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童大叶肺炎病原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王兆辉;罗荣华;王绪栋;沈晶晶;孙燕

关键词:大叶肺炎, 支原体, EB病毒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大叶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2017年1月~12月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的147例大叶肺炎患儿病原学特点、 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①男性102例,女性45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3.47±4.17)岁,约占同期肺炎患儿的7.41%;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伴发热占91.83%;②存在合并症共有27例,占18.37%,其中胸腔积液19例,胸膜炎24例,气胸1例;③CRP、白细胞计数升高各占33.33%、23.8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占78.91%,血白细胞内EB病毒-DNA阳性占55.10%;④治疗后发热平均持续时间(4.60±1.57)d,复查胸部CT 123例完全吸收(83.67%),平均住院(9.40±2.17)d.结论 儿童大叶肺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为主,支原体感染占绝大多数,部分患儿合并细菌、EB病毒感染;症状不典型,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征不明显,并发症多,经正规抗感染治疗,患儿绝大多数均能痊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结合精准医学与PBL教学提高老年医学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探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培养全面掌握老年医学知识的人才显得日益重要.但因在老年医学教育、教学上的局限性,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迫在眉睫.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状态普遍存在,但临床教学中难以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诊治,而以问题作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以患者的问题作为基准,提出各种合并疾病的诊治原则,能够使学生易于掌握,在老年医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同时在新型医学模式下结合精准医学理念,可以培养高质量的老年医学人才,根据老年医学的特点,在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筛选、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提高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满足目前社会对老年医学专业的需求.

    作者:帕丽达·阿布来提;沙吉旦·阿不都热衣木;高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组和环磷酰胺治疗组,各20例,分别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及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4月后,MMF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分别为(1.19±5.15)g/24h、(40.14±3.96)g/L、(4.73±0.64)mmol/L和(1.88±0.28)mmol/L,而CTX组患者相应指标为(1.82±0.94)g/24h、(36.05±3.52)g/L、(5.33±0.76)mmol/L和(2.13±0.29)mmol/L,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在36个月后分别为90.00%和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肯定,和环磷酰胺相比,其降尿蛋白效果更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陈晓霞;唐勇;胡庆;王茂合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早期促醒治疗的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以及对其远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性昏迷患者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EEG)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NICU住院日以及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苏醒率,了解早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性昏迷患者的疗效.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实验组NICU住院日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维度,实验组的EEG评分,GCS评分,D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提高HICH昏迷患者苏醒率,减少NICU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案经济有效,操作简便,作为一种早期临床辅助促醒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陈加富;陈新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方法 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64例诊断为急性初次肩关节前肩脱位的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关节镜修复术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WOSI指数评分,肩膀、手和手臂的残疾评分.结果 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在5~18个月后发生再次脱位;关节镜手术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再次脱位.随访18个月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包括复发性脱位进行关节镜稳定术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复发率较低,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较好,肩膀及手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高砚文;徐丛;吕永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甲状腺激素测定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7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衰竭分为心衰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心衰组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心功能Ⅱ级40例,Ⅲ级48例,Ⅳ级35例.心衰组患者常规予降压及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降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B型利钠肽前体、射血分数水平等指标.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BNP、LVEF的关系.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TT3、FT3、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心衰组与对照组TT4、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心衰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加重,TT3、FT3、LVEF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NP与TT3、FT3、LVEF呈负相关(=-0.508、-0.251、-0.283,<0.01),LVEF与TT3呈正相关(=0.658,<0.01).结论 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T3、FT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作者:杨锦龙;刘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RF和C4.5决策树在食管癌图像分类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RF和C4.5决策树对X线食管造影图像分型中的应用,以及验证分类器对特征的分类能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第三附属(肿瘤)医院的放射科选取溃疡性、缩窄型和蕈伞型食管癌X线图像各560张,提取灰度共生矩阵,灰度直方图和混合特征;采用RF和C4.5决策树通过调整参数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RF和C4.5决策树对溃疡型和缩窄型食管癌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3.30%,67.76%;灰度直方图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4.55%,76.16%.而混合特征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5.08%,86.87%;对溃疡型和蕈伞型食管癌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5.08%,66.96%;灰度直方图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3.83%,77.23%.而混合特征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0.98%,73.66%.结论 灰度直方图特征的分类准确率比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的平均高10%,混合特征更适合于溃疡型,缩窄型食管癌的分类.而灰度直方图特征更适合于溃疡型,蕈伞型食管癌的分类;RF的分类能力比C4.5决策树高.此算法可为X线食管造影图像的分类提供参考.

    作者:茹仙古丽·艾尔西丁;木拉提·哈米提;严传波;姚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uncut Roux-en-Y吻合与传统吻合方式的研究进展

    随着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提高,患者对获得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与手术中消化道重建的方式有关,目前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已被多数普外科医生接受,但消化道重建的选择方式尚未统一.传统的3种吻合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共同弊端是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Uncut Roux-en-Y吻合术能够阻断肠道消化液返流,同时保持完整的肠道电生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将可能成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现就腹腔镜uncut Roux-en-Y吻合与传统吻合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各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

    作者:林跃韩;许庆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头颅MRI-DWI病灶数量及部位对脑梗死复发预测意义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数量及部位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4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根据病灶的数量分为:多发病灶(87例)与单发病灶(37例);根据部位分为:①单发皮层病灶(1例)与单发深部病灶(36例);②相同供血区多发病灶(38例)与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49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每组62例.将患者一般资料、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LDL-C、HDL-C、T-C、TG、NIHSS评分、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他汀应用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提示,多发病灶与单发病灶2年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单发皮层病灶与单发深部病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与相同供血区多发病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发病灶(<0.05)、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0.05)、糖尿病及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可能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复发具有预测意义.结论 多发病灶、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糖尿病可能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作者:刘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人脂肪干细胞与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缓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支架与脂肪干细胞构建工程化脂肪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支架,检测支架释放VEGF浓度,体外提取培养ADSCs,检测复合支架对ASC生长增殖的影响.将复合支架和ADSCs植入裸小鼠背部,8周后切取植入物称重,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效果.结果 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复合支架能连续12 d释放较高浓度的VEGF,对ADSCs的生长增殖无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支架与ADSCs共移植能显著提高脂肪组织的形成,增加血管的生成(<0.01),减少组织坏死.结论 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与ADSCs共移植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永恒;李林瑞;雷雨;霍斌亮;曹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占比有无差异,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布及占比有无变化.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前后各5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0年间,每年随机向60位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迫使患者家属为患者选择非自愿住院的直接原因.结果 10年共入组1728例,对照组904例,观察组824例.对照组中非自愿住院占比为69.58%,观察组为70.7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对象中,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构成比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者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者倾向>其他,但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因伤人行为或倾向而非自愿住院的构成比呈增加(<0.01),因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而非自愿住院的占比下降(<0.05).结论 ①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依然以非自愿住院为主;②在《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里,迫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占比排序,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倾向、其他;③《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后,在非自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伤人行为或倾向的占比上升,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占比下降.

    作者:袁园;熊江容;冉哨东;李道洋;杨龙;刘林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样刺激参数的假刺激线圈给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环咽肌表面肌电图大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4.10±0.59)分、(4.65±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环咽肌表面肌电图大波幅值分别为(668.00±39.33)μV、(761.00±43.61)μ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

    作者:包娜娜;刘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治疗现状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全括约肌保留手术,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是肛瘘治疗的微创术式及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应用范围、治愈率、与其它术式的对照研究及复发失败因素等治疗及研究现状.

    作者:田颖;贾山;董万青;李淑菊;葛强;石岩;于洪顺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 观察与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选择阿德福韦脂片治疗,研究组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ALT、HBV-DNA水平及HBeAg转阴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腹泻、恶心及头晕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HBV-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HBeAg效价水平为(2.78±0.56)S/CO,低于对照组的(4.23±1.21)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升ALT、HBV-DNA水平,降低HBeAg效价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叶向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眼科疾病的关系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其检测已经在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眼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就该蛋白因子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唐彦慧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力改善和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雷珠单抗治疗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3例(1眼/例).观察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黄斑病变面积.分析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3个月后,BCVA升高字母数(8.93±5.70)个,CMT下降(115.35±56.24)μm,黄斑病变面积减少(2.04±0.65)mm2.治疗3个月后,BCVA变化与CMT变化之间无相关性(=-0.170,>0.05);BCVA变化与黄斑病变面积改变之间无相关性(=-0.101,>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具有较好疗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形态学,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王小堂;谢安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黛力新联合维生素B6治疗伴负性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维生素B6片辅助治疗伴负性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2例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维生素B6片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采用SDS及SAS量表进行评估,并对躯体症状、总体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躯体症较前缓解(<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对于伴情绪障碍的F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维生素B6片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精神和躯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火留;张璋;黄学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CyclinA2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CyclinA2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9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180例,同时选择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cyclinA2基因的rs769236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69236等位基因A(GA+AA)携带者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显著高于rs769236GG野生基因型的个体(校正=1.825,95%=1.133-2.940).结论 CyclinA2基因rs769236(G/A)位点A变异可能会增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袁国辉;戴超;吴兆平;陈伟力;梅保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选取近15年有关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以临床研究、疗效观察、现代对比实验研究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探讨腹针的选穴规律.结果 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取任脉、肾经、胃经及脾经上的穴位及腹部新穴,使用频率依次为55.70%、15.44%、14.09%、2.68%、12.08%;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用的标志性穴位组合规律:主要有引气归元、 腹四关、 天地针、 调脾气,其使用频率依次为48.48%、27.27%、12.12%、12.12%.结论 合理运用腹针,遵循其选穴规律,可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作者:王岑;李永平;洒玉萍;张发英;沈永勤;李悦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美两种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中疾病进展及预后因素对比

    目的 通过对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KF K/DOQI)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的标准所描述的2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及预后因素进行对比,评估两种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80例作研究对象,其中符合NKF K/DOQI标准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标准者80例.记录两种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两组患者接受1年回访后对上述指标进行复查,统计两种标准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的比例并进行对比.使用Spearson法分析eGFR下降幅度与各可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随访后eGFR下降与各可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中华医学会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8.57%(80/280);NKF K/DOQI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5.00%(70/280);按中华医学会标准,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2.50%(10/80);两种标准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eGFR降低≥4%/年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者,中华医学会标准组为:20.00%vs 9.00%(<0.05);NKF K/DOQI标准组为:17.14%vs 6.67%(<0.05);两种标准下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在eGFR降低<4%及eGFR无下降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血糖、病程等危险因素后,中华医学会标准下糖尿病病程≥10年、HbA1C、基线eGFR与eGFR进展性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NKF K/DOQI标准下糖尿病病程≥10年、高血压、HbA1C、基线eGF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eGFR进展性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预测两种标准糖尿病肾病发生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的基线预后因素相似,本研究对中华医学会标准将正常白蛋白尿但eGFR下降的临床亚型归入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范畴的建议提供了流行病学的间接证据.

    作者:黄秉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闭孔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防止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大腿内收肌收缩,对于髋、膝关节手术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甚至可以有效缓解截瘫、多发性硬化或脑性麻痹患者髋关节内收肌持续痉挛状态.近年来,ONB技术在TURBT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相继有文献报道经典入路、腹股沟血管旁入路、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入路不同的ONB入路,但目前尚无三种ONB入路技术优缺点综合比较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联合应用ONB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闭孔神经的解剖学基础、不同入路的闭孔神经阻滞的优缺点、不同麻醉方式联合ONB的效果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阐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真兰;于松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