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综合三级医院67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辛秀梅;高新;阿玛古丽;韩婷婷;王婷;潘巍;张金凤

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乌鲁木齐市综合三级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结果的信息,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HIV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0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676例自愿咨询检测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一般资 料,暴露因素与HIV感染率的关系.数据库的建立用Epitade软件,率的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 [结果]在676例VCT中,HIV感染阳性12例,总阳性率1.78%.男87人,女589人;年龄集中在21~49岁占92.60%;因非婚异性性行为咨询检测87人,阳性9人,提示非婚性性行为阳性检出数比较高,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的人群;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不包含初中)有471人,占总数的69.67%.[结论]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不仅可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危险性行为,预防MDS的传播.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接种中的全程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方法和作用. [方法]系统设计在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结果]确保预防接种顺利进行,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在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作者:张凤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妊娠糖尿病相关基因连锁分析

    [目的]通过多位点连锁分析寻找妊娠糖尿病(GDM)的易感基因. [方法]采用非参数连锁统计分析法,以101对妊娠糖尿病患病同胞对DNA为研究对象,在支持连锁位点D10S587附近区域加密微卫星标记(D10S217、D10S583、D10S1213、D10S1230、D10S1237)做多位点连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与D10S587同样位于10q26且位置非常接近的位点D10S1213表现为与GDM易感基因呈显著连锁(NPL-Score=2.122,P=0.0169). [结论]具有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的10q26区域同样具有致GDM的基因.它们很可能是同一基因.

    作者:方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河北某高校大二学生隐性辍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隐性辍学的原因,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自编《大学生隐性辍学现状》问卷,其中主要涉及“课时界定”等有关内容15个问题,发放给大二学生2000份进行统一填写. [结果]①未能完成每周20学时学习任务的比例为59.83%.②依据学业倦怠量表、Meyer和Allen量表挑选的有关“厌学”原因问题中,以“情感枯竭”肯定数的比例为高,达到78.25%,相比其他因素比例41.57%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大二学生在遇到挫折时采取消极逃避“上网聊天”的比例达73.2%.[结论]该校大二学生隐性辍学率较高,造成“厌学”的诸多因素中以情感因素所占比例较高;而一旦形成“厌学”情绪,又以“上网聊天”形式选避,将形成“厌学——情感枯竭——逃避”的负性循环链.此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素敏;杨曙民;赵鹏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南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南昌市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报告卡信息及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增报告病种,共报病例838例,报告发病率17.85/10万,报告重症病例48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0.13/10万,病死率0.72%.甲型H1N1病例中男性509例,女性329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全市9个县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报告.自6月开始出现病例,以11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占全年病例的57.3%.病例以学生发病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6%.共检测101份样本,阳性率为3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要重点加强各类学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以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作者:李辉;胡茂红;吴景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010年底预防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情况简介

    本文谨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获奖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底预防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进行了初步汇总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作者:龚春梅;张红;张增利;张作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期望寿命与婴儿死亡率的预测

    [目的]预测中国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 [方法]以人均国民收入(购买力平价)为自变量,同期各国要儿死亡率为应变量,作曲线拟合,寻找优预测模型;以婴儿死亡率为自变量,同期各国期望寿命为应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建立乘幂函数模型预测婴儿死亡率,决定系数为0.858,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年中国婴儿死亡率预测值为20.86‰,实际报告值为19.00‰;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期望寿命,调整决定系数为0.926,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中国人口期望寿命预测值为72.36岁,报告值为74岁.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婴儿死亡率为8.46‰,期望寿命为75.25岁.[结论]200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提高期望寿命方面优干同等经济实力国家的平均水平.择选与预测指标关系为紧密的变量,保证足够大的样本含量,通过传统回归方法同样可以较好预测出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作者:吕行;关思宇;犹忆;吴艳乔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出租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租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事故组驾驶员和非事故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等情况.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驾龄、驾驶水平评价、驾驶员的一些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行为的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卢国良;鲍鲸;夏昭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上海徐汇区2008~2010年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抽检质量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临床检验质量往往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我们于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徐汇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实验室临床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检测工作,情况如下.

    作者:刘艳杰;李琳;吴晔青;王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石河子地区改水降氟效果动态监测与评价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改水降氟效果及工程运转情况.[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改水病区的水氟、病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8~15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阵到30%以下,与改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15,P<0.01),群体尿氟值稳定控制在2.0以下,与改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P<0.01);氟骨症病人临床症状减轻,X线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转.[结论]经过20多年的改饮低氟水,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作者:师茂林;姚明琴;崔玉新;苏黎;吴建明;胡佳;夏小伟;马艳;魏春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左心室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和干扰素-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白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干扰素(TNF-α)水平在急性左心室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与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正常人、80例左心室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IL-8、Hs-CRP和TNF-α水平含量,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 [结果]治疗前左心室功能衰竭患者IL-8、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8、HsCRP和TNF-α水平与NYHA心功分级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正相关. [结论]血清IL-8、Hs-CRP和TNF-α水平可能作为评价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左心室功能衰竭的诊断辅助指标.

    作者:胡红平;刘应超;肖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北京市大兴区2004~2009年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大兴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全区上报的淋病、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2004~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数为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99/10万;梅毒病例数为8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79/10万;淋病发病情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梅毒呈上升趋势;淋病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448,P<0.001),梅毒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7,P<0.005);淋病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梅毒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均以家务待业及其他职业为主. [结论]应根据本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完善性病管理.

    作者:敖秀;李洁;吕玉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敏感与不敏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代谢谱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高血压患者的代谢差异,探索厄贝沙坦产生不同降压作用的代谢组学物质基础. [方法]遴选单独服用厄贝沙坦敏感的和不敏感的高血压患者各30例,应用GC-TOF/MS测定厄贝沙坦敏感组、不敏感组高血压病人、以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内小分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分析高血压病人与健康志愿者、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的之间的代谢差异并鉴定差异化合物.[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高血压病人血清中大部分脂类(除单硬脂酸甘油酯)、游离脂肪酸较高;氨基酸中除苯丙氨酸、丙氨酸较高外,丝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水平较低.厄贝沙坦敏感组血清中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核糖醇、尿素、哌啶酸较高;面胆固醇、丙酮酸较低.[结论]高血压人群存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异常,而厄贝沙坦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的代谢差异提示与厄贝沙坦降压敏感性有关.

    作者:陈晓虎;方祝元;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范群丽;黄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相同,对照组吸入异氟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以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血耱、皮质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及无明显变化,P> 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对照组在插管后,血糖、皮质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应激反应小,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为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综合三级医院67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乌鲁木齐市综合三级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结果的信息,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HIV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0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676例自愿咨询检测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一般资 料,暴露因素与HIV感染率的关系.数据库的建立用Epitade软件,率的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 [结果]在676例VCT中,HIV感染阳性12例,总阳性率1.78%.男87人,女589人;年龄集中在21~49岁占92.60%;因非婚异性性行为咨询检测87人,阳性9人,提示非婚性性行为阳性检出数比较高,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的人群;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不包含初中)有471人,占总数的69.67%.[结论]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不仅可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危险性行为,预防MDS的传播.

    作者:辛秀梅;高新;阿玛古丽;韩婷婷;王婷;潘巍;张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基础心肺复苏的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基础心肺复苏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心脏病患者家属进行CPR培训提供相关的依据. [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量表对2011年3~7月入住某院CCU病房患者的主要照顾者92人进行培训现状和知识水平的问卷调查. [结果]15.2%的人参加过CPR培训,37.0%听说过CPR 一词,25.0%了解CPR知识;CPR知识测评均分为(25.00±20.083)分,及格率2.2%,对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无一人回答正确,CPR知识得分与学历、收入有关系(P<0.05). [结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率低,知识水平欠缺,加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将能有效地降低院外心脏骤停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缪爱凤;钱海兰;钱红继;沈王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健康体检及门诊、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67例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两组FPG、PBG2h、FlNS、HbAlc、hs -CRP、SBP、DBP、TG、TC及LDL-C、HDL-C等指标,分析其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等. [结果]观察组除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其他观察指标如FPG、PBG2h、FINS、HbAlc、hs-CRP、SBP、DBP、TG、TC及LDL-C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炎症状态是影响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沈寒蕾;邓宏明;黄媛;赖战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眼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围手术期影响治疗依从性与抑郁焦虑的因素,为临床眼科的治疗护理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3月某院收治的80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组统计,所有患者均采用眼科手术常规护理方法结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统计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统计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分析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的患者因素及护理因素.[结果]经研究显示,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程度和治疗过程中的完全依从性密切相关,焦虑、抑郁程度越高,治疗过程中的完全依从性越低;影响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自身因素中,抑郁、焦虑程度比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明显低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医疗费用占年收入20%以下者明显低于医疗费用占年收入50%以上者;影响抑郁、焦虑情绪的治疗护理因素中,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即健康教育效果、治疗方案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影响大. [结论]患者因素、治疗护理因素对 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有较大的影响,在眼科手术的实践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护理方法,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遵医性,可以是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宋晓敏;戴立梅;李双兰;姜朝霞;章祥琴;王帅;王珍;李铃燕;张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70例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70例患者胃镜直视下诊断为CAG者70例,病理诊断为CAG者58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26例,异型增生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12例,总体而言,CAG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86%.胃镜下CAG的表现特征主要有3点:A黏膜变薄、皱襞变平;B: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C: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对于黏膜萎缩而言,其阳性预测值:A+B≥70%,A+B+C=96.77%,差异显著(P<0.05);对肠上皮化生而言,A+B的阳性预测值仅为16.00%,异型增生中诊断中,C的阳性率在28.57%.Hp检查结果其中阳性者43例,占61.42%,阴性者27例,占38.58%,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胰的3种病理改变有关,三者比较,黏膜萎缩与肠化、异型增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作者:谭华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L-精氨酸干预治疗对COPD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方法]应用气道内注入脂多醣和香烟熏吸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肺组织匀浆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L-精氨酸干预后,大鼠肺动脉压降低,肺组织的iNOS表达减弱,而NO含量升高,eNOS表达增强. [结论]L-精氨酸干预治疗可降低COPD大鼠的肺动脉压,对COPD的发展有廷缓作用.

    作者:林松娟;刘美娟;王蓬伟;陈海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卒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TIA发作后7d卒中风险的价值. [方法]采用ABCD2评分对90例TIA患者评分,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结果] ABCD2-评分0~3分TIA 1周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9%,ABCD2-评分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7.2%,ABCD2-评分5~6分者为12%,ABCD2-评分6~7分者为20%.血管狭窄≥50%组2d内脑梗死发生率14%,7d内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50%组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7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研究提示脑血管检查在TIA患者的重要性,DSA是探讨TIA发病机制的重要检查.

    作者:邢玉波;潘旭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