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启慧;王永红;晏勇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团内部结构.[结果]3D-DSA能够帮助选择合适工作角度、明确微导管走形方向以及正确评价畸形团栓塞程度.[结论]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比常规DSA提供更多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晁迎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PCEA)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50例,分为镇痛组(硬膜外镇痛)100例和对照组(肌注盐酸哌替啶)50例,观察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镇痛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肠排气对间镇痛组也早于对照组(P<0.05); 24h哺乳次数镇痛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运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恢复.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开展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人力和财力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公共职能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和完成度,省级高于市级,市级高于县级;省、市、县级在完成公共职能项目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项目较好,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次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项目差;23.5%的县级项目开展比例未达50%,14.3%的市级、63%的县级项目完成度未达50%.[结论]广西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和完成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西部省份比较略有差距,应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专业技术力量,逐步增加有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项目,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作者:孟军;董柏青;唐振柱;张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为在紧急心肺复苏(CPR)中找到一条更易切实可行而又能方便推广普及的气道开放方法,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急需心肺复苏的患者98例,随机分别被实施喉罩-气管插管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方法在CPR中的时效性、胸外按压的协调性、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实施组和常规组比较,其在气道开放时间上明显缩短,置入过程可以和胸外按压配合协调,可较快改善患者脑缺氧,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上述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气管插管序贯性气道开放能更有效而及时、可靠地早期开放气道,更能合理地与胸外按压协调配合,提高CPR患者的成活率和减少致残率,应该在CPR中推广普及.
作者:朱子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的引物原位标记合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进行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采用单色引物原位标记合并单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同时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号染色体的着丝粒α-卫星序列和21号染色体长臂的单拷贝序列进行双色标记.[结果]成功地在淋巴细胞培养的中期分裂相上同时获得了18号和21号染色体的标记,其中18号标记为绿色信号,21号标记为橙红色信号,标记率分别达96.2%和93.6%,双标记率达到91.3%.[结论]应用该技术对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标记结合了引物原位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各自的优点,增加了检测靶点的多样性,为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魏萍;丁显平;聂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相关病因并讨论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我科胃镜室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确诊的168例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电子胃镜下的表现、治疗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所检病例平均年龄45.5岁,男女之比2.23:1,45岁以下89例.病人来源:来自农村115例,占68.5%,来自城镇53例,占31.5%.临床表现有咽异物感、吞咽疼痛、吞咽不畅感、烧心及胃灼热等.按Kodsi分级:1级87例,2级44例,3级29例,4级8例.所有患者细胞刷涂片均见到菌丝和/或孢子.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治疗,131例复查胃镜,结果90例显效(68.7%),38例有效(29.0%),3例无效(2.29%).[结论]真菌性食管炎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相关因素较多.
作者:王培正;李素君;李学民;苏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RF对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对HBsAg和RF共存血清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健康男女14432例、年龄40~50岁、检测HBsAg和RF.[结果]14432例对象中检测出HBsAg阳性为868例(6.0%),RF阳性为375例(2.6%), HBsAg和RF同时阳性为102例(0.7%); HBsAg阳性组(102/868)中RF阳性率为11.8%,HBsAg阴性组(273/13564)中RF阳性率为1.9%,表明RF阳性率在HBsAg阳性组显著性高于HBsAg阴性组(x2=301.9, P<0.001); RF含量大于101IU/ml的29例中临床病例跟随检查中均无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论]14432例对象中HBsAg和RF同时阳性为11.8%, RF为高浓度时ANA均阴性.两者共存时RF是标志物检测中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
作者:许顺姬;朴红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依达拉奉治疗组,都可喜组和正常对照组,白手术7d起,依达拉奉治疗组皮下注射依达拉奉,每日1次给药,药量3mg/kg体重,共20d.都可喜组用都可喜灌胃,每日1次,20mg/kg体重,共20d,各组分别取1个月及2个月为时闻点,处死取脑,测定大鼠海马组织SOD、MDA.[结果]提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后,SOD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月、2月依达拉奉治疗组SOD活性比相应时间点模型组SOD活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都可喜的作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个月的治疗效果好于1个月.术后1月、2月依达拉奉治疗组MDA分别低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都可喜的作用相当,而且2个月的治疗效果好于1个月.[讨论]依达拉奉可以使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下降,SOD含量升高,提示依达拉奉具有明显的清除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内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赵晴;杜建时;刘松岩;李新颖;郝小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动物性食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方法.[方法]用甲醇提取动物性食品试样中残留的二氯二甲吡啶酚,提取液挥干后用流动相定容,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在0~5.0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9,小检测量为0.017m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2%.[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动物性食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方法.
作者:李水明;刘丽;刘俩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二氧化硅所致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矽肺组大鼠20只气管灌注石英粉尘制作模型,对照组大鼠20只以灭菌生理盐水代替,45d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TGF和TGF-β1在矽肺组肺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大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和TGF-β1表达量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CTGF和TGF-β1可能参与了矽肺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志勇;焦洁;姚武;周舫;秦卫东;张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营养教育扑克牌在城市社区居民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型的社区营养教育模式.[方法]根据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3个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扑克牌教育组、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两个教育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教育方式,为期6个月.[结果]营养教育后3组之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扑克牌教育组营养知识分明显高于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态度分及行为分在3组之间和各组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教育扑克牌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教育方式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曾果;蒋燕;李晓辉;黄承钰;张茂玉;杜进涛;郑平;巴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利用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收集历年放射损伤人员治疗信息和新的一些与放射损伤救治有关的标准以及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治疗信息,用SQL2000和DNN技术建立基于B/S体系结构的放射损伤治疗数据库,实现了对损伤人员的整个救治信息进行管理,以记录受照人员在治疗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并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为今后的医学救援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完善核和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响应工作,促进核辐射医学应急响应资源共享.
作者:杨昌跃;秦斌;雷翠萍;刘英;马剑峰;王燕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西城区新建宾馆、旅店空气质量卫生状况及空调使用情况,为加强旅店业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以填写<旅店业建设项目卫生设施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宾馆、旅店基本情况调查.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方法进行采样监测.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18204.30-2000)和<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206-2001)进行检测.依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3-1996)进行评价.[结果]2004~2006年西城区新建宾馆、旅店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建设类型为普通型旅店、招待所,但存在地区差异.新建的宾馆、旅店中空调的使用率达80%以上.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可吸入颗粒物合格率低.不同季节监测可吸入颗粒物合格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04~2006年西城区旅店业发展迅速,新建类型主要为普通旅店、招待所,主要新建在什刹海街道地区.空调在新建宾馆、旅店中的使用率较高,应加强对空调使用的卫生管理.
作者:王巍;黄晓峰;原国平;卜晓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客,文章从医院后勤存在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当前医院后勤改革的3种主要模式,结合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情况,对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探索.
作者:邢一玲;邓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改进纯净水中亚硝盐的检测方法以满足<桶(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的要求.[方法]利用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以亚硝酸盐中亚硝酸根的质量浓度作标准储备液,采用5cm比色皿比色,SPSS for Windows处理数据.[结果]方法的改进能满足桶(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限值(0.002mg/L)的要求,平均回收率为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0.82%~5.8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张大芬;张家树;周小盟;张家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各种与献血不良反应相关的诱因.[方法]将2002~2006年间在本采供血点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730名人员的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与报告.[结果]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份有关,从2002~200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比率分别为2.74%,2.60%,2.35%,1.97%,1.4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为95.07%,再次为4.52%,多次为0.4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关系,在<200ml献血量中,反应率为28.22%;≥200~≤300ml为70.68%;>300~≤400ml为1.10%(Χ2=0.196, 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心理保持的状态有关,与献血次数有一定的关联,与献血量的多少无多大关联.
作者:沈柏涛;阮乐幸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卫生Ⅷ项目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卫生院设施建设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卫生Ⅷ项目、泰巴项目和非项目卫生院共47个,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卫生Ⅷ项目乡镇卫生院在建筑质量和安全卫生方面要优于非项目卫生院;在配套设施完善,满足功能需求,提高就医舒适度、方便度等就医环境方面,卫生Ⅷ项目卫生院较非项目卫生院也有明显改善.
作者:苏维;王禄生;章程;张楷莹;刘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3种不同浓度舍氟涂膜的防龋效果.[方法]420例3~5岁儿童分4组:对照组及0.2%、0.5%、1%含氟涂膜组.实验组儿童每半年涂氟1次,共两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实验前各组的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实验组的新增患龋率、dmft、dmfs均低于对照组,1%含氟涂膜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氟涂膜具有防龋的功效,1%含氟涂膜防龋效果优于0.2%和0.5%含氟涂膜.
作者:伏群;胡德渝;陈锦波;白晓峰;刘佩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对安康市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05年6510例高考生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HBV-M)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安康市中学生HBV感染率为28.34%,其中HBsAg阳性率为5.04%,单纯抗-HBs+占总检人数的17.01%;有多例HBsAg阴性但HBeAg仍阳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农村学生HBV-M的阳性检出率为34.92%,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的HBV-M阳性检出率26.89%(P<0.01).[结论]这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开展预防性体检,加强中学生乙肝监测管理工作.
作者:曹仲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科技论文数连续多年来在全国医疗机构名列前茅,本文拟从医院管理的角度,从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学科交叉等方面努力探索华西医院科技腾飞的真正原因.
作者:朱方;廖志林;谢娟;刘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