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城市社区居民营养教育扑克牌应用效果研究

曾果;蒋燕;李晓辉;黄承钰;张茂玉;杜进涛;郑平;巴桑

关键词:社区居民, 营养教育, 扑克牌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营养教育扑克牌在城市社区居民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型的社区营养教育模式.[方法]根据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3个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扑克牌教育组、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两个教育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教育方式,为期6个月.[结果]营养教育后3组之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扑克牌教育组营养知识分明显高于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态度分及行为分在3组之间和各组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教育扑克牌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教育方式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和普及.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学生膳食营养摄入与自我体重意识研究

    [目的]研究中学生自我体重意识对膳食营养摄入的影响.[方法]以24h膳食回顾方法收集学生2d的膳食资料,同时以问卷收集学生自我体重意识相关信息.[结果]男生大部分营养素摄入显著高于女生;感觉偏胖的学生其能量、总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烟酸、铁、锌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感觉偏瘦和感觉适中的学生;当学生对自身体重的满意程度依次从不满意、一般、到满意时,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铁摄入量依次显著增高;打算减轻体重的学生其能量、蛋白质、总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锌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营养状况、体重的监测,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重问题,避免盲目的体重控制和饮食限制.

    作者:柳春红;BIN Xie;Carl Andersn Johson;Chih-ping Chou;Paula Healani Palmer;Pin Sun;孙秀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4-二硝基氯苯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和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方法]血清经三氯乙酸沉淀蛋白,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衍生其中的氨基酸后进行HPLC分离测定.[结果]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μg/ml和0.054μg/ml,线性范围上限分别5g/ml和20g/ml,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标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rivatizations, RSDs)分别为2.2%和3.9%,样品测定的RSD分别为3.7%和4.7%,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2%~106.0%和80.6%~116.0%之闻.[结论]所建立的HPLE法灵敏、快速,2,4-二硝基氯苯的衍生产物稳定,适用于血清样品中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测定.

    作者:骆春迎;黎源倩;邹晓莉;曾红燕;彭海燕;张思维;王习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动物性食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方法.[方法]用甲醇提取动物性食品试样中残留的二氯二甲吡啶酚,提取液挥干后用流动相定容,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在0~5.0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9,小检测量为0.017m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2%.[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动物性食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方法.

    作者:李水明;刘丽;刘俩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南通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南通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状况.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结果]南通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的携带率比全国普查统计的低,携带状况的分布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结论]必须加强对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这一特殊工作群体的健康监测,及时地将有传染性的人员掉离工作岗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作者:周敏;张宏萍;达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关联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各种与献血不良反应相关的诱因.[方法]将2002~2006年间在本采供血点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730名人员的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与报告.[结果]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份有关,从2002~200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比率分别为2.74%,2.60%,2.35%,1.97%,1.4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为95.07%,再次为4.52%,多次为0.4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关系,在<200ml献血量中,反应率为28.22%;≥200~≤300ml为70.68%;>300~≤400ml为1.10%(Χ2=0.196, 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心理保持的状态有关,与献血次数有一定的关联,与献血量的多少无多大关联.

    作者:沈柏涛;阮乐幸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4~16岁青少年能量代谢研究

    [目的]测定14~16岁青少年的能量代谢.[方法]以14~16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计算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脂肪组织、去脂组织等指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用3d膳食登记结合称重法计算能量摄入量,采用WH0报告的要因加算法估算全天总能量消耗量.[结果]14~16岁青少年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为(244.92±18.54)kJ/h;14~16岁青少年的基础代谢与身高、体重、去脂组织正相关(P<0.05),与体脂百分比、脂肪组织负相关(P<0.05);14~16岁青少年每天能量需要量估计值为9975kJ/d.[结论]14~16岁青少年的基础代谢可能受机体构成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基础代谢和能量需要量数据可为制订我国青少年能量供给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梁洁;蒋卓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以性病诊疗为依托的高危男性预防艾滋病干预项目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男性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模武.[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以云南省某省级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为依托,对在该门诊寻求性病诊疗服务且有过寻求性服务经历的男性患者提供3个月的临床诊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服务.干预前后进行行为监测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男性高危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和易混知识的正确认识率分别提高了9.2%和50%;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56.1%提高到了70.7%,而与非固定性伴及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1%和15.5%.[结论]临床诊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对男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提高是行之有效的,但今后应将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性措施知识普及当作重点.其行为也朝着较好的方向发生变化.患者退出是临床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作者:李玉叶;何黎;韩建文;赵敏;唐婷婷;普鑫;田丽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团内部结构.[结果]3D-DSA能够帮助选择合适工作角度、明确微导管走形方向以及正确评价畸形团栓塞程度.[结论]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比常规DSA提供更多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晁迎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卫生Ⅷ项目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评估

    [目的]评估卫生Ⅷ项目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卫生院设施建设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卫生Ⅷ项目、泰巴项目和非项目卫生院共47个,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卫生Ⅷ项目乡镇卫生院在建筑质量和安全卫生方面要优于非项目卫生院;在配套设施完善,满足功能需求,提高就医舒适度、方便度等就医环境方面,卫生Ⅷ项目卫生院较非项目卫生院也有明显改善.

    作者:苏维;王禄生;章程;张楷莹;刘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安康市中学生HB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安康市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05年6510例高考生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HBV-M)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安康市中学生HBV感染率为28.34%,其中HBsAg阳性率为5.04%,单纯抗-HBs+占总检人数的17.01%;有多例HBsAg阴性但HBeAg仍阳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农村学生HBV-M的阳性检出率为34.92%,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的HBV-M阳性检出率26.89%(P<0.01).[结论]这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开展预防性体检,加强中学生乙肝监测管理工作.

    作者:曹仲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移动平均数在金华市痢疾疫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传染病疫情预警和预测方法,摸索移动平均数在我市痢疾疫情预警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痢疾发病基线数据收集整理,计算发病基线的2周期移动平均数,计算得的基线数据、预警值、2006年痢疾实际发病数作为控制图的3个数据系列绘制线图.[结果]按周痢疾发病例发病情况进行移动平均数法拟合检验.K-S检验水准可认为我市的痢疾疫情资料符合移动平均分布.[结论]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分析中,目前一般以周为单位,步长采用2为宜.以日为单位时,可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疾病发病趋势.好利用移动平均数进行长期趋势的分析.移动平均数能够消除季节性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它还能减少一些造成短期趋势波动的突发事件对调查结果的干扰.故该方法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应用较为广泛.

    作者:胡跃强;庞志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内毒素血症诱导的HIV共受体CXCR4表达的下调

    [目的]细菌LPS在体内可抑制单核细胞内HIV的复制.目的是为了检测LPS对HIV感染的共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小鼠静脉注射LPS (10mg,/kg),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淋巴细胞表面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CXCR4的mRNA表达.[结果]LPS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R4的mRNA升高,但可降低细胞表面的蛋白表达(P<0.001).[结论]体内全血刺激,LPS下调PBMC表面的CXCR4表达(P<0.05).因此,暴露于微生物的单个核细胞可通过HIV共受体效应而抵抗HIV的病毒复制.

    作者:杨清玲;石莹;陈昌杰;章菊;王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透析器凝血程度、容积下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使用抗凝进行血液透析,每例患者的透析器均顺利使用4次未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用药前后TT、 APTT、 ALT、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器容积下降率<15.45%,未发现出血病例.[结论]血液透析开始时,一次性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姚国媛;王明初;邹懿;肖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开展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人力和财力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公共职能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和完成度,省级高于市级,市级高于县级;省、市、县级在完成公共职能项目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项目较好,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次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项目差;23.5%的县级项目开展比例未达50%,14.3%的市级、63%的县级项目完成度未达50%.[结论]广西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和完成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西部省份比较略有差距,应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专业技术力量,逐步增加有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项目,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作者:孟军;董柏青;唐振柱;张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抗酸染色法和集菌培养法检测272例肺结核临床标本,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析有无差异.[结果]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法和集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66.91%、10.75%和43.01%.[结论]分予信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临床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衡川;徐亚军;周子人;李水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5-单硝酸异山梨酯与硝苯吡啶及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50例

    [目的]评价5-单硝酸异山梨酯与硝苯吡啶及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难治性高血压应用多种性质不同的降高血压药物疗效不好的患者,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50~100mg qd×6个月)+硝苯吡啶缓释片(30bid×6个月)+依那普利(10mg bid×6个月)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动态心电图(Hoter)等变化,并追踪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降压总有效率舒张压为96%,收缩压为90%,治疗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显著改善(P<0.001),心率、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酯与硝苯吡啶及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朱启上;彭莉君;陈荔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334例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医疗单位收治的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6月1334例AIDS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相关资科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1年仅诊治13例(0.97%),2002~2004年诊治163例(12.21%),2005~2007年6月诊治1158例(86.81%).病例主要集中在柳州市区及相邻的柳江县、鹿寨县及柳城县,占77.29%,来宾市155例(11.62%).男女比例为2.63:1.20~40岁占70.46%,以吸毒及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为卡氏肺孢子虫阳性率43.78%(160/386).858例CD4淋巴细胞计数<50/mm3 463例(53.96%)、50~200/ram3 220例(25.64%)、>200/mm3 173例(20.16%).TCB阳性率36.99% (145/392).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率46.34% (123/264).[结论]本地区艾滋病疫情星加速上升趋势,疫情严重地域相对集中于柳州市区及相邻县.吸毒感染和性传播比例相近.患者初诊多因机会性感染就诊,其临床表现症状多为机会性感染体征,易误诊漏诊,故提高医生对早期诊断的警觉和识别,早诊断,及时进行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福邦;陈敬捷;何里娜;黄丽花;何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华西医院科技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名列前茅的管理背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科技论文数连续多年来在全国医疗机构名列前茅,本文拟从医院管理的角度,从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学科交叉等方面努力探索华西医院科技腾飞的真正原因.

    作者:朱方;廖志林;谢娟;刘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营口市2003~2007年小年龄组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

    [目的]对营口市2003~2007小龄组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流感病毒分离采用细胞分离: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结果]2003~2007年4月共采集咽拭标本404份,分离到H1N1、H3N2型和B型流感病毒20株,平均分离率为4.95%,优势流行株为H1N1和H3N2亚型毒株,占总分离数的70%.在性别方面,病例样品阳性分离率男孩(6.47%)高于女孩(3.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3~2007年营口市流感疫情相对平静,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于了解营口流感流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云丽;王彩;赵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影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的环境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生命质量,探讨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河北省227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在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差异(P<0.05~0.01);不同年龄和职称在生活环境方面存在差异(P<0.01).多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男教师生命质量主要受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生活乐趣、医疗制度、住房条件和体闲活动环境因素的影响;女教师生命质量受家庭问题、工作压力、角色冲突、医疗制度、社会支持和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男女教师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吴永慧;杨洋;李登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