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蔡劲锋;朱凤;贾婷;王宇;孙丽丽;朱丽萍

关键词:眼球旋转, LASIK,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测量LASIK手术患者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方法:选择近视患者70例140眼,术前运用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在暗室中取坐位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术中运用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在卧位进行虹膜定位,测量眼球的旋转度数,所有患者均采用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结果:发生顺时针旋转73眼,发生逆时针旋转47眼.旋转<3°者74眼, 3°<旋转<5°者30眼,5°<旋转<7°者12眼,旋转>7°者4眼.其余20眼虹膜定位不成功.结论:LASIK手术中由于患者的紧张和体位的改变会导致眼球的旋转,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和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能够有效测量眼球旋转,更好的矫正散光.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曲松钠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目的:临床研究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患儿62例11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和常规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 结论: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可以作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于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前应用.

    作者:李维义;刘海俊;高晓唯;董晓云;余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眼前节重建术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眼前节重建观察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行眼前节重建术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187例187眼,术中彻底切除真菌病灶,保留部分房角结构,术中摘除晶状体,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187例,保留眼球174例(93.0%),感染复发后行眼内容剜除术13例(7.0%),174例中164例无复发,有10例于术后4~8d植片边缘、植片内皮及植床出现感染病灶经过更换植片及植床的扩大切除,术后感染控制,复诊3~6mo均无复发,植片与植床对位愈合良好,近期视力恢复手动~数指/30cm不等.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18例,行睫状体冷冻术,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37例.结论:眼前节重建术对严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可以起有效的治疗作用,大多可以保留患者的眼球.

    作者:韩育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桥蛋白与VE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前房液中的表达

    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生性疾病关系密切,我们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前房液中OPN与VEGF的水平,探讨OPN,VEGF与PV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2007- 06/2008- 07总共17例PVR病例的前房液样本(A组),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例前房液样本(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定量测定前房液OPN及VEGF浓度.结果:前房液中:A组OPN浓度377.0±56.6ng/mL, VEGF浓度521.1±92.4ng/mL;B组OPN浓度286.5±49.3ng/mL, VEGF浓度249.0±83.3ng/mL.A组较B组OPN表达升高(P<0.05),VEGF表达增高(P<0.05).结论:PVR时前房液中OPN与VEGF水平增高,说明OPN与VEGF在PV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促增生的作用.

    作者:李雷;刘肖艺;刘庆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后像法治疗儿童旁中心注视弱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像法矫治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儿童60例.结果:分析各年龄段的治疗率,4~5岁组治愈率为44%(12/27);6~7岁组治愈率为30%(6/20);>8岁组7%(1/14),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不同程度的旁中心注视弱视类型的治疗率,注视性质<3环组,治愈率为64%(7/11);3~5环组为50%(5/10);>5环组为18%(7/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后像法治疗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洁;郝慧玲;刘陇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探讨更好的弱视治疗模式.方法:将116例200眼弱视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后进行弱视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由眼科医师制定,实验组弱视训练在各幼儿园进行,对照组按常规在家进行.结果:经过2a治疗,实验组基本治愈率为87.4%,对照组为74.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及时、规范、有序,可提高弱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弱视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庆慧;杨娅;王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儿童高度近视的矫治效果

    目的:评价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儿童高度近视的矫治作用. 方法:对20例40眼14岁以下高度近视的儿童验配RGPCL,同时将20例40眼戴框架眼镜高度近视的儿童作为对照组,1a内定期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折力及眼轴长度.结果:RGPCL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RGPCL组为0.59±0.42D,框架眼镜组1.07±0.5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屈折力平均减少,RGPCL组为0.22±0.19D,框架镜组为0.02±0.10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轴平均增长,RGPCL组为0.29±0.20mm,框架眼镜组为0.49±0.2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GPCL可能由于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质量及更好地矫正了散光,在一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减缓眼轴增长,从而起到阻止高度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

    作者:肖志刚;陶利娟;郭燕;王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眼球脱臼伴外伤性视神经离断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患者车祸伤后3h,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3h前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伤后神志尚清,口鼻出血,左眼球脱出于眼眶外,头部疼痛,未呕吐,胸部疼痛,尚无呼吸困难,余无明显外伤.

    作者:王湘燕;戴荣平;谭柯;钟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中注射曲安奈德预防前房渗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中预防前房渗出的疗效.方法:将46例46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后向实验组前房注入TA,对照组不注射.术后观察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情况,视力恢复状况及眼压变化等.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渗出时间、渗出度,视力恢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mo后复查眼压,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TA应用于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可预防前房渗出,并且视力恢复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无眼压升高,值得推广.

    作者:纪虹;薛艳;徐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II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II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 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立梅;李太平;林洪杰;张贵华;张铭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22例244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 4.00~-9.00D.其中A组(MMC组)61例122眼PRK术中将浸有0.2g/L丝裂霉素棉签,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25~30s后,用10~20mL 平衡盐水液冲洗;B组(BBS组)61例122眼,作为对照组,PRK术后仅用平衡盐水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配戴同一型号博士伦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wk;0.5,1,3,6,8mo;1a,由同一技术人员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组和BB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观察3~18mo,A组haze明显轻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术后haze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PRK术后应用浸有MMC的棉签浸润切削区可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

    作者:窦晓燕;杨浩江;司马晶;李林;郭疆;张蕊石;李炜;王腾;林小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工晶状体移位、脱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移位、脱位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脱位而发生的不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根据疗效总结经验,术后随访3mo~5a.结果:根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及人工晶状体复位、人工晶状体取出、人工晶状体置换,并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以上患者进行治疗,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6例(24%),0.15~0.4者12例(48%),<0.15者7例(28%).结论:人工晶状体异位可对眼部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潘栋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独眼白内障手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独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可行性.方法:对28例独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例.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1者(0.04)1例(4%),0.1~0.25者7例(25%),0.3~0.5者16例(57%),0.6~1.0者4例(14%).脱残率71%,脱盲率96%.结论:只要对独眼白内障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态度认真稳妥,手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秦浩芳;董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鼠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演变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 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作者:张研;陆晓和;李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8.3mo,术后1wk佳矫正远视力≥0.6者5眼(7.9%),0.4~0.5者23眼(36.5%),0.2~0.3者19眼(30.2%),0.05~0.1者10眼(15.9%),≤0.05者6眼(9.5%).结论:对于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提高患者视力,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选择,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汪建;董凤;章晋伟;李先锋;朱益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OCT在青光眼中的应用

    青光眼是一种全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具有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点.在青光眼的诊断中,OCT不仅可以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等结构改变进行定量检测,近年来OCT还广泛的应用于眼前节的各种组织的形态学检测.我们就OCT在青光眼的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静;具尔提·哈地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胎牛血清对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胎牛血清对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无血清低钙培养基(KSFM)和含100mL/L胎牛血清的KSFM中培养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角膜上皮细胞的群体倍增(PD).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63、角蛋白19以及involucrin的表达.结果:在KSFM中,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可稳定传代超过25代,但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细胞仅能存活3代.在KSFM中,培养细胞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表达p63、角蛋白19以及involucrin.当培养基中加入胎牛血清后,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呈扁平状; involucrin表达显著增强.结论:胎牛血清可抑制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增生、诱导其分化.

    作者:马小力;阙艳红;孔珺;刘汉强;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评价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AMD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

    目的:评估单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男性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40例,年龄58~86(平均71)岁,前瞻性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者枸橼酸西地那非片(Viagra; Pfizer Inc, New York, NY) 100mg,单次口服.受试者双眼在接受药物之前及之后9h内特定的时间间期进行视力、Amsler方格表及辨色力检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后视功能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视力和辨色力检查在基线水平上未见有统计意义或临床相关的改变,Amsler方格表检查未见临床相关的改变.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与短暂的轻度至中度头痛和面红有关.结论:单次口服100mg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性样本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未对视觉产生显著急性效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

    随着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迅速发展和治愈率的不断提高,其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我们就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作者:高玉;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vastin结膜下注射及眼液治疗角膜新生血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左眼反复刺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3a,加重1mo入我院就治.查:OD: 0.8,OS:0.3.左眼结膜混合充血明显,下方角膜可见大片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浅层并进入瞳孔区.

    作者:李世宏;叶剑;贺翔鸽;李翔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行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行白内障超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组(46眼Ⅰ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组(48眼Ⅱ组),并设同龄正常人为对照组(52眼).分析指标为术后7d,3mo总高阶像差值.结果:术后7d对照组,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 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年龄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同龄正常人增加.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早期影响大于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随时间推移二者趋于一致.

    作者:刘怡;赵宏伟;李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