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金中秋;洪玲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07/2005-09同仁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临床确诊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鱼腥草滴眼液和1g/L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观察6项眼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的显效率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用药后第7d,在结膜充血的改善上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4d,在畏光、异物感、流泪以及结膜充血的改善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对于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1g/L阿昔洛韦滴眼液.
作者:金涛;邹留河;赵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膜囊正常菌群因不同的环境、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尤其是不同的培养基和取样、培养方法,培养结果差异较大.结膜囊带菌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或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始终是多的几种细菌.
作者:曾树森;吴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统计学眼压的正常范围之内,却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及与之相关的视盘改变.故发病隐匿,常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机械因素、血管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降眼压是必要的措施,眼压降低30%以上对其病变有利.与此同时,改善视神经血流供应和保护视神经的药物正被关注.
作者:王禹燕;郑燕林;黄珍珍;刘嘉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男,21岁,因自幼左眼内斜视入院.患者出生后发现左眼内斜,逐渐加重,左眼不能外展,视力差,要求手术矫正斜视而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无产伤及手术史,父母及一兄一姐均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及同类病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智力障碍及全身畸形.眼科检查:视力:右0.5,左手动/眼前,散瞳验光-17.00DS,不能矫正.眼位检查:左眼不能固视,右眼注视,左昵内斜20°,无垂直斜视.左眼球水平震颤,外展不能过中线,其余方向眼球运动尚可,右眼各方向运动正常.左眼角膜横径8mm,垂直径8mm;右眼角膜横径10mm,垂直径11mm.
作者:庞旭;彭秀军;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的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方法:对3~12岁视力不良儿童用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3d,3次/d,采用带状光检影法加主觉试镜法验光,对检查中检出的散光度≥0.50D的210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中复性远视散光146眼占67.6%,复性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散光24眼占11.4%,单纯性散光占5.3%;循规性散光占85.2%,逆规性散光占6.2%,斜轴散光占8.6%.散光程度:0.50~1.00D占54.7%,1.25~2.00D占27.6%,2.25~3.00D占11.0%,3.25~4.00D占6.7%.对称散光128眼占61.0%,不对称散光占39.0%.复性远视散光导致弱视占弱视眼75.8%(75/99);其次为混合散光占14.1%(14/99).结论: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中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多见,散光轴向分布以循规性散光为主.散光程度多在3.00D以下,散光度随着年龄增加而有下降趋势.
作者:王莺;闵云花;戴秋白;房沛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选择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51例97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组患者均采用黄斑区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光凝后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二组患者3mo后行视力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54%与69%;观察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2%与90%.经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检验,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532nm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伟;李君;郭秀荣;孙秀梅;魏自敏;王莉;黄显丰;胡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眼部直流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88眼),其中治疗组25例(48眼)应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40眼)只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姜士军;曹晋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统计报告汉中地区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a来资料完整的眼外伤住院患者1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汉中地区眼外伤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8.3%和37.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31~40岁发病率高(20.9%),50岁以前均呈现比较高的发病率.职业以农民高,其次为学生和工人.治疗效果以单纯前房积血好,爆炸伤和暴力伤治疗效果差.脱盲率45.4%,终致盲率34.3%.结论:眼外伤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青中年的劳动安全防护和教育,加强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及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治疗,早期手术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作者:张安民;周爱意;左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4.183,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r=0.114,P=0.005;r=0.483,P=0.000);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产-0.114,P=0.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r=-0.041,P=0.312),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5.490,p=0.000),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r=0.027,P=0.499).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557.824-7.254X7+27.989X9-2.499X12+5.285X13(F=16.840,P=0.000).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作者:韦斌;具尔提;付玲玲;王星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物理屏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观察23例(40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进行观察,包括各种临床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及角膜瓣对位等,平均配戴1~15d,术后随诊1~3mo.结果: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角膜上皮愈合不适症状减轻,角膜瓣无1例发生移位,对位好.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及术后早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稳定角膜瓣的作用.
作者:丁欣;龙琴;李莹;罗岩;陈秉均;艾凤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10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16mo,平均眼压由术前24.82mmHg(1mmHg=0.133kPa)降到术后16.52mmHg,房水流畅系数0.38,功能性滤泡占81.5%.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79.4%.结论: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建立滤过功能和避免二次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及减低医疗成本等.
作者:姬亚洲;裴森;毋艳君;霍永军;王文玲;陈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是湿性AMD患者丧失视力的主要原因.CNV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al growth factor,VEGF)是诱发CNV的关键因素之一.Pegaptanib作为眼科领域应用的第一种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CNV形成和血管渗漏,对湿性AMD已初步显示出较传统疗法更优越的治疗效果.随着对CNV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将有可能更加有效的防治湿性AMD等CNV相关疾病.
作者:李夏;王雨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发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及裂孔者50例(53眼)行氪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行氪激光光凝1mo后,裂孔封闭良好,变性区无扩大.色素较多时行LASIK手术,术后回访6~12mo,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中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段.
作者:曹燕;吕杰;郑爱贞;张超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56例56眼,采用氩离子激光眼科治疗仪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50~100μm,曝光时间0.1s,激光能量100~200mW,需全视网膜光凝者在黄斑格栅样光凝完成后再进行,随访3~18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情况.结果:在56眼中,视力改善37眼(66.1%),视力不变14眼(25.0%),视力下降5眼(8.9%);黄斑水肿完全消退31眼(55.4%),黄斑水肿好转21眼(37.5%),黄斑水肿不变甚至加重4眼(7.1%).结论:早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消退,能有效保存甚至提高患眼视力.
作者:廖华萍;张士胜;朱彩红;周颖明;孙悦;石海云;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虹膜囊肿的致病原因,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我科收治的27例27眼虹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病史、术前术后眼部检查,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检查,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年龄从3~60岁,男16例,女11例;20例继发于眼外伤后,1例继发于白内障手术,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其余5例为原发性;其中23例给予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3例予以眼内激光光凝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22例继发性虹膜囊肿中有21例为上皮植入性囊肿,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为虹膜色素上皮囊肿,5例原发性虹膜囊肿中4例为非色素上皮囊肿,1例为色素上皮囊肿.术后随访2a,2例因囊肿复发再次手术,1例因眼压升高再次手术.结论:虹膜囊肿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虹膜囊肿,从组织病理学上分为上皮植入性囊肿,非色素上皮囊肿和色素上皮囊肿.组织病理学特点与病因相关.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预后与眼部组织受损情况和治疗方式有关.
作者:廖咏川;唐莉;罗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术(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2000/2005我院收治的43例45眼经大部分玻璃体切割患者,术中抽取2~3mL(1~2mg)TA注入玻璃体腔.结果:TA粘附在玻璃体皮质上,可以清楚地显示残留玻璃体皮质的部位和范围,并易于剥除.结论:PPV术中应用TA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且TA具抗炎、抗增殖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史铭宇;张帆;邱辉;吴丽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有效方法.方法:63例均为外伤引起的下泪小管断裂.利用手术显微镜在粘弹剂与美兰混合液帮助下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术后随访6mo~2a.结果:远期治愈47例,好转9例,不成功3例,未回访者4例,主要并发症为睑外翻,瘢痕增生导致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修复有效可行,远期疗效好.
作者:李昂;刘小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男,23岁,因双眼LASIK术后视力下降4a+,双眼视物重影,渐加重8mo+,于2004-08至我院就诊,病史无特殊.诉2000-08外院行LASIK近视矫正术,术前近视度数为双眼-8.00DS,余资料不详.术中顺利(角膜瓣厚160μm),术后UCVA:双眼0.5.术后减量使用帕利百(5d,3次/d)和氟米龙(4wk,每周减少1次即4次/d减至1次/d),期间无不适.术后0.5a,自觉眼胀痛伴视力下降,外院查UCVA:右眼:0.4,左眼0.1,均不能矫正;眼压(NCT):41mmHg、38mmHg(1mmHg=0.133kPa),眼底:C/D右0.2,左0.7,角膜厚度:右360μm,左眼362μm,角膜地形图正常,视野:双眼鼻侧阶梯,予药物降眼压治疗3mo(具体不详),期间眼压波动于28mmHg左右.
作者:杨春霖;李旭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0 引言角膜栗刺异物是秋季板栗收获季节的常见病.现将1997-09/2005-10门诊治疗的角膜栗刺异物89例113眼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2003-01/2005-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患者61例(61眼),男45例,女16例,男∶女=2.7∶1;年龄5~78(平均38.3)岁,其中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52例占85%,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房角镜、B超等.根据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分类及治疗情况如下:(1)前房积血型:本组病例共26眼(43%),临床表现为前房有较多的积血.治疗上首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物,双眼包扎减少眼球活动,安静卧位,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糖皮质激素减轻小梁网水肿和眼内炎症反应.其中18眼经上述保守治疗后前房积血吸收,眼压恢复正常.
作者:高桂军;许贺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