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娟
目的:分析并探究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诊的具有产后出血倾向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则再次基础上加用欣母沛,各纳入150例。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几率为6.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存在剖宫产术后出血征象的产妇使用欣母沛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几率,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梁若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外伤性颅脑损伤(TBI)直接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活化,促进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的释放。 PMPs又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理解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机制以及PMPs的作用机制,对指导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预判、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来,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技术应用于研究活体血小板的变化及PMPs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了TBI后血小板和PMPs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HPICM技术在血小板和PMPs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罗玉福;刘晓;张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剖宫产的孕妇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宫体肌层配合静脉输注缩宫素,研究组加用子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后2h、4h及总出血量,产前及产后5d血红蛋白。结果两组产后2h、4h及总出血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后5 d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有较好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德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5例。采用利培酮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阿立哌唑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计12例痊愈,10例显著好转,1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中共计8例痊愈,13例显著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计有6例,占24.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计有16例,占64.0%,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然而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漏诊的疾病,是一种浸润性心肌病,由于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聚集而导致的以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因沉积蛋白对碘的染色反应与淀粉相似,故称为淀粉样变性。本病病程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出现心力衰竭后中位生存期<6个月。本文报道1例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反复晕厥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作者:袁帅;刘福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颌下颈部包块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颌下颈部包块患者资料,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构成比,对每种疾病包含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总共110例病例包括20种疾病,全部经过病理确诊,其中肿瘤性肿块占比大,先天性肿块占比少,良性肿块较多见,良恶比=4.24∶1。结论川东北地区颌下颈部包块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疾病构成比与其他地区不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方能确诊。
作者:邱亚;米方林;贾艾敏;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8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止血率比较,观察组12 h、24 h、48 h、72 h止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情况比较,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患者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失血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86例支气管炎患者,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多索茶碱予以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氨茶碱,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观察组治疗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及喘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d、7d后的TV、TLC、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有效改善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者:李思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5例,用RE-SIST1.1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按照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用卡式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6个周期化疗,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中CR4例, PR12例,SD5例,PD4例,ORR为64.0%,DCR为84.0%,中位PFS为10.8月(95%CI:9.7~11.3个月),1年生存率88.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为主,多为I~II度,患者可以耐受,经对症处理,不影响继续化疗。第一次输注赫赛汀后有2例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友山;苗善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比两组症状评分变化情况、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82.76%,Hp根除率分别为96.55%、84.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前后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45例和4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和围手术护理(实验组),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97.7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实验组患者的愈合率是91.67%,也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又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疑似下肢DVT患者58例,确诊DVT患者组为44例,非DVT组为14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患者,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DD、FIB 水平和D/F值,比较各数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其中44例的DVT患者的DD、FIB水平和D/F值显著高于非DVT组,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早期研究患者的DD、FIB 水平及D/F值对于帮组早期确诊下肢DVT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范行海;蔡靖宇;何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部位依次为:骶尾部22例、髂部16例、足跟部14例、踝部12例、肩胛部9例。结论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评估不足等,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
作者:梁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基础药方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将选取的96例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48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中药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西药组为77.08%,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治疗前后阈差值为(20.1±8.40)dB HL,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14.3±7.13)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P<0.01);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用药后中耳炎病情再次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相较常规西药单独治疗,中医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实效,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作者:翁毅;罗中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老年病干部保健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口服呋塞米治疗,实验组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室壁运动情况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室壁运动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结果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春生;宋丽;王月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射洪县人民医院、射洪县中医院及我院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雷尼替丁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治疗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雷尼替丁治疗组中患者的治愈率为65.85%,奥美拉唑治疗组中患者的治愈率为97.56%,后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前者(P<0.01);雷尼替丁治疗组Hp根除率为51.22%,奥美拉唑Hp根除率为92.68%,后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前者(P<0.01)。结论相较于雷尼替丁治疗法,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Hp根除效率也更高,可以作为临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疗欠费是指住院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未能及时支付,从而造成医院应收医疗费尚未收回的款项。开发医疗欠费预警与催款系统,其目的就是能够实时动态监控患者的预交金及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及时催交预交金,从而减少或避免医疗欠费。该系统实现了医院医疗欠费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提高了医疗欠费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董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栓塞数,并通过两组CT结果计算出两种方法的CT敏感度。结果常规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21例,CT敏感度为60.0%,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33例,CT敏感度为94.3%,只漏检2例,两组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结果更为清晰,与常规的CT诊断相比其优势更高,敏感度更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贤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点名穿刺”服务,患者选择自己认为技术好、服务好的护士为其服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服务流程,观察组实施“点名穿刺”服务,观察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比较。结果实施点名穿刺后,患者对护士信任及配合程度增加,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减轻了心理压力,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工作积极、主动。
作者:孔旭;林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