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坚;曾文波;段明;谢先福
患者男,52岁.因眶周起红斑、浮肿6个月,四肢乏力、肌肉酸痛加重1个月就诊.6个月前发现两侧眼眶潮红、浮肿,伴有轻度瘙痒不适.曾到卫生院按皮肤过敏治疗,疗效不佳.1个月前突然感到四肢肌肉酸痛不适、乏力,上肢抬举困难,不能蹲.平素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肖小军;曾先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表达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WHO标准株E株基因组扩增出PorB基因片段,插入pUCm-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进一步测序正确后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结果获得淋病奈瑟菌PorB蛋白基因,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在34kD位置有特异条带,PorB蛋白在宿主菌中高表达.结论基因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的功能,并有可能用于淋病预防疫苗的研制.
作者:陆春雪;谭立志;朱翠明;万艳平;余敏君;杨胜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先天性皮肤缺损(CAS)是一种罕见的出生时皮肤局限或广泛缺损的疾病,以一定部位的皮肤缺损为特征,可伴有其它发育异常,遗传方式尚难确定.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
作者:陈麒翔;李占魁;刘雅;李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48岁.发热40余天,伴全身红斑丘疹和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56%,EB病毒抗体阳性,皮肤免疫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灶状CD43(+)、CD45 Ro(+)T淋巴细胞浸润.疾病持续6周后自愈.
作者:周俊娥;杜娟;李文海;张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1 443例,取标本行10%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真菌镜检阳性594例(41.2%),主要为足癣230例(38.7%)、甲真菌病165例(27.8%)、手癣80例(13.5%);分离菌株221株,其中红色毛癣菌97株(43.9%)、须癣毛癣菌65株(29.4%)、念珠菌31株(14.0%),其他菌种28株(12.7%).结论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二,念珠菌居第三.
作者:牛桃香;骆志成;石磊;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薛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18岁.双小腿、踝部、足跟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水疱、溃疡及象牙白色萎缩斑,伴疼痛.皮损组织病理为真皮血管增生、充血,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伴红细胞外渗.本例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局部中药蒸发罨包痊愈.
作者:张维;常成荣;冯西恩;王俊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合理用量及疗程.方法 A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B组较高(10%),A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满意,既经济又合理.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头孢菌素更新换代产品陆续进入临床,为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其中特别是对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所所起的感染、院内感染和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提供了有效而又不易耐药的新药,为临床所广泛应用.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毫米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先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随后将湿润烧伤膏外用于溃疡面.对照组40例采用CQ-BS7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1,P<0.01).结论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对皮肤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宇;杨西群;许扬;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男,2个月.因面部反复出现红色小丘疹和紫斑40天就诊,自发病以来经常感冒、咳嗽.患儿的同胞哥哥亦出现过同样病情,于生后5个月时因支气管肺炎、呼吸衰竭死亡.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免疫学检查IgG,IgM,IgA均高于正常.初步诊断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给予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和抗生素等治疗,病情可暂时缓解.随访4年,病情仍反复发作.
作者:朱敬先;林元珠;王曙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近5年本院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观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近5年临床疑诊的1 03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学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共培养出真菌631株,其中酵母菌占49.60%,以克柔念珠菌、红酵母、近平滑念珠菌为主;皮肤癣菌占21.71%,主要菌种为须癣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其他丝状真菌占19.81%,主要菌种为曲霉和青霉;污染真菌占8.87%.结论本院近5年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依次为酵母菌、皮肤癣菌、其他丝状真菌,排前5位的真菌分别是须癣毛癣菌(11.25%),克柔念珠菌(10.14%),红酵母(9.98%),红色毛癣菌(9.51%),曲霉(8.87%).
作者:陈丽娜;温海;廖万清;徐红;陈江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Toll样受体是新近发现的先天免疫的细胞跨膜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细胞吞噬的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参与机体的先天免疫并启动获得性免疫,但二者的触发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Toll样受体及其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信号转导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周爱民;冯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25岁,同性恋者,有肛交史.因肛门脓性分泌物、里急后重2周就诊.体检:肛门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阳性,确诊为淋菌性直肠炎.
作者:张红娟;杨健;杨文林;叶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动物实验角度进一步探讨中药黄白液防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 50只雌性豚鼠以阴道接种建立生殖器疱疹初发模型及紫外线照射法诱导复发皮损,观察了黄白液三个剂量(1.41 g/ml,1.128 g/ml和0.902 g/ml)对感染豚鼠的外阴皮损、阴道拭子病毒滴度及干扰素效价的影响,并以阿昔洛韦及生理盐水作了对照.结果黄白液对初发及复发感染豚鼠外阴皮损积分的改变与阿昔洛韦相当(P>0.05),诱导感染豚鼠干扰素产生的功能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又以高剂量(1.41g/ml,相当于人剂量120 g/100 ml)为优.在复发感染中,黄白液组有5只豚鼠未出现皮损.初发感染豚鼠测得的阴道拭子病毒滴度的结果显示阿昔洛韦优于黄白液低剂量组及黄白液中剂量组(P<0.05),而复发感染中则以黄白液组为优.结论黄白液不仅有直接抑制HSV-Ⅱ复制与排放的功能,还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持续抗病毒,从而能有效控制生殖器疱疹的复发.
作者:杨志波;谭金华;欧阳恒;戴永江;许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外用0.025%迪维霜,对照组外用氯柳酊搽剂,均2次/d. 两组患者均口服三蕊胶囊500 mg,3次/d.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5,P<0.05);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2.12,P<0.01).结论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足趾甲变形伴压痛30余年就诊.患者30余年前偶然因左足趾疼痛发现甲板有部分隆起,因对日常生活无大妨碍而一直未特殊处理,但一直有轻压痛.因近来压痛明显而就诊.
作者:袁姗;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53,Fas,Bcl-2蛋白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4例CA、46例宫颈癌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P53,Fas,Bcl-2蛋白,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和6,11,16,18分型.结果 P53,Fas,Bcl-2蛋白在CA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分析, 蛋白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但CA组或宫颈癌组的蛋白阳性率与HPV6/11型或16/18型的检出与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Fas,Bcl-2蛋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HPV的增殖.
作者:夏克栋;董海艳;林巧爱;陈韶;陈向敏;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6个月,因周身出现条状花纹就诊.患儿出生7~8天后,四肢开始出现点滴状淡红色斑,部分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部分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患儿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梁红忠;田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外阴赘生物10余年.体检:右侧大阴唇外侧上端见一带蒂赘生物,长度延及肛门,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有皱褶,蒂长约4~5 cm,蒂直径约为0.7~0.3 cm,末端有一囊状突起,触之柔软,有弹性,有小袋样的感觉,囊大小为4 cm×4 cm×2.5 cm.拟诊皮肤巨大软纤维瘤,予以微波手术切除,创面愈合佳,病理确诊为皮赘.
作者:韦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多型别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DNA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通过广谱生物素标记的HPV-DNA探针,对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6,11,16,18,30,31,33,35,45,51,52型DNA进行检测.结果在35例标本中,有33例HPV-DNA呈阳性反应,阳性率94.3%.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表皮浅层空泡细胞的细胞核内,多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用广谱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HPV多型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的优点,并能进行病毒的组织学定位.
作者:吴文中;佟菊贞;林汉良;吴惠茜;张书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