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在脑梗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徐德生;李弘;李长青;田文生

关键词:粗糙集, 数据挖掘, 脑梗塞
摘要:[目的]研究引起脑梗塞疾病的各种相关因素,分析造成该疾病主要原因,提出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方法]以关联规则和粗糙集理论为脑梗塞疾病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脑梗塞疾病关联规则知识获取方法. [结果]糖尿病、高血压、血红蛋白量高等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 [结论]提出脑梗塞预防建议:a.戒烟;b.预防和控制糖尿病;c.控制血压; d.控制血红蛋白含量,防止血液粘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 018例城市女性居民妇女病的普查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女性居民妇女病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方法]对城市妇女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乳腺触诊,妇科常规查体、白带常规化验、妇科B超检查及部分乳腺超声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等,对检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普查妇女中乳腺疾病患病率为20.7%,生殖道疾病患病率为50.49%,其中患病率高的是慢性宫颈炎,其次是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其发病率分别为32.2%、19.1%、9.02%、3.0%. [结论]定期开展妇女病及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妇女健康意识,降低妇科疾病发生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王霞平;胡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直肠黏膜结扎联合直肠周围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结扎联合直肠周围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直肠脱垂患儿82例,均采用间断性直肠黏膜结扎后,行直肠周围三间隙注射消痔灵,观察其疗效.[结果]82例患儿中12例住院治疗,其余均在门诊治疗,局麻术后或全麻清醒后的门诊病人观察2h便可离开医院,便后1∶5 000 PP粉坐浴,多数患儿无不良反应.术后3 d内肛门及下腹坠胀者13例,术后当天有低热者6例,一般术后d 2体温即降至正常,手术1个月后直肠内残留线结未脱落、便时带少量脓血者1例,均于肛镜下拆除缝线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诊,无1例复发,100%治愈. [结论]直肠黏膜结扎联合直肠周围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效果,使脱肛得到彻底根治,值得推广.

    作者:尚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生存质量的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评,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南通地区的245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应用SF-36量表进行测评,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糖尿病对生存质量影响程度严重的是总体健康(均分=42.94),程度小的是生理功能(均分=84.76).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是否初治、病人来源及病程长短;而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因素有年龄、病程、腰围身高比(WHR)及尿微量白蛋白/血浆肌酐(Alb/cr).该量表总分与各维度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好(r介于0.22~0.86之间,p均<0.05). [结论]应加强对T2DM患者早期治疗并筛查并发症,加强糖尿病教育,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从而提高生存质量.SF-36量表能够有效地评价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顾云娟;张荣萍;印彤;朱湘竹;朱晓晖;崔世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短期苯接触对鞋厂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短时期内苯对鞋厂工人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对50例鞋厂工人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健康非苯接触人员相比较,短期苯接触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及CD8+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短期苯接触工人在工龄、车间、性别方面相互比较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时短期苯接触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只有GD4+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及CD8+值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总结果保持一致.[结论]短期接触苯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是引起CD8+T细胞增加,使机体细胞的免疫紊乱.

    作者:钱庆增;刘英莉;王茜;白玉萍;李清钊;关维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25例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对25例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发病过程和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5例职业性DMF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发热60%、头痛60%,腹痛+腹部压痛总数占84%,ALT增高68%, AST增高72%,嗜酸性粒细胞增高(EO)64%.部分患者出现皮疹.[结论]职业性DMF中毒后可出现机体多个系统的反应;临床可亚急性起病;发热是其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多伴EO增高.

    作者:张健杰;邱少宏;司徒洁;夏养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九江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

    [目的]了解九江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现状,分析与评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情况,发现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得出2006~2007年各季度全市餐饮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及分级量化结果,分析其现状和未来走势.[结果]九江市2年间获得许可的餐饮单位从2 520个猛增到4766个,但小型单位一直占据80%左右,而其2007年底卫生量化等级几乎全为C或D,其余20%大中型单位等级多为B和C,A仍只占1.2%. [结论]九江市餐饮单位数量逐年上升,且主要来自小型餐饮单位的快速增加,他们也是分级量化管理实施的难点,表现为低评级的数量和比例多.今后工作应着重于引导他们自觉改良卫生情况,提高评估等级,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

    作者:黄香蓬;黄香姣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分析

    [目的]为提高重大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构成和发病动态、了解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和注意高危食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进行. [结果]本次电话调查共拨通了404个家庭电话,394个被调查者予以回答,回答率97.5%.394名被调查者中男性164人,女性230人;被调查对象较多的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农村人口占被调查人数的40.1%;共发现10例疑似食物中毒现象,疑似食物中毒发生率2.5%.其中,发热发生率0.0%(0/10),恶心发生率20.0%(2/10),呕吐发生率20.0%(2/10),腹痛发生率70.0%(7/10),腹泻发生率80.0%(8/10).[结论]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大食源性疾病的监管力度,同时对家庭、食品摊贩、集体食堂、食品加工厂以及食品批发零售单位等与饮食相关的服务单位进行宣传教育,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预防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黄久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从一则实例谈高校流脑预防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008年元旦期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两所高校分别发生1例学生暴发性流脑死亡病例,我校主校区发生1例流脑死亡病例.随即,我校各校区立即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流脑流行.通过辛苦的工作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截止到2007~2008学年第1学期寒假开始(从发现病例到寒假开始约50 d时间),我校未出现流脑流行,也未发生第2例流脑死亡事件.

    作者:黄学雷;淦明南;车向新;张敏;钱隽;黄爱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肌细胞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观察大鼠右后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后4 h、24 h、48 h Bax基因蛋白在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均以同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作自身对照. [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 h肌细胞内出现Bax蛋白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5.97±1.44)%;缺血再灌注后24 h,肌细胞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8.45±1.81)%;缺血再灌注后48的肌细胞则未见Bax蛋白的表达;所有各组左后肢肌细胞内亦无Bax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表明,缺血再灌注后24 h组较之4 h组、48 h组以及实验自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肌细胞中有促进细胞凋亡基因Bax蛋白的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密切相关, 以24 h组为显著,此时病理损害亦为显著,提示Bax基因促发的细胞凋亡可能是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陶丁;瞿宁厚;王纯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季节分析

    [目的]揭示细菌性痢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1990~2007年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季节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1990~1999年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的集中度M值0.37,2000~2007年为0.27.两个时段间的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及时间跨度分别为6月17日、3月26日~9月7日、164 d及6月3日、2月27日~9月7日、192 d. [结论]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的季节性在逐渐减弱,应做好全年的防控工作.

    作者:李永红;朱新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乙肝核心抗原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寻找有效的疫苗治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乙肝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特性,在疫苗研究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乙肝核心抗原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赖静兰;臧国庆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在脑梗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引起脑梗塞疾病的各种相关因素,分析造成该疾病主要原因,提出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方法]以关联规则和粗糙集理论为脑梗塞疾病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脑梗塞疾病关联规则知识获取方法. [结果]糖尿病、高血压、血红蛋白量高等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 [结论]提出脑梗塞预防建议:a.戒烟;b.预防和控制糖尿病;c.控制血压; d.控制血红蛋白含量,防止血液粘稠.

    作者:徐德生;李弘;李长青;田文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山东省2005~2008年吸毒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相关行为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5~2008年在山东省安康医院戒毒的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吸毒者吸毒方式及性行为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08年共监测814名吸毒者,吸毒者年龄以21~40岁男性为主,占78.13%;吸毒方式以口吸多见,占71.87%,但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传播;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占67.89%;共检出65名HIV抗体阳性者,平均检出率为7.99%;65例阳性者中,山东省户籍吸毒者只有1例,其余均为外省户籍吸毒者,以四川省和新疆为主. [结论]山东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总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与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危险行为依然存在,不仅存在因静脉吸毒经血液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因性乱行为传播的危险因素,当前工作重点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解翠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北京市丰台区公共餐饮业直接入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直接入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方法]对丰台区11类餐饮业11种直接入口食品进行调查,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和WS/T 9-1996进行.[结果]辖区内的83家餐饮业食品2148件调查中共检出124株(7.35%)变形杆菌、31株(1.84%)EPEC、2株(0.1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株(0.80%)副溶血性弧菌、1株(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EHEC O157H7/NM;熟肉制品及凉拌菜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检出率夏秋季高于冬季.[结论]直接入口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比较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余红;封会茹;赵伟;董晓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精神障碍原因分析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及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方法]将接受开胸手术的372例老年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80例给予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192例在此基础上针对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对照组精神障碍发生率11.1%(20/180),精神障碍平均持续时间(7±3)d,20例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1例有阳性家族史患者好转出院.实验组精神障碍发生率3.3%(6/192),精神障碍平均持续时间(3±2)d,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缩短精神障碍的持续时间.

    作者:李燕;宋颖霞;盖丽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利用学科优势对医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方法]将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对某医学院校550名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并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的平均得分(t=28.68,P<0.001),更多比例的学生提高了环境的忧患意识(u=9.90,P<0.001),认识到了环保行为的意义(u=9.34,P<0.001),并更加关注环境(u=8.11,P<0.001),由此,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及环保能力得以提高. [结论]对医学生的环境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可以融合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徐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北京市大兴区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方法]对约10%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为5~7月份,好发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在常态下,此病与经济发达程度并无过多关联;不同年龄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其中3~5岁组的伴随症状多类似上感;5岁以下部分病例表现出嗜睡、肢体无力、呕吐的症状,应警惕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应增加开展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预测发病趋势及特点,提早做好应对;在流行期间,托幼机构的晨午检更要做细.

    作者:刘海博;甘亚弟;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中铅为例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方法]对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称量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体积的不确定度、标准曲线的不确定度及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按数学模型计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得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中铅的不确定度,当面粉中铅含量为0.122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0 mg/kg,结果表达为(0.122±0.020)mg/kg.[结论]正确选择前处理方法和熟练掌握前处理方法极其重要.定容体积、样品称量产生的不确定度非常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

    作者:付文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紫蘑菇多糖组分分析及结构初步鉴定

    [目的]对紫蘑菇多糖组分及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鉴定. [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紫蘑菇多糖的组成,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对多糖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硅胶薄层层析显示:COP由木糖组成;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OP含有α型和β型吡喃糖;核磁共振分析显示:COP的主链为1-6糖苷键,存在1-4糖苷键的支链.[结论]本实验为紫蘑菇多糖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葛淑敏;于源华;张艳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文、理、工、经济、管理、医学、教育等专业82个班级2 268人,研究对象自填<心理健康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CL-90评分结果显示,北京海淀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一般水平;文科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相比,均为前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后者;人际沟通障碍,情感问题与学习压力大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结论]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学生相比文科专业学生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沈鹏;张景怡;武轶群;秦雪英;胡永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