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高血压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相关因素研究

李亦芳;冯建辉

关键词:白内障, 手术, 血压, 心率, 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对正常血压和合并高血压的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分析,了解该手术对高血压患者白内障因素.方法:对伴有高血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6例和正常血压白内障患者66例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前及术中不同时间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与病区血压比较均有所不同,高血压组在手术开始和术中10min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呈现明显升高然后回落的变化.结论:手术相关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在高血压组可以出现神经性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实施心电监护是十分必要的,术前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安慰工作是十分关键的.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高血压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对正常血压和合并高血压的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分析,了解该手术对高血压患者白内障因素.方法:对伴有高血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6例和正常血压白内障患者66例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前及术中不同时间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与病区血压比较均有所不同,高血压组在手术开始和术中10min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呈现明显升高然后回落的变化.结论:手术相关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在高血压组可以出现神经性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实施心电监护是十分必要的,术前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安慰工作是十分关键的.

    作者:李亦芳;冯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2例

    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LASIK)是一种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优点的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用微型角膜刀做一直径为8~10mm,厚130~160μm的带蒂板层角膜瓣,用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切削出有一定屈光度的凹面,再将角膜瓣复位,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而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我科自2006年实施该手术以来处理2例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经有效及时的救治,患者视力均恢复良好.

    作者:张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抑素对眼内新生血管抑制的展望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为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国首次将血管内皮抑素研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Endostar(中文名恩度,YH-16).目前血管内皮抑素在防治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我们就血管内皮抑素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和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萍;樊映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

    随着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迅速发展和治愈率的不断提高,其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我们就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表健康的负面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作者:高玉;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vastin结膜下注射及眼液治疗角膜新生血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左眼反复刺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3a,加重1mo入我院就治.查:OD: 0.8,OS:0.3.左眼结膜混合充血明显,下方角膜可见大片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浅层并进入瞳孔区.

    作者:李世宏;叶剑;贺翔鸽;李翔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儿童高度近视的矫治效果

    目的:评价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儿童高度近视的矫治作用. 方法:对20例40眼14岁以下高度近视的儿童验配RGPCL,同时将20例40眼戴框架眼镜高度近视的儿童作为对照组,1a内定期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折力及眼轴长度.结果:RGPCL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RGPCL组为0.59±0.42D,框架眼镜组1.07±0.5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屈折力平均减少,RGPCL组为0.22±0.19D,框架镜组为0.02±0.10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轴平均增长,RGPCL组为0.29±0.20mm,框架眼镜组为0.49±0.2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GPCL可能由于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质量及更好地矫正了散光,在一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减缓眼轴增长,从而起到阻止高度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

    作者:肖志刚;陶利娟;郭燕;王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独眼白内障手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独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可行性.方法:对28例独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例.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1者(0.04)1例(4%),0.1~0.25者7例(25%),0.3~0.5者16例(57%),0.6~1.0者4例(14%).脱残率71%,脱盲率96%.结论:只要对独眼白内障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态度认真稳妥,手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秦浩芳;董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青光眼18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6例6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恶性青光眼进行药物及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治疗.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4例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及时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其余14例16眼先用药物治疗2d无效后,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1~2次,其中1例1眼(小梁切除术后)在行2次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后未能控制眼压、恢复前房,经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水囊抽吸术,全部成功.眼压控制理想,前房正常,随访平均21mo期间未复发.结论:恶性青光眼治疗中,抽吸玻璃体腔水囊、解除睫状环阻滞、建立前房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方;白小宁;惠靓;朱嘉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序贯选取我院门诊患者58例(67眼),根据病情采用泪囊区按摩、加压冲洗及泪道探通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加压冲洗及泪道探通法中加用鱼腥草滴眼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混合液.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通过泪囊区按摩后治愈2眼(3.0%),通过加压冲洗治愈11眼(16.4%),通过泪道探通法治愈54眼(80.6%).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患者可通过适当的疗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所有疗法均无并发症出现.

    作者:洪德健;郭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钠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目的:临床研究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患儿62例116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和常规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 结论: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液内外联用可以作为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于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前应用.

    作者:李维义;刘海俊;高晓唯;董晓云;余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光眼手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处理

    0引言青光眼手术中玻璃体脱出率约为1.9%[1],如出现本并发症后处理不当,许多手术后并发症将随至而来,现对此加以讨论.

    作者:李宏科;王泽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光环境下哈萨克族人视力调查

    目的:探讨光环境改变对人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005-11/2006-11随机调查哈萨克族人427例828眼,年龄40~60岁,其中牧区哈萨克族人279例546眼,主要以自然光为主要照明方式,城市哈萨克居民148例282眼,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方式,且光照时间延长,对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屈光状态检查等.结果:城市哈萨克族人裸眼视力19.1%(54眼)为0.4~0.5,20.9%(59眼)为0.6~0.8,17.7%(50眼)为1.0以上者.而牧区哈萨克族人裸眼视力25.1%(137眼)为0.6~0.8,58.4%(319眼)在1.0以上.两组人群裸眼视力≥1.0者,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哈萨克族人屈光度多分布在平光和- 4.0之间,而牧区哈萨克族人屈光度多分布在+2.00D~-2.00D之间,两组人群屈光度为+2.00D~平光和≤-3.00D以上者,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哈萨克族人日光灯为主要的照明光源,70.9%(105例)人工光源照射超过6h.牧区哈萨克族人主要在室外活动,以自然界全光谱自然光照明为主,75.3%(210例)户外活动时间超过9h以上.结论:光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近视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许伟;徐金华;王育良;李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探讨翼状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对61例82眼进行了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对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其中45眼进行了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其中74眼有不同程度的散光,与胬肉进入角膜长度正相关,以顺规性远视散光为主.术后3mo散光度数下降,视力提高.结论: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存在相关性,手术可使角膜散光得以改善,提高视力.

    作者:祝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精神压力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因学中的作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指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缺陷导致液体从脉络膜毛细血管局灶性渗出,引起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浆液性脱离的一组疾病.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虽然眼科学者一直认为精神压力与中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中浆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清楚.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假设,认为精神压力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系统诱发中浆的发生.精神压力能增加HPA系统活性,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应增高.增高的糖皮质激素收缩脉络膜血管,导致脉络膜缺血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渗透性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血液供应来源于脉络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异常也将引起色素上皮功能障碍.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导致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春梅;易长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后像法治疗儿童旁中心注视弱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像法矫治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儿童60例.结果:分析各年龄段的治疗率,4~5岁组治愈率为44%(12/27);6~7岁组治愈率为30%(6/20);>8岁组7%(1/14),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不同程度的旁中心注视弱视类型的治疗率,注视性质<3环组,治愈率为64%(7/11);3~5环组为50%(5/10);>5环组为18%(7/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后像法治疗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洁;郝慧玲;刘陇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治疗过熟期白内障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用于过熟期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66例66眼过熟期白内障,采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6例白内障均顺利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裸眼视力0.5~0.8者30眼, ≥1.0者36眼;矫正视力≥1.0者52眼.并发症有后囊破裂2眼,角膜中度水肿3眼.结论:对过熟期白内障行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潘栋平;李学喜;李维娜;陈佳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真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真菌性角膜炎在1879年被首次报道,是一种病情严重、治疗棘手、致盲率高的眼科感染性疾病,它的发病是由病原菌和宿主的内外环境因素综合所致.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它的一些病原菌有迁徙变化,且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多次报道有关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我们将真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毅;邓应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膜松弛症泪液黏蛋白及球结膜杯状细胞的研究

    目的:评价结膜松弛症泪液功能及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结膜松弛症与正常对照组各30例(60眼)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Schirmer Ⅰ试验、泪液羊齿状试验(tear ferning test,TFT)检查.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AB和HE 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组BUT(7.72±2.90s)较对照组(14.40±3.68s)减少明显(P<0.05).基础Schirmer试验中结膜松弛症组(13.20±4.07mm)较对照组(16.73±4.41mm)明显降低(P<0.05).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羊齿状结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2.6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4±3.25/100个上皮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1.42,P=0.172).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有异常.结论:结膜松弛症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泪液中黏蛋白减少,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有异常.

    作者:张兴儒;李青松;项敏泓;蔡瑞霞;俞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膜松弛症研究新进展

    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常见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患者日趋增多.下睑缘张力高、睑板腺功能障碍及结膜淋巴流动阻塞可能是结膜松弛症诱发因子之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结膜松弛症发病率高.结膜松弛症患者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并有形态及超微结构异常表现.结膜松弛症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中黏蛋白减少,出现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质和防御素.细胞凋亡和炎症可能是结膜松弛症发病的原因.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认为是泪液中IL-1β,IL- 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增加,使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3,9过度表达,使得MMPs与TIMPs之间失去平衡,可能使胶原纤维融解,弹力纤维变性减少,导致球结膜基质和Tenon囊的过度降解,引起眼表泪液异常的病理循环,而发生结膜松弛症.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结膜松弛症手术中,电凝治疗结膜松弛症及开展上方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

    作者:李轶捷;李青松;张兴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兔角膜中央厚度与角膜上皮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兔角膜上皮厚度在A型超声下与共焦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表面麻醉药对角膜上皮的作用. 方法:将2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左右眼之间的统计学差别;再将左眼做为参照组,右眼滴用表面麻醉药,分析表面麻醉药对角膜上皮的影响;后将参照组用同样方法处理后,将40眼的角膜上皮在A超下与共焦下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眼别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没有显著差别;倍诺喜表面麻醉液会使角膜上皮厚度增加; A型超声下与生物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的角膜上皮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倍诺喜可使角膜上皮松解;A超下测量角膜上皮越厚,其共焦下测量角膜上皮也越厚.

    作者:李威东;徐国兴;郑绍斌;郭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