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管理现状调查

金连梅;荆瑞巍;丁凡;赖圣杰;罗莉;李群

关键词:学校, 传染病, 防治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现状,发现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今后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我国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对抽中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共抽取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80.71%的学校有传染病报告制度;72.50%的学校有晨检制度,60.71%的学校有晨检记录;30.00%的学校缺勤登记记录完好;40.85%的学校没有按规定设置校医;97.47%的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健康证.[结论]城市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总体上好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有关传染病的防制制度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现状分析

    [目的]对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存在的不足,以提高维持无脊灰工作水平.[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九江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69.2%,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4.8%和94.6%,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7%和97.3%.[结论]九江市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但仍需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保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

    作者:涂莉;黄家胜;江素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方法]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学习兴趣、认识、现有的<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等做了调查,并在部分学生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实验项目一综合性实验项目,对其效果也做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兴趣不大,但对SPSS软件学习兴趣浓厚,绝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实验项目是欢迎的,对其效果也是肯定的.[结论]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新的思路.

    作者:郭怀兰;王建洲;王静;余志玲;章顺悦;杨江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6年合肥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331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5.62%,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3.60%.在出疹后4~14 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高.麻疹IgM阳性病例≥20岁组阳性数高(33.11%);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3~19岁自(64.4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31例,占20.53%;无免疫史的40例,占26.49%;免疫史不详者80例,占52.98%[结论]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采血与检出率密切相关;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应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作者:类延花;黄鸿滟;胡中旺;陈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拴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后疗效不满意的38例患者行联合RFA和PEI周期性治疗,评价肿瘤坏死率,患者生存率.[结果]肿瘤完全坏死29例,坏死率80.6%±5.1%,生存率6个月100%±0.0%,9个月96.5%±2.2%,12个月82.7%±4.3%,18个月65.5%±3.4%,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TACE联合RFA、PEI序贯治疗肝癌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发症少.

    作者: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素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正常妊娠及病理妊娠胎盘滋养细胞CD3的表达及其与FasL的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胎盘滋养细胞CD3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正常妊娠及96例病理妊娠胎盘组织中CD3及FasL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胎盘滋养细胞在表达FasL的同时,有CD3表达于细胞膜上,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儿窘迫、早产3组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其强度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妊高征、胎儿窘迫、早产的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的免疫病理改变可能与胎盘滋养细胞表面CD3及FasL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易韦;许吟;文安智;张有成;马星卫;胡科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天津成人膳食结构及与慢性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为了解天津居民的膳食结构以及与慢性病的关系和制订与之相关的营养卫生政策预防慢性病.[方法]采用3日称重、24 h膳食回顾记录对人群膳食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膳食结构与慢性病的相对风险度.[结果]天津调查人群的膳食结构中,存在着钙、锌、纤维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铁超过参考摄入量;蔬菜摄入偏低,油脂和盐摄入过量等问题;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滨海新区居民相对较好;对膳食结构与慢性病进行相对风险度分析,结果能量及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有相对风险,口味成与高血压有相对风险.[结论]应加强营养干预和膳食指南的健康教育,加快制订营养改善相关政策,建议采用推广健康饮食的方法预防慢性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作者:常改;李静;潘怡;郑文龙;江国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

    [目的]了解涪陵区近6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涪陵区2002~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涪陵区2002~2007年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2,P<0.001);各系统发病率除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0,P>0.001)而外,其他系统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110、460、28,P<0.001).[结论]传染病的控制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综合防制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义芬;陈艳;李飞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石蜡包埋组织中甲基化特异性PCR全程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有关DNA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现在对DNA甲基化状态的检测方法不多,Herman等(1996年)在黍亚硫酸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ethyrlafion-specific PCR.MSP)是一个快速敏感的基因甲基化分析方法.它将DNA先用重亚硫酸盐处理,使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不变.

    作者:蒋金芳;王新华;李洪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辅助检查改变特点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收治的9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肌酶(CK)、X线胸片等检测.总结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64例(占65.3%),其中仅26例有心脏病相关症状.[结论]SLE累及心脏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及时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及心肌酶等,有助于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作者:符艾文;李杜生;杨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排便时间与次数对老年人便秘的影响

    [目的]了解老年人便秘状况及排便时间与排便次数对老年人便秘的影响.[方法]采用罗马Ⅱ便秘诊断标准对26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37.37%,排便时间和次数影响便秘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便秘的发生.

    作者:黄卉;陈长香;李建民;鲍慧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电解工人血清铝含量号慢性认知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铝职业暴露人群的慢性认知功能损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MSE问卷调查204例铝职业暴露人群的一般情况及慢性认知功能损伤状况,同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铝含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204名研究对象中有、24名出现慢性认知功能缺损,两组间MMSE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7,P<0.05).其两组问MMSE分项指标如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语言复述和语言表达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332,4.131,2.387,6.785,3.938,2.874和2.395).铝职业接触人群的慢性认知功能损伤与其年龄、接害工龄、教育程度、痴呆家族史、头部创伤史、甲状腺病史、精神病病史等因素无关(P>0.05).经非参数检验分析后发现,两组之间血清铝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值接近0.05(MWU=111.50,P=0,646).但以60 μg/L为界将测定血清铝组分为两组,发现慢性认知功能缺损与不同血清铝浓度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0,P<0.05).[结论]铝职业性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认知功能,应控制职业场所中铝浓度,加强对铝职业接触人群健康体检以保护职业接触人群的健康.

    作者:翟金霞;冯丫娟;张俊青;方四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军校三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并比较某军校06、07、08三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分别对07级地方入伍高考新生和07级部队生长生,06级、07级、08级新生的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07级高考新生在E、M和Q2因子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07级部队生长生,在B因子的得分均值极其显著低于07级部队生长生.三级大学生比较,在B、C和Q3因子的得分均值07级新生高,06级新生低.06级新生在E、F、G、H、N和Q3因子的得分均值低,而07级新生与08级新生在这些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7级新生和08级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优于06级新生,而07级新生在聪慧性、稳定性和自律性方面要优于08级新生;07级高考新生与部队生长生相比,更喜欢探索尝试新事物.

    作者:顼红雨;胡文东;张利利;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发生的影响,为高校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41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状态、一般人口学情况和可能家庭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家庭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抑郁人数所占比例为27.1%,大一学生抑郁发生比例(31.6%)显著高于大二学生(22.7%) (X2=7.3897,P=0.00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年级和家庭结构与大学生抑郁产生有关.[结论]大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大学生抑郁产生的家庭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王宏;刘家洁;李雷雷;许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病和社区健康管理

    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大幅增加,已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转变医学模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在社区卫生机构建立针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对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优势,增强人们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都有积极作用.

    作者:符定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4所学校的1 261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8%的学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97.7%的学生知晓烟草危害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劝阻和拒绝吸烟的技巧;95.2%的学生感觉学校社会环境良好;94.8%的学生知晓交通安全规则,掌握紧急情况下正确逃生的方法;80.4%的学生懂得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77.7%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活动1 h或以上;73.6%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和行为.以上除了学校社会环境和控烟知识行为外,各方面的结果均是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小学生好于中学生,苏南、苏北地区好于苏中地区.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被调查学校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学和苏中地区,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作者:张熳;郭海健;王湘苏;杨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奥沙利铂(LOHP)用于二线治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经一、二线治疗失败.全部病例均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采用CPT-11 60 mg/m2,静脉滴注,d 1、8、15;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d 1,d 28为1周期,连续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效患者可继续至3或者4周期.[结果]2l例均完成2个以上周期化疗,共接受52周期化疗,全部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无CR病例,PR 7例(33.3%),NC 4例(19.0%),PD 10例(47.6%),有效率为33.3%.不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毒性,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粒细胞减少19.0%,腹泻4.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7月,中位生成时间8.7月.[结论]CPT-11联合LOHP对于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挽救治疗方案.

    作者:尹序德;陈晶;周澄亚;卢进;付彬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地震灾难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可能影响和应对策略探讨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方案高效、有序运行,力保将到院病人伤残死亡率降到低的同时也保证了科室内常规的医疗工作.随着地震的过去,幸存者中患有慢性疾病人群疾病的控制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刘思;陈涛;吴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张力型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内张力性血肿临床规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经CT扫描并为手术证实的脑内张力性血肿共6例,对CT片、临床表现特点、治疗经过等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初期血肿量小于30ml,发病7~15 d左右,临床症状加重,CT扫描见高密度血肿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改变,并伴有明显占位效应,是诊断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主要依据.[结论]内科保守治疗脱水药使用时间较长(加活血药物),外科施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病情迅速好转,预后良好.

    作者:秦玉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便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成功率.[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对1 730例受检者8 650张染色体的标本进行观察记录并总结分析.[结果]1 730例受检者中染色体标本制作失败37例,成功率97.9%;67例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未按常规操作或出现问题后采取补救措施而未终止实验,结果成功67例,成功率为100%.[结论]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因素很多,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可大大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成功率.

    作者:赵小平;陈绍坤;黄燕;税青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直接和间接征象的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直接、间接征象,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通过声像图直接征象而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占83.6%,间接征象而高度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占7.9%,无声像图改变而漏诊者占8.5%.[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除分析其声像图直接征象外、还要重视其问接征象,以提高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刘玉凤;马灵芝;张晓红;郑继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