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徐国兴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对医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300名临床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问卷( CTDI-CV),对实施循证医学课程前后研究对象的CTDI-CV总分及各特质得分进行测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开展循证医学课程前后,研究对象的CTDI-CV总分均>280分,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后总分明显高于课前(t=5.520,P<0.0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入学前学历、是否了解循证医学,以及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对象CTDI-CV总分均不同程度地升高。实施循证医学课程以后,批判性思维能力7项特质得分均高于课前,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以及求知欲均明显提高(P<0.01),但寻找真相(t=0.630,P=0.529)、批判性思维自信心(t=0.509,P=0.612)以及认知成熟度(t=1.767,P=0.079)3种特质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发挥循证医学的优势。
作者:曲巍;闫佳;姜腾轩;翟淑娜;卢智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 ,CNV)多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是导致其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等已在我国广泛开展;而抗新生血管形成和病变炎性反应过程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也显著增多;用基因疗法、靶向治疗CNV等新领域亦取得了成绩,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NV的治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晓红;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伊朗近视眼及散光人群中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对接受激光矫正手术的近视眼及散光患者180眼进行前后节、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度、Orbscan II 和Zywave 全面的术前检查。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 眼压值及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分析所有角膜生物力学的分布特性及其与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度、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平均年龄为28.20±6.78岁。平均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为-4.21±1.19D。平均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眼压值和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分别为10.00±1.28mmHg,10.17±1.45mmHg,15.71±2.67mmHg 和16.68±2.41 mmHg。近视人群中,28.4%角膜滞后量约为10mmHg,71%从9mmHg增长到11mmHg。25.9%的近视人群的角膜阻力因子为10mmHg,48.7%为9mmHg增长到11 mmHg。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与角膜滞后量( Rs=0.001,P=0.71)和显然验光等效球镜与角膜阻力因子(Rs=0.01,P=0.18)之间正相关性不明显。结论:研究显示了伊朗近视眼人群中角膜生物力学的分布特征(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模拟Goldmann眼压值及角膜补偿后眼压值),并证实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参数和显然验光等效球镜,年龄及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相关性。
作者:Mohammad Mirzaei;Nazli Taheri;Hessam Mirzaei;Amin Najafi;Samira Mirzaei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支架植入术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校医院所有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例。25例鼻泪管阻塞患者参与此研究。术后1,6,12mo,通过泪溢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造瘘口通畅三个标准来评估手术结果。术后1a内三个标准都通过时手术才算成功。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研究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13例采用支架植入术,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黏膜瓣保留。术后1a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是64%。支架植入与否与术后成功率之间的无关联(P=0.694),然而黏膜瓣保留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调整后OR=7.926;95%CI:1.172~53.620, P=0.03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粘连,50%的病例有此症状表现。支架植入或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之间无关联。结论: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与黏膜瓣保留有着重大的关系,而与支架植入无关。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作者:Evelyn Tai Li Min;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Wan Hazabbah Wan Hitam;Ramiza Ramza;Baharudin Abdullah;Adil Hussein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酸烧伤的疗效。方法:40只SD大鼠的40只角膜酸烧伤眼按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Ⅰ,Ⅱ,Ⅲ组为治疗组,分别于角膜烧伤后0~3,3~7,7~21 d使用地塞米松滴眼;Ⅳ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烧伤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混浊程度并照相,并取角膜行HE染色观察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终角膜修复优良情况依次为Ⅲ组,Ⅰ组,Ⅳ组,Ⅱ组;酸烧伤后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新生血管面积不同,不同时期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酸烧伤后不同时期使用地塞米松,疗效存在差异。在急性期和修复晚期使用地塞米松能够促进角膜的修复,在修复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则会阻碍角膜的修复甚至可促使角膜溶解。
作者:何凯文;黄焱;王婷婷;张鹏;董芮甫;车荧霞;丁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04例174眼分为三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伴发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及老年性白内障伴发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观察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 wk;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等各参数的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增加,其中糖尿病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术后1 wk和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变异系数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其中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间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间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更易受到损伤。对超声乳化术后产生的损伤也更为敏感。
作者:朱妮;张仲臣;郝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与拦截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的技术优点。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1例156眼随机分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组( A组)68例82眼和拦截劈核组( B组)63例74眼。分别使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和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 AECP )、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术后1d;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d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AP,U/S time,AEC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且前者术后第1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术后1 wk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两组术后3 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有2眼(2.4%),B组有4眼(5.4%)。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3 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作者:刘伟;张映萍;谢梅芬;刘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 Latanoprost )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 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 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 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杨杨;宋胜仿;李华;吕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 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 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 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 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 mo及术后6 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作者:王新丹;戴晓丹;方永亮;汪国锋;杜尔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四种常见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各有特点。结论:通过分析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可以指导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
作者:黄法友;杨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兔眼部用药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局部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以空白溶剂作溶媒对照;2,3,4组家兔左眼分别滴舒芬太尼注射液5μg(2滴,5min 内)、7.5μg(3滴,10min内)、10μg(4滴,15min内),同时各组右眼以9g/L NaCl溶液作为自身对照,滴速相同。滴药后的7 d后进行局部毒性研究。结果:肉眼及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无混浊、结膜无明显充血和水肿、无分泌物、虹膜正常,无产生暂时闭目现象。内皮照相:各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光镜观察:结膜、角膜、角巩缘、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及视神经均未发现有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单次使用5~10μg 舒芬太尼眼部给药进行镇静、镇痛在短期内是安全的。
作者:陈红斌;孙江文;陈荣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 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 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 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 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作者: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 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 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 DIO-R)组和肥胖倾向( DIO)组,同时对照组( 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 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 P<0.05);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白霞;赵剑;赵文青;陈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 siRNA )特异性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对缺氧状态下人眼葡萄膜黑色瘤OCM-1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IF-1α对葡萄膜黑色瘤上皮-间质转化( EMT )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常氧培养及缺氧培养OCM-1细胞。其中,缺氧培养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00μmol/L的氯化钴( CoCl 2)模拟肿瘤内部缺氧微环境,并将缺氧培养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HIF-1α干扰组、β-actin阳性对照组、无义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及空载脂质体对照组。体外设计合成siRNA(包括HIF-1α-siRNA、β-actin-siRNA及阴性对照),以Lipofectamine TM 2000为载体介导siRNA转染缺氧培养的OCM-1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培养前后及转染前后HIF-1α、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纯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 P>0.0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1),而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1)。缺氧培养的各组之间相比,阳性对照组β-actin mRNA表达下降( P<0.01),证实转染成功;干扰组HIF-1α、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P<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各检测因素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缺氧可促使OCM-1细胞HIF-1α在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并可通过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 Vimentin,使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HIF-1α可能参与调控葡萄膜黑色瘤的EMT ,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HIF-1α-siRNA转染OCM-1细胞可成功下调HIF-1α及Vimentin的表达,说明从分子水平抑制HIF-1α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赵娟;周占宇;王爽;苑伏香;卢发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角膜内皮计与超声测厚仪测量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 LASEK)术后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CCT )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LASEK术后6 mo复诊的近视患者49例96眼,对每位患者分别用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其CCT,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 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测量CCT的平均值为分别为475.15±33.67,447.80±34.11,465.18±34.23μm。手术预留CCT平均值为431.22±35.32μm。三种仪器所测量结果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显示超声测厚仪与OCT、角膜内皮计两种仪器之间存在正相关( r=0.949,0.983, P<0.01)。 LASEK术后实际CCT较手术预留角膜厚度要厚。结论:三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不可互换。
作者:彭晓娟;田烨;刘四英;陈季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17β-雌二醇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 ROP )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氧组、雌二醇干预组以及溶媒干预组,单纯高氧组于氧浓度75%的容器内饲养5d,再置正常空气下饲养至17日龄,雌二醇干预组饲养方法同单纯高氧组,在大鼠7~17日龄间每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 E2,植物油稀释,配制浓度为2μg/μL),每只大鼠0.5μL/d,溶媒干预组饲养方法与雌二醇组相同,药物改为相同体积植物油。通过HE染色、视网膜铺片观测血管改变和增生情况,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雌二醇干预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较单纯高氧组及溶媒干预组明显减少(P<0.05);视网膜铺片可见雌二醇干预组较之单纯高氧组血管网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结构清晰,形态基本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 RT-PCR结果显示:VEGF在雌二醇干预组的表达较之单纯高氧组及溶媒干预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17β-雌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ROP新生血管的产生,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相关。
作者:范海燕;倪卫杰;施彩虹;蒋坚;黄蓉;王俊芳;胡海林;陈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 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 (0.3915±0.00644)、NSE (0.2019±0.00682)、GFAP (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 (0.1048±0.00323)、GFAP (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白月;徐国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国内外圆锥角膜文献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文献增长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圆锥角膜( keratoconus )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1911-01-01/2013-11-10)和CNKI(1960-01-01/2013-11-10)中收录的圆锥角膜文献数量,对文献量进行直线或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文献增长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国外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呈指数曲线分布(y1=0.8824e0.7937X,R2=0.9533)。国内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也呈指数曲线分布(y2=0.2441e1.6073X,R2=0.9957)。 PubMed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1932篇, CNKI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409篇。结论:国内外圆锥角膜研究的文献量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圆锥角膜的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影响国外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自身固有的规律,影响国内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所处的环境。
作者:李勇;乔园园;刘建国;李娟;叶璐;万雅群;李晶;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88例100眼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直接予以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2d加压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结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琼;张敏;明玥;金中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为一单层排列整齐的六角柱形细胞所组成,位于神经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和脉络膜的Bruch's膜之间,在维持光感受器细胞存活和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多种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疾病的发生与胚胎期的发育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RPE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诱导RPE发生发育的信号分子、调控RPE发生发育的基因及维持RPE分化的信号通路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张燕;彭绍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