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花;李桦;王慧;杨莉莉
目的:用不规律光暗循环建立小鼠近日节律紊乱动物模型,观察近日节律紊乱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8-10周龄,体质量18-20 g)随机分成节律正常组和节律紊乱组,每组20只.节律正常组给予光照12小时和12小时黑暗.节律紊乱组给予光照3小时和黑暗5小时与光照5小时和黑暗3小时交替.6个月后,水迷宫测小鼠的认知功能、电生理技术观测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电镜检测小鼠海马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节律正常组比较,节律紊乱组小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延长、穿越中心区域次数显示中央区次数显著减少(P<0.05).节律紊乱组小鼠海马突触结构模糊,突触前、后膜轴浆溶解,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突触后膜肿胀,变薄,突触间隙变窄,海马突触LTP发生率和峰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近日节律紊乱可导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破坏、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小鼠认知功能受损.
作者:黄昶荃;李永红;关俊文;刘清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全新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是在过去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本文旨在阐述MOOC含义与形式、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与影响,为高校教育改革研究和开发MOOC提供依据和思考.
作者:王倩;夏青;张承玉;王笑梅;冯润荷;邢国媛;华超;于润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血血脂与静脉血血脂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从而为进一步推广毛细血管法检测血脂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卡迪克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检测2015年4月-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45岁的毛细血管血血脂600例,并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脂.结果:毛细血管法检测的总胆固醇值(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值(Triglyceride,TG)均低于静脉法总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值(P<0.001).两种检测血脂方法所得的TG及TC值存在正相关性关系密切(r2分别为0.732和0.713).结论:采用卡迪克便携式全血检测仪检测毛细血管血血脂的方法适用于临床工作.其具有的简便、快捷、经济等优点,更适用于社区基层医院的血脂检测与随访.
作者:徐海琦;方力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口干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患者治疗后期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目前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涎腺放射性损伤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涎腺的放射性损伤,目前还缺乏一种确切的评定方法.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评价涎腺放射性损伤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DWI在头颈部肿瘤及放疗后涎腺功能的评价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飞;易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学生为主体,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为目的,以实验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为指导,开展中药形态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建立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技能目标体系,既突出传统的知识点,又与现代学科发展相联系,也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作者:刘薇;万德光;吴清华;裴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接受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择期ASA分级Ⅰ~Ⅱ级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1,继之以0.5 mg·kg-1·h-1的速度继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比较术前和术后1天血清IL-6的变化.结果:两组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天,L组患者血清IL-6浓度(21.37士2.93)pg·ml-1低于对照组(36.2±3.78)pg·ml-1 (P<0.05).L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2.5%低于C组POCD发生率10% (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率,可能与利多卡因降低炎性因子有一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永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医学机能学实验双语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探索,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作者:刘行海;刘红;郑倩;刘华;敬华娥;买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17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结论:非布司他可大幅降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8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8例新生儿呼吸暂停中,早产儿222例,足月儿和过期产儿46例.其中原发性呼吸暂停127例,均为早产儿,继发性呼吸暂停141例,在早产儿中,出生后0-7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37例,因感染因素发生22例,出生后≥8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10例,因感染因素发生26例(P>0.05);在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出生后0-7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25例,因感染因素发生5例,出生后≥8天因非感染因素发生5例,因感染因素发生11例(P>0.05).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更易发生呼吸暂停;在继发性呼吸暂停中,0-7天多以非感染因素为主,≥8天多以感染因素为主.
作者:田国华;张惠琴;张月萍;陈必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进口头孢替安酯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进口头孢替安酯为试验药,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为对照药,测试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即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体内保护试验来测量各个药物的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结果:对所选的三类细菌而言,较其它3种对照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和头孢氨苄),进口头孢替安酯有更高的MIC;体内抗菌实验中,进口头孢替安酯对大肠埃希菌ED50低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D50也仅高于头孢克肟,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结论:进口头孢替安酯对三类细菌的MIC高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内抗菌活性高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仅次于头孢克肟.
作者:韩彬;刘立涛;邵振俊;柏杨;周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有效性.方法:将252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观察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并记录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手术满意度.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手术满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舒适的体位护理,在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增加结石清除速度及碎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方面疗效显著,可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更多关注.
作者:冯玲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症治疗效果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除其他因素后纳入140例.根据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值分组:对照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正常;糖代谢异常组:空腹血糖或/和空腹胰岛素升高,雄激素正常;高雄激素组:雄激素升高,空腹血糖或/和空腹胰岛素正常;糖代谢异常合并高雄激素组:空腹血糖或/和空腹胰岛素升高和雄激素升高的.给予达英-35或/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和组间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雄激素变化.结果:糖代谢异常组,高雄激素组和糖代谢异常合并高雄激素组的AM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糖代谢异常合并高雄激素组的AMH值明显高于糖代谢异常组及高雄激素组(P<0.05).药物治疗后各组的AMH值比未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AMH、糖代谢和雄激素三者可能具有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血清AMH水平为诊断和研究PCOS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作者:武雁;宋晖;田国华;滑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从眶额叶参与抑郁症的结构基础出发,对下丘脑—垂体轴、细胞因子、神经递质代谢、维生素D调节等因素作用下的抑郁症发病机理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揭示其病理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安锋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领域发表的专业论著也逐年增多.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除了可直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外,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还可以通过纠正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增强机体抗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兼顾治疗与保健的双重疗效.本文将就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史、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简要的概述.
作者:陈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是肝脏损伤后,残余肝细胞受到各种反馈信号的刺激下,通过迅速增值来代偿受损肝细胞以及恢复肝脏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肝脏再生分为肝实质细胞再生以及肝脏组织结构的重建.再生的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增值阶段以及终止阶段都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本文就近几年对肝脏再生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吴雄伟;郑永霞;蔺红梅;陈宇婷;黄兴望;黄珍婷;徐琴;林敏;肖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及随访的16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抗癫痫治疗过程中曾服用或正在服用德巴金,按照患者服用德巴金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服用德巴金在1-3年;观察组患者80例,服用德巴金在8年以上.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A-IMT)以及粥样斑块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右侧以及平均CA-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为56.2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25%;观察组患者CA-IMT以及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与德巴金的用药时间呈正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德巴金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甚至增加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且与用药时间呈正比.
作者:蒋晗;郝南亚;鄢波;宋春江;周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研究腹腔镜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8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分别进行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4.0%和23.3%(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和肠管切除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腹腔镜直肠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彭德伟;李锋;周礼;汪雪;葛海龙;李峰;李文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人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1263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院内感染的诊断.经统计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病例资料在性别、住院时间、有创操作以及病原学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1263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121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58%.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构成比为59.5%(72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住院时间和有创操作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121例院内感染病人共检出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均占22.31%,革兰氏阴性菌占77.69%.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住院时间和有创操作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预防肾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2011年3月~2015年3月98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医院感染与住院情况,诊疗操作和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982例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7例,医院感染率为9.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47.4%,肺部感染占22.7%.肾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插管时间、血肌酐和血白蛋白有关(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较高,病人年龄、住院时间、激素的使用、插管时间、血肌酐和血白蛋白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邓成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治疗,而治疗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和PaO2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1%和78.9% (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较快升高PaO2,降低PaCO2,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宋福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