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秦香;贾利利;耿庆茹
[目的]了解殡仪场所遗体表面重要部位的菌群构成情况,以加强殡仪场所传染性疾病感染的管理,控制 殡仪场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共对殡仪馆内8具遗体的口、鼻部位进行微生物采样,采样结果进行细菌学检测鉴定.[结果]共分离霉菌136株,细菌5 2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906株,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为2 358株,以鞘氨醇单胞菌属为主,其次是不动杆菌属.共检出的致病菌(包括机会致病菌)1 698株,致病菌的分离率为32.26%.[结论]从遗体口和鼻部携带分离了大量的微生物,其中致病菌(包括机会致病菌)检出率非常高,因此,殡仪职工在处理遗体的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和消毒问题.
作者:周雪媚;李玉光;杨德慧;刘国军;姜思朋;王永阔;曾寒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母儿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 2010年7月收治在海南省中医院妇产科住院48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遵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24例采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B组24倒不接受药物治疗.[结果]A组的剖官产率明显低干B组,A组的产妇绒毛膜炎率、产褥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且A组新生儿患吸入性肺炎、胎儿窘迫率均明显低于B组,组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胎膜早破,可以降低官内感染,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清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期间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随访其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采用对数累积风险函数图法(LLS图)检验Cox模型等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建立预后指数(PI)方程,计算个体的期望生存率.[结果]胃癌根治术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9.5%、35.5%;分化程度、p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接受辅助化疗4个因素进入胃癌预后的Cox模型,并满足PH假定,成为胃癌根治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不同PI值分组,组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工作原理,选择PI=-0.07为基准,估计样本中个体期望生存率.[结论]分化程度、p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接受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I值可有效的预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
作者:李文琦;黄水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丙嗪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予氯丙嗪25~50 mg加入生理盐水l00ml中静滴,0.83 mg/min.[结果]经大剂量氯丙嗪治疗后,患者于30~60 min内癫痫持续状态控制.[结论]大剂量氯丙嗪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作者:卢桂兰;蔡毅;曾志文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分别进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根据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28.75±13.55,对照组为29.33±1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9.50±16.67,对照组为52.33±19.0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何爱敏;曹贤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莫基敏;林道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IgA肾病患者肾血液及尿液中的PDGF-BB,并结合肾脏病理改变及肾组织PDGF-BB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尿PDGF-BB测定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寻找方便临床检测的监测肾闻质纤维化的有效指标.[方法]通过肾活检收集40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病理标本及其相对应的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观察组相对应患者的血清和尿液的PDGF-BB等指标,采用SABC法检测肾组织PDGFBB、PDGFR-3的表达,并计算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两组间比较使用H检验.各观测指标间作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肾组织中PDGF-BB及PDG豫-β的表达强度随着肾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在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②对照组血PDGF-BB的浓度是(182.25±24.90) pg/ml,实验组血PDGF-BB的水平分别是(271.51±27.38) pg/ml、 (330.34±35.27) pg/ml、 (499.52±73.00) pg/ml,实验组各组的患者血清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现患者血清PDGF-BB水平增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③对照组患者尿PDGF-BB的浓度是(1 924.2±577.30) pg/ml.实验组尿PDGF-BB的水平分别是是(3 643.2±865.99) pg/ml, (5 301.0±462.03) pg/ml, (7 157.0±1 433.99) pg/ml.实验组各组的患者尿液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现患者尿液PDGF-BB水平增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④所观察病例的肾组织PDGF-BB表达与血PDGF-BB水平呈正相关,与尿PDGF-BB水平呈正相关.肾组织PDGFR-β表达与血PDGF-BB水平呈正相关,与尿PDGF-B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肾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PDGFR-β在肾小管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加,提示PDGF-BB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致病因子.肾组织PDGF-BB和PDGFR-β的表达与血、尿PDGF-BB水平正相关,提示血、尿PDGF-BB变化可反映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血、尿PDGF-BB测定可作为临床监测肾闻质纤维化的指标.
作者:潘楚瑛;符克英;林书典;陈道军;詹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配合激光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 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CIN I合并官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子月经干净3d予单纯激光治疗.对照组47例则于月经干净3d予激光治疗及治疗后再以尤靖安(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g阴道给药,隔日1次,共10次(月经期停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后2个月(月经期干净后3~7 d)随访治疗后官颈糜烂好转情况.6个月随访官颈细胞学情况.[结果]纳入疗效分析82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2月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配合激光治疗CINI比单纯激光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术后官颈糜烂恢复情况也较单纯激光组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静;谭广萍;莫西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评估ClassicTM喉罩(LMA)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未中镇静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80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均给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混合液2.5 ml.首次静脉注射丙泊酚l mg,kg-1后以10 μg·kg-1,min-1速度持续泵注镇静.面罩组(M组)使用密闭面罩吸氧;喉罩组(LMA组)使用ClassicTM LMA连接麻醉机开放模式吸氧.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未前、术中呼吸,循环及动脉血气情况.[结果]LMA组术中SpO2均值为(99.3±1.1)%,出现SpO2< 95%共计2例,面M组相应分别为(97.7±1.6)%,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辅助通气次数以及术中舌后坠例数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lMA组的pH,PO2,PC02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ssicTM喉罩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下术中镇静,利于保持呼吸循环平稳,且安全可行.
作者:黄泽波;罗文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鸟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严重程度相当的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66).对照组接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鸟司他丁,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血清CRP、PCT变化,并统计2组脓毒症发病率.[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CRP、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脓毒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司他丁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可能是通过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清CRP、PCT的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方宇;张璐;罗志毅;连亚军;李垒;刘保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的基线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干预前后对学生、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干预后学生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了近9.97%,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近5%.但是创建工作在社区互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有效的.
作者:赵晓军;潘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2月138例符合诊断的ACS患者,入院24h内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3组:A组<200 pg/L,B组200-500 pg/L,C组>500 pg/L.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 d、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138例ACS患者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不同,各组住院期间及30 d、3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明显不同.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B组(200-500 pg/L)和C组(>500 pg/L)在心源性死亡及再次心梗、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方面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3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7%,28.99%,66.67% (P<0.01);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ACS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53,95%的可信区闻1.582~6.992,P<0.01),结果显示其独立于年龄、吸烟史、心电图、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临床评估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近期病死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跃武;李天发;张卫泽;陈永清;马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观点及对性知识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在该地区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某高校的59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22.26%的少数民族学生和24.37%的汉族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大学生(55.4% ~79.03%);73,26%的汉族学生和65.36%的少数民族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师讲授获得全面的性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渴望通过学校教师讲授等正规途径获得全面的性知识,在该地区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张凤宁;瑞云;朱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确诊的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发作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有创 或无创机械通气等处理,缓解期随诊予长期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伴血脂增高的肺冠心病患者应予低脂饮食及口服降脂药干预.[结果]经治疗后显效10例(占31.3%);有效14例(占43.7%);无效8侈(占25%),其中死亡4例(占12.5%).[结论]肺心病并冠心病的长期防治和随诊非常重要,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可减少再住院率.
作者:林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AIDS)、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0年4~8月,对德阳市251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液样品收集,分别用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HIV、HCV梅毒感染情况.[结果]被调查对象中,HIV,HCV和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6.33% (41/251),0.8% (2/251),14.34% (36/251);HIV和梅毒均阳性人员占4.4% (11/251),占感染HIV人数的25% (11/41); HCV和梅毒均阳性的人员占0.4%(1/251);距调查结束前6个月,与男性、女性均发生过性行为的MSM较多,在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6.08% (35/46),低于其同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91.3% (42/46) (x2=3.903,P<0.05).[结论]该市MSM人群3种病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其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预防二代传染.
作者:代泽伟;裴晓方;何杨;杨成林;李晓莉;马建英;尹燕平;王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锻炼对老年人高血压指标的干预影响,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健身效果好的运动 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实验对象先进行20 d的36式太极柔力球学习,掌握后配合音乐进行练习或训练90d, 要求每天集中练习40 min~1 h,个人自练不少子30 min.[结果]90d太极柔力球练习能降低老年人的收缩压(P< 0.05),对男性老年人的舒张压良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老年人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能显 著降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和UA水平(P<0.01);对女性老年人TC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男 性老年人TC的改善尤为显著(P<0.01);对老年人HDL-C含量的升高有明显作用(男:P<0.05,女P<0.01),显著 降低老年人LDL-C水平(P<0.01),对老年人高水平CRP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结论]太极柔力球作为中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对老年人血压指标的干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的,可作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锻炼 项目进行普及.
作者:赖学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并成功实施PCI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PCI术后1d及术后7d,测定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于术后7d、14 d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束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1 dIL-6及hs-CRP含量均升高,且两组 间无差别,而术后7 d IL-6及hs-CRP含量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也降低(P<0.05),LVEDV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PCI未前和术后应用阿奇零素,均可显著减轻AM 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作者:许承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主要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筛查法,印出生以后进 行第1次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d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主要采用GSI-70全自动便携武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性别、筛查时间、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33个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chi-squared tes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 236名新生儿中,第1次筛查通过1 874名(83.8%),未通过的在42 d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362名需要第2次筛查者,实际筛查324名.324名进行第2次筛查的新生儿中,通过310名(95.7%).通过率足月儿、过期产儿高于早产儿,体重超过2 500 g者高于不足2 500 g者,健康新生儿高于有新生儿疾病史者,P值均小于0.05.[结论]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显著影响.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无影响.
作者:崔欣华;盛红;刘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对医疗机构就诊者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 367名门诊病例、277名健康体检人群和370名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HI试验总体阳性率为11.8% (95%CI:10.5%~13.3%),高滴度者(≥1:320)占阳性数的11.3%(95%CI:7.0%~15.6%),2周前出现过流感样症状之间、5~年龄组与其余3个年龄组间和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阳性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2周前出现过流感样症状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免疫水 平较低,易发生流行,及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龙江;冯燕;李勤;凌华;王豫林;肖帮忠;肖达勇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武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均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P<0.01),且是影响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变量.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作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闻的调节和中介变量得到了部分验证.[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比较严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作者:孟勇;曹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