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娥;杜娟;李文海;张建中
本院自2000年以来接诊48例阴虱病患者,均以25%的硫黄软膏外涂治疗,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收效迅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用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足趾甲变形伴压痛30余年就诊.患者30余年前偶然因左足趾疼痛发现甲板有部分隆起,因对日常生活无大妨碍而一直未特殊处理,但一直有轻压痛.因近来压痛明显而就诊.
作者:袁姗;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6个月,因周身出现条状花纹就诊.患儿出生7~8天后,四肢开始出现点滴状淡红色斑,部分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部分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患儿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梁红忠;田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UV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胶原生物合成的影响,为应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光老化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人来源的单层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经UVA照射后立即加入含不同浓度at-RA的培养液,共2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3H-脯氨酸检测细胞胶原合成情况.结果在各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别无显著性时,at-RA浓度为10-6mmol/L和10-5mmol/L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细胞胶原合成显著增高(P<0.05,P<0.01);而at-RA浓度为10-4mmol/L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细胞胶原合成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情况下,相对低浓度的at-RA(10-6mmol/L,10-5mmol/L)可逆转UV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胶原生物合成的降低,而相对高浓度(10-4mmol/L)则不能.
作者:雷小兵;谭升顺;彭振辉;冉立伟;张江安;刘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缩短病程,预防或减少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方法发病早期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并与用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者对照.结果在皮损愈合时间、止痛时间及PHN的发生率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其皮损愈合及止痛时间均缩短,PHN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丽萍;陈美珍;徐向东;卢淑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48例尖锐湿疣(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DNA和免疫组化HPV-Ag(HPV衣壳抗原)染色,在光镜下对比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3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和重复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18例免疫组化阴性病例,原位杂交组化13例(72.2%)阳性,重复免疫组化染色5例(27.2%)阳性;在连续切片上,显示原位杂交组化比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PV原位杂交组化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法与免疫组化相似,可以在临床病理科推广应用.
作者:余俐;彭杰;彭杰青;暴菊英;邬全会;柳息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53,Fas,Bcl-2蛋白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4例CA、46例宫颈癌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P53,Fas,Bcl-2蛋白,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和6,11,16,18分型.结果 P53,Fas,Bcl-2蛋白在CA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分析, 蛋白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但CA组或宫颈癌组的蛋白阳性率与HPV6/11型或16/18型的检出与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Fas,Bcl-2蛋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HPV的增殖.
作者:夏克栋;董海艳;林巧爱;陈韶;陈向敏;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表达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WHO标准株E株基因组扩增出PorB基因片段,插入pUCm-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进一步测序正确后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结果获得淋病奈瑟菌PorB蛋白基因,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在34kD位置有特异条带,PorB蛋白在宿主菌中高表达.结论基因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的功能,并有可能用于淋病预防疫苗的研制.
作者:陆春雪;谭立志;朱翠明;万艳平;余敏君;杨胜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143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为2000年9月~2002年5月本科门诊患者,且均合并包皮过长,皮损均局限于冠状沟、包皮和龟头.平均年龄28岁(16~63岁);平均病程34天(7天~11月).所有患者就诊前1月内未接受免疫药物治疗,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
作者:李勇坚;曾文波;段明;谢先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外阴赘生物10余年.体检:右侧大阴唇外侧上端见一带蒂赘生物,长度延及肛门,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有皱褶,蒂长约4~5 cm,蒂直径约为0.7~0.3 cm,末端有一囊状突起,触之柔软,有弹性,有小袋样的感觉,囊大小为4 cm×4 cm×2.5 cm.拟诊皮肤巨大软纤维瘤,予以微波手术切除,创面愈合佳,病理确诊为皮赘.
作者:韦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浅部真菌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109例,B组91例.A组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B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94.5%,B组有效率为7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优于联苯苄唑霜.
作者:张玉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方法美兰在腋毛外缘画线标记,腋窝中央为切口线,长约3~4 cm.局麻后切开皮肤至筋膜,纯性分离,翻开皮瓣,剪除毛囊、汗腺,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创面,1-0线缝合并打包包扎.结果所有患者腋部切口均Ⅰ期愈合,248例气味完全消失,2例残留轻度气味.随访150例,术后瘢痕不明显,无牵拉及继发畸形.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血肿,共6例.结论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手术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LQI调查问卷,选取门诊患者214例,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完成问卷的填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寻常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的影响大.结论上述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的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
作者:党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毫米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先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随后将湿润烧伤膏外用于溃疡面.对照组40例采用CQ-BS7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1,P<0.01).结论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对皮肤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宇;杨西群;许扬;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物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收集16只广西银星竹鼠进行真菌学研究.结果从15只竹鼠体内分离出与人类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率达93.2%.结论野生竹鼠自然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但无病态,其可能为该菌的贮存宿主.其分泌排泄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致人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而致病.
作者:吴易;李菊裳;梁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头孢菌素更新换代产品陆续进入临床,为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其中特别是对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所所起的感染、院内感染和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提供了有效而又不易耐药的新药,为临床所广泛应用.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目前的治疗状况和就医行为特点.方法对2 33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近1年内接受过治疗的痤疮患者占所调查痤疮患者总数的52.6%;痤疮程度重、女性患者和广州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患者对治疗满意的占43%,Ⅲ级和Ⅳ级痤疮患者更容易对治疗不满意,而在医院接受治疗、采用维持治疗和同时配合面膜治疗的患者一般对疗效满意.结论要对痤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早、正确、足够疗程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非常关键.
作者:吴艳;毛越苹;郑捷;彭振辉;陈兴平;杨功焕;朱学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18岁.双小腿、踝部、足跟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水疱、溃疡及象牙白色萎缩斑,伴疼痛.皮损组织病理为真皮血管增生、充血,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伴红细胞外渗.本例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局部中药蒸发罨包痊愈.
作者:张维;常成荣;冯西恩;王俊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男,2个月.因面部反复出现红色小丘疹和紫斑40天就诊,自发病以来经常感冒、咳嗽.患儿的同胞哥哥亦出现过同样病情,于生后5个月时因支气管肺炎、呼吸衰竭死亡.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免疫学检查IgG,IgM,IgA均高于正常.初步诊断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给予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和抗生素等治疗,病情可暂时缓解.随访4年,病情仍反复发作.
作者:朱敬先;林元珠;王曙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25岁,同性恋者,有肛交史.因肛门脓性分泌物、里急后重2周就诊.体检:肛门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阳性,确诊为淋菌性直肠炎.
作者:张红娟;杨健;杨文林;叶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