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姜红波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内科,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与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干预组为98%,干预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及肢体锻炼措施,患者临床疗效较为乐观。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实践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换200例,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的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医护人员关系。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与医护人员关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何锡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超声学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学检测分析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另取18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梗死组患者两侧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警,能够为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牟红梅;王利勇;赵磊;李爱华;李灿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鼓膜穿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鼓膜穿刺的基础上加以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为6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为1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为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刘亚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术前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甲状腺癌手术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甲状腺癌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92例在我院进行甲状腺癌手术切除的患者,随机分46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目标。对照组患者由病房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病房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当天对患者采取的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心率以及血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值得分为(48.12±3.98)和(47.93±4.02),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值得分为(48.47±3.77)和(42.13±3.92)。对照组焦虑值分数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进行甲状腺癌手术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力。

    作者:梁丽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脐无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脐无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完成的27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于脐上缘或脐下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0 mm长弧型切口,保持深部筋膜完整,建气腹成功后,于切口正中置入10 mm trocar,于两侧置入5 mm防漏气塑胶软管或trocar,利用单孔器械、弧形电钩或超声刀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 min,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脐部无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蔡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以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的鼻咽癌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查找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例因患者伴有张口受限,没有经过全面检查,就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延误了鼻咽癌的治疗;1例由于医师警惕性不足,同样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出现延迟诊断。结论医师对颌面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检查全面,增加CT、MR及鼻咽部检查。

    作者:史伟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在妇产科实习医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者:李思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老年病干部保健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口服呋塞米治疗,实验组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室壁运动情况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室壁运动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结果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春生;宋丽;王月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彩超临床辅助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在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早期临床辅助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以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针对全部患者早期实施心脏彩超辅助检查手段,记录心脏彩超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等,本组42例患者中,呼吸困难为83.3%,胸痛为54.8%,咯血为16.7%;心脏彩超异常结果占80.9%。结论对于怀疑有急性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风险因素者,在辅助检查过程中尽早行床边心脏彩超技术,能够在早期获取良好诊断效果,优化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但仅适用于早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钟晓娇;黄志平;林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等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酒精型消化溃疡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9例应用兰索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B组59例应用奥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4%、96.61%,B组分别为30.51%、84.75%,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5.08%,较B组的15.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型消化溃疡应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且副反应更少,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ICU置管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ICU置管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ICU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参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管道护理合格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气管插管、鼻饲管等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Р<0.05)。结论在ICU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管道护理合格率,有利于减少管道滑脱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安全性。

    作者:温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雅安地震老年创伤患者便秘防治经验

    目的:老年地震创伤患者因病情重,重症病房住院时间长,发生便秘的机率高,由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治疗便秘与便秘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我科总结国内外防治便秘先进经验,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雅安地震32例老年创伤患者采用综合防治便秘措施,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综合便秘防治措施,32例患者中,其中22例无便秘发生,前者有6例出现轻度腹泻,经处理后明显好转。有10例出现便秘,其中8例经过导泻、灌肠、针灸、新斯的明等加强治疗措施后,患者便秘情况解除。2例进行肠镜冲洗与镜下取除粪块。结论32例患者30例便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仅2例患者需要有创操作干预,因此,综合措施对控制地震伤患者便秘有明显效果,有效地防止便秘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桥;敬毅;徐聚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妊娠和哺乳期可以通过增强肠道钙吸收和骨质钙吸收来满足母体和胎儿对钙的需要量,但仍然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妊娠和哺乳期骨质疏松可导致骨折并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本文旨在阐明妊娠及哺乳期骨骼的生理变化、临床表型和护理要点,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庆波;梁甜;熊怀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赣北地区复杂性肾结石成分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赣北地区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特点,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结果在178例复杂性肾结石中,混合成分结石所占比例高,单纯胱氨酸成分结石所占比例少。结论复杂性含钙肾结石大部分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其中,草酸钙、磷酸钙是常见的混合成分。

    作者:章永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初次分娩产妇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乡镇初产妇,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客观、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查阅文献资料选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及结果可靠性指标。结果建立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顺位排序。结论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在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应提高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

    作者:葛晓燕;崔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5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15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4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与20~40岁的患者相比较(P=0.009,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出血部位位于小脑、脑干部位的患者与基底节皮质下部位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部位位于小脑、脑干部位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出血量>50 ml的患者与出血量<50 ml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50 ml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GCS评分<8分的患者与>8分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8分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气管切开的患者与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比较(P=0.000,有统计学意义),气管切开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与患者的年龄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意识障碍程度程度、有无侵入操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我们应该及时、全面的进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肺部感染。

    作者:桑林;郑重;周峰;解飞;葛留锁;马延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选择同期2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胱抑素C、尿酸的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果①病例组血清胱抑素C值[1.00(0.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92(0.17)μmol/L],病例组尿酸值[300(85.2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86(94.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斑块形成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95%CI:1.029-1.075)。结论①血清胱抑素C、尿酸水平升高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②血清胱抑素C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反映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作者:费琳;王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ICU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对ICU(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ICU的护理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增强ICU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主动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及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给予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