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金霞;冯丫娟;张俊青;方四新
[目的]了解老年人便秘状况及排便时间与排便次数对老年人便秘的影响.[方法]采用罗马Ⅱ便秘诊断标准对26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37.37%,排便时间和次数影响便秘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便秘的发生.
作者:黄卉;陈长香;李建民;鲍慧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青少年自杀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近20年来对青少年自杀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趋势,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启发.
作者:邱雯婷;冯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山东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分布特征.[方法]利用SAS软件对山东省22个县市区2004~2006午的20种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和构成比分别进行协方差矩阵主成分分析.[结果]前3个主成分就反映了总体差异90%以上的信息,其中仅第1主成分就提供了总体差异一半以上的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食管癌的地区差异,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肺癌的地区差异,兼顾胃癌和肝癌.各地区第1主成分得分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根据第1和第2主成分可以将调查地区分为若干类别,表现为明显的地理聚集性.[结论]山东省各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的总体差异主要取决于少数高发肿瘤,包括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等,其中以食管癌地位为突出.如能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可更好地查明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特征.
作者:郭晓雷;孙建东;马吉祥;鹿子龙;付振涛;李维卡;张吉玉;徐爱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肾小球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以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可表观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作者:刘笑芬;孔耀中;甘宁;蔡妙君;叶佩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健康儿童A群和C群流脑的抗体水平和流脑A+C群MPV接种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方法]采集疫苗接种前后2~4岁的健康儿童血清,运用流脑杀菌力试验对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健康儿童A群的抗体GMT及阳性率为1:4.22、65.2%,C群的抗体GMT及阳性率为1:1.44、185%:A群与C群抗体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群MPV免疫后1个月,A群的抗体GMT及阳性率上升为1:98.45、100%;C群的抗体GMT及阳性率上升为1:18138、80%.A群和C群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0.9%、76.9%.A群、C群抗体水平在疫苗免疫前后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儿童对C群流脑免疫力显著性低于A群,未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为了预防可能存在流脑C群流行和暴发,应继续加强流脑A+C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作者:徐鹭;路坚;丁筱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武汉市孕妇早、中、晚各孕期CMV不同感染模式的感染率,找出孕期CMV防治重点环节.[方法]取孕妇血清1 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MV-IgM和CMV-IgG二项指标,将其分为3种感染模式,采用两组或多组比较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孕妇CMV感染率为94.39%,有逐年上升趋势,CMV-IgM阳性率4.29%,处于较高水平;各季节孕妇CMV-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早、中、晚孕CMV感染率有显著下降趋势,早孕期复发或再次感染的阳性率高于中、晚孕.[结论]武汉市孕妇CMV感染率较高,针对孕妇感染对胚胎及胎儿的传播特点,在各孕期应采取不同的防治和干预措施,以减少畸形儿出生.
作者:胡晞江;姚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8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7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习予祥;秦玉翰;冯书贵;代明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05~2007年检测血清标本10 790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6 086份,阳性率为56.40%,风疹IgM抗体阳性标本346份,阳性率为3.21%:血清标本及时采集率为63.16%、标本及时送检率为57.05%,采集标本合格率为86.94%,标本及时送检率为69.83%,并逐年有所提高(P<0.01).②病毒学监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从送检的84份咽拭子标本和3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野病毒37株,风疹野病毒1株,送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近3年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近年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1株风疹毒株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省级麻疹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2002~2007年度盲样标本职能考核、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复核和现场考核认证.2002~2007省级实验室发放地市级麻疹实验室考核标本280份,符合率为100%,在地市级麻疹实验室上送的再证实标本中,麻疹血清标本复核率为99.04%,风疹为96.36%.[结论]湖南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作者:戴德芳;张红;刘运芝;张帆;黄凰;李芳彩;王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现状,发现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今后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我国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对抽中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共抽取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80.71%的学校有传染病报告制度;72.50%的学校有晨检制度,60.71%的学校有晨检记录;30.00%的学校缺勤登记记录完好;40.85%的学校没有按规定设置校医;97.47%的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健康证.[结论]城市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总体上好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有关传染病的防制制度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
作者:金连梅;荆瑞巍;丁凡;赖圣杰;罗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柳州市小学教师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营养教育态度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随机抽取柳州市4所小学的290名教师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柳州市小学教师的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6大营养素仅为8.72%;愿意根据膳食指南来调整饮食结构的有92.76%;每天吃早餐的为88.28%;每天喝奶或奶制品仅为45.17%;愿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穿插营养知识的有87.59%.[结论]柳州市小学教师营养知识比较缺乏,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应加强对小学教师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既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梁惠琦;义家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CQI)对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产科住院刮宫产切口感染原因.制订相关环节的质量改进方案,将实行该方案后的2007年、2008年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与2006年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后,切口炎症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其中2008年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玉玲;梁月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涪陵区近6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涪陵区2002~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涪陵区2002~2007年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2,P<0.001);各系统发病率除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0,P>0.001)而外,其他系统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110、460、28,P<0.001).[结论]传染病的控制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综合防制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义芬;陈艳;李飞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近3年的流感病毒变异、变化及流行规律,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用常规狗肾传代细胞(MDCK)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毒株鉴定.[结果]2005年共分离流感病毒64株,其中H1N1亚型9株、H3N2亚型44株、B型11株;2006年分离流感病毒48株,H1N1亚型18株、H3N2亚型2株、B型28株;2007年分离流感病毒69株,H1N1亚型2株、H3N2亚型57株、B型10株.3年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13.3%、12.0%、22.6%.[结论]3年的流感病原学监测中,虽然未发现新的突变株,但流感病毒株的流行每年都发生型别的变化;2005年本地区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2006年以H1N1亚型和B型(Victoria系)为主,2007年又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
作者:孙健;黄锐敏;刘楚云;袁月明;段永翔;俞慕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4所学校的1 261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8%的学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97.7%的学生知晓烟草危害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劝阻和拒绝吸烟的技巧;95.2%的学生感觉学校社会环境良好;94.8%的学生知晓交通安全规则,掌握紧急情况下正确逃生的方法;80.4%的学生懂得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77.7%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活动1 h或以上;73.6%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和行为.以上除了学校社会环境和控烟知识行为外,各方面的结果均是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小学生好于中学生,苏南、苏北地区好于苏中地区.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被调查学校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学和苏中地区,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作者:张熳;郭海健;王湘苏;杨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有关DNA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现在对DNA甲基化状态的检测方法不多,Herman等(1996年)在黍亚硫酸盐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ethyrlafion-specific PCR.MSP)是一个快速敏感的基因甲基化分析方法.它将DNA先用重亚硫酸盐处理,使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不变.
作者:蒋金芳;王新华;李洪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目前河北省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现状,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积极探索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的模式.[方法]制作调查表,随机抽取158家医疗机构,对其依法执业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无证行医行为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问题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以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尤为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依法执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医疗卫生监管力度,重点对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作者:董振军;李晓军;张建华;史立坡;付玉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大幅增加,已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转变医学模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在社区卫生机构建立针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对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优势,增强人们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都有积极作用.
作者:符定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国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禽流感等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抗击战役后,发现公共卫生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引发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体系很不完善.唤起了各级政府及礼会符界对限期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制体系的高度重视[3].
作者:郝清华;王群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方法]通过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多重实时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蜡样芽胞杆菌16S rRNA保守区基因及其ces基因(编码致呕毒素cereulide).该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和6株乳杆菌,比较其与菌株鉴定结果及ces基因普通PCR检测结果.[结果]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和6株乳杆菌,与菌株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蜡样芽胞杆菌的ces基因检测结果也与普通PCR结果相符.[结论]建立了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蜡样芽胞杆菌168保守区基因及ces基因多重实时PCR方法,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在种水平上的菌株鉴定、以及蜡样芽胞杆菌cereulide毒力菌株的鉴定.
作者:蒋培余;于新芬;潘劲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阿司匹林情况的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一些主要原因.[方法]从2003年9月~2008年3月住院的479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脑梗死118例,调查其首次发病后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分析阿司匹林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118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在住院期间均接受阿司匹林75~150 mg/d治疗.92例(77.97%)患者出院后阿司匹林使用不规范;其中,63例(53.39%)患者虽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但37例患者剂量过低,占58.73%(37/63);55例(46.61%)患者间断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患者嫌麻烦;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医生未告知需长期服药;患者未坚持神经内科门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胃肠道不适、皮疹)而停药.[结论]相当比例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过低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卒中健康教育,以提高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
作者:龙秀英;钟晓闵;宋春江;曾尚霞;王思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