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膳食诱导的肥胖型 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机制

白霞;赵剑;赵文青;陈玉玲

关键词:肥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钙离子浓度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 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 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 DIO-R)组和肥胖倾向( DIO)组,同时对照组( 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 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 P<0.05);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 , CCH )的治疗中,光动力学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 PDT )与经瞳孔温热疗法(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 TT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CH患者24例24眼,应用TTT治疗12例, PDT治疗12例。观察患眼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片,检眼镜下观察瘤体变化;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大小、高度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浆液性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判断瘤体渗漏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瘤体萎缩,视网膜平伏,血流呈阴性,荧光素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可见瘤体血管荧光渗漏减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及瘤体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平伏,瘤体平复。 TTT治疗患者12例12眼术后视力提高、稳定、下降比例,各占33.3%;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瘢痕,机化,大量色素增生或色素缺失,部分血管闭塞。 PDT 治疗患者12例12眼,视力提高者66.7%,视力稳定者33.3%,无视力下降;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结论:TTT与PDT治疗CCH,均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但PDT对眼底正常组织损伤明显小于TTT,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黄乐乐;陈蕾;胡悦东;华瑞;柳力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内障术后临床体征与干眼症之间的关系

    目的:为了评估传统的和新的临床试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与白内障术后3 mo干眼症状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预测干眼症状发展趋势的这些测试。方法:选取患有非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新的临床测试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进行评估,泪河高度(TMH),LIPCOF,酚红棉线测试( PRTT ),角膜和结膜染色,眼睑刷上皮病变(LWE)分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 OSDI )评估症状。结果:LWE 与鼻颞侧的 LIPCOF 有显著相关性的( P<0.05)。 LIPCOF,LWE 与NIBUT和 PRTT 有显著相关性( P<0.01)。 TMH与PRTT之间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 P<0.01)。 OSDI分数与TMH,PRTT,LIPCOF及LWE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P<0.05)。 OSDI+/-是鼻侧LIPCOF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AUC )下面积( AUC=0.803), TMH (0.706),PRTT(0.755),LIPCOF(颞侧/总数,0.725/0.763)和LWE(0.727)等重要鉴别指标]。鼻侧LIPCOF测试具有佳的预测能力。结论:分别测试TMH,PRTT,LIPCOF和LWE的显著性,与OSDI分数呈适度相关性。

    作者:沈明海;房传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光损伤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诱导 MSCs 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的研究

    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 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 (0.3915±0.00644)、NSE (0.2019±0.00682)、GFAP (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 (0.1048±0.00323)、GFAP (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白月;徐国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酸烧伤疗效初探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酸烧伤的疗效。方法:40只SD大鼠的40只角膜酸烧伤眼按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Ⅰ,Ⅱ,Ⅲ组为治疗组,分别于角膜烧伤后0~3,3~7,7~21 d使用地塞米松滴眼;Ⅳ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烧伤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混浊程度并照相,并取角膜行HE染色观察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终角膜修复优良情况依次为Ⅲ组,Ⅰ组,Ⅳ组,Ⅱ组;酸烧伤后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新生血管面积不同,不同时期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酸烧伤后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疗效存在差异。在急性期和修复晚期使用地塞米松能够促进角膜的修复,在修复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则会阻碍角膜的修复甚至可促使角膜溶解。

    作者:何凯文;黄焱;王婷婷;张鹏;董芮甫;车荧霞;丁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玻璃体研究中的应用

    玻璃体以透明的凝胶状态充填于玻璃体腔内,当视网膜发生病变时,相邻的玻璃体的蛋白质构成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近10 a ,蛋白质组学技术被用来研究玻璃体的蛋白质组,希望发现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病因相关的特异蛋白质。近对动物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玻璃体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与眼内炎症相关的特异蛋白质。

    作者:林铁柱;褚光辉;王建伟;李世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 SLT)和超声乳化联合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 Phaco+SLT )在药物控制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中的降眼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4例30眼药物控制眼压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haco+SLT组11例14眼;SLT组13例16眼。测量术后3,6,9 mo的眼压及术后9 mo的视力和抗青光眼用药数量。结果:两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眼压明显降低。 Phaco+SLT组在术后6,9 mo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SLT组,两组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术后抗青光眼用药数量比术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Phaco+SLT和SLT能明显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Phaco+SLT降眼压作用明显优于SLT。

    作者:华佩炎;徐巍华;章玉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四川省米易县攀莲镇眼病筛查及扫盲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本次筛查了解四川省米易县攀莲镇眼病分布的现状,为今后的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方法:对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地区60岁以上、视力低于0.3的老年人共227例,集中行常规体格检查及眼科检查。对术前各个指标合格,排除其他眼病所致白内障且晶状体核达Ⅳ级者42例42眼,行单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第1d视力及眼科情况。结果: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低视力老年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为81.06%,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患病率为69.60%,并发性白内障患病率8.81%,代谢性白内障患病率为3.52%,其他引发低视力眼病患病率15.06%。选取42例42眼行手术治疗,术后脱盲率达100%。结论:应在继续加强老年性白内障宣传的同时,加强可引发白内障其他眼病及内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门诊诊断率,改进白内障手术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米易县乡镇的防盲治盲工作。

    作者:杨楠;陈启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亚临床炎症机制的研究现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亚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亚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 neuroretina-pigment epithelium-Bruch's membrane-choriocapillaris ,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炎症状态,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作者:刘绚丽;李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4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25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照组22例29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浅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4.60±4.43min,术后1d浅前房1眼、前房出血1眼;术后1 wk高眼压2眼;术后3 mo视力下降1眼、功能性滤过泡24眼、眼压11.5±5.8 mmHg。对照组手术时间44.37±3.00min,术后1d浅前房13眼、前房出血渗出12眼;术后1 wk高眼压8眼;术后3 mo视力下降6眼、功能性滤过泡25眼、眼压13.6±6.7 mmHg。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眼压控制更低,术后视力影响、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相当。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渗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杨卫华;童峰峰;陈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面修饰疏水性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黏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前表面修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的表面细胞黏附的光镜改变,分析其单面修饰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3只26眼随机分组。9眼植入前表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人工晶状体,8眼植入前表面二氧化钛修饰人工晶状体,9眼植入未修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于术后90d摘除眼球并取出人工晶状体进行光镜分析。结果:单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数量和面积、蛋白膜的形成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疏水性人工晶状体经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单面修饰后可明显提高人工晶状体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娜;王桂琴;曹利群;彭秀军;路平;黄琪;顾汉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膳食诱导的肥胖型 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 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 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 DIO-R)组和肥胖倾向( DIO)组,同时对照组( 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 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 P<0.05);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白霞;赵剑;赵文青;陈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中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治疗 NVG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2011年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手术的患者49例49眼,按病历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中前房内不予注入透明质酸钠,研究组术中在将Ahmed青光眼阀硅胶管置入前房前往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0.2~0.3mL,术后定期随访1mo,比较两组间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变化及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手术前后眼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 mo ,研究组27眼眼压由42.8±5.56mmHg降至17.7±3.77mmHg,对照组22眼由42.5±5.36 mmHg降至18.6±5.39 mmHg;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浅前房2例,术后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浅前房4例,术后出血5例,研究组前房硅胶管位置欠佳1例。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减少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术后短期内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而对患者远期眼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金桃;叶正辉;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锦州市3~6周岁儿童屈光状态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锦州市3~6周岁儿童的双眼屈光状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锦州市30所幼儿园2848名学龄前儿童,应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并向受检者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2848名参与调查,2565人合格完成问卷调查表,完成率90.06%,整体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8.13%,屈光异常检出率四个年龄组分别为:11.84%,16.28%,20.72%,25.62%,趋势χ2检验(χ2=47.085, P<0.01),表明屈光异常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屈光异常检出率男童21.83%、女童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8,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母亲生育年龄、早产、出生有窒息史、出生体质量、父亲屈光状态、近距离用眼时间、少吃蔬菜水果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2.638,2.380,2.316,5.891,9.675,3.146,2.079,1.241,6.73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男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父母低文化程度、高龄产妇、出生有窒息史、早产、体质量低于2000 g或高于4000 g、父亲屈光异常、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少食蔬菜水果是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鞠晓华;李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方法:系统回顾2003-08/2013-02在我院再次手术治疗的34例3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应对方法。术后随访6mo~4a,治愈33例,失败1例。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肉芽组织堵塞,骨孔位置不正确,术中出血过多,骨孔过小,泪囊未完全切开。结论: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细致操作,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制作大小及位置均合适的骨孔,术后坚持行泪道冲洗,能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对于失败病例,再次手术仍可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张厚洪;赵恳;李劼;夏欢;董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支架植入术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校医院所有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例。25例鼻泪管阻塞患者参与此研究。术后1,6,12mo,通过泪溢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造瘘口通畅三个标准来评估手术结果。术后1a内三个标准都通过时手术才算成功。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研究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13例采用支架植入术,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黏膜瓣保留。术后1a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是64%。支架植入与否与术后成功率之间的无关联(P=0.694),然而黏膜瓣保留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调整后OR=7.926;95%CI:1.172~53.620, P=0.03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粘连,50%的病例有此症状表现。支架植入或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之间无关联。结论: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与黏膜瓣保留有着重大的关系,而与支架植入无关。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作者:Evelyn Tai Li Min;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Wan Hazabbah Wan Hitam;Ramiza Ramza;Baharudin Abdullah;Adil Hussein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状况及危害,为提高临床弱视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1例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不同类型弱视的儿童,应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行远立体视觉检查,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行近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比较,患儿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存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儿的立体视觉存在率低,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高,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较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低。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均可导致儿童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其中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对立体视觉影响大,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较小,重视立体视觉的重建是巩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

    作者:罗瑜琳;陶利娟;杨俊芳;罗俊;杜芬;肖志刚;邓姿峰;唐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和评价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88例100眼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直接予以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2d加压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结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琼;张敏;明玥;金中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CR3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亦表达于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CECs )中。 CCR3的特异性高表达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被发现,并被证明在湿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CCR3的结构、功能、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综述。相信随着对CCR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帮助我们寻找到一种湿性AMD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可能对其它CNV性疾病研究以及新的抗CNV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吴宪巍;刘哲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5G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目的:探讨25 G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6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以TSV 25 G玻璃体手术系统经扁平部行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mo,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均形成直径约4 mm的圆形透明区,术中前房稳定,人工晶状体无损伤。术后第1d,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为0.70±0.12(0.5~1.0),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0.73±0.10(0.6~1.0)。术后3mo, UCVA为0.72±0.12(0.5~1.0), BCVA 为0.74±0.10(0.6~1.0)。术后3mo UCVA与术前U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02,P=0.000)。随访期间无切口渗漏、角膜水肿、眼内炎、瞳孔区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高眼压及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再次混浊等并发症。结论:25 G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去除后囊膜混浊效果稳定、眼底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一种选择。

    作者:林英杰;梁先军;何锦贤;赵抒羽;霍敏灼;杨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科技期刊对论文摘要的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