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宝;刘付东;耿雪;朱泉;朱彩荣;刘洁;崔留欣;张亚玮;巴月
[目的]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为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调查表进行调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9.1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江苏省CDC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合计484期、2 249人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卫生应急处置.培训形式以培训班为主,省级培训居多,培训时间多为3~6 d.培训人员职称以中,高级为主.[结论]通过参加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业务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但也存在培训机会不均衡、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应采取需求调查、有针对性的培训等措施加强培训工作.
作者:王文娟;张晓耘;胥翔;施春卉;汪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宫颈癌致病危险因素.[方法]本文收集国内有关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20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口服避孕药的ORc的95%CI包括1,其他相关因素的ORc的95%CI不包括1.[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怀孕年龄、首次生育年龄、首次结婚年龄、绝经情况和职业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HPV感染、多孕、多产、多婚、性伴数、重大精神创伤、慢性宫颈炎、包皮过长、恶性肿瘤史和吸烟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吸烟、慢性宫颈炎、多婚、首次生育年龄等因素结果存在较大偏性,与宫颈癌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行;犹忆;关思宇;吴艳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结合区域医疗现况及区域协同发展基础,本文从建立区域远程教育平台、加强远程诊断、会诊、咨询、信息交流等医疗协作、实地强化培训等方面探讨区域协同医疗在四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作者:李慧;黄勇;饶莉;孙荣国;曾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国内市售多种品牌运动传感装置预测能耗的准确性.[方法]预实验确定24名23~64岁健康成人中速走和慢跑的自然步频.然后所有志愿者在腰间同时佩戴5种运动传感装置,并且背负K4b2气体代谢遥测仪,在400m塑胶跑道上先后进行5 min 100步/min步行和3 min 160步/min慢跑,记录K4b2气体代谢遥测仪测量值和运动传感装置能耗预测值.[结果]5种传感装置100步/min步行时均显著高估(28.6%~101.7%)实测能耗,160步/min慢跑时,除RP以外的4种装置也高估(25.0%07.3%).步行时仅OT、ZJ与实测结果一致(r=0.379、0.346).各装置之间的同证效度较差.[结论]步行时,仅OT、ZJ记录的能量消耗与对照方法的结果显著相关,慢跑时则均无显著相关,其余5种传感装置在步行和慢跑时普遍高估能耗.各装置之间的同证效度较差.
作者:陈晓荣;李可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了解2008年石家庄市居民吸烟状况,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中抽取的9个县(市)区的7 668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等.[结果]现在吸烟率为23.2%,农村(24.3%)高于城市(19.0%),男性(48.7%)高于女性(0.7%);被动吸烟率为40.8%,城市(44.2%)高于农村(40.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的调查对象吸烟率不同,40~49岁组、初中文化程度、分居者和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者现在吸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吸烟年龄小为4岁,大为52岁,平均吸烟年龄(18.7±5.5)岁,有2.83%(217人)的人已经戒烟.[结论]石家庄市居民吸烟率较高.
作者:姜彩肖;闫玉英;马新颜;董会敏;李正光;段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探索西部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效果.[方法]以医学院预防专业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施双语教学(A班)和没有实施双语教学(B班)的两班,通过考试和教学质量测评指标评价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结果]虽然A班学习前营养专业英语测试成绩高于B班,但B班经过双语教学学习后掌握的营养专业英语知识明显好于A班(P<0.01).学生和教师对双语教学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同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结论]西部边远地区双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作者:孙晓红;王惠群;辛小青;甘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的蒙古族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青年和老年组饮酒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组及女性各组饮酒与高血压均无关联(P>0.05);男性各年龄组和女性中年组的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P< 0.001),而女性青年组和老年组饮酒量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男性青年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老年及女性各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结论]蒙古族人群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对数线性模型方法是分析高维列联表交互效应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宏林;刘永跃;佟伟军;林哲;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水平和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2月121例成年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48 h内cTnⅠ水平和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39例患者cTnⅠ水平升高,cTn 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APACHEⅡ评分、应用升压药物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Tn Ⅰ水平升高是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cTnⅠ水平升高可反映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强;张印刚;程爱斌;邱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糖尿病(DM)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增加DM及NAFLD发生的风险,而DM、NAFLD可能与CHB患者肝脏损伤、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
作者:刘美玲;邱秋;张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尿样中4种多环芳烃代谢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酶解,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多环芳烃代谢产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5~0.086 μg/L;尿样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23%~127.5%,相对标准偏差为4.43%~9.87%.用所建立的方法成功测定了正常人群20份尿样中的4种多环芳烃代谢产物.[结论]本方法具有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的特点,适合于尿样中4种多环芳烃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作者:李永新;黎源倩;张彩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和12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冠脉病变,采用SAS、SDS量表测试并比较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状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就诊患者中冠心病假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冠脉阳性率高,而焦虑、抑郁症低于女性.有冠心病的患者12~24个月复查造影提示有焦虑症患者病变进展较无焦虑症患者冠脉进展快.[结论]抑郁焦虑状态促进了冠心病的发展.
作者:于欣妍;郭文怡;李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细菌DNA损伤与致死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联合运用凝胶电泳谱带分析、圆二色光谱和质粒转化率法.[结果]10 mg/L和100 mg/L ClO2作用的总DNA电泳条带没有明显改变,1 000mg/L ClO2使DNA条带变窄但无弥散现象;100 mg/L ClO2作用后,DNA圆二色光谱两个负峰的振幅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以1、3和5倍于小致死浓度的ClO2作用于含质粒的大肠杆菌,所提取的相应质粒对大肠杆菌DH5a的转化率分别降至对照组的(40.3±12.71)%、(31.261±5.57)%、(11±8.2)%.[结论]ClO.作用可导致DNA二级结构改变和菌内质粒转化率下降,但DNA可能不是二氧化氯杀菌作用的致死靶点.
作者:韦明肯;李长秀;赖洁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采用机械拍打小鼠腿部组织诱导机体的耐损伤变化,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60只链康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不进行机械拍打,其余各组每天以50 HZ· min-1的频率、1N的强度机械拍打小鼠右腿10 min.B组拍打4d,C组拍打8d,D组拍打16d,E组拍打32 d.各组达到拍打时间后,取拍打部位组织做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打拍部位肉眼改变:A组小鼠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颜色正常.B组皮肤红肿,皮下淤血明显.C组皮肤严重损伤,明显肿胀,表皮破渍,出血,肌肉萎缩.D组皮肤损伤逐渐修复,破损处开始结痂,皮肤变粗糙,变肌肉粗壮.E组皮肤损伤完全修复,皮肤更粗糙,角质层明显增厚,肌肉更粗壮.(2)普通显徽镜下观察:A组皮肤组织结构、肌纤维正常;B组皮肤组织结构不完整,肌纤维断裂,部分萎缩;C组皮肤组织结构破坏,肌纤维明显萎缩;D组皮肤组织结构完整,肌纤维萎缩逐渐减少,部分肌纤维增粗;E组皮肤组织结构完整,肌纤维明显增粗,肌束间隙变窄或消失.(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组、E组拍打部位皮肤和肌肉组织的HSP70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1)用一定频率,一定强度机械拍打小鼠腿部组织能诱导其产生耐损伤改变,雌雄鼠比较此变化无明显差异.(2)机械拍打可致小鼠受拍打部位皮肤肌肉组织中的HSP70表达上调.(3)机械拍打诱导小鼠产生耐损伤变化可能与局部组织重构、HSP70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林燕;余文静;张春燕;王顺容;李著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血压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高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东湖区565名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血压、知晓率及行为的改变率.[结果]综合干预措施后,高血压知晓率明显提高,规律服药人数增加(P< 0.001),血压平均水平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由18.23%到48.85%(P< 0.01),有不良行为和危险因素如过量饮食、缺乏体力活动体重指数和盐摄入置的患者比例下降(P<0.01).[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防治,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樊吉义;张桂萍;蔡军;胡堂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学生BMI分布情况,并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精神和遗传等方面初步分析BMI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BMI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抽取南通大学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在校学生共402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BMI分布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过轻及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402名调查对象中,体重过轻51人,占12.69%;正常306人,占76.12%;超重38人,占9.45%;肥胖7人,占1.74%.BMI在男女生之间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各影响因素中,“进食速度” “是否偏食或挑食”“是否有家族性慢性病”对BMI的分布有影响(P<0.0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南通大学学生BMI分布基本正常,但体重过轻和超重肥胖的人群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今后高校应进一步普及BMI的概念及测算,加强对同学们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指导,让更多的人保持一个健康理想的体重.
作者:朱奇;范从娟;郑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近10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在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朱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型频率与儿童Graves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DNA测序法,对四川地区汉族GD儿童83例和正常对照50例的外周血白细胞DNA的HLA-DQA1基因进行分型,分析家族史、性别及眼病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DQA1*0102的频率在男女GD病儿中均显著增高(P=0.001;P< 0.001),女性病儿的相关性高于男性,在家族史阳性和家族史阴性(P=0.004;P=0.001,)及伴和不伴眼病的GD病儿中均显著增高(P=0.031; P< 0.001).DQAl*0302/0501在女性病儿中显著增高(P=0.012),在家族史阴性(P=0.017)和伴眼病的GD病儿中显著增高(P=0.003).DQA1*0101/0301仅在女性病儿中显著减少(P< 0.001),在家族史阳性和家族史阴性(P=0.003;P<0.001)及伴和不伴眼病的GD病儿中均显著减少(P< 0.001;P<0.001).[结论]HLA-DQAl基因与GD儿童家族史的相关性不大,但与性别、是否伴发GD眼病相关.
作者:鄢力;程昕然;魏艳;王晓鸥;何卫兰;向蓉;卜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了解闸北区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6+12月份闸北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发病多于女性;5岁以下的幼托、散居儿童为该病的主要感染对象;6~7月为发病高峰;闸北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oxA16和EV71.[结论]早期隔离、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预防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小娟;李恩国;王静;周洲;薛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早期对患者心事、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早期预警评分),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进行积极的医疗处置.适合广大医护人员客观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病情.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应用神经症诊断标准和方法,探索各类神经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规范方法.利用整体调整,综合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学及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对神经症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结合精神科检查,心理测量方法,在综合医院精神科日常门诊中对116例神经症进行诊断,同时应用整体调整方法对116例各类神经症实施支持和营养脑细胞、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联合低剂量镇静催眠剂、中医镇静催眠药物,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在116例各类神经症中神经衰弱伴发焦虑的61例,抑郁性神经症29例、癔症13例,强迫及其他神经症13例.应用整体调整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99例,对症处理的17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6例,显效30例,差13例.无效7例.[结论]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是各类神经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规范方法.本研究发现:各类神经症好发年龄36~45多见.脑力劳动者多发.各类神经症中焦虑、抑郁性神经症明显高于癔症,强迫性及其他神经症.大部分有着明显的社会、心理诱发因素.应用整体调整方法对116例各类神经症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肯定,有效率83%.用整体调整方法,综合治疗各类神经症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书平;李娟;杨菲;沈朝晖;于国庆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