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目的]分析保定市六一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保定市六一社区年龄≥40岁的城市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收集生活方式、膳食、身高、体重、腰围等资料.[结果]该社区男性和女性的BMI均值分别为24.90和24.06,其中男性142 (40.34%)人超重,34(9.66%)人肥胖,女性198 (38.45%)人超重,55 (10.68%)人肥胖.反映腹部脂肪水平的指标腰围男性和女性平均值分别为85.21和79.35,其中男性182 (51.70%)人≥85 cm,女性249 (48.35%)人≥80 cm.男性和女性中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的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干相应的不经常体力劳动、锻炼组;每天吃肉组的BMI值和腰围明显大于不经常或不吃的组,饮酒者比非饮酒者BMI值和腰围明显偏高,而牛奶、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蛋类的分组男女都没有统计学的差别.[结论]该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情况严重,生活方式与其存在密切关系,应加强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宣教,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邬雪山;孙桂平;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每个社区按照4类人群抽取相对固定的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服务人员、城市居民,共计1 336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外来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和78.6%)明显低于城市一般居民(82.1%);干预前后(中期和终期)社区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率差17.7%和17.6%),各项指标都大幅提高,但不同人群提高幅度不一样,其中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高幅度大(率差22.6%),其次为外来服务人员(率差17.4%).[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城市社区外来服务人员及娱乐场所人员提高显著.
作者:黄远霞;李俊林;彭丽;张帆;李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简述手足口病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PCR检测方法,并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田燕;陆志刚;梁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IL-18在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3例AS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活动期AS患者均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改善病情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测外周血IL-18和TNF-d水平,并动态观察临床病情活动指标(BASDAl指数、BASFl指教、BASMl指数)及ESR、CRP变化.[结果](1)治疗前A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与治疗12周比较血清IL-1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 (2)所有AS患者治疗后临床病情活动指标(BASDAl指数、BAS-FI指教、BASMl指数)明显改善(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BASDAl、BASFl、BASMl呈正相关(r= 0.632,0.583,0.480,P< 0.05); (3)活动期AS患者治疗前后比较ESR、CRP、TNF-a水平明显下降(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ESR、CRP、TNF-a呈正相关(r=0.520,0-672,0.522,P< 0.05).[结论]活动期AS患者血清IL-18、TNF-a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清1L-18水平与AS病情活动指标呈正相关,提示IL-18可能参与AS的发病,并可作为临床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维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评估母乳喂养对出生后8月内的婴儿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 1月~2010年2月出生的1 589例单胎、健康、足月婴儿的喂养、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通过患儿父母的报告 以获取主要的研究结果,即婴儿出生后8月内因腹泻或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情况.[结果]70%的婴儿为母乳喂养或 曾经接受母乳喂养,34%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至少4月,1.2%的婴儿为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至出生后8月龄时,有 12%的婴儿住过院(1.1%因为腹泻,3.2%因为下呼吸道感染).按出生月龄对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之 后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与非母乳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可保护要儿免于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在部分的母乳喂 养婴儿中,这种影响较小.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提示,如果采取纯母乳喂养,则每月可预防 约53%的婴儿因腹泻发生的住院,给予部分母乳喂养则可降低31%因腹泻发生的住院.与此类同,采取纯母乳喂养和部 分母乳喂养每月可分别减少27%和25%因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母乳喂养的保护效应随着母乳喂养的终止逐渐减 弱.[结论]母乳喂养,尤其是长期的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要儿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增加整个人群的长期纯母乳 喂养比例会对公众健康带来相当大的潜在裨益.
作者:徐哲;陈华英;黄丽敏;彭敏;刘亚军;冯德刚;刘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情况,探索医疗教助政策的问题与政策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里有大病患者的606户家庭进行调查;通过定性访谈的方法,对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负责人进行访谈.[结果]由于救助资金的匮乏以及民政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村医疗教助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导致农村医疗教助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结论]在提高医疗救助覆盖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单个救助对象的教助力度,并建立公正、透明的医疗救助申请制度,以改善目前农村医疗救助水平较低的现状.
作者:黄渐青;刘毅;张菊英;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在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从概念到内容的混淆与争论.由于概念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困惑.与其他国家不同,20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院所提供的主要教育项目称为“预防医学专业”.本文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James W.Holsinger Jr.的著作,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公共卫生、医学、预防医学概念的认识及三者关系的辨析.译者对原文有增删,并期望此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发.
作者:James W. Holsinger Jr;赵莉;李蕊;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内一起脑瘫患儿中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处理本次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采集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该起流感暴发共8例病例,罹患率34.78%,死亡2例,病死率25%;8例病例均来自同一病房,其中4例检出H3N2型流感病毒核酸.[结论]首发病例未进行隔离和病房内空气对流不畅是引起本次流感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作者:涂正波;胡茂红;甘启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本科阶段《卫生统计学》理论教学现状,探讨理论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改进《卫生统计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无记名方式调查2010年上半学期开课的6个本科专业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前和学习中对《卫生统计学》的认识及态度、对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建议.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理论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本次调查应答率为97%,结果显示有27.7%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进度较快,68.5%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内容能满足自己专业需要,59.7%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案例与自己专业联系较紧密.且学生对理论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与不同学院、年级、学习兴趣、老师授课内容满足学生专业需要程度有关.[结论]立足医学专业特点,淡化数学公式推导,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丰富《卫生统计学》教学案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其畏难情绪,以提高《卫生统计学》理论教学质量.
作者:李鸿;冯虹;田智;朱彩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护理资料,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并对其家长进行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结果]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93.90%的家长对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出院后随访2年,复发率为16.67%,与2002 ~2005年43.81%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复发率较高,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
作者:薛松梅;朱丽丽;陈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春季选课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分类变量累计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预防、口腔、临床等6个专业共417名本科生.应答率约为97%.仅67.7%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合适,仅54.1%的学生认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联系程度较紧密,仅31.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学习后收获较多,约54.7%的学生对实验室条件不满意.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践课教学效果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并受到“实验室硬件条件”、“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联系紧密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及“课程难度”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待改善.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统计分析思维.在让学生学会基本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注重对分析结果的解释.另外,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问题讨论后再相互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冯虹;李鸿;姚科;朱彩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肺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0例NSCLC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VEGF、CEA、NSE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血清CEA和NSE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EA、NSE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而显著上升,其血清水平为Ⅳ期>Ⅲ期>I~Ⅱ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CEA、NSE水平的变化,对NSCLC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立平;林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年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2008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16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24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3%.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艾柯病毒,其中ECHO30占50%.[结论]2008年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CHO30和ECHO6.
作者:李幸乐;黄学勇;许汴利;陈豪敏;杜燕华;张保华;张爱梅;晁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α-氯代醇对大鼠的主要亚慢性毒性作用,确定毒作用靶器官及其毒作用剂量.[方法]参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大鼠亚慢性毒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设0,15,30,75 mg/kg 4个剂量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雄性高剂量组(75 mg/kg)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1),两性别高剂量组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和RBC计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性别中、高剂量组肾脏脏器系数有明显改变(P< 0.05或P< 0.01),雄性中、高剂量组睾丸及两性别中、高剂量肾脏存在明显病理改变,雄性各剂量组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摄入30 mg/kg以上≥80%α-氯代醇90 d对SD大鼠肾脏有显著损伤,连续摄入15mg/kg≥80%α-氯代醇90d对雄性SD大鼠精子活动度及精子计数就有显著影响,连续摄入30 mg/kg以上≥80%α-氯代醇90d对雄性SD大鼠生殖系统有显著病理损伤.
作者:翁小斌;张伟;庞定国;王显菊;王正书;徐培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调控下的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5-氟胞嘧啶(CD-TK/5-FC)系统对人卵巢细胞及正常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核心启动子启动质粒pBTdel-279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3AO、正常卵巢上皮细胞(NOEC)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ELF,用荧光素酶分析检测hTERT启动子活性;应用RT-PCR技术检测hTERTmRNA的表达水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BTdel-279-CD-TK/5-FC系统和pcDNA3-CD-TK/5-FC系统对上述3种细胞不同的杀伤作用;利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3AO和NOEC细胞中CD和TK基因的不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细胞系3AO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高,为23.2%,与pBTdel-279-TK/GCV系统作用相比,pBTdel-279-CD-TK/5 -FC +GCV系统对端粒酶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对于端粒酶阴性正常细胞NOEC和HELF则无杀伤作用;pcDNA3-CD-TK转染后,3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pBTdel-279-TK转染后,3AO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正常细胞中则呈阴性.[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下的CD自杀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选择性杀伤作用治疗是一种高效、靶向的卵巢癌基因治疗方式.
作者:陈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唐山市丰南区白内障患者的防盲手术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配合残疾人协会资助开展“慈善燕赵、万人复明”工程对唐山市丰南区的白内障患者的进行了筛查和防盲手术治疗.[结果]178例(207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70~79岁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是60~69岁,<50岁和≥9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小.复明活动的200例患者中,市区患者26例,占13.00%;农村患者174例,占87.00%,两者的比例为1:6.69.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232只眼)白内障患者中术后脱残率为85.78%,脱盲率为92.67%;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脱残率和脱盲率明显高于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脱残率和脱盲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仍然是高龄者的致盲眼病,白内障盲人所造成的社会负担较重,在老年、农村患者中因白内障引起盲目仍是唐山市丰南区白内障患者的防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作者:张国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防治方案》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每日5~8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儿72 h内粪便情况,并记录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2±0.4)d,退热时间为(1.5±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3±0.8)d、(2.0±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可行,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联合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良俊;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的测定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和sLR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前慢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高于急性患者,sLR低于急性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LR高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转归,可以作为本病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作者:李晓红;盛光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皮鳞癌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一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组65例病人头皮缺损一期修复方法,其中游离皮片移植24例、带蒂转移皮瓣33例、游离皮瓣血管吻合8例.[结果]63例皮瓣及植皮成活,一期愈合;2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结论]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一期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良好.
作者:王炜;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 ~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作者:韦柳华;蒋利君;戴盛明;周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