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30例临床观察

吴东海;张悦;蔡锦红;伍端晓;黄艳明

关键词: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硅油取出术, 无缝线
摘要:目的:评价23-Gauge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应用于硅油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厦门眼科中心2011-02/06连续收治的硅油填充患者58例58眼.30例30眼应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28例28眼应用20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硅油取出时间,术前、术后1d;1wk;3,6mo的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比两组网膜复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23G组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1±5.64min及35.43±6.42min(t=6.382,P<0.01);平均硅油取出时间分别为6.8±2.76min及6.4±2.41min(t=0.356,P>0.05).术前、术后1d;1wk;3,6mo平均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3G组:0.35±0.21,0.23±0.22,0.26±0.21,0.38±0.27,0.45±0.26;20G组:0.36±0.28,0.10±0.26,0.24±0.27,0.37±0.25,0.41±0.23.术前、术后1wk;3,6mo两组间平均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84,0.474,0.583,0.652,P均>0.05);术后1d 23G组优于20G组(t=1.753,P<0.05).术前、术后1d;1wk;3,6mo平均眼压分别为:23G组:18.3±2.21,12.2±2.42,15.2±2.31,16.3±2.97,16.5±2.23;20G组:17.6±2.28,11.1±2.47,16.4±2.37,16.9±2.27,17.4±2.26.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1.874,P<0.05),余时间点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取出硅油,23G组2例残留少量硅油小泡,至末次随访时均自行吸收.术后两组视网膜均在位.并发症:术后1d 20G组出现2例(7%)低眼压患者,23G组出现4例(13%),均在术后1wk后好转.两组均未出现眼内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23G组与20G组术后眼痛等不适的平均周数分别为0.85±1.23,2.62±1.23wk(t=5.942,P<0.01);术后眼红外观持续平均周数分别为1.15±1.23,4.13±2.38wk(t=5.753,P<0.01).结论: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系统应用于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假性剥脱综合征中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

    目的:评估眼部假性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PXF)与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sensory-neural hearing loss,SNHL)之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03/12在伊朗乌尔米耶,伊玛何梅尼医疗中心普通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常规眼科检查后,确诊为PXF的患者建议去耳鼻喉科,被选病例(纳入排除标准评估后)被推荐到听力检测科.分别在1,2,3 kHz对每只耳进行了纯音听阈级检测(Pure tone hearing threshold level,HTL),并将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ISO 7029)在1,2,3 kHz平均年龄相关性听力丧失(age associated hearing loss,AAHL)进行比较.结果:在1,2,3kHz,50例患者中21例(42.0%)HTL高于ISO 7029平均AAHL,包括男性组9例14耳,女性组12例21耳.大约12.0%的患者同时伴有青光眼,不过,PXF患者和同时伴有青光眼的患者在SNHL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别.同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相比,眼部PXF的患者SNHL更普遍(P<0.05).结论:大部分眼部PXF患者有SNHL,与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相比,可能是由于其内耳的PXF纤维造成.这些发现表明PXF可能是一个系统性疾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09-01/2010-06 50例54眼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放置6mm×7mm羊膜,羊膜固定于巩膜床上,巩膜瓣两角固定2针,在巩膜瓣一或两侧作1条或2条可调整缝线,在透明角膜上打结BSS形成前房.随访1.5a.结果:术后眼压探制良好,手术完全成功率48眼(89%),条件成功率4眼(7%),失败2眼(4%).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身体测量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

    目的:调查身体测量值与成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病例为临床诊断为DR,全部病例均经裂隙灯显微镜,进行详细的眼睛检查和眼底造影,40~75岁的326例患者,并采用眼底照片对DR进行分级.对照为未患DR及其它眼部疾病,同期入住同一医院的326例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臀围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患者身体测量值与DR的比值比(O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进行估计.结果:男性病例组体质量、BMI及WHR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研究对象WC和臀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调整年龄及性别后,随着BMI增加,发生DR的危险性并未随之增加;WC >80cm者与DR的发生具有显著关联性(OR =2.017,95% CI:1.393~2.920,P =0.000);WHR >0.88者发生DR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 =2.041,95% CI:1.422~2.929,P =0.001).再进一步调整多种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发现BMI为18.50~23.99kg/m2与DR呈负相关(OR =0.427,95% CI:0.231~0.791,P=0.007);WC和WHR的结果未发生变化(OR =1.729,95% CI:1.163~2.572,P =0.007;OR =1.991,95% CI:1.353~2.931,P=0.001).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或向心性肥胖在DR的管理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所以应该倡导人们维持正常的WC和WHR,可预防糖尿病和DR的发生.

    作者:高广栋;翟淑娜;姜腾轩;李岩;卢智泉;徐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7.5%)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5.0%)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5.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Survivin和Fas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1),表达强度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Survivin可能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密切相关;Survivin与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金玲;许向前;杨清秀;张宏;曹端荣;李柏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传统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2009年的103例103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9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44眼,比较这两种术式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103例103眼手术顺利完成,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mo,复合小梁切除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49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31眼.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5),即复合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作者:吴胜卫;孔凡宏;任淑兰;张大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硅油取出联合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混浊情况及有无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随访3~12(平均7.26 ±1.38)mo,53眼(9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者47眼(84%),≥0.3者27眼(48%),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均有轻度炎症反应,4眼(7 %)出现暂时性高眼压,通过局部应用药物恢复正常,15眼(27%)后囊灰白色混浊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2眼(4%)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病例均无大泡性角膜病变、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能够恢复视力,缩短手术周期,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宪孟;韩二营;于世辉;郭朝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改良泪小管吻合法治疗泪小管断裂196例

    0引言我们于2003-10/2011-11采用改良泪小管吻合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无显微手术设备均可使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敏;周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MP-9和NF-κ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 )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of κB,NF-κ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探讨它们在RB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MP-9和NF-κB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RB患者石蜡包埋标本进行MMP-9和NF-κB表达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7例RB中MMP-9阳性表达率为46.8%,与RB的分化程度(P<0.05)及有无视神经浸润(P<0.05)相关.(2)NF-κB在RB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与RB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有无视神经浸润无相关性(P>0.05).(3)RB中NF-κB的表达与 MMP-9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RB组织中MMP-9高表达.NF-κB在RB中被激活.RB中NF-κB表达与MMP-9表达相关,NF-κB激活后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促进RB的浸润、转移.二者表达的检测可以作为反映RB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

    作者:郁佳;王剑锋;秦梅;岳晓丽;周琦;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泪道探通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6/2011-05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泪道探通术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616例687眼,研究内容包括:初次就诊年龄、泪道探通术时年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脓性分泌物、既往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上各因素与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系,研究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泪道探通术成功的标准为:流泪和眼部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结果: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患儿在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6),男女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8).泪道探通术成功率与泪道探通术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328,P=0.001).3~,6~,9~,12~15,>15月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97.8%,90.8%,83.3%和76.5%.有脓性分泌物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13).患儿既往泪道冲洗病史对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影响不大(P=0.561).但有外院泪道探通术病史的患儿,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下降(P=0.042).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成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脓性分泌物也是泪道探通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效局部控制炎症和早期行泪道探通术是提高泪道探通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方旺;张莉;陈凌燕;何莉;刘喜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相关泪液低分子量蛋白质分析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发生与未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大鼠泪液标志蛋白表达,筛选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关蛋白并分析其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行大鼠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I组从角膜旁中心取植片,缝线保留长度约1mm,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Ⅱ组取角膜中心植片,缝线尽量剪短,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滴眼液;术后计算排斥反应系数.术后第7d采集泪液.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可能的标志蛋白.结果:术后第7d时Ⅰ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Ⅱ组没有发生;两组中共有108个蛋白质被标记,其中有分类价值的标志蛋白质有11种,相对分类价值较高的有6种,蛋白质搜库结果提示相关蛋白可能是下调蛋白:Pro-histogranin、胰高血糖素样肽1;上调蛋白:β-防御素2、细胞凋亡蛋白酶-3亚基、神经激肽A.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大鼠角膜移植后泪液标志蛋白表达图谱的实验方法稳定可行,提示我们在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后续研究中考虑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周瑾;陆晓和;项道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观察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70眼,局部麻醉下行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术后给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术后连续3d冲洗泪道(1次/d),之后每周冲洗泪道1次,共4次,以后每月冲洗泪道1次,共5次.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植入球头硅胶管,平均观察16mo.治愈64眼(91.43%),好转6眼(8.57%),总有效率100%.结论: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省时,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妍;李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绵阳市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绵阳市糖尿病(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病率和相关因素.方法:普查社区登记确诊的749例DM患者,通过询问和检查获得病史资料,采用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立DR诊断,并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联素.结果:DM患者749例中共确诊DR患者151例,DR的患病率为20.2%.非增殖型和增殖型DR分别为108例(71.5%)和43例(28.5%).空腹血糖在DM、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中分别为7.86±0.93mmol/L,8.24±2.17mmol/L,8.35±3.89mmol/L,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脂联素在这三类居民中测得的结果分别为 6.24%±1.34%,7.12%±1.51%,7.94%±1.75%和8.48±2.89mg/L,6.74±2.11mg/L,4.57±1.82mg/L,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在DM居民中DR患病率高,需密切监测DM患者的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清脂联素,以控制DR患病.

    作者:陈小虎;王晓莉;代艳;胡波;乔岗;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为DR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人口学特点及回汉分布进行调查,完成后一步抽样,确定具体的社区及村镇的样本量,填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3 001例中共发现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DR患者13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其中男5例,女8例,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男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城市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于农村.3 001例中汉族1734例中共发现8例DR患者,患病率0.46%,回族1 240例中共发现4例DR患者,患病率0.32%,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DR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a者1例(7.69%),5~10a者4例(30.77%),>10a者8例(61.54%).合并高血压者10例(76.92%);合并高血脂者8例(61.54%).结论:DR在宁夏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女性DR患者高于农村.DR在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比较,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显著性.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汉族高于回族,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是DR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糖尿患者人群的定期眼底检查及高危因素的检测是防治DR的关键.

    作者:刘青霞;梁沛枫;胥来军;杜文章;盛迅伦;曹宏亮;马莉;闫光辉;马润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泪腺炎20例

    0引言泪腺为炎性假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一般应用皮质类固醇效果好,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全身和局部应用激素治疗,但本病在全身应用激素时应疗程足够长,否则容易复发,对于激素不敏感者,可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1].但长期全身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受到一定限制.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20例泪腺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泪腺局部注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娜;韦敏;罗清文;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治疗体会

    0引言玻璃体切割术(内路)与巩膜扣带术(外路)已成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脱离视网膜的复位率,目前许多医院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开展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的态势.但由于危险因素的作用,使得这种手术不能尽善尽美,仍有部分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甚至二度治疗后再脱的情况,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之一.我院2008-02/2012-01收治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34例39眼,现将其复发原因及处理措施做一分析汇总.

    作者:于佳;石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瞳孔下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硬核白内障

    目的:探讨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对小瞳孔硬核性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方法:作角膜缘后反眉弓5.5mm巩膜隧道切口,小瞳孔下采用晶状体硬核性手法碎核技术对70例70眼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70例70眼中术后1mo视力≥0.5者47眼(67%),0.8以上者17眼(24%),低于0.25者5眼(7%),术前及术后1d,1wk,1mo测得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35±0.29,0.42±0.33,0.39±0.32,0.37±0.30D,术后各时间角膜散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4眼(6%),5眼前房出血(7%),术后角膜内皮水肿6眼(9%),虹膜后粘连5眼(7%),眼压增高3眼(4%),经对症治疗3~5d内消失,后囊膜混浊6眼(9%),经激光后囊膜打孔治疗恢复.结论:本结果提示小瞳孔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克服了长期角膜缘大切口的弊端,大限度减少了术后散光,提高手术成功率,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作者:杨建;秦海燕;孙峰;吴兵;杨学龙;任振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是眼视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本文就其矫治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综述.

    作者:黄小芝;张士胜;赵振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目的:探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否能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者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眼科医院2009-07/2011-07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15例18眼,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并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联合术可能会降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作者:王均清;杨侠;董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SDF-1β和瘦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的变化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和瘦素(leptin)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8例T2DM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DF-1β和瘦素的水平.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和血管病变组.结果:SDF-1β和瘦素水平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中依次下降,但除血管病变组中SDF-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间皆无统计学差异;血中SDF-1β水平与瘦素呈正相关(rs=0.524,P<0.01).结论:T2DM患者血中SDF-1β的水平下降,可能通过进入周围组织促进血管病变的产生和发展,可作为临床治疗调整的靶点之一.而瘦素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美霞;许汉春;李雁;轩亚玲;王丽莉;曹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新进展

    难治性青光眼病因十分复杂,眼部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是一种应用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效果较差的眼科疾病.手术失败主要原因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使滤过口阻塞.现将国内外新近有关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改良滤过性手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等手术方法的报道进行回顾并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辛梦;王强;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