患者均33例。给予参照组利用黄体酮针剂展开肌肉内注射诊治,试验组利用口服黄体酮胶囊诊治,对比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参照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5.76%,试验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93.93%,参照组相比不良反应产生率相比试验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治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过程中,利用黄体酮胶囊具有明显的诊治效果,并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有较高的保胎成功率,使用过程较为便捷,安全度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传统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方式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确诊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肠癌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肠癌疾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友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调查晚期肿瘤患者的需求,讨论实施安宁护理的必要性,以患者的需求指导安宁护理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本科室住院的86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结果74.4%的患者希望有亲人陪伴,62.8%的患者希望减轻不适症状,达到舒适的状态,66.3%的患者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在具体照护方面,按位次排序依次为饮食指导、沟通交流、镇痛处理、皮肤护理、宗教支持。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护理是有必要的,患者的需求正是安宁护理强调的重要部分,实施安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在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安宁死亡。
作者:田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深入探讨依达拉奉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加入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吡拉西坦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魏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2例,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用分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实施价值。
作者:郭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药敏结果,探讨其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烧伤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药敏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多黏菌素B、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耐药性高。结论烧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者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沈安妮;张启贵;陈雪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外科手术,目前该手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中,它在术中、术后出血及术后疼痛程度和恢复方面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得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们的重视,涉及的手术区域也逐渐增多,手术难度易逐步增大。本文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对其进展进一步探讨及分析。
作者:邓立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舒适护理)后展开研究,50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脑疝发生率和GCS评分等级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疝发生率、GCS评分等级分布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可观。
作者:邱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65例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65)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舒适度评分、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其中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89.2±4.8)分,对照组舒适度评分为(66.3±5.9)分;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舒适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联合两种化疗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疗(BDT)方案为A组,30例采用改良BDT方案为B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位PFS时间及O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毒反应率为26.67%(8/30),较A组的50.00%(15/30)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化疗(BDT)方案治疗MM能够在维持化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方;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86例支气管炎患者,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多索茶碱予以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氨茶碱,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观察组治疗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及喘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d、7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有效改善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对各自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脑功能区定位时态评价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缝皮时的DBP(舒张压)、血液流变学(H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起到有效的脑保护作用,且唤醒时间短、脑功能区位定时时态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连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则为接受恶心、呕吐的针对性护理的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呕吐次数、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恶心与呕吐患者开展消化内科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彭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总结1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入院后进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CVP,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PTCD引流术解除胆道梗阻,并保持有效的胆汁引流,配合医疗进行右股静脉穿刺置管行床旁CRRT,根据中心静脉压严格控制补液量与速度,纠正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恢复后,至内镜中心行ERCP取石+胆道支架置入术。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重视老年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心理护理等措施,终患者病情平稳,康复出院。
作者:乐晓蕾;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腹腔镜胆囊术的护理效果。方法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手术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60例腹腔镜胆囊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的手术室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住院成本、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的手术是护理,有助于其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安全性的提高。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赣北地区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特点,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结果在178例复杂性肾结石中,混合成分结石所占比例高,单纯胱氨酸成分结石所占比例少。结论复杂性含钙肾结石大部分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其中,草酸钙、磷酸钙是常见的混合成分。
作者:章永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比较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两种诊断检查,且两组检查方法需在1 w之内进行,以前者为金标准。以两种诊断方法冠脉狭窄显示情况比较,及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首先,从检查图像上看,两种诊断方法均达到诊断标准。其次,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中度、重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少。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中度、重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少,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但将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诊断的阴性预测率为97.8%、阳性预测率为93.1%、特异性为96.5%、敏感性为95.8%。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病诊断的阴性预测率、阳性预测率、特异性、敏感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兵;吕清清;常可可;杨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另一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进行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68%)比对照组(70.73%)更高,P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5d后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3.13±1.96)次、30d后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6.47±2.17)次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吴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