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琴;邱春亿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法对屈光度检查的结果,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可靠件和准确性.方法:对2007-07/2007-10在我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88例168眼,分别使用以Hartmann-Shack原理为基础没计的德围蔡司WASCA波前像差仪分析系统以及主观插片验光方法进行检查,并对近视球镜、近视柱镜、散光轴向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测量的屈光度较为接近,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3±1.64D和-6.44±1.89D;近视球镜度分别为-5.93±1.65D和-5.83±1.80D;近视柱镜度分别为-1.22±0.66D和-1.27±0.70D;散光轴向度分别为110.67±75.69°和119.24±74.21°;四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波前像差仪在无需散瞳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眼屈光度的情况.
作者:金玉梅;钟勇;王忠海;许鹏;查倩;杜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ARPE-19和HUVEC细胞的生存率及增殖率.结果:3,10mg/L柚皮素能显著增加ARPE-19细胞的增殖率达10.8%和11.4%.10mg/L柚皮素能提高ARPE-19细胞在缺氧,0.3mmol/L NaN3及200Fμmol/L H2O2条件下的生存率分别为55.2%,69.2%及50.3%.1mg/L柚皮素能提高ARPE-19细胞在50μmoL/L t-BHP和30mg/LNaIO3条件下的生存率达20.2%和30.4%.30mg/L柚皮素能够促进ARPE-19细胞在50 μmol/L t-BHP条件下的增殖率达32.2%,而1mg/L柚皮素可以提高30,100,300mg/L NaIO3处理的ARPE-19细胞的增殖率达30.3%,10.3%及18.5%.3,10及30mg/L柚皮素抑制HUVEC的增殖率分别为23.9%,70.4%及77.9%.1,3mg/L柚皮素能提高HUVEC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率达10.7%和13.1%,以及提高在300mg/L NaIO3条件下的生存率达41.2%和37.7%.3mg/L柚皮素能提高HUVEC细胞在200,4001xmol/L H2O2,条件下的生存率达20.1%和21.5%.结论:柚皮素能够促进ARPE-19细胞的增殖率,抑制HU-VEC生长,同时对这两种细胞均有抗氧化作用.因此,柚皮素是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很有前景的候选药物.
作者:林宝琴;邱春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本文报告1例合并角膜厚度增加,伴先天性心脏病及并发性角膜内皮损害的Weill-Marchesani综合征(WMS)病例,并结合复习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作一归纳介绍.患者为26岁女性,身高143cm,双手短指,高度近视[OD:0.3(sph-24.50-3.00x105cyl),OS:0.4(sph-24.50-3.50cylX70)],双眼球形晶状体伴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双前房浅,房角关闭.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角膜厚度右眼:588μm,左眼:598μm.患者经YAG激光虹膜打孔后,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控制.2mo后测角膜内皮周边大量空洞并融合成片.我们认为,WMS患者角膜厚度增加很少被人认识,其所带来的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应该引起注意;YAG激光虹膜打孔对于急性期缓解WMS瞳孔阻滞,降低眼压,维持前房深度具有很好的疗效;WMS多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晶状体脱位对周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害不能忽视.
作者:王宏彬;曲迎新;胡咏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Bevacizumab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对20只wistar大鼠40眼随机平均分4组.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药物溶剂和不同剂量Bevacizumab.比较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16d后角膜标本行HE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间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发现各药物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对照组VEGF染色明显增强,药物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形成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作者:荆国利;高晓唯;任兵;肖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为研究外伤性PVR和外伤后应用GM6001干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9及TIMP-1、在不同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伤性PVR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正常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伤性PVR组玻璃体腔内注射PRP血浆制成外伤性PVR大鼠动物模型;外伤后应用GM6001组在外伤后12h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于1,3,7,14,21,28d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9及TIMP-1的表达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MMP-9、TIMP-1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视锥视杆层、视网膜内外网状层、神经纤维层.MMP-9在正常对照组、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微弱表达.MMP-9在外伤性PVR组1,3,7d显著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MMP-9的表达呈进行性减弱的趋势;TIMP-1在外伤性PVR组与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均有明显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MP-9/TIMP-1比率在外伤性PVR组1,3.7d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9、T1MP-1参与了PVR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MMP-9/TIMP-1比率增高促进PVR发生发展的进程.人工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可促进MMP-9/TIMP-1动态平衡的重新建立,从而在外伤性PVR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国兴;冯春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几种不同能量激光对泪道组织所造成的损伤程度和恢复过程.方法:应用Nd:YAG激光,通过400μm激光纤维插入到10只新西兰白兔和5只家犬的泪道内分别进行10,15,20和25W输出功率的泪道内激光实验.结果:输出功率为10~20W的损伤主要限于上皮层,极少累及上皮下层.输出功率为25W的损伤较重且易致瘢痕结缔组织增生.单纯上皮层损伤一般20d可以修复,伴有较深层损伤通常需要60d才能完成修复.结论:以输出功率10~20W进行泪道管腔内激光切除局部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广舒;刘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VEP技术在鉴别伪盲、评价伪盲眼实际视力水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眼外伤后单眼盲或单眼低视力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将65只伤眼作为实验组,65只健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VEP检查.在VEP榆查时,受检眼依次接受视角为30'、22'、11'、5'、3'的视觉刺激.结果:患眼主观视力与VEP视力不相符者48人,伪盲检出率为73.8%;对照组健眼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符合率可达90.8%.结论:VEP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受检眼的实际视力水平,并可为鉴别伪盲的法医学应用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胡俊;彭新;张泽润;蒋祁;李中伟;张玲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家系中视网膜色素变性1(retinitis pigmentosa-1,RP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6个ADRP家系的47例成员和50例对照者进行了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筛选与检测.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P1基因点突变在RP发病中的作用.结果:ADRP家系成员和对照组RP1基因第4外显子上检测出2个变异位点.在1691和1725密码子存在杂合的两种类型的密码子(S1691P,Ser-Pro,TCT-CCT:Q1725Q,GIn-GIn,CAA-CAG).ADRP家系成员中Ser-1691-Pro及GIn-1725-GIn位点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1.202,P<0.05).结论:RPI基因Ser-1691-Pro及GIn-1725-GIn位点多态性可增高RP的危险性,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考虑为ADRP家系的易感基因.
作者:李春霞;盛迅伦;庄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眶颧复合体骨折后眼球内陷的手术矫正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6-05我院眼科收治的45例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患者行骨折复位和眼眶重建的手术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早期手术11例,晚期手术34例.通过眉弓外侧切口、下睑切口、前庭沟切口和冠状切口联合入路,在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颧复合体正常解剖结构,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Medpor充填修复眶壁骨折矫正眼球内陷.45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mo.结果:所选45例患者术后外观获得显著改善,眼球内陷矫正,复视得到改善.早期手术病例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晚期组.结论:眶颌颧复合体骨折手术可以恢复正常而中部外形、矫正眼球内陷和改善复视症状.早期手术更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提高疗效.
作者:李瑾;范先群;林明;周慧芳;陆雯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清C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9例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3组,分别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h血清C肽的水平,并记录其他可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因素.结果: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空腹及餐后2h血清C肽均低,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次之,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餐后2h血清C肽水平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独立因素.结论:餐后2h血清C肽水平降低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焦剑;张仲臣;熊飞;李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及探讨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各类屈光手术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中观察到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者108眼,近视范围-10.00~-24.50D,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2.25±1.53)D,散光平均为(-1.52±0.55)D;手术方式的选择:(1)Ⅰ组52眼,行LASIK术:(2)Ⅱ组23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Ⅲ组33眼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平均6mo,主要观察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及眼前段、眼底情况.结果:三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术后裸眼视力≥0.5者分别是42眼(80.8%),20眼(87.0%),28眼(84.8%),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0.83±1.16)D,主要并发症Ⅰ组术后6mo黄斑出血1眼,Ⅱ组术后15mo视网膜脱离1眼,Ⅲ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晶状体性屈光手术效果优于LASIK术.对超高度近视行屈光手术,要根据患者年龄,眼部情况,手术医师的技术等,选择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手术.
作者:杨阳;何阳;Dick H. Burkhard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近视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对5~40岁正常对照眼61例68眼,近视眼152例205眼,应用Stratus OCTTM 3000,RNFL3.4程序对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的RNFL进行检测.结果:近视眼RFNL厚度7:00和11:00位大,3:00位小,上象限(S)、下象限(Ⅰ)平均值接近并>颞侧象限平均值(T) > 鼻侧象限平均值(N).正常眼组与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眼组对应RNFL厚度相关参数组间比较:7:00和11:00,Smax,Imax,Smax/Imax,Max-Min差异均无显著性,3:00、4:00和N差异均有显著性.控制年龄因素条件下,近视眼RNFL厚度部分参数(上方和鼻侧居多)与等效球镜度数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直线趋势,而部分参数(下方和颢侧居多)与等效球镜度数无直线性相关趋势.结论:近视眼视盘鼻侧RNFL厚度已变薄,中度和高度近视眼更明显,而颞侧和颞下RNFL变化不明显.
作者:曹东;贺翔鸽;刘莛;孙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是通过提高前房眼内压来实现的.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对照组15只,治疗组15只.治疗组于高眼压前6h和眼压正常后即刻己酮可可碱50mg/kg ip.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等容量生理盐水ip.监测视网膜电流图(ERG)b波的变化,测定视网膜谷氨酸含量以及视网膜线粒体钙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谷氨酸含量都在缺血再灌注后逐渐上升,在48h达到峰值,两组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6h点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在其他时点对照组的Glu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视网膜线粒体钙含量在缺血再灌注后逐渐上升,在24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两组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6h点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在其他时点对照组的视网膜线粒体钙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再灌注后,对照组ERG b波比较低平;再灌注后1 h,对照组、治疗组的ERG相对b波无明显的差异.24h后两组b波都降低到低,然后逐渐恢复;72h后对照组ERG b波仪恢复到正常眼的69%左右.己酮可可碱处理组ERG b波恢复到正常眼的95%左右,ERG b波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能有效降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及视网膜组织细胞线粒体钙离子含量,促进ERG h波的恢复,缩短了视网膜缺血冉灌注的病理过程.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荣奎;王新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对于眼的影响与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观察上方蒂做瓣的LASIK手术30例(60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切削深度及术前,术后1wk,1mo,3mo的角膜中央知觉、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干眼主觉症状评分.结果:术后1 wk,1 mo角膜知觉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术后3mo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k患者的主觉症状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79>0.05),术后mo时差异显著(P=0.025<0.05),术后3mo时差异极其显著(P=0.001<0.01);患者术后泪流量在术后1wk;1mo时明显低于术前(P<0.01),直至术后3mo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1);术后1wk,1mo,3mo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术后3mo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方面,术后1mo时角膜上皮损伤明显,术后3mo时与术前仍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说明在两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的关系r=0.798,P<0.01.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明显下降并随时间延续而逐渐恢复,3mo时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干眼的相关指标并未随之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角膜知觉的下降与术中切削深度间存在正相关.
作者:桑姗;钱涛;李一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吸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应用基因组连锁扫描和关联分析,已经发现多个潜在的致病基因.补体因子H与AMD的关系提示替代补体途径在AM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LEKHA1/LOC387715/HTRA1基因位点的变异也是AM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理解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将有利于AMD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的探索.本文对目前AM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娟;胡永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们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研究常用药物的有效性.首先,我们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2008第1期),并与研究者联系以获得更多相关研究资料.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循证医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8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共73篇.对入选文献进行逐篇分析,内容包括随机方法、基线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盲法、失访说明、统计学处理等,后用Meta-分析得出结论:疱疹净的治愈率要低于阿糖腺苷,三氟尿苷,溴乙烯去氧尿苷以及阿昔洛韦,而后四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几乎相近.干扰素与抗病毒药物合用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的疗效更好,而干扰素的剂量和种类并不能决定疗效的好坏.应用循证医学可帮助临床医师制定佳的治疗方案,把握临床科研的方向;更可为卫生决策机构提供决策的依据,以避免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
作者:魏欣;陈晓明;刘旭阳;邓应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手术后使用不合防腐剂的透明质酸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的疗效.方法:对行眼部手术的干眼症患者132例(149眼),所行手术,眼局部用药情况、手术前、手术后药物治疗2,4wk基础泪液分泌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实验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病情停用抗生素激素滴眼液,术后第4wk停用透明质酸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术后第5wk行基础泪液分泌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实验.结果:对眼科手术前、术后药物治疗2,4wk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眼症患者术后使用不含防腐剂的透明质酸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猛;赵桂秋;潘绍新;张丽丽;刘奎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0 引言由于目前诊断的完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确诊率极高,但在治疗上效果却不理想,真菌性角膜溃疡仍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病,我院眼科目前采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活力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情评估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眼外伤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患者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客观记录.结果:将观察结果分为前房积血,房角形态异常,晶状体半脱位.30例患者中,单纯房角后退者5例,单纯房角形态异常者6例,前房积血伴房角形态异常(包括房角狭窄、房角关闭及房角后退)者11例,房角形态异常伴晶状体半脱位者3例,三者兼具者5例.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情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眼外伤导致屈光间质混浊,临床医生在裂隙灯下无法准确观察前房病情的情况下,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够显示出其他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对外伤性青光眼的准确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石红霞;孟宪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35例(146眼)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并发症:后囊膜破裂15眼(10.3%),上方虹膜反复脱出4眼(2.7%),角膜水肿47眼(32.2%),葡萄炎12眼(8.2%),前房出血8眼(5.5%),后囊膜混浊17眼(11.6%),继发性青光眼2眼(1.4%).结论: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少,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对出现的并发症应积极妥善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宗华;李耀宇;白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