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病理研究

龚琦;邵庆;刘虎

关键词:外斜视, 病理, 眼外肌
摘要: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的病理变化与斜视发现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中将截除的内直肌用4%甲醛固定后送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组织结构,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结果:共同性外斜视30例中,内直肌纤维大小不一、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肌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经Masson染色后发现,发现斜视较久患者组眼外肌肌纤维含量明显少于发现时间较短患者组(P<0.05) 。结论:斜视的发生与眼外肌的结构异常有关,发现斜视时间较久的共同性外斜视比发现时间较短的共同性外斜视其眼外肌发生明显的纤维化,说明内直肌纤维化可能是外斜视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斜视时间的延长,眼外肌纤维化程度加重。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硫醇转移酶对高糖诱导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离体大鼠晶状体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探讨硫醇转移酶( Thioltransferase,TTas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35.5,65.5,95.5 mmol/L葡萄糖组以及相应的甘露醇等渗对照组)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7d,动态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测定各组晶状体中T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的活性,以及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与总谷胱甘肽( T-GSH)的比值。结果:高糖组晶状体早期就已出现雾状混浊,而对照组保持相对透明;在高糖刺激下, TTase活性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含35.5 mmol/L 葡萄糖的高糖组中高(1.743±0.20mU/mg protein,P<0.01)。高糖组GSSG/T-GSH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增加2.89倍、2.57倍和2.42倍,其组间互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相应等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高糖处理组的SOD和CA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其中 SOD 分别为正常对照的0.71倍、0.52倍和0.49倍(P<0.05),CAT分别为正常对照的0.47倍、0.56倍、0.50倍(P<0.05),不同葡萄糖浓度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糖环境激活晶状体内的抗氧化系统,诱导TTase活性增加,GSSG/T-GSH比例增高,CAT, SOD活性下降,晶状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

    作者:于罡;严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FS200飞秒激光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FS200飞秒激光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厚度范围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FS200飞秒激光系统制作个性化角膜瓣815例1620眼,术中测量角膜瓣厚度,观察总结术中及术后角膜瓣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 d;1 wk达到或超过佳矫正视力分别占总数98.16%和100%;术后1 d;1 wk等效球镜度数±0.50 D内分别占总数97.55%和98.16%;术后1 d;1 wk等效球镜度数±1.00 D内分别占总数99.39%和100%;术中测量实际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设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球结膜下出血70例80眼(4.94%),角膜瓣下气泡40例40眼(2.47%),前房气泡2例2眼(0.12%),隧道出血20例40眼(2.47%),角膜瓣出血1例2眼(0.12%),瓣边缘小片未切区3例3眼(0.19%),边切较不规整及偏位10例10眼(0.62%),负压环脱环1例1眼(0.06%),改期手术7例8眼(0.49%)。结论:FS200飞秒激光制瓣安全性高、舒适度好、并发症少。术者操作技术熟练、患者角膜上皮正常及配合度好情况下,FS200飞秒激光可制作薄至90 mm的角膜瓣。

    作者:林巧雅;李学喜;柯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及凋亡研究

    目的: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及凋亡情况。方法:将30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00 D硬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 wk后散瞳检影观察屈光度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28±0.21D,左眼为1.55±0.23D,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电镜结果显示,3wk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结构的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空泡化;内外核层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眼视网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为(2.42±1.24)%,对照眼为(0.29±0.0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离焦诱导的豚鼠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作者:赵宏伟;梁静南;罗灵;聂闯;白凤华;刘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表面麻醉剂在眼科A超检查中对角膜上皮的损伤研究

    目的:对比不同表面麻醉药在眼科A超检查中对角膜上皮的损伤情况。方法:将接受眼科A超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5g/L丁卡因组(50例50眼)、20g/L利多卡因组(60例60眼)和5g/L爱尔凯因组(60例60眼)。于A超检查前15min每间隔5 min点1次表面麻醉剂后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并评估角膜上皮的损伤情况。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对爱尔凯因组与利多卡因组及丁卡因组角膜荧光素染色(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SF)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g/L爱尔凯因对角膜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表面麻醉药可对角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损伤,其中爱尔凯因对角膜的毒性小。

    作者:王华玲;赖江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RMD)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在西方国家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失明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其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也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ARMD从而预防或减缓其发病,避免失明。

    作者:王菲;郝晓琳;张仲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眼眶神经鞘瘤病理组织结构与超声影像对比

    目的:本文总结44例眼眶神经鞘瘤病理分型与其B超和CDI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不同分型中囊性变和血管分布量与其在超声和CDI影像表现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回顾2001-01/2008-12眼眶神经鞘瘤44例的病理和B超检查,42例CDI检查,分析各型病理含囊变例数,含血管例数及各型间比较;分析超声回声不均匀与病理所见囊变,和CDI血流情况与病理所见血管的相关性。结果:各型间比较神经鞘瘤含有囊结构为Antoni A型中较多,混合型次之, Antoni B型少,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含较大血管结构是Antoni B型比例高,混合型次之,Antoni A型第三,但是缺乏统计学意义。超声显示内回声不均匀与病理见囊病的符合率为50.0%,内回声均匀,未见囊变的符合率为69.3%。 CDI检查B型肿瘤查到血流信号占83.0%,A型占59.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CDI 显示较多的血流信号与病理符合率1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眼眶神经鞘瘤多为A型和B型结构混合存在,以A型为主较多见,病理特征除细胞学特点外,A型区多见囊变。 B型区血管多见。超声波检查内回声的改变能准确反应组织结构,其内回声的不均质性,与肿瘤内囊变区相符。 CDI血流信号能准确反映肿瘤内血管分布。

    作者:朱利民;林婷婷;何彦津;宋国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普罗布考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差异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Probucol)及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通过检索1999-01/2014-01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 PubMed)、英国医学会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 BMA)、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 ASP)、考克兰图书馆( The 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E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CQ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等数据库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终纳入8个RCT,共309例患者,其中152例使用普罗布考、157例使用阿托伐他汀。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相比使用阿托伐他汀,使用普罗布考治疗的DME患者,黄斑区(Macula)水肿消退的人数显著增加[OR=1.75,95%CI(1.02,3.01)]、经治疗90d 后尿8-羟基脱氧鸟苷( urinary 8- hydroxy deoxyguanosine)含量显著降低[ SMD=-0.52,95%CI(-0.92,-0.12)];但系统评价同时提示:两药对于黄斑区硬性渗出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性[ OR=0.80,95%CI=(0.41,1.57)]、经治疗30d后尿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未见显著差异性[ SMD=-0.17,95%CI (-1.02,0.68)]。结论:使用普罗布考能有效抗脂质过氧化( Lipid peroxidation)、抑制泡沫细胞( Foam cells )在视网膜( Retinal)内沉积,从而改善症状。相比阿托伐他汀,使用普罗布考治疗DME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桂玉敏;赵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原花青素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它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具有高效、低毒和高生物利用率等优点,可起到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文综述了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毒理作用及其在眼科应用的新研究进展,主要是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眼外伤及视疲劳等方面进行概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其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发挥其更大的医用价值,为眼科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经济且有效的药物。

    作者:潘裕锦;秦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改良9:00方位辅助切口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方法:选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法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共75例75眼,试验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改良9:00方位辅助切口患者85例85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手术性散光值,术后裸眼视力。结果:术后1,2 wk;1,3 mo时,两组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统有计学意义(P<0.05)。术后1,2wk;1,3mo时,两组的手术性散光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应用9:00方位辅助切口减少了术后早期手术性散光,同时恢复视力好,具有一定实用性及有效性。

    作者:钟世强;司马晶;曾令斌;张淑妮;丘建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眼。单纯注药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单纯光凝组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再于注药1wk 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mo时患者的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 CMT)。结果:三组在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各组在治疗后1,3,6 mo的BCVA和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药组治疗后1,3,6mo 的 BCVA 和 CMT 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增厚趋势;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 mo BCVA及CM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mo,联合治疗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和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后3,6 mo,单纯光凝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相比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效果更稳定可靠。

    作者:刘斌;杨玉霞;刘杏;李伟力;莫正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吞噬负荷量的感光细胞外节段对老年牛 RPE 细胞凋亡的诱导

    目的:了解吞噬负荷下体外培养老年牛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三代体外培养老年牛RPE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含200μg/mL感光细胞外节段( 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t, POS)的培养液、400μg/mL POS 培养液,分别于24,48h和96 h用流式细胞仪( 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在各个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RPE凋亡比例极低,200μg/mL POS组24 h凋亡比例(包括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为1.73%;随着时间延长,凋亡比例增加明显,到96 h时达到65.92%。而400μg/mL POS组24 h凋亡比例为4.02%,到96 h时则高达91.34%。结论:吞噬负荷量的感光细胞外节段可以诱导体外培养老年牛RPE的凋亡,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

    作者:张娟美;吴建峰;毕宏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第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通知

    由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十一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瑞欧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第十五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3月27日-29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上海市普陀区中江路35号)举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术在外伤性角膜缺损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术在外伤性角膜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外伤性角膜缺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结论:采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充填修补手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李洪润;郑敏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注意力分散对白内障手术操作的影响

    目的:就注意力分散对白内障手术操作的影响展开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名医师,分为经验欠缺组(由10名住院医师组成)和经验丰富组(由10名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组成),两组医师分别于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散情况下练习开展15次环形撕囊模拟手术操作,对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验丰富组注意力集中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显著低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情况得分及手术成功率两种情况对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经验欠缺组注意力集中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显著低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手术完成情况得分及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注意力分散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操作过程中,经验丰富与经验欠缺的术者均会受到注意力分散影响,前者在注意力分散影响下手术时间会延长但手术效果不受影响,后者操作时间及手术效果均会受到不良影响。

    作者:陈建志;符春艳;唐琼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3-12来我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行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并同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 )评分、溃疡愈合时间、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 wk症状的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自觉症状疼痛减轻( t=6.463,t=10.134;P<0.05),畏光减轻(t=5.02,t=7.534;P<0.05),异物感消失快(t=3.771,t=7.459;P<0.05),溃疡愈合时间短(t=9.524,P<0.05),1mo 后视力恢复较好(P<0.05,F=6.414),眼部并发症的发生较少(P<0.05,F=29.621)。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溃疡清创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清韬;张新芳;刘毅;冉瑞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146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RetCamⅡ)对2012-10/2014-04入住新生儿科的1463例高危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结果:高危新生儿 1463例中,视网膜出血381例(26.04%)。556例足月儿中视网膜出血82例(14.75%),907例早产儿中视网膜出血181例(19.96%)。从自体因素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者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从母体因素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者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结论:高危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26.0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视网膜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作者:罗俊;张金梅;田密;龙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眶周肌肉切除术与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选择与评估

    目的:探讨眶周肌肉切除术与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4-05来我科诊治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100例,根据眼睑痉挛的程度将其分成0~Ⅳ级,按分级分为两组:A 组为眼睑痉挛I~Ⅲ级患者60例,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B组为眼睑痉挛>Ⅲ~Ⅳ级患者40例,采用眶周肌肉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24 mo。结果:A组60例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57例患者眼睑痉挛分级为0级,完全矫正,2例注射后残留部分痉挛,但分级均明显下降,1例无效。 B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行肉毒毒素治疗已耐受,属复发性并伴有眉下垂和上睑下垂症状,均改行眶周肌肉切除术,患者行眶周肌肉切除术后,30例患者痉挛分级为0级,7例为I级,3例为Ⅱ级。结论:根据眼睑痉挛的临床分级,正确选择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赵敏;涂惠芳;许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结膜爆裂性眼眶骨折修补术的手术时机

    目的:探讨经结膜爆裂性眼眶骨折修补术的手术时机、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1例施行经结膜眼眶骨折修补术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据伤后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12例、晚期组9例,比较复视、眼球突出度、眶下神经感觉障碍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复视恢复情况:总体治愈情况(16/21,76.2%);早期治疗组治愈率(10/12,83.3%)与晚期治疗组治愈率(6/9,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突出度恢复情况:总体治愈情况(17/21,81 .0%);早期组治愈率(10/12,83 .3%)与晚期组治愈率(7/9,77.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眶下神经感觉障碍情况:总体治愈率(12/21,57.1%);早期治疗组治愈率(7/12,58.3%)与晚期治疗组治愈率(5/9,5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结膜切口入路修补眼眶爆裂性骨折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无皮肤瘢痕、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手术时机在伤后2 wk内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为适。

    作者:李超;郑波涛;李斌;徐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

    目的:测量单纯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中心凹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0例110眼,单纯白内障组32例40眼为A组,合并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28例35眼为B组,有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例35眼为C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14,28 d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q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中心凹区:三组的中心凹均有增长(F=18.92,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象限:三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象限随着时间均有增长( F=13.33,14.37,19.02,16.93, P 均<0.05),三组间比较鼻侧象限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而上方、下方、颞侧比较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区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术后4 wk内明显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高,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严重受损。

    作者:刘露;周文君;徐霁;苏杨;宋胜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曲古抑菌素A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 human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 HTF)增殖能力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青光眼滤过术中Tenon囊组织进行HTF体外培养。选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及TSA组(600nmol/L TSA加入培养液中),分别于培养后1,2,3 d应用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以600 nmol/L TSA处理 HTF 2 d 后,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 HDAC1和HDA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A作用1d后HTF活力下降,呈时间依赖性,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TSA处理HTF后2d,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TSA可以通过抑制HDAC1和HDAC2的表达量,抑制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减少术后结膜瘢痕形成可能。

    作者:李晓艳;邓颖;杨建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