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虚拟现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及应用

刘延;龚翊君;朱利;戴敏;冯强;赵卫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生物安全, 虚拟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使用Flash MX 2004、3DS MAX软件制作动画和3D模型,将模型导入EONStudio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生成.edz类型文件,通过Macromedia Authorware软件将edz类型文件与相关文本、图片、视频文件按软件脚本架构整合,建立一个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结果]虚拟实验室软件有别于传统的课件,在教学演示方面具有高仿真度以及较强的可扩展性的优势.[结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物安全虚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教学培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调查问卷对33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的个性较为内向、孤独.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监护人的态度、学习成绩、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安置方式对留守初中生的精神质有显著影响(P值均< 0.01);好友个数、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对留守初中生的内外向有显著影响(P值均< 0.001).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监护人的态度、安置方式、性别、学习成绩、教师的态度对留守初中生的神经质有显著影响(P值均< 0.05).[结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留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有影响作用.

    作者:贾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水样中病毒浓缩和回收

    近年来,由于水污染的加剧,病毒污染引起的水源性疾病正在增多,已经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即使很少量的病毒颗粒亦可致病.目前各种水样微生物学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常规监测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这样的细菌指示物来实现的,然而大多数观点表明环境水样中细菌和病毒污染水平并不相关,因而建立饮用水中病毒学监测指标十分必要.由于水样中只有少量病毒颗粒存在,进行水样检测前必须浓缩水样中的病毒.水中病毒的检测除了要有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外,水中病毒的浓缩与回收的效率亦是决定病毒检测成败的关键.目前水样中病毒浓缩的方法很多,本文对常用的浓缩回收方法作一综述,并对各个浓缩回收方法的优缺点作一评价.

    作者:杨振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连接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制备病毒样颗粒,对病毒样颗粒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荧光定量RT-PCR实验表明该病毒颗粒含有HA基因片段并且颗粒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病毒样颗粒且稳定性良好,有望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的标准品和质控品.

    作者:单云峰;戚宇华;单军;葛以跃;赵康辰;崔仑标;史智扬;汪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庆市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重庆市41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析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重庆市因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8年重庆市死亡孕产妇共1 65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901例,占死亡总数的54.47%.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城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住农村、非住院分娩、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及医疗保健系统的处理能力的不足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接产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加强助产人员产科出血的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的重点.

    作者:王岚;周晓军;沈奕;肖年;罗茜;何春燕;王正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分析

    [目的]比较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探讨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主要因素.[方法]基于2008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四川省的数据,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作x2检验进行比较,并以居民具备健康素养与否为因变量,年龄、性别、文化和收入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四川省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要高于农村地区.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收入和性别,其中文化程度和收入起主要作用.[结论]四川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

    作者:刘兆炜;曾敏;李志新;汪洋;谭琪;林燕;张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实验性迷走神经损伤后大鼠胸腺细胞NO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损伤对胸腺细胞发育及迁移的影响及NO参与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取颈部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大鼠胸腺组织进行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观察NADPH阳性细胞CD4、CD8的表达;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胸腺左、右叶中NADPH阳性细胞分布的特点及数量的变化.[结果]NADPH、CD4或NADPH、CD8双标细胞分布于髓质及小血管周围.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胸腺右叶NADPH阳性细胞先增多后减少;在左叶有代偿现象.[结论]NO阳性细胞中包括不周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建走神经损伤影响胸腺细胞发育及输出,其机制可能有NO参与.

    作者:赵毓芳;董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与血清CRP、TNF-α和TNF-β的关系

    [目的]探讨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TNF-β的变化水平.[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名,在相同时间纳入同样样本的健康对照60例,并且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证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的CRP,TNF-α和TNF-β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的强直性脊柱炎与非活动期组比较,CRP,TNF-α和TNF-β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作为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龙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蒙古族饮酒与高血压关系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的蒙古族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青年和老年组饮酒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组及女性各组饮酒与高血压均无关联(P>0.05);男性各年龄组和女性中年组的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P< 0.001),而女性青年组和老年组饮酒量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男性青年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有关联(P<0.05),男性中年、老年及女性各组饮酒年限与高血压无关联(P>0.05).[结论]蒙古族人群饮酒量与高血压相关联;对数线性模型方法是分析高维列联表交互效应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宏林;刘永跃;佟伟军;林哲;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探讨

    [目的]了解小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病案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依据临床症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18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患儿25例.[结果]不同治疗方案的患儿总体愈合情况,手术治疗组中,遗留后遗症或死亡1例(5.6%),好转11例(55.6%),痊愈7例(38.9%);保守治疗组中,死亡1例(8.0%),好转18例(68.0%),痊愈6例(24.0%).幕上出血>15ml时不同治疗方案的患儿愈合情况,手术治疗组中,遗留后遗症或死亡1例(7.7%),好转7例(53.8%),痊愈7例(38.5%);保守治疗组中,死亡2例(28.6%),好转4例(57.1%),痊愈1例(14.3%).[结论]小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发病较急,临床应依据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立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CT三维重建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63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1月对63例肾结石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尿路增强多期扫描,将肾盂相期的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以此确定佳穿刺路径.[结果]63例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获得了肾盂肾盏的清晰形态,确定了结石的准确位置,提供了佳的穿刺路径,且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结论]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及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建勇;鲁栋梁;黄小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儿童Graves病临床特征与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型频率与儿童Graves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DNA测序法,对四川地区汉族GD儿童83例和正常对照50例的外周血白细胞DNA的HLA-DQA1基因进行分型,分析家族史、性别及眼病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DQA1*0102的频率在男女GD病儿中均显著增高(P=0.001;P< 0.001),女性病儿的相关性高于男性,在家族史阳性和家族史阴性(P=0.004;P=0.001,)及伴和不伴眼病的GD病儿中均显著增高(P=0.031; P< 0.001).DQAl*0302/0501在女性病儿中显著增高(P=0.012),在家族史阴性(P=0.017)和伴眼病的GD病儿中显著增高(P=0.003).DQA1*0101/0301仅在女性病儿中显著减少(P< 0.001),在家族史阳性和家族史阴性(P=0.003;P<0.001)及伴和不伴眼病的GD病儿中均显著减少(P< 0.001;P<0.001).[结论]HLA-DQAl基因与GD儿童家族史的相关性不大,但与性别、是否伴发GD眼病相关.

    作者:鄢力;程昕然;魏艳;王晓鸥;何卫兰;向蓉;卜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贵州省2009年4个疟疾防治重点县休止期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2009年贵州省4个疟疾防治重点县实施休止期治疗(简称休治)的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三都、平塘、罗甸、榕江4个疟疾高发流行县为实施地区,发病率≥2%的8个自然寨确定全体常住人口为休治对象,1%<发病率<2%的35个自然寨确定疟史患者、患者家属及其四周邻居为休治对象,发病率<1%的704个自然寨确定疟史患者及其家属为休治对象.休治对象在春季疟疾休止期均给予氯喹/伯喹8日疗法.收集2009年疟疾发病个案调查表、疫情报表和统计表,分析比较疟疾发病情况.[结果]三都县2009年疟疾发病率为51.30/10万(168例),较上年106.61/10万的发病率下降51.88%(x2=63.25,P< 0.001);平塘县2009年疟疾发病率为9.19/10万(26例),较上年42.98/10万的发病率下降78.62%(x2=61.88,P<0.001);罗甸县2009年疟疾发病率为16.47/10万(53例),较上年37.96/10万的发病率下降56.61%(x2=27.23,P< 0.001);榕江县2009年疟疾发病率为44.84/10万(147例),较上年71.84/10万的发病率下降37.58%(x2=20.41,P<0.001).[结论]4个疟疾高发县实施休止期治疗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休止期治疗是降低全省疟疾发病率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者:朱爱娅;徐建军;耿燕;李安梅;林广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全程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以来我院提交的所有病案予以质量监控,对比2009年与2010年的病案质量.[结果]随机抽取2009年病案2 769份,缺陷病案115份,缺陷率4.15%; 2010年病案3 125份,缺陷病案29份,缺陷率0.93%; 2010年病案缺陷率显著低于2009年病案缺陷率,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环节质量监控对于确保病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马艳玲;孙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绘画艺术治疗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

    [目的]验证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存在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进行筛查并在给予绘画治疗后进行后测验证.[结果]接受绘画艺术治疗的学前儿童,其问题行为的3个因子的前后测分数有统计学差异:品行问题(P<0.01)、多动(P<0.01)、多动指数(P<0.01).[结论]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明显的矫治作用.

    作者:胡斌;胡冰霜;艾松松;陈月竹;陈青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福尔利复合罗库溴铵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福尔利复合罗库溴铵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高龄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诱导用药:A组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B组静注福尔利、芬太尼、罗库溴铵,C组先预注小剂量罗库溴胺后依次注入福尔利、芬太尼、罗库溴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时患者血压、心率和末梢血氧饱和度值,观察和记录发生肌阵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气管插管前收缩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无改变;插管即刻各组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C组分别有8例和l例出现肌阵挛,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福尔利联合罗库溴铵作为全麻诱导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适合高龄患者手术全麻的诱导.

    作者:檀文好;黎必万;陆彬堂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某医院787例健康体检者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者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患病风险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年龄、性别组同的差异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慢性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方法]对某医院787例体检人群采用中国国民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慢性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肺癌)风险预测,并将风险评估结果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类比较.[结果]男性高血压和肺癌的“较高风险”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的“较高风险”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疾病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较高风险”发生率随年龄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结论]健康风险评估能够对特定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可以补充完善健康体检的内容,并为健康体检者的疾病防治或健康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作者:窦晶晶;韩海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0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西酯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51例,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素氯(BUN)、肌酐(Cr)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西酯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西酯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硝苯地平组(P<0.05),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但坎地沙坦西酯具有更好地保护肾脏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保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虚拟现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探讨虚拟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使用Flash MX 2004、3DS MAX软件制作动画和3D模型,将模型导入EONStudio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生成.edz类型文件,通过Macromedia Authorware软件将edz类型文件与相关文本、图片、视频文件按软件脚本架构整合,建立一个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结果]虚拟实验室软件有别于传统的课件,在教学演示方面具有高仿真度以及较强的可扩展性的优势.[结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物安全虚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教学培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延;龚翊君;朱利;戴敏;冯强;赵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DNA核酶对乙肝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引起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来阻断HBV-X基因的表达,探寻X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防治肝细胞癌的方法,对临床上进行肝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对X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导入能表达HBV-X基因的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在细胞系中对HBV-X基因的作用情况,发现DNA核酶对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利用脱氧核酶来阻断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从而防治肝细胞癌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提高慢性HB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沈雁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苏州市2006~2008年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06~2008年苏州市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为政府制定针对老年人的保健措施以及老年人健康促进提供科学的根据.[方法]分析苏州市老年人2006~2008年的全面健康体检资料.[结果]老年人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疾病为:高血压、白内障、高脂血症、胆囊炎及胆结石、脂肪肝.[结论]白内障已成为主要的老年性疾病,开展干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继续加强苏州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以及老年人的体检后续管理工作.

    作者:张正姬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