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孟;韩二营;于世辉;郭朝广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脉压(pulse pressure,PP)变化情况,了解白内障手术的视网膜血管损伤风险.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老年高血压组(A组)38例38眼,和老年正常血压组(B组)20例20眼.测量以下时间点的PP值:入院时(PP1)、进入手术室术前(PP2)、超声乳化白内障时(PP3)、人工晶状体植入前(PP4)、手术结束时(PP5).采用SPSS18.0分析数据.结果:各时间点PP依次为:A组(61.92±13.27,77.39±13.57,75.18±16.18,72.71±15.94,72.68±15.75)mmHg;B组(46.50±11.71,64.95±14.17,64.20±13.10,59.35±12.84,62.00±13.97)mmHg.A组PP 均高于B组(P<0.05);各组PP2比PP1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PP2测量值增大幅度依次为15.47±14.13,18.45±13.7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PP2~5测量值两两比较,A组PP4,PP5均小于PP2,B组PP4小于PP2、P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79,P>0.05).结论: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病是白内障手术的危险因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花;俞阿勇;王勤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球后视神经炎是球后视神经受到脱髓鞘改变,被压迫、肿瘤浸润、炎症、外伤及缺血是可能病因,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视觉减退、视野缺损、视盘苍白、相对性瞳孔传入阻滞(RAPD)或称Marcus-Gunn征等.我们报道1例眼眶骨折术后对侧眼发生球后视神经炎的罕见例子以及回顾相关文献.
作者:黄庆;何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泪道阻塞是一类常见眼科疾病,患者出现溢泪可造成不适感,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1],常可导致慢性泪囊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近些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激光对泪道进行疏通后,插入自制的硬管,疗效一般而且硬管容易拉伤泪小点,泪小点损伤后,即使泪道通畅患者流泪的症状减轻甚微.自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在临床的应用后,我科2008-11/2011-01采用泪道激光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华;冯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眼轴(AL) 、屈光度(D)、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CC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8 眼分为3组:A 组为高度近视(-6.00~-9.00D)26例46眼,B组为超高度近视(-9.25~-20.00D) 57例97眼,C 组为超高度近视(≥20.25D)9例15眼,分别测量3组患者眼轴(AL)、屈光度(D)、角膜曲率(K1,K2) 值及角膜厚度(CCT).结果:AL值:A 组26.75±0.15mm,B组29.25±0.19mm,C组32.27±0.84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屈光度与AL呈正相关(r=0.352,0.715,0.622;P<0.05),三组意义不同,分别为低、高、高相关;A,B,C组AL与角膜曲率均呈负相关(r1=-0.630,-0.494,-0.750;r2=-0.609,-0.465,-0.782;P<0.05),眼轴越长曲率越低;A组屈光度与角膜曲率(K1,K2)值呈正相关(r1=0.575,r2=0.346,P<0.05),B和C组不相关;A,B和C 组角膜厚度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结论:眼轴增长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角膜曲率改变是次要因素,而与角膜厚度不相关.
作者:张敏;姜洋;李莹;罗岩;艾凤荣;金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经典、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作者:乔磊;蒋平;郭宁;李鹏;田艳明;闫希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方法:收集1995年到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眼附属器B细胞NHL(n=30) 标本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以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n=10)作为对照组.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作为眼附属器B细胞NHL的的分类标准.结果:Skp2,p27和PTE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无关,而与病例类型有关.眼附属器B细胞NHL Skp2表达率与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增高.p27,PTEN表达率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降低.随眼附属器B细胞NHL病理分级的提高,Skp2的表达显著增高,p27和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Skp2分别与p27,PTEN成负相关,p27和PTEN成正相关.结论:Skp2的表达升高,p27,PTEN蛋白的缺失以及可能与眼附属器B细胞NHL的发生有关;其中在MALT外边缘区DLBCL中,三种蛋白存在相关性.联合三种蛋白的检测眼附属器B细胞NHL的不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静;赵桂秋;周扬;杨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5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泪道探通术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616例687眼,研究内容包括:初次就诊年龄、泪道探通术时年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脓性分泌物、既往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上各因素与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系,研究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泪道探通术成功的标准为:流泪和眼部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果: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患儿在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6),男女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8).泪道探通术成功率与泪道探通术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328,P=0.001).3~,6~,9~,12~15,>15月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97.8%,90.8%,83.3%和76.5%.有脓性分泌物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13).患儿既往泪道冲洗病史对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影响不大(P=0.561).但有外院泪道探通术病史的患儿,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下降(P=0.042).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成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脓性分泌物也是泪道探通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效局部控制炎症和早期行泪道探通术是提高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方旺;张莉;陈凌燕;何莉;刘喜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以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为特征,造成眩光、复视、屈光不正、视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术后疗效.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此囊袋收缩综合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预防其发生和Nd:YAG激光治疗可以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效果.本文将对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延吉章;李一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揭示眼科局部麻醉剂盐酸奥布卡因(oxybuprocaine hydrochloride,OBPC-HCl)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的影响作用,为眼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OBPC-HCl处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检测质膜的通透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OBPC-HCl在62.5mg/L~4g/L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CE细胞出现细胞皱缩、胞内空泡化、质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凝缩、凋亡小体和DNA断片化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临床使用浓度4g/L OBPC-HCl对HCE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大,处理1h后HCE细胞的凋亡率已高达100%.结论:OBPC-HCl在62.5mg/L~4g/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诱导HCE细胞凋亡,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对HCE细胞的毒副作用极大.
作者:樊廷俊;温茜;于苗苗;葛源;苗莹;王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其术后复发率较高,传统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为30%~50%,甚至高达80%[1].过去人们多将目光集中在如何降低手术后复发率的研究上,而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研究较少.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到手术后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明显改变,报道如下.
作者:裴育;张晓鄂;胡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的眼表疾病,是结膜组织的增生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1].其主要诱因多为局部受光、风沙、尘埃、烟雾等不良刺激后,使得干细胞受损或功能丧失,结膜转向分化作用消失,角膜缘上皮结膜化,新生血管形成,继而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形成翼状胬肉[2].近年来,各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目的均在于控制其发展或防止术后复发.因其对眼表周围组织的牵拉可导致角膜的散光、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美观等.选择我院门诊于2004-02/2009-10翼状胬肉初发患者共1 500例1 500眼,采用标准化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李平;曹芃;曹小鹏;郭月英;闫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23-Gauge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应用于硅油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厦门眼科中心2011-02/06连续收治的硅油填充患者58例58眼.30例30眼应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28例28眼应用20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硅油取出时间,术前、术后1d;1wk;3,6mo的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比两组网膜复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23G组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1±5.64min及35.43±6.42min(t=6.382,P<0.01);平均硅油取出时间分别为6.8±2.76min及6.4±2.41min(t=0.356,P>0.05).术前、术后1d;1wk;3,6mo平均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3G组:0.35±0.21,0.23±0.22,0.26±0.21,0.38±0.27,0.45±0.26;20G组:0.36±0.28,0.10±0.26,0.24±0.27,0.37±0.25,0.41±0.23.术前、术后1wk;3,6mo两组间平均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84,0.474,0.583,0.652,P均>0.05);术后1d 23G组优于20G组(t=1.753,P<0.05).术前、术后1d;1wk;3,6mo平均眼压分别为:23G组:18.3±2.21,12.2±2.42,15.2±2.31,16.3±2.97,16.5±2.23;20G组:17.6±2.28,11.1±2.47,16.4±2.37,16.9±2.27,17.4±2.26.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1.874,P<0.05),余时间点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取出硅油,23G组2例残留少量硅油小泡,至末次随访时均自行吸收.术后两组视网膜均在位.并发症:术后1d 20G组出现2例(7%)低眼压患者,23G组出现4例(13%),均在术后1wk后好转.两组均未出现眼内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23G组与20G组术后眼痛等不适的平均周数分别为0.85±1.23,2.62±1.23wk(t=5.942,P<0.01);术后眼红外观持续平均周数分别为1.15±1.23,4.13±2.38wk(t=5.753,P<0.01).结论: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系统应用于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作者:吴东海;张悦;蔡锦红;伍端晓;黄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我们于2003-10/2011-11采用改良泪小管吻合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无显微手术设备均可使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敏;周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70眼,局部麻醉下行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术后给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术后连续3d冲洗泪道(1次/d),之后每周冲洗泪道1次,共4次,以后每月冲洗泪道1次,共5次.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植入球头硅胶管,平均观察16mo.治愈64眼(91.43%),好转6眼(8.57%),总有效率100%.结论: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省时,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妍;李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化妆已成为女性时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见许多女性患者(特别是青年女性),常常因为眼部化妆导致睑缘、睫毛、结膜囊、眼表、泪膜等一系列的眼部异常.现将2008-02/2012-02我院门诊82例120眼与化妆品相关的眼表泪液疾病作初步调查,并为减少疾病的发生给予健康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丰年;张磊;谈清明;陈静;李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方案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a来26例45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治疗过程.2000-01/2006-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术式I) 治疗17眼,2007-01/2010-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折叠并固定于颞侧眶骨膜术(术式Ⅱ) 治疗28眼.结果:采用术式I的17眼,术后第1d有4眼发现内斜>15°,即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于过矫5°~10°,术后随访1a左右眼位外斜5°左右.13眼随访6~18mo,其中7眼复发内斜10°~30°,均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并过矫于外斜5°~10°,术后随访1a以上眼位在外斜5°左右.采用术式Ⅱ的28眼,术后第1d复查发现眼位均过矫与术中设计情况类似,出院后随访1~2a术眼眼位均在外斜5°左右,2例随访3~4a,眼位轻微外斜5°以内.结论:常规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逐渐回退,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手术效果良好,安全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长期随访回退率低,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魏艳丽;安晓巨;孙强;叶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09-01/2010-06 50例54眼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放置6mm×7mm羊膜,羊膜固定于巩膜床上,巩膜瓣两角固定2针,在巩膜瓣一或两侧作1条或2条可调整缝线,在透明角膜上打结BSS形成前房.随访1.5a.结果:术后眼压探制良好,手术完全成功率48眼(89%),条件成功率4眼(7%),失败2眼(4%).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和瘦素(leptin)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8例T2DM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DF-1β和瘦素的水平.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和血管病变组.结果:SDF-1β和瘦素水平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中依次下降,但除血管病变组中SDF-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间皆无统计学差异;血中SDF-1β水平与瘦素呈正相关(rs=0.524,P<0.01).结论:T2DM患者血中SDF-1β的水平下降,可能通过进入周围组织促进血管病变的产生和发展,可作为临床治疗调整的靶点之一.而瘦素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美霞;许汉春;李雁;轩亚玲;王丽莉;曹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绵阳市糖尿病(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病率和相关因素.方法:普查社区登记确诊的749例DM患者,通过询问和检查获得病史资料,采用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立DR诊断,并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联素.结果:DM患者749例中共确诊DR患者151例,DR的患病率为20.2%.非增殖型和增殖型DR分别为108例(71.5%)和43例(28.5%).空腹血糖在DM、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中分别为7.86±0.93mmol/L,8.24±2.17mmol/L,8.35±3.89mmol/L,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脂联素在这三类居民中测得的结果分别为 6.24%±1.34%,7.12%±1.51%,7.94%±1.75%和8.48±2.89mg/L,6.74±2.11mg/L,4.57±1.82mg/L,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在DM居民中DR患病率高,需密切监测DM患者的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清脂联素,以控制DR患病.
作者:陈小虎;王晓莉;代艳;胡波;乔岗;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前房炎症反应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由于前房反应引起的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等并发症均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作为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眼科手术中[1].本研究观察TA前房注射抑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TA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向保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