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宇;谭铃;甘华平;应桂英;张菊英;姜倩
[目的]分析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现状.[方法]随机抽查湖南省14个州(市)的140个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核心医疗制度建设以及临床辅助检查等项目.[鲒果](1)核心医疗制度的质量合格率不足45%; (2)Ⅳ级Ⅴ级病历比例分别为31.8%和15.2%; (3)乡镇卫生院处理的患者对象中呼吸道感染、外伤和中毒、宫内妊娠、腹外疝的比例排在前4位. [结论]医疗核心制度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本的医疗辅助诊断试验设备尚不能普及;病历(案)书写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尚需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诊治对象以多发病、常见病为主.
作者:刘小伟;宋新任;郭永年;张翼;彭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20以昏迷表现出诊患者的病因、诊断要点及院前急救措施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以昏迷出诊患者的院前急救记录、抢救记录、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病原因前4位的是脑血管意外(28.5%),创伤(26.8%),中毒性疾病(16.0%),糖尿病昏迷(9.7%),到达现场病员巴经死亡占6.8%. [结论]合理的院前急救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教效率,可以减低昏迷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对昏迷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洪松;陈波;韩幸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Polyerase Chain Reaction)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 [方法]对116例肺结核及肺部其他疾病患者进行痰PCR和涂片结核杆菌的检查以及PPD皮试法,其中88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被作为结核病组,同时另外选取同期接治的48例非结核患者作为比对为对照组,将两组间痰PCR法与涂片法及PPD皮试法的结果比较. [结果]患者痰结核杆菌的PCR检出阳性率为70.5%,明显高于潦片法的检出率35.2%和PPD皮试法的检出率25.0%. [结论]PCR检测技术临床上对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对甲肝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特征的异同,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效开展学校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于2008年5月对贵州省4所高校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甲肝基础知识、个人生活方武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调查对象获取甲肝预防知识的途径以报刊杂志和预防传染病宣传画为主;调查对象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获取预防甲肝知识有强烈需求. [结论]学校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甲肝基础知识教育,提高预防甲肝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甲肝行为的形成.
作者:杨爱华;臧忠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在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方面的效果. [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7年在两所医院住院的200例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随访1年,了解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 [结果]干预组合理膳食率、体育锻炼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戒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提倡.
作者:任彩丽;张永静;马玉山;徐静红;史桂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累积Logit模型在分析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累积Logit模型对四川省3所私立学校初中生的体质健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累积Logit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结论]该模型适用于分析学生体质健康资料,并能有效筛选出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陈润;李丽;杨俐;汤艳;苏红卫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银川市老年人现有的养老方式与养老期待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银川市现有社区中选取其中的3个社区为调查现场,在选取的每个社区中从居民健康档案中以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250名年龄在岁55岁以上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共确定750人,用自设的调查表入户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有698人接受调查,应答率93.1%. [结果](1)社区老年人99.2%现有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0.8%的人为其他养老; (2)93.4%的老年人希望的照顾对象主要为配偶和子女; (3)75.9%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同住; (4)76.9%的老年人期待的养老方式仍为家庭养老,12.7%的老年人的养老趋向为养老机构; (5)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学历、职业、月收入、居住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养老金,均为P<0.05. [结论]银川市老年人无论是现有的还是将来的养老方式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应开发适合于老年人经济状况与需求的其他的养老方式.
作者:牛晓丽;董桂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生育异常临床效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以有异常生育史的个体作为患者组,无异常生育史的正常个体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染色体制备、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判断两组中各种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患者组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但两组间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尚不能认为染色体多态性与个体异常生育史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余红;赵矫;赵小平;黄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影响. [方法]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等分为3组,A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3 mg·kg-1·d-1),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5 mg·kg-1·d-1),C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 d,一半小鼠d 6取双侧睾丸行微核实验,另一半小鼠染毒结束后28 d后取附睾,计数小鼠精子畸形率,评价阿霉素对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 [结果]阿霉素实验组精子畸形率[(A组(4.34±0.31)%,B组(6.70±0.55)%]与对照组(2.82±0.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生殖细胞微核率[A组(5.20±1.21)‰,B组(6.70±0.55)‰]与对照组[(2.40±0.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损害作用.
作者:许重洁;张艳芬;杨保胜;张光谋;刘小学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经阴道行彩色多普勒声象图(TVCDS)检查,判断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与病理T分期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TVCDS检查的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声象图(BUS)特征和彩色血流(CDFI)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RI),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T分期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VCDS测得子宫内膜厚度范围5.0~43 mm,I a 期子宫内膜厚度平均6.5 mm, I b期18.6 mm,I c期24.8mm;I a期CDFI显示率33.33%(5/15),I b期75%(30/56),I c期88.89%(32/37);I a期RI平均0.46,I b期为0.50, I c期0.55.TVCDS与手术病理T分期总符合率为73.15%(79/108),T1期符合率53.33%(8/15),T2期71.43%(40/56),T3期83.78%(31/37). [结论]TVCDS可作为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常规检查和术前预测病理T分期的方法之一,为选择手术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袁梅;张毅;段玉英;刘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分子变化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下调的机制. [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A、PRB蛋白的表达. (2)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经5-杂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óytidine ADC)处理前后子官内膜癌He-1-B细胞系中PRA、PRB的甲基化状态. (3)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DC处理Hec-1-B细胞系前后PRA、PRB蛋白的表达. [结果](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PRA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B蛋白在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较高, 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肌层浸润无关;子宫内膜癌Hec-1-B 胞系中,加入ADC前PRA出现非甲基化条带,PRB出现甲基化条带,加入ADC后,PRA非甲基化条带不变,PRB 基化条带消失.(3)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ADC后,PRA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RB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Hec-1-B细胞系中,存在PR基因异常甲基化,与PR表达下调关系密切,编码PR基因启动子的选择性B亚型甲基化,导致了PRB的失活,继而PRB蛋白表达下降或消失,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形成.ADC可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PRB恢复表达,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内分泌治疗效果.
作者:田海侠;刘丽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护理. [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慢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30例慢性铅中毒患者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慢性铅中毒的患者的护理并采取恰当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日恢复.
作者:韩永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4种公共卫生学OA期刊的调查分析与介绍,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优质的OA期刊,使其充分利用开放存取文献的优势,方便专业文献获取与投稿.[方法]采用比较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4种公共卫生学OA期刊进行载文内容、评价指标、网络环境、评审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这4种期刊均为SCI收录,其影响因子在专业领域排名为中上,载文内容全面新颖,网络环境规范,免费获取全文便捷,均采取同行评议. [结论]4种OA期刊的内容和品质在其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能为该领域中的科研人员提供新学术动态.
作者:王靖;翁淳光;肖廷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与早期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相关性. [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半量甘露醇分次与速尿交替给药治疗,并与全量甘露醇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及早期肾功能衰竭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基本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89.29%;对照组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92.8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电解质紊乱和肾脏损害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R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所用的甘露醇对肾脏确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且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与甘露醇每次的剂量、使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提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剂量,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疗程,防止急性肾衰的发生和引起电解质紊乱.
作者:颜永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未管所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未管所的8个中队共408人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结果]未管所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与家庭住址、健康状况、与同学的关系、学习成绩、游戏和上网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关系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得分主要受家庭住址、上学时的成绩和父母关系3个因素的影响. [结论]目前未管所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各部门应加强配合,对服刑人员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作者:段振华;潘发明;张渝婧;廖芳芳;梅杨;夏果;葛锐;邹延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子官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流行现况的检测,了解各年龄段妇女HPV感染率、感染人群分布,并分析HP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女性宫颈癌的疫苗预防积累基础数据. [方法]在上海市某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两个社区常住妇女,年龄16~54岁.对有性生活史妇女采集宫颈口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进行HPVDNA检测;对无性生活史的人群根据自己意愿进行会阴拭子采样,进行(hc2)HPVDNA检测.对LCT和HPVDNA检测均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并对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危险因素. [结果]有950名社区妇女接受了HPVDNA(hc2)检测,人群高危型HPV(HPV-H)阳性检出率为11.86%,低干全国水平(14.2%).各年龄段30岁前感染率较低(8.93%、9.3%),31~35岁和41~45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5.13%和16.28%.结婚次数、用否避孕套、末次怀孕年龄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研究的社区人群高危型HPV感染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性生活史是HP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赵戴君;龚向真;胡争光;丁玉;洪情芽;蒋松云;徐爱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5'-核苷酸抗疲劳作用. [方法]16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设立空白对照组、5'-核苷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04 s/kg.bw、0.16 g/kg.bw和0.64g/kg.bw).30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等指标. [结果]5'-核苷酸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并减少小鼠不负重游泳前及游泳后0min和20min 3个时间点血乳酸测定曲线下的面积(P<0.05);5'-核苷酸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不负重游泳90min后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 [结论]5'-核苷酸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作者:梁锐;张召峰;刘志刚;张佳丽;赵明;王军波;李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汞作业人员早期肾脏损伤的生物效应指标. [方法]将116名汞作业人员分为尿汞值超标组、尿汞值正常组,并以无汞接触史的5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屎中肌酐(UCr)、γ-各氨酰基转移酶(γ-GT)、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排除肾病史和肾脏疾病患者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汞作业人员α1-MG、β2-MG、RBP、NAG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趋势,其中RBP和NA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屎汞值超标组和尿汞值正常组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汞作业人员NAG活性增高较尿汞出现得早,建议将尿NAG活性测定作为汞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指标之一,与尿汞同时检测.
作者:姜秋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1:1配对的原则对121例营养不良儿童和对照组进行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单亲家庭、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经常吃水果蔬菜、常吃鱼肉蛋奶及豆制品、偏食挑食、常吃零食、食量小、经常患病、近两个月内患严重疾病、经常户外运动等13项因素与儿童营养不良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收入低(OR=3.0419)、家庭成员关系紧张(OR=2.6347)、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DR=3.2851)、偏食挑食(OR=4.5821)、经常患病(OR=2.1632)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DR=0.5162)、常吃蔬菜水果(OR=0.4794)、常吃鱼肉蛋奶及豆制品(OR=0.2319)、经常户外运动(OR=0.3168)是儿童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 [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秦新红;李丽英;孙桂平;邬雪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为高校开展营养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2所二类本科高校中的大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武调查阅卷对大一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24.1±5.6)分,态度平均得分为(22.4±3.8)分,行为平均得分为(16.3±2.9)分.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营养行为得分男生高于女生.营养知识和态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15,P=0.001).调查对象希望了解的是营养不良预防知识(占95.5%),目前获得相关营养知识的渠道以报纸书籍和电视为主,分别占82.1%和64.7%. [结论]多数大一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肤浅,普遍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但均具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因此,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为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作者:王怡;邹雨珊;张印红;王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