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群;郑穗生;谢晓萍;李庆;古梅英;谭小华;张龙杰
[目的]研究NAT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山东地区100例乳腺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分析NAT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携带NAT2/5B等位基因者患乳腺癌 危险性增加(OR=2.38, 95%CI=1.54~3.67);幔基因型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快基因型者2.28倍(OR=2.28,95%CI=1.12~4.63);是中间基因型者2.14倍(OR=2.14,95%CI=1.08~4.24);慢型乙酰化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快型乙酰化的2.11倍(OR=2.11, 95%CI=1.15-3.88).[结论]NAT2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的遗传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携带NAT2/5B等位基因、慢基因型及慢型乙酰化能增加患乳腺癌的易感性.
作者:王萍玉;谢书阳;张超;高宗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FMPS、SCL-90、TAS、AMS和大学生自信量表对1 24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水平及考试焦虑状况均与完美主义的总分及除“条理性”以外的4个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和自信及其各自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或负相关.[结论]完美主义心理是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但它的某些适应性维度则利于个体发展某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马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小儿支气 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7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 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 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气促、哮鸣音、湿性啰音、咳嗽等平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明显 (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占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苯二胺原科和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经皮肤接触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和皮肤致敏作用.[方法]取浓度为0.3%、1.0%、3.0%、6.0%的对苯二胺原料和含对苯二胺为0%、1.5%、3.0%、6.0%的染发剂涂抹于小鼠耳背,连续3d,d4小鼠腹腔注射BrdU,d5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取单细胞悬液并计算淋巴细胞数,采用ELISA技术测定BrdU标记指数;取含对苯二胺为0%、1.5%、3.0%、6.0%的染发剂进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结果]与阴性(溶剂)对照组小鼠相比,对苯二胺原料和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处理的小鼠淋巴结重量、淋巴细胞致和BrdU标记指数均有显著的增加,在3.0%、6.0%浓度时均判为致敏性阳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在0%、1.5%、3.0%、6.0%浓度时致敏率分别为0%、0%、5%、15%,3.0%、6.0%浓度时致敏强度为 弱致敏和轻度致敏.[结论]对苯二胺经皮肤接触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明显增殖,含3.0%、6.0%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具 有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作者:何国群;郑穗生;谢晓萍;李庆;古梅英;谭小华;张龙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快速诊断思路和载治要点.[方法]分析46例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其救治效果.[结果]室性心动过速多为老年伴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多表现为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及出现无人区心电轴,而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年轻人且反复发作,心电图V1导联多表现为3项波R波或qR波,V6导联表现为qR波或QR波.[结论]宽QRS心动过速的快速诊断需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作相应治疗,诊断不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电转复.
作者:汤建武;朱剑;刘绪宏;喻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经治的106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者(观察组),应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治疗效果,并与72例以往采用非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0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进行有效随访,随访时闻9~24个月,平均17个月.上肢的力线良好,106例中92例达到了解剖复位,余14例均达到了功能复位.X线检查结果示达到骨性愈合的时同为2~11个月,平均为4.9个月,无l例发生骨不连.4例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时换药等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肘关节、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出现.优良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及推广.
作者:吐尔洪江·阿不拉;吐尔松·热合曼;邓龙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AIDS)、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0年4~8月,对德阳市251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液样品收集,分别用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HIV、HCV梅毒感染情况.[结果]被调查对象中,HIV,HCV和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6.33% (41/251),0.8% (2/251),14.34% (36/251);HIV和梅毒均阳性人员占4.4% (11/251),占感染HIV人数的25% (11/41); HCV和梅毒均阳性的人员占0.4%(1/251);距调查结束前6个月,与男性、女性均发生过性行为的MSM较多,在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6.08% (35/46),低于其同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91.3% (42/46) (x2=3.903,P<0.05).[结论]该市MSM人群3种病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其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预防二代传染.
作者:代泽伟;裴晓方;何杨;杨成林;李晓莉;马建英;尹燕平;王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收集的20例儿童恙虫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野外活动史,溃疡或焦痂可作为恙虫病的主要表现,发生率100%.[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误诊率高,病史询问要详细,体格检查要全面细致.
作者:张小玲;叶贞丽;刘跃梅;宋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腰穿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bFGF的变化以及欧洲卒中量表.[结果]治疗组d7、d 10、d 14、d 17、d21血清VEGF和血清bFGF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欧洲卒中量表d I0、d 14、d 17、d 2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腰穿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再生.
作者:肖峰;胡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12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培养,并对其中的阳性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12株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26株,占59.4%;其次为粪肠球菌27株,占12.7%;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7.5%;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6.1%;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占5.2%.病原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糖尿病疑为尿路感染的尿培养及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允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莫基敏;林道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诊治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8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和明确诊断后均行手法复位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换用石膏固定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处于优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79.55%和97.73%,而处于差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所需时闻和肿胀消退所需时间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联合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桡骨下端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是桡骨下端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彭笳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用产科患者评价现有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比较4种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在产科DIC诊断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产科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选择四川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产科中疑有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DIC筛查的所有患者.对其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STH非显性标准、ISTH显性标准、JMHW标准及JAAM标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31.7%、4.3%、5.2%及12.6%.各凝血指标均值变化程度在4种标准中DIC阳性时远高于DIC阴性时(P=0.000).ISTH显性标准、JAAM及JMHW标准DIC阳性时,出现出血症状、多器官功能受损、异常出血处理及凝血异常处理比率都远高于ISTH非显性标准;ISTH非显性标准DIC阴性时,上述症 状及临床处理比率远低于其他3种标准DIC阴性病例.[结论]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4种标准中佳者.但现有DIC评分标准对产科DIC的诊断可能不适合.临床可能需要寻找适合于不同孕周及围生期的各项凝血指标DIC诊断界值,建立适合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标准.
作者:乔凤伶;江咏梅;石华;杨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预防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某院门诊及住院的已治愈的胃肠道感染 患者.分为3组,A组:思连康治疗1.5 g,3次/d,疗程2个月;B组:谷维素治疗20 mg,3次/d,C组为空白对照组. 治疗3个月后观察3组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B组治疗后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7%,C组治疗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0%,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有预防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
作者:邝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摸清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HDL、LDL等因素.[结论]针对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了早期社区预防、宣传教育、心理辅导、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为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黄烁精;陈华;陈令军;李天炼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强化免疫筛选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运用协调程度、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86.67%和83.78%,专家权威程度为0.751,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39.建立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OPV强化免疫范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沦]专家咨询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对OPV强化免疫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张丽;殷子;刁壁;任刚;苏飞;喻浩;管庆虎;詹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分别进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根据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28.75±13.55,对照组为29.33±1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9.50±16.67,对照组为52.33±19.0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何爱敏;曹贤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效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的方法对周口师院大学生进行调查实验.[结果](1)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篮球项目优于健美操项目,健美操项目优于太极拳项目; (3)体育锻炼时间越长,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效果越显著.[结论]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项目越激烈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效果越显著.
作者:宋子良;许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白念珠菌感染和白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6例非白念珠菌感染者、834例白念珠菌感染者以及1220例无真菌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比较,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住院时闻、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白蛋白降低、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抗菌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创的检查和治疗是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泌尿系统疾病、使用激素更容易引起非白念珠茵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更容易引起白念珠菌感染.[结论]念殊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是复杂而变化的,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不同的.非白念珠菌感染巴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冯文莉;王艳青;奚志琴;杨静;张润梅;冀英;吴媛;贾晓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并成功实施PCI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PCI术后1d及术后7d,测定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于术后7d、14 d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束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1 dIL-6及hs-CRP含量均升高,且两组 间无差别,而术后7 d IL-6及hs-CRP含量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也降低(P<0.05),LVEDV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PCI未前和术后应用阿奇零素,均可显著减轻AM 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作者:许承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