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汪萍

关键词:弱视, 综合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疗效.方法:不同类型弱视共124例230眼,根据弱视的类型、程度及注视性质,采用先行病因治疗后,再根据病情运用遮盖、压抑、红光闪烁、后像或光刷、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及增视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结果:不同类型弱视的230眼中,痊愈162眼(70.4%),进步62眼(27.0%),无效6眼(2.6%).结论:对于儿童弱视运用综合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可以推广.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尼日利亚翼状胬肉治疗状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尼日利亚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方法:选择1999-01/2002-12的4a期间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所有病例都来自于尼日利亚Enugu市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收集这些患者的生理数据、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6.1版EPI-INFO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共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60眼单纯施行巩膜暴露术,42眼施行联合5-氟尿嘧啶(5-FU)的巩膜暴露术,22眼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的巩膜暴露术.结果:72例(124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a,包括男41例(56.9%),女31例(43.1%),男女比例为1:0.8.术后复发率高的在病变第Ⅲ期(55.6%),低在病变第Ⅰ期(22.2%).3种手术方法比较,复发率分别为65.0%、52%和13.6%.结论:在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联合丝裂霉素的早期手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强、治疗费用低、方法简单且创伤小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正常人蓝/黄视野和白/白视野的阈值变异性比较

    目的:比较正常人蓝/黄(B/Y)视野检查法和白/白(W/W)视野检查法阈值的短期波动、长期波动及个体间变异.方法:应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对22~29岁正常人22例22眼进行B/Y视野检查及W/W视野检查,检测2种视野阈值的短期波动、长期波动及个体间变异,并对短期波动均值、平均阈值长期波动均值及平均阈值的个体间变异进行比较;对B/Y视野1~59个点的阈值长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B/Y视野检查法的短期波动(1.81±0.28)dB,平均阈值的长期波动(2.64±1.25)dB,均大于W/W视野检查法(1.34±0.21)dB,(1.37±0.78)d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60,P<0.001)和(=4.22;P<0.001);B/Y视野检查法的个体间变异大于W/W视野检查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9.44;41.24;75.37;90.67;均为P<0.0001).B/Y视野1~59个点阈值长期波动随离心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r=0.4613,P<0.05),上方象限29个点阈值的长期波动(4.41±2.48)dB大于下方象限29个点的长期波动(3.84±2.48)dB,比较有显著意义(t=3.68;P<0.001).结论:B/Y视野检查法的正常人的阈值变异较W/W视野检查法大,需要有更大的正常值范围.在评估B/Y视野的结果时,应考虑阈值改变的位置和程度,必要时重复检测.常规的W/W视野检查应保留对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

    作者:吴晓红;周群娣;沈自芳;尹忠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眼新生血管性疾病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眼组织中广泛分布,是内源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代表.PFDF的相关研究有可能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带来新的治疗前景.本文就PEDF的眼部分布、与眼新生血管性疾病及其他血管相关因子的关系、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崔蕾;卢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打楔法在较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0引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我国的普及已有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硬核性白内障手术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1].我们采用打楔法处理较硬核白内障36眼,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炜;赵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0例(272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40例(44眼)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40例(44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功能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浅前房按Spaeth法分级,浅Ⅰ度30例(32眼)、浅Ⅱ度6例(6眼)、浅Ⅲ度4例(6眼).结论: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达到恢复前房的目的.

    作者:赵宪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睑带状疱疹误诊为眶上神经痛5例

    0引言眼睑带状疱疹为眼科常见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累及第二支较少见.本文对2002/2004 3a间在我院就诊的5例眼睑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赵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拉帕米体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有效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采用HE染色、AO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80和160mg/L维拉帕米作用12~72h致凋亡作用.结果:80和160mg/L维拉帕米均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关系,160mg/L维拉帕米作用72h时,凋亡率高达49.3%.结论:维拉帕米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

    作者:王朋;洪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泪囊炎3种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按摩法、加压冲洗法和泪道探通法治疗121例(128眼)新生儿泪囊炎,观察3种疗法的效果.结果:按摩法全部无效,加压冲洗法仅2例(2眼)成功,泪道探通法成功113例(120眼),总成功率95.3%.结论:按摩法虽安全却无效;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

    作者:唐晓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初步观察

    0引言弱视为儿童常见多发病,其发生率为3%左右[1],我们对150例2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采取穴位药物注射及内服微量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PE增殖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曹利群;卢华;刘敬;马志中;冯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癔病诊治中的应用及分析

    0引言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是一种无创伤、客观的视功能检查方法,能准确的反应视路的功能状况.本组病例收集的是2004-01/2005-10来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癔病性盲目患者10例,在应用P-VEP检查及检查过程中结合心理暗示治疗后,所有癔病盲目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泪道激光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观察和体会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04例130眼患者进行泪道激光成形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3组,眼药水组为A组,眼膏组为B组,置管组为C组.结果:A组38眼中,13眼治愈,15眼好转,10眼无效;B组49眼中,29眼治愈,11眼好转,9眼无效;C组43眼中,19眼治愈,15眼好转,9眼无效.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1.6%和79.1%)(P>0.05),A、B、C眼的治愈率分别为34.2%59.2%和44.2%.A、B组之间(X2=5.345,P=0.021<0.05,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之间(X2=0.840,P=0.359>0.05),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之间(X2=2.064,P=0.151>0.05),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泪道激光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术后置入眼膏不仅有较高的治愈率,而且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Nd: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小点膜闭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疗效.方法:采用Nd:YAG激光对两组泪小点膜闭患者行激光泪小点成形术,其中一组同时联合应用MMC局部浸润.结果:不使用MMC组术后3d泪小管引流通畅24眼(83%),术后3mo复查泪小管开口通畅无溢泪症状者18眼(62%);使用MMC组术后3d泪小管引流通畅11眼(78%),术后3mo复查泪小管开口通畅无溢泪症状者10眼(71%).结论:Nd:YAG激光联合MMC治疗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疗效与不使用MMC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张鲲;张卯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5例(142眼)高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88例(142眼)低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无因全身疾病而中断手术者.结论:对高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有复明的希望,就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邢淑惠;张卫忠;刘是;王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B组优于A组(P<0.01).结论:老视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作者:唐秀侠;刘苏冰;曾庆广;聂晓丽;张卫霞;买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与超声乳化晶状体术对猪眼前房及手术切口部组织温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眼部组织的温度变化.方法:使用针式传感器数字型温度计,测量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离体猪眼球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3部位组织温度,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较.结果:前房灌注与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及前房灌注下超声乳化3种方式所致3部位组织温度变化的相同部位的比较结果,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组织温度升高幅度随激光能量的增强而增大.结论:前房灌注条件下行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3部位组织温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前房未灌注条件下的激光乳化及前房灌注条件下的超声乳化;在前房非灌注条件下,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使3部位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激光能量成正比;激光乳化晶状体时所产生的热量要低于超声乳化.

    作者:阎启昌;邸悦;柏全豪;张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目的:体外培养和观察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C),为临床和实验研究IPE细胞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IPE细胞,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多数呈圆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黑色颗粒.传代培养的IPE细胞呈梭形或纤维细胞样生长,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进行cytokeratin染色显示IPE细胞成阳性反应,阳性率达100%.结论: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可成功地分离培养出IPE细胞.

    作者:佘华宁;郑玉萍;权彦龙;曹振平;任百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疗效.方法:不同类型弱视共124例230眼,根据弱视的类型、程度及注视性质,采用先行病因治疗后,再根据病情运用遮盖、压抑、红光闪烁、后像或光刷、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及增视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结果:不同类型弱视的230眼中,痊愈162眼(70.4%),进步62眼(27.0%),无效6眼(2.6%).结论:对于儿童弱视运用综合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可以推广.

    作者:汪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99眼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KTP-Nd:YAG激光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各种原因泪道阻塞患者88例99眼.全部在表麻下扩张泪小点.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阻塞处.发射激光以清除阻塞.疏通泪道.结果:全部病例追踪随访3~6mo,一次激光疏通成功者63眼,占64%,二次激光疏通并置管治疗的36眼中,成功31眼,占31%,失败5眼,占5%,总治愈率达95%,失败率5%,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KTP-Nd:YAG激光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