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赵淑芳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髋部骨折
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预防与护理措施,分析措施实施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显著优于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仿真人模拟教学法在院前急救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仿真人模拟教学法在院前急救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3月~9月118名全科助理医师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9名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急救教学,实验组59名学生采取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观察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学伤情急救与抢救时更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学生进行仿真情景模拟教学科研提高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105例确诊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5例运用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两个对照组各35例,单用电针和单独进行良肢位摆放.结果 三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电针配合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软瘫期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使用抗生素加口服丙卡特罗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射干麻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射干麻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00例哮喘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实行GINA方案的基础上,两组必要时均给予雾化吸入以及吸氧、补液、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射干麻黄汤配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射干麻黄汤配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病症表现,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阳荣秀;秦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行CT检查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7例,回顾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Balthazar CT评级及临床病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Balthazar CT评级B级3例、C级33例、D级22例、E级9例;对应轻症急性胰腺炎36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及重症急性胰腺炎31例.结论 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为临床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杨井;钱娟;王丹雯;王群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2.86%)与对照组(1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穴位埋线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李羞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当天的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非糖尿病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樊金莲;农媛;肖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机用镍钛器械M3联合次氯酸钠抑制根管内生物膜的研究

    目的 研究机用镍钛器械M3联合次氯酸钠抑制根管内生物膜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集的80例患有慢性根尖周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次氯酸钠不锈钢锉进行冲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机用镍钛器械M3联合次氯酸钠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根管内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根管内生物膜完好的有0例,生物膜完全消失的有22例(5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例(30.00%)、8例(20.00%);观察组患者在次氯酸钠冲洗后细菌存活率为5.00%(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0%(21例)(P<0.05).结论 机用镍钛器械M3联合次氯酸钠可更好额抑制根管内生物膜的生长,大程度的发挥次氯酸钠的杀菌、消毒作用,破坏细菌生物膜,降低细菌生存率,可在临床上可在临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付爽;杨东红;宁尚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及剌激分子CD80、CD86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C3、C4、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儿科2015年7月~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及60例非重症HFMD患儿,同时收集30例正常儿童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CRP、 补体C3、C4、 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的差异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另将重症HFMD患儿分为A、B两个亚组,A组进行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人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A、B两组患儿病情的进展情况及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重症HFMD患儿血清IgA、IgM、IgG及补体C3、C4显著低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普通组IgA、IgM、IgG及补体C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补体C4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MD患儿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80/CD86显著高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CD80/CD8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组患儿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各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补体C3、C4水平未出现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CD80/CD86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C3及C4水平比相比正常人群显著下调,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降低;CRP及CD80/CD86相比正常人群显著上调,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提示这些指标与患儿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作者:覃艺;邓燕艺;赖昌生;马晓红;甘宁;李霞;丘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道微生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但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全身免疫系统的改变和肠道菌群参与免疫反应有关,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会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影响人类的认知和社会行为,这意味着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进展,这为预防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类疾病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邹超杰;程宇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含氟泡沫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采用含氟泡沫预防儿童乳牙龋齿,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牙龋齿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含氟泡沫预防乳牙龋齿,每半年1次;对照组给予定期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不做任何乳牙龋齿预防处理;两组均在1年后进行口腔检查,对比两组儿童1年后的龋均、乳牙龋齿总发生率,比较两组儿童家长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1年后的龋均分别为(2.13±0.05)和(3.77±0.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乳牙龋齿总发生率分别为23.33%和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含氟泡沫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作者:韩晓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探讨血尿酸在AD患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AD患者94例为AD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同年龄段、性别比例构成相似的健康体检人群127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尿酸可能为AD的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刘璐;秦新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N-CPAP模式和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N-CPAP模式和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NIPP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并发症及总成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1 h后患儿血气变化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总体疗效(77.78%)比较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NRDS患儿中用NIPPV进行初始通气治疗总体效果明显优于N-CPAP,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福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层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质量评分各方面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孕妇血糖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孕妇进行层级护理,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新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化检查与免疫检查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肾脏疾病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生化联合免疫学检查,对照组单纯采用免疫检查.另选取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空白组.对比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实验室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查方法的满意度评价(97.78%)远高于对照组(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检健康者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相比明显降低,而血清尿素、肌酐、尿酸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肾脏疾病患者合理选择检查项目,采用生化免疫联合检查的方式可达到更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志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疗进展研究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较少见,占所有骨髓炎的4%.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儿童与老人也可发病但较少.发病部位以腰椎为多,其次为胸椎,颈椎.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和相关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已有许多关于PVO的研究,本文旨在全面总结PVO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综述PVO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

    作者:叶禾;蓝海洋;杨智杰;夏辉强;陈杰;刘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α1-抗胰蛋白酶与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以及其基因位点rs1243166多态性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429例维吾尔族人群血标本,其中227例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202例健康维吾尔族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α1-抗胰蛋白酶检测试剂盒检测α1-抗胰蛋白酶水平,MassARRAYiPLEX单碱基延伸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对终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采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对不同基因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4316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携带rs1243166-GG基因型患COPD的风险是携带rs1243166-AA基因型的2.039倍,携带rs1243166-GA基因型的人群患COPD的风险是携带rs1243166-AA基因型人群的1.875倍.结论 α1-抗胰蛋白酶与COPD相关,rs1243166基因位点与COPD的易感性有关,人群携带rs1243166-GG基因型和rs1243166-GA基因型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作者:钟雪梅;李黎;米热班·热夏提;任杰;排尔达;木克热木·亚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EP联合MEP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在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进行手术监测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电生理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SEP与MEP联合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相应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重度瘫痪率、术后并发症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使用SEP与MEP联合监测对于提高术中指导水平及术后恢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吴培江;冯毅刚;欧阳文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诺如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诺如病毒是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之一,对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引物、探针、染料的选择,结合适用范围、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的评估对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RT-PCR、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基因芯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荧光微球检测条快速检测诺如病毒的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了食品和水中诺如病毒检测的病毒富集技术,并提出平衡准确灵敏与简便高效对诺如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卫兵;许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与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确诊的14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清晨均留取外周静脉血送检验科,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C水平,分析VEGF-C表达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VEGF-C的分布水平在前哨淋巴结类别上不同,前哨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类别上不同,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类别上,肿瘤大小介于2~5 cm组高于肿瘤<2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状态和EGFR表达类别上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腋窝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血清VEGF-C的水平可以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状态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世玉;刘汉成;张宏旭;王美祺;胡大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