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共存与HBV-DNA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韩学吉;许顺姬

关键词:HBsAg, 抗-HBs, HBV-DNA, 肝炎分型, 肝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83例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根据抗原和抗体含量分A、B、C、D群,并且对此4群进行HBV-DNA分析,根据肝炎诊断标准进行分型,肝功能状态进行分析. [结果]83例HBsAg和抗-HBs共存病例中A群占7.2%HBV-DNA捡出率3.6%,B群占84,3%HBV-DNA检出率48.2%,C群占1%未检出HBV-DNA,D群占7.2%HBV-DNA检出率1.2%;无症状慢性携带者13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12例、肝癌28例;AST、ALT、T-BiL正常分别为55.4%、57.8%、44.6%,抗原量高的B群一半以上肝功能异常. [结论]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中B群HBV-DNA检出率高,肝功能异常一半以上,肝癌发生率高.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7例早期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总结早期产后出血抢救和护理经验. [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67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为21~38岁,平均(28±2.63)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15例;抢救与护理遵循处理产后出血的阶梯式方法. [结果]早期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09%,除2例行子宫切除,余未见严重后遗症. [结论]针对产前危险因素做好相应护理,遵循处理产后出血的阶梯式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共存与HBV-DNA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83例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根据抗原和抗体含量分A、B、C、D群,并且对此4群进行HBV-DNA分析,根据肝炎诊断标准进行分型,肝功能状态进行分析. [结果]83例HBsAg和抗-HBs共存病例中A群占7.2%HBV-DNA捡出率3.6%,B群占84,3%HBV-DNA检出率48.2%,C群占1%未检出HBV-DNA,D群占7.2%HBV-DNA检出率1.2%;无症状慢性携带者13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12例、肝癌28例;AST、ALT、T-BiL正常分别为55.4%、57.8%、44.6%,抗原量高的B群一半以上肝功能异常. [结论]HBsAg和抗-HBs共存表型中B群HBV-DNA检出率高,肝功能异常一半以上,肝癌发生率高.

    作者:韩学吉;许顺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957~2006年黔南地区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分析

    [目的]对黔南地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态势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分布,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以及动态数列. [结果]1957~2006年黔南地区报告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7种26350例,平均发病率18.54/10万,发病曲线呈不规则波形:按年代划分,20世纪70、80两个年代病例居多,占累计总病例数构成的70.12%;不同病种发病数量在州辖12个县(市)中分布不匀,其中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病有明显的地区性,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地方性班疹伤寒普遍分布,人感染猪链球菌不仅数量极少,并且仅限于罗甸县;按病例数多寡排列,依次为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4种,占累计总病例数构成的97.66%. [结论]黔南地区具备的自然环境、发展滞后的农耕模武、人群健康意识亟待提高的社会现象共同融合在一起,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世代延续与流行循环提供了生态学基础.病种构成和发病数量显示,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作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对人群的危害是显著的.

    作者:杨茂文;莫荣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面膜类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部分地市面膜类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与卫生安全,以保障公众健康. [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抽检的128份面膜类化妆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结果]检测的128份面膜中,菌落总数超标11份,超标率8.59%,超标范围多集中在5000-10000cfu/g(ml);霉菌和酵母菌超标10份,超标率7.81%,超标范围多集中在200~500cfu/g(ml);有2份检出粪大肠菌群,超标事为1.56%;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结论]大部分化妆品生产厂家较重视产品的卫生质量,微生物合格率在90%以上,但有部分产品的卫生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秦丽云;张伯兰;王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民办高校33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家庭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家庭支持上有着显著差异;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朋友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社会支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作者:陈水平;郑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动力学模型在艾滋病流行趋势中的研究

    [目的]用数学模型来研究某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患者)的流行状况. [方法]建立了离散型HIV传播动力学基本模型和有干预的HIV传播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有关参数,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到2010年,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某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分别将达到10万、2.8万;如果干预率能够达到50%以上,二者分别将下降到3.8万、2.1万. [结论]对HIV/AIDS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对控制HIV/AIDS在某省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飞;胡东生;郗园林;张梅喜;张卫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连续给药4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AMI对照组、小剂量rhBNP治疗组、大剂量rhBNP治疗组,各设15只.另设15只作假手术组.rbBNP治疗组经颈静脉输液管输注rhBNP,剂量为15μg/kg,每日1次,持续4周,假手术组及AMI对照组仅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输注.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降低(P均<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P<0.01).与AMI对照组比较,rhBNP治疗组SBP、DBP、LVSP及±dp/dt均明显升高(P均<0.01);LVEDP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外源性的重组人脑利钠肽连续应用能改善AMI大鼠血流动血参数,保护心功能.

    作者:樊冤桥;陈钢;何建桂;陈艺莉;马虹;周训伦;胡心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绵阳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专生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情况,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不同营养教育程度的345名医学专科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 [结果]营养知识测试中,营养教育程度高的学生得分高,女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男生.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求知欲望,希望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营养知识.大部分学生的营养态度端正、大部分饮食行为良好,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常吃水果、肉禽、鱼、奶类、豆类及制品及近一半学生早餐质量不高等. [结论]课堂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有重要作用,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应注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加强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作者:余芳;刘莉;王琼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乙胺嗪、消肿乳糜清和自我照料3种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的疗效,探索慢性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的治疗、照料方法. [方法]选择河南省固始县321名慢性丝虫病患者,按乡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每人口服乙胺嗪片剂100 mg/d;B组74例,口服消肿乳糜清胶囊6粒/d(基质9 g);C组96例,按WHO推荐象皮肿处理基本措施实施自我照料;D组51例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肢囊6粒/d,均持续3月.采取双盲法分别在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并测量下肢排水量,观察比较疗效. [结果]1年后随访A组63%(63/100)、B组48.61%(35/72)的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有48.61%的患者(35/72)下肢皮肤变软,高于A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排水量测量显示B组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50%;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显效率分别为13.41%、7.37%,两组之间有效和显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消肿乳糜清和乙胺嗪均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有一定疗效,实施自我照料措施效果不明显.

    作者:蔺西萌;刘长军;黄倩;赵旭东;张红卫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7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儿童病脑的临床分析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对2004~2006年71例住院病儿发病年龄、季节、病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全年均有发病.主要表现有发热(90.14%),头痛(71.83%)、呕吐(57.75%),惊厥(28.17%).可伴有呼吸道和消化疲道症状,可伴有脑膜刺激征,巴氏征等.外周血象可正常,也可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大多增高(90.14%),易出现低钠血症. [结论]小儿病脑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等,病原检测困难,主要靠临床表现及相应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而诊断.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选择主要是经验用药.对症治疗中脱水很重要.还应该注意病脑可能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作者:鲁志力;廖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eAg、HBeAb组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HBeAg(HBsAg、HBeAg、HBcAb,所谓大三阳)、HBeAb(HBsAg、HBeAb、HbeAb,所谓小三阳)组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1例血清HBV DNA含量,并进行分析. [结果]HBV DNA的载量与HBeAg存在呈相关性.结果发现免疫清除期、免疫残留期、免疫耐受期3中感染模武,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时期阳性构成比分别为28.43%、37.14%、34.44%. [结论]FQ-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的特点,对于乙肝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无传染性和病毒的复制情况、药物疗效的观察和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沈哲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青春期学生面部皮肤病与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青春期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青春期痤疮等面部皮肤病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96年6月、2006年6月分别两次对住校学生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面部蠕形螨感染现状及与青春期痤疮等面部皮肤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结果]96级、06级学生的感染率分别为33.03%和26.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P<0.05).毛囊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干皮脂蠕形螨;青春期学生面部皮肤病感染率48.04%明显高于面部皮肤正常学生;混合性皮肤或油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较高. [结论]蠕形螨感染与不同的年龄组、性别、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青春期痤疮等面部常见皮肤病关系密切.

    作者:王爱华;王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尿碘与尿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缺碘地区碘缺乏病人服用碘制剂后与当地健康人(未服碘制剂)的研究,分析尿碘与尿氟在排出的尿中是否存在相互关系. [方法]取正在服用碘制剂的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病人26例(实验组),当地未服碘制剂的正常人24例(对照组),测定尿碘与尿氟.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尿碘均值分别为(126.5±25.8)μg/L和(87.1±27.1)μg/L,P<0.01;尿氟平均值分别为(0.37±0.11)mg/L和(0.57±0.13)mg/L,P<0.01,尿碘与尿氟的相关系数r=-0.723. [结论]服用碘制剂的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病人的尿碘高干当地未服磺制剂的正常人,尿氟低于未服碘制剂的正常人,尿碘与尿氟排出存在负相关,碘与氟在肾脏的排出有相互抑制作用.

    作者:周伯钦;王武林;庄景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2004~2007年宣汉县9类食品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宣汉县本地生产食品卫生状况,掌握今后食品监督监测重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年宣双县熟肉及制品、糕点等9类食品的卫生状况,并对各类食品4年的合格情况,以及各类食品的不合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各年度9类食品合格率基本一致;熟内及制品和糕点抽样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季度抽样检测合格率低. [结论]本地生产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特别应加大熟肉及制品等的监督监测力度.

    作者:涂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海南州活动性肺结核病发现状况与转归分析

    [目的]掌握高原结核病疫情,分析海南州结核病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防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资料来源于5年来项目期间海南州5个结核病控制项目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每年登记治疗的结核病年报表、季报表及相关资料(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和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进行核对统计. [结果]5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0910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570例,其中涂阳病人825例,涂阳病人占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5%,涂阳登记率为47.1/10万.并对全部病人落实了管理和治疗,规则治疗率96.2%,痰菌阴转率93%,治愈率87%. [结论]对农牧区用简单的方式,有效的发现了病人,同时宣传了结核病知识,培训了基层防痨人员,落实了查、治、管工作,为该州农牧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乃至控制结核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青确仁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贲门胃底癌患者术前升压化疗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术前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为这一综合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术前化疗的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49例,其中升压化疗组19例,单纯化疗组30例.二组患者末后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流武细胞仪测定. [结果]FCM测定升压化疗组的DNA两倍体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S期细胞比值有显著性差异.升压化疗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化组. [结论]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翟建文;华文霞;姜素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

    [目的]了解南充市顺庆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的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对南充市5个社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 [结果]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 [结论]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潘池梅;张学锋;吉渝南;吴汉奇;田小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卫校学生保健意识和行为改变的调查

    [目的]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社区保健>后保健意识和行为的改变,为今后重视和加强社区保健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2届英护4个班214人、普护4个班198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学习<社区保健>前后,学生保健意识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学习<社区保健>对学生树立保健意识和建立健康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潘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和焦虑发病情况,两者间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法]对入选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袁调查入选对象的抑郁焦虑情况. [结果]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抑郁和焦虑发病率高,分别为54.8%和50.5%.②在中青年患者中,焦虑为主,影响因素有月收入、医疗费用报销方式、突发起病等原因.③老年患者中,抑郁为主,抑郁合并焦虑较中青年患者多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费用报销方式.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不同且影响因素亦不尽相同.

    作者:陈娟;何扬利;吴智勇;郑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河北省沧州市弓形虫知晓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沧州市人群弓形虫知晓率及其对行为因素的影响,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强化健康教育,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卫生饮食习惯等及弓形虫知晓情况. [结果]调查807人,强化健康教育前知晓率为20.3%,男性、文化程度高、城市居住、医务工作者、干部知晓率高;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人群知晓率高.知晓率高的人群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强化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显著提高(79.7%). [结论]沧州市人群弓形虫知晓率较低,知晓率影响着人们卫生、饮食习惯.因此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中,需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弓形虫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许郑林;孙凤娥;魏粤晓;刘铁柱;金芸;朱凤林;陈瑞玲;王蕾;于春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