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燕;张萍;吉明霞;胡雁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 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 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 DIO-R)组和肥胖倾向( DIO)组,同时对照组( 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 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 P<0.05);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白霞;赵剑;赵文青;陈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裸眼视力<0.5,0.5≤裸眼视力<1.0及1.0≤裸眼视力≤1.5的比率均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佳矫正视力<0.5的比率明显降低,仅为28%,0.5≤佳矫正视力<1.0及1.0≤佳矫正视力≤1.5明显增高,可达58%和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以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作者:顾育红;张作仁;孔乐;查艳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凋亡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 )及糖尿病组( DM),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STZ诱发糖尿病鼠模型,两组于第4,8,12 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第8 wk开始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第12 wk更为明显。糖尿病组透射电镜下可见第4 wk 时 RGCs 出现线粒体肿胀;第8 wk 时RGCs内肿胀的线粒体更为明显、数目增多,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周边,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第12 wk时出现RGCs体积变小,甚至出现细胞核断裂。 TUNEL阳性RGCs早于糖尿病组第4wk时出现,随病程延长凋亡的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第8,12wk 时RGCs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1);糖尿病组第8 wk与第12 wk比较,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出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作者:谷瑞东;郝莹莹;陈晓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2011年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住院手术的患者49例49眼,按病历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中前房内不予注入透明质酸钠,研究组术中在将Ahmed青光眼阀硅胶管置入前房前往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0.2~0.3mL,术后定期随访1mo,比较两组间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变化及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手术前后眼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 mo ,研究组27眼眼压由42.8±5.56mmHg降至17.7±3.77mmHg,对照组22眼由42.5±5.36 mmHg降至18.6±5.39 mmHg;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浅前房2例,术后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浅前房4例,术后出血5例,研究组前房硅胶管位置欠佳1例。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减少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术后短期内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而对患者远期眼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金桃;叶正辉;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本次筛查了解四川省米易县攀莲镇眼病分布的现状,为今后的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方法:对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地区60岁以上、视力低于0.3的老年人共227例,集中行常规体格检查及眼科检查。对术前各个指标合格,排除其他眼病所致白内障且晶状体核达Ⅳ级者42例42眼,行单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第1d视力及眼科情况。结果:2013年米易县攀莲镇低视力老年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为81.06%,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患病率为69.60%,并发性白内障患病率8.81%,代谢性白内障患病率为3.52%,其他引发低视力眼病患病率15.06%。选取42例42眼行手术治疗,术后脱盲率达100%。结论:应在继续加强老年性白内障宣传的同时,加强可引发白内障其他眼病及内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门诊诊断率,改进白内障手术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米易县乡镇的防盲治盲工作。
作者:杨楠;陈启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 distance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 DCNVA )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 accommodative astigmatism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 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 m、视近40 cm、视近20 cm )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 cm:Z=-2.463, P<0.0167),且视近20 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文兰;王莉;杨扬;刘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暴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义眼座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行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观察术后义眼座有无外露、感染。结果:移植唇黏膜全部成活,眼座无外露,结膜囊无缩窄,患者基本满意。结论:新鲜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暴露的理想方法。
作者:郑春昌;谭荣强;张蕾;丁琼;夏云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的13例18眼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观察术后1,4,24 h;1,2 wk的非矫正远视力、眼压、房水、玻璃体及主观症状的变化。结果: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非矫正远视力;部分患者可出现前房内游走颗粒,但不引起炎症反应;术后1,4,24 h部分患者会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甚至需降眼压治疗,但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玻璃体混浊加重,眼前漂浮影增多,但均在2 wk内恢复。结论: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伴后发性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但应严密观察患者眼压、前房内炎症反应等,及时给予处理。
作者:吕仲平;刘谊;龚敏;杨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行黄斑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 mm及6 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 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 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结果:8/11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眼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 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健眼增厚(P<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 P<0.05);患眼与健眼N1、T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N1=-0.692, rT1=-0.754,rT3=-0.657(P<0.05)。结论: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提示作用。
作者:郝静;张奕霞;李云飞;练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国内外圆锥角膜文献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文献增长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圆锥角膜( keratoconus )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1911-01-01/2013-11-10)和CNKI(1960-01-01/2013-11-10)中收录的圆锥角膜文献数量,对文献量进行直线或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文献增长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国外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呈指数曲线分布(y1=0.8824e0.7937X,R2=0.9533)。国内圆锥角膜逐年累积文献量呈递增趋势,其趋势图也呈指数曲线分布(y2=0.2441e1.6073X,R2=0.9957)。 PubMed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1932篇, CNKI数据库中10种眼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文献409篇。结论:国内外圆锥角膜研究的文献量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圆锥角膜的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影响国外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自身固有的规律,影响国内圆锥角膜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发展所处的环境。
作者:李勇;乔园园;刘建国;李娟;叶璐;万雅群;李晶;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与拦截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的技术优点。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1例156眼随机分为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组( A组)68例82眼和拦截劈核组( B组)63例74眼。分别使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和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P)、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 time)、累积能量复合参数( AECP )、平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术后1d;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d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AP,U/S time,AEC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且前者术后第1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术后1 wk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两组术后3 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有2眼(2.4%),B组有4眼(5.4%)。结论:与拦截劈核相比,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能量更低、术后3 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少、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作者:刘伟;张映萍;谢梅芬;刘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 Latanoprost )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 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 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 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杨杨;宋胜仿;李华;吕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为一单层排列整齐的六角柱形细胞所组成,位于神经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和脉络膜的Bruch's膜之间,在维持光感受器细胞存活和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多种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疾病的发生与胚胎期的发育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RPE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诱导RPE发生发育的信号分子、调控RPE发生发育的基因及维持RPE分化的信号通路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张燕;彭绍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阐述慢性流泪与睑板腺炎的关系,探讨治疗睑板腺炎对改善慢性流泪症状的疗效。方法:对美国OHSU的Casey眼科研究所2000/2009年间1000例流泪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6(20.6%)例患者通过裂隙灯检查被诊断为睑板腺炎,诊断标准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睑缘毛细血管扩张,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治疗包括保持眼睑清洁,使用人工泪液,睑缘按摩和热敷,全身口服抗生素和眼部抗生素点眼,皮质类固醇点眼,饮食中补充Omega-3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206例(20.6%)患者被诊断为睑板腺炎(平均年龄65.8岁,平均流泪时间是2.78a)。其中196例(95%)是白人;女性106例(51.5%),男性100例(48.5%)。平均随访5.07 mo。通过治疗睑板腺炎,症状得到改善152例(73.79%)。症状未改善43例(20.87%)。在43例患者中14例(6.81%)患者未找到治疗失败的原因,29例(14.08%)患者不愿做长期治疗而导致治疗失败。失去随访11例(5.34%)。结论:Casey 眼科研究所流泪患者中20.6%患有睑板腺炎,通过治疗73.78%患者流泪症状改善。我们认为:流泪患者需注意其睑板腺情况,一旦诊断为睑板腺炎则应积极治疗;其次通过各种手术治疗仍然流泪的患者,眼科医生需注意其睑板腺的情况。
作者:马晓萍;John D.Ng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前表面修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的表面细胞黏附的光镜改变,分析其单面修饰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3只26眼随机分组。9眼植入前表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人工晶状体,8眼植入前表面二氧化钛修饰人工晶状体,9眼植入未修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于术后90d摘除眼球并取出人工晶状体进行光镜分析。结果:单面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修饰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数量和面积、蛋白膜的形成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疏水性人工晶状体经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单面修饰后可明显提高人工晶状体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娜;王桂琴;曹利群;彭秀军;路平;黄琪;顾汉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 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 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 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 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作者: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88例100眼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直接予以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2d加压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结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陈雅琼;张敏;明玥;金中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基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的影响。方法:对186例37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激光切削后分别配戴-1.0D基弧为8.7,8.5mm的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d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术后1 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 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 )程度。结果:术后1,3,5d观察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应适当增加需配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基弧,可以减轻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
作者: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方法:系统回顾2003-08/2013-02在我院再次手术治疗的34例3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应对方法。术后随访6mo~4a,治愈33例,失败1例。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肉芽组织堵塞,骨孔位置不正确,术中出血过多,骨孔过小,泪囊未完全切开。结论: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细致操作,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制作大小及位置均合适的骨孔,术后坚持行泪道冲洗,能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对于失败病例,再次手术仍可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张厚洪;赵恳;李劼;夏欢;董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